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第四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第四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学案,共28页。
自查自测
知识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 )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 )
(3)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 √ )
(4)已知△ABC和两条不同的直线l,m,若l⊥AB,l⊥AC, m⊥BC,m⊥AC,则直线l∥m.( √ )
核心回扣
1.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l⊥a,l⊥b,a⊂α,b⊂α,a∩b=P⇒l⊥α.
2.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a⊥α,b⊥α⇒a∥b.
注意点:
判定定理中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须是相交直线.
自查自测
知识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果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那么α⊥β.( × )
(2)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
(3)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 × )
(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 × )
2.(教材改编题)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矩形底面ABCD,则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一定垂直的侧面有 对.
3 解析:由题意知PA⊥矩形底面ABCD,所以PA⊥CD.又CD⊥AD,PA∩AD=A,PA,AD⊂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因为CD⊂平面PCD,所以平面PCD⊥平面PAD.同理可得平面PAB⊥平面PAD,平面PBC⊥平面PAB.
核心回扣
1.面面垂直的定义:两个相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l⊥α,l⊂β⇒α⊥β.
3.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α⊥β,l⊂β,α∩β=a,l⊥a⇒l⊥α.
注意点: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作辅助线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要作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通常是先找这个平面的一个垂面,在这个垂面中,作交线的垂线即可.
自查自测
知识点三 线面角和二面角
1.(教材改编题)若正四棱锥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则该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B )
A.30°B.45°
C.60°D.90°
2.在正四面体A-BCD中,二面角A-BC-D的余弦值是( )
A.13B.12
C.33D.32
A 解析:如图,取BC的中点F,连接AF,DF,
则AF⊥BC,DF⊥BC,所以∠AFD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设正四面体D-ABC的棱长为6,在正三角形ABC中,AF=AB sin 60°=33.
同理DF=BD sin 60°=33.
在△AFD中,由余弦定理得cs ∠AFD=FD2+FA2−AD22FD·FA=27+27−362×33×33=13.
3.如图,AB是圆的直径,PA垂直于圆所在的平面,C是圆上一点(不同于A,B)且PA=AC,则二面角P-BC-A的大小为( )
A.60°B.30°
C.45°D.15°
C 解析:由条件得,PA⊥BC,AC⊥BC,又PA∩AC=C,所以BC⊥平面PAC,所以∠PCA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在Rt△PAC中,由PA=AC得∠PCA=45°.
核心回扣
1.线面角
(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
(2)特例: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90°,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
(3)取值范围:0,π2.
2.二面角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
(3)取值范围:[0,π].
【常用结论】
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
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4.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应用1 已知l1,l2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l是空间中的一条直线,则“l⊥α”是“l⊥l1且l⊥l2”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解析:当l⊥α时,l1⊂α,l2⊂α,所以l⊥l1且l⊥l2;当l⊥l1且l⊥l2,l1⊂α,l2⊂α时,因为无法判断l1,l2是否相交,所以l⊥α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综上,“l⊥α”是“l⊥l1且l⊥l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应用2 (多选题)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m∥α,m⊂β,α∩β=n,则m∥n
B.若m∥n,m∥α,则n∥α
C.若α∩β=n,α⊥γ,β⊥γ,则n⊥γ
D.若m⊥α,m⊥β,α∥γ,则β∥γ
ACD 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知A正确.
若m∥n,m∥α,则n⊂α或n∥α,故B错误.
若α⊥γ,则在γ内可作a⊥α.因为α∩β=n,所以n⊂α,则a⊥n.同理,在γ内可作b⊥β,可得b⊥n.因为α∩β=n,所以a,b也相交,所以n⊥γ,故C正确.
若m⊥α,m⊥β,则α∥β,又α∥γ,由平行的传递性可得β∥γ,故D正确.
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
1.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l=β∩γ,l∥α,m⊂α和m⊥γ,那么必有( )
A.l⊥mB.m∥β
C.m⊥βD.l∥m
A 解析:因为m⊥γ,且l⊂γ,所以l⊥m,A正确,D错误.直线m和平面β不能确定关系.
