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单选题 共40分)
    本卷共20题,每题2分,共40 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不选、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1. 下列有关ATP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 中的“A”表示腺嘌呤;“P”表示磷酸分子
    B. 1分子 ATP 水解时,其特殊的化学键断裂后可产生3分子磷酸
    C. ATP 经水解后可产生组成DNA 的基本单位
    D. 人体内 ATP 合成所需能量均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源是:对于绿色植物来说,既可以来自光能,也可以来自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详解】A、ATP中的“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P”表示磷酸基团,A错误;
    B、1分子ATP水解时,其特殊的化学键断裂后可产生2分子磷酸,B错误;
    C、ATP 经水解后可产生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C错误;
    D、人体内 ATP 合成所需能量均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2. 可立氏循环是指在激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速度超过其再形成NAD+的速度,这时肌肉中产生的丙酮酸由乳酸脱氢酶转变为乳酸,使NAD⁺再生,保证葡萄糖到丙酮酸能够继续产生ATP。肌肉中的乳酸扩散到血液并随着血液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通过葡萄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体进行可立氏循环时,肌细胞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B. 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处被消耗
    C. 肌细胞产生的乳酸需在肝细胞中重新合成葡萄糖,根本原因是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的过程中,产生NAD+和少量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人体激烈运动时,肌细胞中既存在有氧呼吸,也存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因此总产生的CO2与总消耗的O2的比值等于1,A错误;
    B、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在线粒体内膜处被消耗,B错误;
    C、肌肉中的乳酸扩散到血液并随着血液进入肝脏细胞,在肝细胞内通过葡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根本原因是葡糖异生途径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生成NAD+,不产生ATP,D错误。
    故选C。
    3. 如图是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反应示意图,类囊体膜上的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是色素和蛋白质复合体,可吸收光能进行电子传递,电子最终传递给NADP+后与其反应生成NADPH。膜上的ATP合成酶在顺浓度梯度运输H+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体现出的膜蛋白功能仅有催化及物质运输
    B. 若CO2浓度降低,暗反应速率减慢,叶绿体中NADP+减少,则图中电子传递速率会减慢
    C. H+由叶绿体基质进入类囊体腔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D. 据图分析,O2产生后扩散到细胞外共需要穿过3层生物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腔内,该过程产生的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作用与NADP+、H+结合形成NADPH。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在进行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的H+可与NADP+结合形成NADPH,H+还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
    【详解】A、图中体现了膜蛋白的催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功能,A错误;
    B、若CO2浓度降低,生成的C3减少,暗反应消耗的NADPH减少,生成的NADP+减少,则图中电子传递速率会减慢,B正确;
    C、ATP合成酶顺浓度梯度运输H+,则类囊体腔内H+的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故H+由叶绿体基质进入类囊体腔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据图可知,O2产生后扩散到细胞外共需要穿过类囊体膜、叶绿体双层膜、细胞膜共4层生物膜,D错误。
    故选B。
    4. 多细胞生物要经历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和坏死过程中,细胞结构发生变化,均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B. 细胞衰老、分化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C.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高度分化后的细胞均不具有全能性
    D.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内所有酶活性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受精卵具有分化出各种细胞的潜能,即细胞的全能性。而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被称为细胞全能性的表达。
    【详解】A、细胞坏死是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对于机体不利,A错误;
    B、细胞衰老、分化和癌变都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如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变小等,B正确;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精子虽然高度分化,但仍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所以仍具有全能性,C错误;
    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都较为活跃
    B. 无丝分裂过程不发生染色体和DNA 的复制与分配
    C. 端粒学说认为大肠杆菌的端粒缩短会引起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与溶酶体有关,而细胞自噬与溶酶体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自噬通俗地说, 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因此,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对许多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详解】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所以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都较为活跃,A正确;
