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自然界的水循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考点梳理
一、升华与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特点:升华吸热。
(3)常见升华现象:
A.冰冻的衣服变干、卫生球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用干冰制
冷保鲜食物、碘遇热变为紫色碘蒸气等等。
B.炒菜时,不能在热锅中先放碘盐,就是为了防止碘的升华。
2.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华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
雪、霜、雾凇、冬天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等。
3.用干冰制造舞台“白雾”效果:
(1)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雾状小水珠。
4.用干冰制造人工降雨:
(1)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
(3)小冰晶下落熔化为雨。
▲敲桌子:(1)水蒸气在高于0℃的环境遇冷会液化。
(2)水蒸气在低于0℃的环境遇冷会凝华。
5.如图:碘实验
(1)微微加热,现象:瓶内出现紫色气体。
(2)停止加热,现象:紫色气体消失,瓶内出现碘颗粒。
(3)实验中,碘先升华后凝华。
(4)类似现象:使用时间长的灯泡会发黑。
二、物态变化
▲ 敲桌子:“362”
3:物质的三种状态:6:六大物态变化:2:两种现象(吸热和放热):
▲▲ 电冰箱制冷原因:
(1)液态制冷剂在电冰箱内发生汽化,吸走冰箱内的热量。
(2)气态制冷剂在电冰箱外发生液化,放出热量变为液态。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
云、雨: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下降就形成雨。
露、雾: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或温度较低的树叶等,液化成小水珠在空气中成为雾,或附着在树叶上成为露。
霜、雪、雾凇、冰花:凝华。
(1)冬天,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急剧降温,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
(2)高空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起来就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屋檐下的冰凌、冰柱:凝固。
小水滴遇冷凝固成小冰块。
人造雪:是凝固现象。
人工造雪,是指人为地将水变成雪花或 类似雪花的过程。
重难点突破
1、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3、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是( )
A.凝华需要放热,熔化需要吸热
B.凝华需要吸热,熔化需要放热
C.凝华需要放热,熔化也需要放热
D.凝华需要吸热,熔化也需要吸热
4、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由于(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5、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B.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
C.冰山上的积雪,是通过液化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
D.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 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6、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冒“白气”,属于液化
B.冰棒放在茶杯里,杯壁“出汗”属汽化
C.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凝华
D.剥去包装纸,不久冰棒“流汗”属熔化
7、某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中喷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固熔化 B.凝华熔化 C.凝华液化 D.凝固液化
8、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严冬:凝重的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
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故D正确,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A正确;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错误;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错误;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错误。
3、答案:A4、答案:B
5、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A说法正确;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B说法正确;冰山上的积雪,是通过升华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C说法错误;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D说法正确。
6、答案:B
解析:A、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
B、茶杯外“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茶杯外壁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棒包装纸上的“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
D、冰棒“流汗”,是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而形成的,属于熔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A
解析: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①符合题意;②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③深秋: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④严冬:凝重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综合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
10、答案:A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精品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节 变阻器优秀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电阻优秀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阻,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