2.(多选题)(2024·聊城模拟)已知空间中的两条直线m,n和两个平面α,β,则“α⊥β”的充分条件是( )
A.m⊥α,m∥β
B.m⊂α,n⊂β,m⊥n
C.m⊂α,m∥n,n⊥β
D.m⊥n,m⊥α,n⊥β
ACD 解析:若m∥β,则存在一条直线l⊂β,使得m∥l.因为m⊥α,所以l⊥α.又l⊂β,所以α⊥β,即条件“m⊥α,m∥β”能够推出“α⊥β”,故A正确.
当m⊂α,n⊂β,m⊥n时,α,β可能相交或平行,故B错误.
若n⊥β,m∥n,则m⊥β.因为m⊂α,所以α⊥β,故C正确.
若m⊥n,m⊥α,则n∥α或n⊂α.因为n⊥β,所以α⊥β,故D正确.
3.(多选题)若平面α,β满足α⊥β,α∩β=l,P∈α,P∉l,则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过点P垂直于平面α的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过点P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在平面α内
C.过点P垂直于平面β的直线在平面α内
D.过点P且在平面α内垂直于l的直线必垂直于平面β
ACD 解析:由于过点P垂直于平面α的直线必平行于平面β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所以该直线平行于平面β,因此A正确;过点P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有可能垂直于平面α,不一定在平面α内,因此B不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选项C,D正确.
与线面垂直关系有关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
(1)借助几何图形来说明线面关系要做到作图快、准,甚至无须作图通过空间想象来判断.
(2)寻找反例,只要存在反例,结论就不正确.
(3)反复验证所有可能的情况,必要时要运用判定定理或性质定理进行简单说明.
几何法求线面角和二面角
【例1】(1)(2023·全国乙卷)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ABD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C-AB-D为150°,则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15B.25
C.35D.25
C 解析: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CE,DE.
因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B为斜边,所以CE⊥AB.
因为△AB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AB,所以∠CED为二面角C-AB-D的平面角,即∠CED=150°.
因为CE∩DE=E,CE,DE⊂平面CDE,
所以AB⊥平面CDE.
因为AB⊂平面ABC,
所以平面CDE⊥平面ABC.
因为平面CDE∩平面ABC=CE,CD⊂平面CDE,
所以直线C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直线CE,
所以∠DCE为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令AB=2,则CE=1,DE=3,
在△CDE中,由余弦定理,得
CD2=CE2+DE2-2CE·DE cs ∠CED=1+3-2×1×3×−32=7,所以CD=7.
由正弦定理,得DEsin∠DCE=CDsin∠CED,
即sin ∠DCE=3sin150°7=327.
显然∠DCE是锐角,所以cs ∠DCE=1−sin2∠DCE=1−3272=527,
tan∠DCE=sin∠DCEcs∠DCE=35,
所以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5.
(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若AB=AD=23,CC1=2,则二面角C1-BD-C的大小为 .
30° 解析: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C1O.
因为C1D=C1B,O为BD的中点,所以C1O⊥BD.
因为AC⊥BD,所以∠C1OC是二面角C1BDC的平面角.
在Rt△C1CO中,C1C=2,CO=12AC=6,则C1O=C1C2+CO2=22,所以sin ∠C1OC=C1CC1O=12,所以∠C1OC=30°.
由图可知,二面角C1-BD-C为锐二面角,
即二面角C1-BD-C的大小为30°.
求线面角、二面角的常用方法
(1)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2)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定义法和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在三棱锥P-ABC中,已知△ABC是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PA⊥平面ABC,PA=14,则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7183122B.793122
C.5183122D.61122
A 解析:因为PA⊥平面ABC,AB,AC⊂平面ABC,所以PA⊥AB,PA⊥AC.
由题意可得PB=PC=82+142=265.