    B、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会发生染色质和DNA 的复制与分配,B错误;
    C、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具有端粒,C错误;
    D、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所以细胞自噬与溶酶体有关,D错误。
    故选A。
    6. 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蛋白有关。动物细胞内存在一种SGO蛋白,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粘连蛋白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粘连蛋白和SGO蛋白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不同
    B 该水解酶能水解粘连蛋白但对染色体蛋白无影响,这体现酶专一性
    C. 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滞后进行
    D. 图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粘连蛋白与姐妹染色单体的正常分离有关,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SGO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点(粒)位置。
    【详解】A、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所以粘连蛋白和SGO蛋白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不同,A正确;
    B、该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对染色体蛋白没有影响,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
    C、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提前进行,C错误;
    D、粘连蛋白的水解导致染色单体分开,故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C。
    7. 下图甲表示某生物(2n=8)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可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形态变化的完整过程
    B. 图乙中,a时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
    C. 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m=4
    D. 若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数量变化,则图乙ab段可表示图甲③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染色质)的系列变化过程。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③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后期。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乙表示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
    【详解】A、图甲不能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因为最终染色体还会解螺旋形成染色质,A错误;
    B、图乙中,若代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时可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而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2m→m→2m→m,则m=4,C正确;
    D、若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数量变化,则ab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对应与图甲③过程,D正确。
    故选A。
    8. 如图①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③)。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可在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的一种酶,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B. 图⑤后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Dd
    C. 图⑤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不同
    D. 端粒酶的两种成分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
    【详解】A、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有可能发生染色体的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的现象,因此该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故图⑤后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Dd,B正确;
    C、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发生断裂后,两条染色体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错误;
    D、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一种酶,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中不含碱基,可见端粒酶的两种成分不会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结合,D错误。
    故选B。
    9. 某科研小组用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做研究,测定其体内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结果如图甲,其中一个细胞处于图乙状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胞a和b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d和e中正在进行DNA复制
    C. 细胞乙可用图甲中的f细胞表示
    D. 细胞g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a的核DNA数目为N,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c的核DNA含量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末期;de的核DNA含量位于2N-4N之间,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fg的核DNA含量为4N,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
    【详解】A、细胞a和b中染色体数为n,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再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细胞d和e中染色体数均为2n,核DNA数介于2n和4n之间,说明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正确;