在△PBC中,设边BC上的高为h,则h=PB2−BC2 2=261,所以△PBC的面积S△PBC=12×8×261=861.
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d,
因为VP-ABC=VA-PBC,即
13×14×12×8×8×32=13×d×861,
解得d=2818361.
设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dAB=28183618=7183122.
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E,F分别为PA,BC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PCD;
证明:如图,取PD的中点G,连接GE,GC.
因为E,F分别为PA,BC的中点,底面ABCD为菱形,
所以GE∥DA∥CF,GE=12DA=12CB=CF,
所以四边形GEFC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F∥GC.
又因为GC⊂平面PCD,EF⊄平面PCD,所以EF∥平面PCD.
(2)若PD⊥平面ABCD,∠ADC=120°,且PD=2AD=4,求平面DEF与平面ABCD的夹角的余弦值.
解:如图,取AD的中点H,连接EH,则EH∥PD,EH=12PD=2.
因为PD⊥平面ABCD,
所以EH⊥平面ABCD.
因为∠ADC=120°,四边形ABCD为菱形,
所以∠DCB=60°,所以△BCD为正三角形.
又因为F为BC的中点,
所以∠CDF=30°,∠FDA=∠ADC-∠CDF=90°,即AD⊥DF.
因为平面DEF∩平面ABCD=DF,
所以∠EDH(或其补角)为平面DEF与平面ABCD的夹角,
cs ∠EDH=DHDE=12AD12AD2+EH2=55,
所以平面DEF与平面ABCD的夹角的余弦值为55.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考向1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2024·淄博质检)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
(1)CD⊥AE;
(2)PD⊥平面ABE.
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
因为PA⊥平面ABCD,CD⊂平面ABCD,
所以PA⊥CD.
因为AC⊥CD,PA∩AC =A,PA,AC⊂平面PAC,
所以CD⊥平面PAC.因为AE⊂平面PAC,
所以CD⊥AE.
(2)因为PA=AB=BC,∠ABC=60°,
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故AC=PA.
因为E是PC的中点,所以AE⊥PC.
由(1)知AE⊥CD,且PC∩CD=C,PC,CD⊂平面PCD,
所以AE⊥平面PCD.因为PD⊂平面PCD,
所以AE⊥PD.
因为PA⊥平面ABCD,AB⊂平面ABCD,所以PA⊥AB.
又因为AB⊥AD,且PA∩AD=A,PA,AD⊂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因为PD⊂平面PAD,
所以AB⊥PD.
又因为AB∩AE =A,AB,AE⊂平面ABE,
所以PD⊥平面ABE.
1.证明线面垂直的四种方法
(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利用“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3)利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其与另一个也垂直”.
(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证明线线垂直的四种方法
(1)利用特殊图形(直角三角形、矩形、直角梯形)中的垂直关系.
(2)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的性质.
(3)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证明.
(4)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性质.
考向2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3】(1)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且BC1⊥AC,过点C1作C1H⊥平面ABC,垂足为H,则点H在( )
A.直线AC上B.直线AB上
C.直线BC上D.△ABC内部
B 解析:如图,连接AC1.因为BC1⊥AC,BA⊥AC,且BC1∩BA=B,BC1,BA⊂平面ABC1,
所以AC⊥平面ABC1.
又因为AC⊂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ABC1.
因为平面ABC∩平面ABC1=AB,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要过点C1作C1H⊥平面ABC,则只需过点C1作C1H⊥AB即可,故点H在直线AB上.
(2)(2024·济南模拟)在三棱锥P-ABC中,PA=PB=6,平面PAB⊥平面ABC,PA⊥PB,AB⊥BC,∠BAC=30°,则PC=( )
A.6B.26
C.10D.210
C 解析:如图,三棱锥P-ABC.
因为PA=PB=6,PA⊥PB,所以AB=23.
因为AB⊥BC,∠BAC=30°,
所以BC=AB tan 30°=2.
因为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AB⊥BC,BC⊂平面ABC,
所以BC⊥平面PAB,所以BC⊥PB,
所以PC=PB2+BC2=10.
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1)证明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已知两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1.(多选题)(2024·丽水模拟)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E是BC1的中点,则( )
A.AE∥平面A1BB1
B.BD1⊥AC
C.A1E⊥AD1
D.A1E⊥平面BCC1B1
BC 解析:如图1,连接A1B,AE.由图可知AE与平面A1BB1相交于点A,故A错误.
图1
如图2,连接AC,BD,BD1,因为AC⊥DD1,AC⊥BD,DD1∩BD=D,BD,DD1⊂平面BDD1,所以AC⊥平面BDD1.因为BD1⊂平面BDD1,所以AC⊥BD1,故B正确.
图2
如图3,连接A1B,A1C1,AD1,A1E,则△A1BC1为等边三角形.
因为E为BC1的中点,所以A1E⊥BC1.
因为AD1∥BC1,所以A1E⊥AD1,故C正确.
图3
由于A1B1⊥BCC1B1,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故A1E不垂直于平面BCC1B1,故D错误.
2.如图,P是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A=PC=AB=2,且平面PAC⊥平面ABCD,E,F分别是线段AB,PC的中点.
(1)求证:BD⊥PC;
(2)求点E到平面PAD的距离.
(1)证明:由正方形ABCD,可知BD⊥AC.
因为平面PAC⊥平面ABCD,
平面PAC∩平面ABCD=AC,BD⊂平面ABCD,
所以BD⊥平面PAC.
因为PC⊂平面PAC,所以BD⊥PC.
(2)解:如图,设AC∩BD=O,连接PO,DE,PE.
因为PA=PC=2,O为AC的中点,
所以PO⊥AC.
因为平面PAC⊥平面ABCD,
平面PAC∩平面ABCD=AC,PO⊂平面PAC,
所以PO⊥平面ABCD,即PO是三棱锥P-ADE的高.
因为AB=2,所以AO=OD=2,
所以PO=PA2−OA2=2.
因为Rt△POD≌Rt△POA,
所以PA=PD=2,△APD是等边三角形.
设点E到平面PAD的距离为d,
因为VE-PAD=VP-ADE,
所以13S△PAD·d=13S△ADE·PO,
即34×4×d=12×2×1×2,解得d=63,
所以点E到平面PAD的距离为63.
课时质量评价(三十五)
1.(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a⊄α,则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B.若一个平面α内两条不平行的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β,则α∥β
C.设l,m,n为直线,m,n在平面α内,则“l⊥α”是“l⊥m且l⊥n”的充要条件
D.若平面α⊥平面α1,平面β⊥平面β1,则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和平面α1与平面β1所成的二面角相等或互补
AB 解析:若α内存在直线与a平行,则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直线a与平面α平行,与条件相矛盾,故A正确;
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B正确;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当直线m,n不相交时,由l⊥m且l⊥n,得不到l⊥α,故C错误;
当α1∥β1且α⊥β时,可满足题设条件,此时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为90°,平面α1与平面β1所成的二面角为0°,故D错误.
2.(数学与文化)在《九章算术》中,将一种特殊的四面体叫做“鳖臑”,它的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如图,在四面体P-ABC中,设E,F分别是PB,PC上的点,连接AE,AF,EF(此外不再增加任何连线),则图中直角三角形最多有( )
A.6个B.8个
C.10个D.12个
C 解析:为使题图中有尽可能多的直角三角形,设四面体P-ABC为“鳖臑”,其中PA⊥平面ABC,且AB⊥BC,易知CB⊥平面PAB.若AE⊥PB,EF⊥PC,由CB⊥平面PAB,得平面PAB⊥平面PBC.又AE⊥PB,平面PAB∩平面PBC=PB,所以AE⊥平面PBC,所以AE⊥EF,且AE⊥PC.又EF⊥PC,知四面体P-AEF也是“鳖臑”,则题图中的10个三角形全是直角三角形.