    C、细胞乙处于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n,C正确;
    D、细胞g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4n,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10. 小鼠中控制黄毛的A基因对控制黑毛的a基因为显性,现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甲亲本为Aa和AA,实验乙亲本为Aa和aa
    B. 若让实验甲F1中的黄色小鼠杂交,子代黑色小鼠占1/4
    C. 实验甲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子代纯合黄色小鼠胚胎致死
    D. 若实验乙F1的小鼠相互杂交,子代中黄色小鼠:黑色小鼠=3:1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内容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实验甲F1中出现黑色小鼠,说明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黄色小鼠:黑色小鼠=2:1,说明AA纯合致死,实验乙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A错误;
    B、若让实验甲F1中的黄色小鼠(Aa和Aa)杂交,子代黑色小鼠aa比例为1/3,B错误;
    C、实验甲F1中出现黑色小鼠,说明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黄色小鼠:黑色小鼠=2:1,说明AA纯合也就是纯合黄色小鼠胚胎致死,C正确;
    D、若让实验乙F1中的小鼠相互杂交,即1/2Aa、1/2aa相互杂交,其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A:a=1:3,子代中AA:Aa:aa=1:6:9,由于AA致死,故子代黄色小鼠:黑色小鼠=2:3,D错误。
    故选C。
    11. 利用数量足够多的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进行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aa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所占的比例绘制曲线,则对应图中的曲线( )
    A ⅠB. Ⅱ
    C. ⅢD. Ⅳ
    【答案】C
    【解析】
    【分析】Aa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后代均为1/4AA、l/2Aa、1/4aa,如果是连续自交没有淘汰隐性性状时,Aa=(1/2)n,而自由交配的情况无论多少代后Aa都是1/2,若淘汰隐性性状个体,则子一代的Aa占2/3,AA占1/3,让其自交或自由交配可得子二代中Aa的概率,进而判断不同曲线对应的情况。
    【详解】自交和自由交配的F1中杂合子(Aa)都占1/2,所以Ⅰ和Ⅳ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Ⅰ是连续自由交配的结果,Ⅳ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曲线Ⅱ和Ⅲ的F1中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相同,即F1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 1/4AA、l/2Aa、1/4aa,淘汰掉其中的隐性个体后,Aa的比例变为2/3,AA的比例变为1/3,如果F1自交则其后代是 l/3AA+2/3×(1/4AA+ l/2Aa+ l/4aa),淘汰掉隐性的个体以后,得到的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3/5AA+2/5Aa,Aa所占的比例是0.4。如果F1自由交配,根据F1的配子是A:a=2:1,可知后代是 4/9AA+4/9Aa+ l/9aa,淘汰掉隐性的个体,则F2是1/2AA+1/2Aa,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曲线Ⅱ是连续自由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曲线,曲线Ⅲ是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曲线,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油菜是雌雄同株植物,可异花传粉。其雄性不育性受细胞核内的Ma、Mb、Mc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a为恢复可育基因,Mb为不育基因,Mc为可育基因,且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Ma>Mb>Mc。某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基因型比例为MaMa:MaMb:MaMc: McMc=1:1: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群中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
    B. 该种群雄性可育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9/100
    C. 该种群雄性可育植株自交,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1/20
    D. 某雄性不育个体与MaMb个体杂交后,分析后代雄性育性情况可判断其基因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种油菜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Ma为恢复可育基因,Mb为不育基因,Mc为可育基因,且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Ma>Mb>Mc,该种群中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是MbMb、MbMc,A正确;
    B、该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基因型比例为MaMa:MaMb:MaMc: McMc=1:1:2:1,产生的配子Ma: Mb: Mc=5:1:4,自由交配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MbMb、MbMc) =1/10×1/10+2×1/10+4/10=9/100,B正确;
    C、该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基因型比例为MaMa:MaMb:MaMc: McMc=1:1:2:1,该种群雄性可育植株自交,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MbMb、MbMc)=1/5×1/4=1/20,C正确;
    D、某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bMb、MbMc,要判断某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让其与隐性纯合子(基 因型为McMc)个体杂交:若后代出现雄性可育性状,则该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bMc;若后代全部是雄性不育性状,则该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bMb,D错误。
    故选D。
    13. 某家族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得到了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变异,且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不同
    B. 若儿子患乙病,则其母亲一定患乙病
    C. I₄与Ⅱ₁的基因型不同
    D. Ⅱ₁与Ⅱ₂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12
    【答案】C
    【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分析,Ⅰ3和Ⅰ4均不患甲病,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3),由此可以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题意“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家系中Ⅰ4患乙病,Ⅱ2未患病,由此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详解】A、Ⅰ3和Ⅰ4均不患甲病,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3),由此可以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题意“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家系中Ⅰ4患乙病,Ⅱ2未患病,由此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A正确;
    B、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若儿子患乙病,则其母亲一定患乙病,B正确;
    C、假定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a,控制乙病的基因为B、b,分析甲病,Ⅰ4不患甲病但所生的Ⅱ3患甲病,Ⅰ4基因型为Aa,Ⅱ1不患甲病,但其父亲有甲病,Ⅱ1基因型为Aa。Ⅰ4患乙病但所生的Ⅱ2不患乙病,Ⅰ4基因型为XBXb,Ⅱ1患乙病,但其母亲没有乙病,Ⅱ1基因型为XBXb,I4与Ⅱ1的基因型相同,C错误;
    D、Ⅱ1基因型为AaXBXb,Ⅱ2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用分离定律的思维求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4=1/6,患乙病的概率是1/2,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6×1/2=1/12,D正确。
    故选C。
    14. 下图为某DNA 分子片段,假设该片段中 A+T 占碱基总数的30%。若对该片段进行体外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为模板合成的子链碱基序列互补
    B. 复制时需要DNA 聚合酶催化氢键的形成
    C. 复制3次至少需要98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
    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A、①和②为互补关系,分别以它们为模板复制出的两条子链也表现为互补关系,A正确;
    B、DNA分子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催化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子链上,该过程中催化的是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错误;
    C、该DNA分子片段为1985+15=2000个碱基对,G=2000×2×(1-30%)×0.5=1400,复制3次,需要1400×(23-1)=98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正确;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G和C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DNA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D正确。
    故选B
    15. 为研究细胞分裂过程,研究团队将基因M(基因的每条单链均被32P标记)插入到某精原细胞(不含32P)的一条染色体上,再将其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得到四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其它变异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某个子细胞中有 1条染色体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B. 若四个子细胞含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0、0、1、1,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C.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形成的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1/2
    D. 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个子细胞含³²P标记DNA 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
    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A、依照题意,由于被标记的基因的插入,使得被标记的DNA单链有2条,即1个DNA含有32P标记。若进行1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细胞,则每个细胞中都有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如果直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只有两个子细胞的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因此若某个子细胞中有1条染色体含32P,可能是有丝分裂,也有可能是减数分裂,A错误;
    B、根据A选项的分析,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由于半保留复制,可以形成4个细胞,其中只有2个有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即细胞中含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0、0、1、1,如果直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只有两个子细胞的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即细胞中含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0、0、1、1,因此若四个子细胞含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0、0、1、1,则可能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
    C、如果该精原细胞直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只有两个子细胞的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即形成的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1/2,C正确;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若进行1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细胞,则每个细胞中都有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某个子细胞中只有1条染色体含32P的概率为1,D错误。
    故选C。
    16. 松鼠的体色受M/m和N/n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某野生型松鼠的体色是褐色,褐色源于黄色素(由M基因控制)和黑色素(由N基因控制)的叠加。现有→白色纯合品系A,该品系无法合成黄色素和黑色素。研究人员让品系A与纯合野生型松鼠进行杂交,所得F₁的体色均为褐色。研究人员利用F₁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F₁雌松鼠与品系A的雄松鼠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褐色:白色=1:1。