3.已知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AC=3,BC=2,则平面BCD与平面BCA夹角的大小是 ( )
A.π4B.π3
C.π2D.2π3
C 解析:如图,取BC的中点为E,连接AE,DE.
因为△ABC,△DBC和△BAD全等,又AB=AC=3,BC=2,所以DB=DC=3,AD=2.
因为E为BC的中点,所以AE⊥BC,DE⊥BC,
所以∠AED为平面BCD与平面BCA夹角的平面角.
在△ABC中,AE⊥BC,AB=AC=3,BC=2,
所以AE=2,同理可得DE=2.
在△AED中,因为AE=2,DE=2,AD=2,
所以DE2+AE2=AD2,所以∠AED=π2,
因此平面BCD与平面BCA夹角的大小为π2.
4.(2024·惠州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个动点,当点M满足 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
DM⊥PC(或BM⊥PC) 解析:连接AC(图略),由三垂线定理可知,BD⊥PC.
所以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而PC⊂平面PCD,所以平面MBD⊥平面PCD.
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直线BD1与直线AD所成的角为α,直线BD1与平面CDD1C1所成的角为β,则α+β= .
π2 解析:如图,因为AD∥BC,所以∠D1BC为直线BD1与直线AD所成的角,即∠D1BC=α.
因为BC⊥平面CDD1C1,所以∠BD1C为直线BD1与平面CDD1C1所成的角,即∠BD1C=β,且BC⊥D1C.
在Rt△BD1C中,∠BCD1=π2,所以∠D1BC+∠BD1C=π2,即α+β=π2.
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B⊥平面ABCD,BC∥平面PAD,△PBA为锐角三角形,且PB⊥BC.求证:
(1)AD∥平面PBC;
(2)平面PBC⊥平面PAB.
证明:(1)因为BC∥平面PAD,BC⊂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PAD=AD,
所以BC∥AD.
因为AD⊄平面PBC,BC⊂平面PBC,
所以AD∥平面PBC.
(2)过点P作PH⊥AB于点H,如图.
因为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
所以PH⊥平面ABCD.
因为BC⊂平面ABCD,所以BC⊥PH.
因为△PBA为锐角三角形,所以点H与点B不重合,即PB∩PH=H.
又因为PB⊥BC,PB,PH⊂平面PAB,
所以BC⊥平面PAB.
因为BC⊂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平面PAB.
7.(2022·全国乙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 )
A.平面B1EF⊥平面BDD1
B.平面B1EF⊥平面A1BD
C.平面B1EF∥平面A1AC
D.平面B1EF∥平面A1C1D
A 解析:如图,因为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EF∥AC.
由正方体的性质知AC⊥BD,AC⊥DD1.
因为BD∩DD1=D,且BD,DD1⊂平面BDD1,所以AC⊥平面BDD1,则EF⊥平面BDD1.
因为EF⊂平面B1EF,所以平面B1EF⊥平面BDD1,故A正确.
由选项A可知,平面B1EF⊥平面BDD1,而平面BDD1∩平面A1BD=BD,在该正方体中,试想D1运动至A1时,平面B1EF不可能与平面A1BD垂直,故B错误.
在平面ABB1A1中,易知AA1与B1E相交,所以平面B1EF与平面A1AC不平行,故C错误.
易知平面AB1C∥平面A1C1D,而平面AB1C与平面B1EF有公共点B1,所以平面B1EF与平面A1C1D不可能平行,故D错误.
8.(多选题)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2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当点E运动时,A1C⊥AE总成立
B.当点E向点D1运动时,二面角A-EF-B逐渐变小
C.二面角E-AB-C的最小值为45°
D.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
ACD 解析:对于A,因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可证其体对角线A1C⊥平面AB1D1,而AE⊂平面AB1D1,所以A1C⊥AE恒成立,故A正确;
对于B,平面EFB即平面BDD1B1,而平面EFA即平面AB1D1,所以当点E向点D1运动时,二面角A-EF-B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对于C,当点E向点D1运动时,平面ABE逐渐向底面ABCD靠拢,这个过程中,二面角E-AB-C 越来越小,所以二面角E-AB-C的最小值为∠D1AD=45°,故C正确;
对于D,因为S△BEF=12×22×1=24,点A到平面BDD1B1的距离为22,所以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13×24×22=112,即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正确.