    实验二:让F₁雄松鼠与品系A的雌松鼠杂交,后代有4种表型,比例为褐色:黄色:黑色:白色=9:1:1:9。
    不考虑致死、突变及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根据以上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仅由实验一能判断控制松鼠体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控制体色色素合成的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品系A的基因型为mmnn
    C. F₁中雄松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体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
    D. 若让F₁雌、雄松鼠相互交配,则后代中黄色松鼠所占比例为 19/400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白色纯合品系A与纯合野生型松鼠进行杂交,所得F1的体色均为褐色,说明控制体色色素合成的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品系A的基因型为mmnn,纯合野生型松鼠的基因型为MMNN,F1的基因型为MmNn。实验一与实验二的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不同,其原因是:实验一中的F1雌松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体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不发生交叉互换;实验二中的F1雄松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体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AB、不考虑致死、突变及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由题意“F1的体色均为褐色”可推知:控制体色色素合成的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品系A的基因型为mmnn,F1的基因型为MmNn。若控制松鼠体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实验一中的后代各表型及比例为褐色(MmNn)∶黄色(Mmnn)∶黑色(mmNn)∶白色(mmnn)=1∶1∶1∶1,与实际的“褐色∶白色=1∶1”不符,说明控制体色色素合成的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所以仅由实验一能判断控制松鼠体色的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正确;
    C、控制体色色素合成的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F1雄松鼠与品系A的雌松鼠杂交,后代有4种表型,比例为9:1:1:9,说明F1雄松鼠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MN∶Mn∶mN∶mn=9∶1∶1∶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体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C正确;
    D、F1雌松鼠与品系A的雄松鼠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褐色∶白色=1∶1,说明F1雌松鼠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MN∶mn=1∶1,F1雄松鼠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MN∶Mn∶mN∶mn=9∶1∶1∶9。可见,让F1雌、雄松鼠相互交配,则后代黄色(M_nn)=(1/2×1/20+1/2×9/20)=1/4,D错误。
    故选D。
    17. A 点时将果蝇(2n=8)精原细胞置于32P 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一次a过程,E点时将子细胞置于³¹P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发生了一次b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D段单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有8条或16条
    B. GH段单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一定有8条
    C. IJ 段单个细胞中含³²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D. b分裂过程结束后,产生的8个子细胞中含³²P的至少有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中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AB表示有丝分裂间期,CD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GHI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K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CD段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条数为8条(前中期)或16条(后期),A正确;
    B、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细胞中的DNA都是一条链为32P,一条链为31P,再经减数分裂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所以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B正确;
    C、IJ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正常情况下,前期和中期时含32P的染色体有4条,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互换,则每条姐妹染色体上的DNA均有可能含有32P,着丝粒分裂后,含32P的染色体可能为8条,C正确;
    D、该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一次减数分裂,最后得到8个子细胞,b(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含32P的子细胞数为2-8个,D错误。
    故选D。
    18. 某观赏性植物花色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D/d 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黄色素合成,基因b无色素合成功能,基因D可将黄色素转变为红色素。A/a 不直接控制色素合成,但基因A 可抑制基因B的表达。现利用3个纯合品系红色植株甲、白色植株乙、白色植株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推断,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为( )
    ①AABBDD ②AABBdd ③AAbbDD ④aaBBDD ⑤aaBBdd⑥aabbdd
    A. ④、①、⑥B. ④、③、②
    C. ④、②、①D. ④、③、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黄花的基因型为aaB_dd,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D_,白花的基因型为A______、aabb__。纯合红色植株甲的基因型aaBBDD,实验一中F2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13∶3,由于后代无黄花的基因型,故推测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实验二中甲aaBBDD和丙A_____杂交得到的F1均为白色,F2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黄花=12∶3∶1,由于后代由黄色个体出现,因而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Dd,推测丙的基因型为AABBdd,B正确;
    故选B。
    19. 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一只刚毛雌果蝇和一只截毛雄果蝇杂交,F₁均为刚毛,F₁雌雄个体交配,F₂中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截毛雄果蝇=2:1:1,下图为果蝇X、Y染色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对性状中刚毛为显性,截毛为隐性
    B. F₂中刚毛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
    C. 控制截毛、刚毛的基因可位于a₂区段或b区段
    D. 将F₁雌果蝇与F₂中的截毛雄果蝇杂交,通过杂交结果可进一步确定基因在X、Y染色体上的位置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C、一只刚毛雌果蝇和一只截毛雄果蝇杂交,子一代雌雄个体都是刚毛,说明刚毛对截毛为显性(假设相关基因用D/d表示),子一代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中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截毛雄果蝇=2∶1∶1,子二代中雄果蝇有刚毛、截毛,雌果蝇只有刚毛,与性别相关联(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即a₂区段或X、Y的同源区即b区段),若控制截毛的基因在非同源区段a2,则亲本刚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DXD),截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dY),子一代基因型为:XDXd、XDY,子一代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中,XDXD(刚毛雌果蝇)∶XDXd(刚毛雌果蝇)∶XDY(刚毛雄果蝇)∶XdY(截毛雄果蝇)=1∶1∶1∶1,即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截毛雄果蝇=2∶1∶1,符合题意;若控制截毛的基因在b区段,则亲本刚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DXD),截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dYd),子一代基因型为:XDXd、XDYd,子一代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中,XDXD(刚毛雌果蝇)∶XDXd(刚毛雌果蝇)∶XDYd(刚毛雄果蝇)∶XdYd(截毛雄果蝇)=1∶1∶1∶1,即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截毛雄果蝇=2∶1∶1,也符合题意,因此控制截毛、刚毛的基因可位于a₂区段或b区段,且F2中刚毛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为XDXD、XDXd,ABC正确;
    D、将F1雌果蝇(XDXd)与F₂中的截毛雄果蝇(XdYd或XdY)杂交,杂交结果为无论雌雄均由刚毛和截毛,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同源区后代的表现型相同,因而无法做出判断,D错误。
    故选D。
    20. 果蝇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各由1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弯翅、黄体和紫眼均为隐性性状,控制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小组以纯合体雌蝇和常染色体基因纯合的雄蝇为亲本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的亲本组合是( )
    A. 直翅黄体♀×弯翅灰体♂B. 直翅灰体♀×弯翅黄体♂
    C. 弯翅红眼♀×直翅紫眼♂D. 灰体紫眼♀×黄体红眼♂
    【答案】A
    【解析】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依据题干信息,①果蝇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各由1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②控制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③其中弯翅、黄体和紫眼均为隐性性状,说明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令直翅对弯翅由A、a控制,体色灰体对黄体由B、b控制,眼色红眼对紫眼由D、d控制。当直翅黄体♀×弯翅灰体♂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AaXBXb、AaXbY,按照拆分法,F1F2:直翅灰体:直翅黄体:弯翅灰体:弯翅黄体=3:3:1:1,A符合题意;
    B、当直翅灰体♀×弯翅黄体♂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AaXBXb、AaXBY,按照拆分法,F1F2:直翅灰体:直翅黄体:弯翅灰体:弯翅黄体=9:3:3:1,B不符合题意;
    C、当弯翅红眼♀×直翅紫眼♂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aaDD×AAdd→F1:AaDd,按照拆分法,F1F2:直翅红眼:直翅紫眼:弯翅红眼:弯翅紫眼=9:3:3:1,C不符合题意;
    D、当灰体紫眼♀×黄体红眼♂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ddXBXB×DDXbY→F1:DdXBXb、DdXBY,按照拆分法,F1F2:灰体红眼:灰体紫眼:黄体红眼:黄体紫眼=9:3:3:1,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21. 下图1是非洲茉莉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图2为将非洲茉莉放置在密闭透明的容器中,给予恒定且适宜的光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在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填图中序号)。图中①~⑤过程能在黑暗条件下为细胞提供ATP有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若用¹⁸O标记土壤中的水,那么植物产生的含有¹⁸O的物质有________(填三种)。
    (2)图2中B、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与B点相比,C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处理12h后,该植物的干重________(填“减少” “增加”或“不变”),判断理由是____。
    【答案】(1) ①. ①⑤ ②. ③④⑤ ③. 氧气、CO2、 (CH2O)、H2O
    (2) ①. 二氧化碳浓度、温度 ②. 变大 ③. 增加 ④. 起点A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终点C时的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分析】1、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点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但是,前者需要氧和线粒体的参与,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后者多。细胞呼吸是细胞中物质代谢的枢纽,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或分解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联系起来。