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BC=a,PA⊥平面ABCD.若在边BC上只有一个点Q满足PQ⊥DQ,则a= .
2 解析:如图,连接AQ,取AD的中点O,连接OQ. 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DQ.又因为PQ⊥DQ,PA∩PQ=P,PA,PQ⊂平面PAQ,所以DQ⊥平面PAQ,所以DQ⊥AQ,所以点Q在以线段AD的中点O为圆心,AD为直径的圆上.又因为在BC上有且仅有一个点Q满足PQ⊥DQ,所以BC与圆O相切,所以OQ⊥BC.因为AD∥BC,所以OQ=AB=1,所以BC=AD=2OQ=2,即a=2.
10.(2023·全国甲卷)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C⊥平面ABC,∠ACB=90°.
(1)证明: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2)设AB=A1B,AA1=2,求四棱锥A1-BB1C1C的高.
(1)证明:因为A1C⊥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A1C⊥BC.
因为∠ACB=90°,所以AC⊥BC.
因为A1C,AC⊂平面ACC1A1,A1C∩AC=C,
所以BC⊥平面ACC1A1.
因为BC⊂平面BB1C1C,
所以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2)解:如图,过点A1作A1O⊥CC1,垂足为O.
因为平面ACC1A1⊥平面BB1C1C,平面ACC1A1∩平面BB1C1C=CC1,A1O⊂平面ACC1A1,
所以A1O⊥平面BCC1B1,
所以四棱锥A1-BB1C1C的高为A1O.
因为A1C⊥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A1C⊥BC,
所以∠ACB=∠A1CB=90°.
因为A1B=AB,BC为公共边,
所以△ABC≌△A1BC,
所以A1C=AC.
设A1C=AC=x,则A1C1=x,
所以O为CC1的中点,所以OC1=12CC1=12AA1=1.
因为A1C⊥AC,
所以A1C2+AC2=AA12,
即x2+x2=22,解得x=2,
所以A1O=A1C12−OC12=22−12=1,
所以四棱锥A1-BB1C1C的高为1.
11.(2024·广州模拟)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C⊥平面PBC,PA⊥平面ABC.
(1)求证:BC⊥平面PAC;
(2)若AC=BC=PA,求二面角A-PB-C的平面角的大小.
(1)证明:如图,作AD⊥PC交PC于点D.
因为平面PAC⊥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PC,AD⊂平面PAC,
所以AD⊥平面PBC.
因为BC⊂平面PBC,所以AD⊥BC.
又因为PA⊥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PA⊥BC.
因为PA,AD⊂平面PAC,PA∩AD=A,
所以BC⊥平面PAC.
(2)解:如图,作AD⊥PC交PC于点D,作DE⊥PB交PB于点E,连接AE.
由(1)知AD⊥平面PBC,
因为PB⊂平面PBC,所以AD⊥PB.
因为AD,DE⊂平面ADE,AD∩DE=D,
所以PB⊥平面ADE.
因为AE⊂平面ADE,
所以AE⊥PB,
则∠AED即为二面角A-PB-C的平面角.
因为DE⊂平面PBC,所以AD⊥DE.
不妨设AC=BC=PA=1,
则PC=2,AD=1×12=22.
由(1)知BC⊥平面PAC,
因为AC⊂平面PAC,
所以BC⊥AC,
所以AB=2.
因为PA⊥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PA⊥AB,则PB=3,AE=1×23=63.
在Rt△ADE中,sin ∠AED=ADAE=2263=32.
所以∠AED=π3,
即二面角A-PB-C的平面角的大小为π3.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第1课时导学案,共18页。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8章8.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重温,小题热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A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第4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时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基本技能·思想·活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