    2、光合作用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有捕获光能的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 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将ATP 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小问1详解】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据图1可知,①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⑤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故图1在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①⑤。细胞呼吸可在黑暗条件下为细胞提供ATP ,据图1可知,③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因此,图中①~⑤过程能在黑暗条件下为细胞提供ATP有③④⑤。水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水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在色素吸收的光能作用下,水被分解产生氧气,故植物产生的含有¹⁸O的物质有氧气;光合作用产生的含¹⁸O的氧气,可能与有氧呼吸,生成水,故植物产生的含有¹⁸O的物质有水;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则水中的氧转移至二氧化碳,故植物产生的含有¹⁸O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含¹⁸O的二氧化碳又能参与光合作用,则二氧化碳中的¹⁸O转移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综合以上分析,若用¹⁸O标记土壤中的水,那么植物产生的含有¹⁸O的物质有氧气、CO2、 (CH2O)、H2O等。
    【小问2详解】
    据图2可知,B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则在B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B之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呯吸速率,据此推测C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温度;B、C点时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变,细胞呯吸速率=光合速率。依题意,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与B点相比,C点时的呯吸作用酶活性更高,呼吸速率更大,故植株的光合速率变大;处理12h后,起点A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终点C时的二氧化碳浓度,说明该段时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则植物的干重增加。
    22. 下图甲、乙是某二倍体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细胞中含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B与b的分离发生在丙图的______(填字母)阶段。
    (3)若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
    (4)在丁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之比”变化曲线图__________。
    【答案】(1)4 (2)f→g
    (3) ①.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②.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或②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
    【解析】
    【分析】图甲分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分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分析,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其中d点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而d点之后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
    【小问1详解】
    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小问2详解】
    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B与b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图丙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其中d点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而d点之后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fg段包含了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因此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B与b的分离发生在丙图的f→g。
    【小问3详解】
    据图所示B和b既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因此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或②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小问4详解】
    DNA复制之前,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核DNA分子,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之比为1,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核DNA分子,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之比为1/2,着丝粒分裂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核DNA分子,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之比为1。变化曲线图如下所示:
    23. 下图表示细胞中DNA 分子复制的部分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DNA 复制原点所在的位置:泡状结构叫作 DNA 复制泡,是 DNA分子中正在复制的部位。
    (1)图中酶1为_____酶,作用于DNA分子中的____键。
    (2)据图分析,图中亲代DNA分子中a链左侧为_____端(填“5”或“3'”) ,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DNA 复制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 )
    A. 边解旋边复制B. 多起点复制
    C. 双向复制D. 各起点同时开始复制
    (4)某DNA 分子含有300bp(bp表示碱基对) , 其中胞嘧啶260个, 则该DNA第四次复制时,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个,该DNA 分子中含有的氢键数为________。
    【答案】(1) ①. 解旋酶 ②. 氢键
    (2) ①. 3'端 ②. 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3',模板链与子链反向平行 (3)ABC
    (4) ①. 320 ②. 860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真核生物DNA分子的复制可以在多个复制起点进行双向复制,提高了复制效率。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可知,图中酶1使DNA双链打开,为解旋酶,作用于DNA分子中的氢键。
    【小问2详解】
    DNA聚合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端向3′端延伸,即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3′,模板链与子链反向平行,所以图中亲代DNA分子中a链左侧为3'端。
    【小问3详解】
    ABCD、分析图可知,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图中虚线表示DNA 复制原点所在的位置,根据复制泡中子链的合成方向可知,DNA复制还具有多起点复制和双向复制的特点,由于各个复制泡的大小不一样,所以DNA复制并非各起点同时开始复制,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
    【小问4详解】
    某DNA分子含有300bp,其中胞嘧啶260个,则含有的腺嘌呤数量为(300×2-260×2)÷2=40,故第四次复制时,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4-1)×40=320个。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该DNA 分子中含有的氢键数为260×3+40×2=860。
    24. 某种鸟类(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羽毛颜色(灰色与白色)和腿部长度(长腿与短腿)分别受基因R/r、T/t的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灰色长腿雌鸟与灰色短腿雄鸟交配,F1中灰色短腿雌鸟:白色短腿雌鸟:灰色长腿雄鸟: 白色长腿雄鸟=3: 1: 3: 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中信息推测,羽毛颜色、腿部长度的隐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
    (2)基因R/r位于______(填“常”或“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若要鉴定F1中某只灰色短腿雄鸟的基因型,则最好选择F1中表型为_______的雌鸟来进行鉴定实验。请写出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色、短腿
    (2) ①. 常 ②. F1中雌鸟和雄鸟中灰色与白色比例相同,均为3:1
    (3) ①. 白色短腿 ②. 若杂交后代中雌鸟均为灰色短腿,雄鸟均为灰色长腿,则该灰色长腿雄鸟基因型为RrZtZt;若杂交后代中雌鸟和雄鸟均为灰色短腿,则该灰色长腿雄鸟基因型为RRZtZt
    【解析】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灰色长腿雌鸟与灰色短腿雄鸟交配,F1中灰色:白色=3:1,说明白色相对灰色为隐性;灰色长腿雌鸟与灰色短腿雄鸟交配,F1中雌鸟全为短腿,雄鸟全为长腿,说明控制腿部长度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依题意,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可知亲本基因型为ZtZt、ZTW,故短腿相对长腿为隐性。
    【小问2详解】
    依题意,灰色长腿雌鸟与灰色短腿雄鸟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是灰色短腿雌鸟:白色短腿雌鸟:灰色长腿雄鸟:白色长腿雄鸟=3:1:3:1,则F1中雌鸟和雄鸟中灰色与白色比例相同,均为3:1,性状表现与性别不相关,故基因R/r位于常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白色和短腿都是隐性性状,基因R/r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T/t位于Z染色体上,故灰色短腿雄鸟的基因型为R—ZtZt。若要鉴定显性个的基因型,可用测交法。因此,最好选择F1中表型为白色短腿雌鸟进行测交实验。若杂交后代中雌鸟均为灰色短腿,雄鸟均为灰色长腿,则该灰色长腿雄鸟基因型为RrZtZt;若杂交后代中雌鸟和雄鸟均为灰色短腿,则该灰色长腿雄鸟基因型为RRZtZt。
    25. 科研人员用一对纯合甜瓜(2n)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
    ※注:A、E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 当E和F同时存在时果皮才表现出有纹性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突变等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产生的配子类型有____________种。
    (2)F2的表型有____________种。F2中绿色有纹果皮、绿色无纹果皮、黄色无纹果皮的植株数量比是___________。
    (3)F2中黄色无纹果皮红色果肉的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AbbEEff ②. AaBbEeFf ③. 8
    (2) ①. 6 ②. 9:3:4
    (3)5/6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F2中,绿色: 黄色≈3:1、有纹: 无纹≈9:7、红色: 白色≈3:1,由此推断:绿色相对黄色为显性、有纹相对无纹为显性、红色相对白色为显性。F2的性状分离比结合表格中母本表型,则可推断母本基因型为AAbbEEff,F1的基因型为AaBbEeFf。依题题意,A、E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故F1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AE、ae)×2(F、f)×2(B、b)=8种。
    【小问2详解】
    结合表格数据可知,F2中关于果肉颜色的表现型有2种,由于A、E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单独观察果皮底色及果皮覆纹的表现型,有无覆纹黄绿色、无覆纹黄色、有覆纹黄绿色三种表现型,故F2的表现型有2×3=6种;由于A和E连锁,a和e连锁,F2中基因型A-E-占3/4,基因型aaee占1/4,F2中黄绿色有覆纹果皮(A-E-F-)、黄绿色无覆纹果皮(A-E-ff)、黄色无覆纹果皮(aaeeF-、aaeeff)的植株数量比是(3/4×3/4):(3/4×1/4):(1/4×3/4+1/4×1/4)=9:3:4;
    【小问3详解】
    F2中黄色无覆纹果皮中的纯合子占1/2,橘红色果肉植株中纯合子为1/3,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故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1/6=5/6。杂交组合
    F₁表型
    F₂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白花
    白花: 红花=13: 3
    实验二: 甲×丙
    白花
    白花: 红花: 黄花=12: 3: 1
    性状
    控制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
    母本
    父本
    F₁
    F₂
    果皮底色
    A/a,4号染色体
    绿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黄色≈3:1
    果皮覆纹
    E/e,4号染色体
    F/f,2号染色体
    无纹
    无纹
    有纹
    有纹: 无纹≈9:7
    果肉颜色
    B/b, 9号染色体
    白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白色≈3:1
    相关试卷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