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3
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都存在着“抑制”现象,下列有关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可使细胞停留在分裂期
B. 生长素在超过最适浓度后,其抑制生长作用增强
C. 资源有限条件下,种内竞争加剧会抑制种群增长
D. 选择培养基可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低温和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低温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可使细胞停留在分裂期,A正确;
B、生长素在超过最适浓度后,可能促进或抑制生长,B错误;
C、资源有限条件下,种内竞争加剧,会使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上升,从而抑制种群增长,C正确;
D、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微生物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2. 油菜种子在形成和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形成过程中,曲线交点表示可溶性糖与脂肪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
B. 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逐渐成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 种子形成过程中,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低,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
D. 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脂肪是种子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在植物开花后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升高。
【详解】A、从图中只能看在交点处,种子干重中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相等,然后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说明可溶性糖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所以二者之间的转化速率不相等,A错误;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错误;
C、种子形成过程中,代谢强度下降,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脂肪含量逐渐增加,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低,C正确;
D、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酶可破坏蔗糖酶中的肽键,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不会变色
B.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提高反应活化能作用更明显,因而酶催化效率更高
C.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 在验证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将酶和底物充分混合后再调pH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蛋白酶遇双缩脲试剂会变色,A错误;
B、酶降低反应活化能,B错误;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碘液、而不是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正确;
D、在验证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由于酶的高效性,不能将酶和底物充分混合后再调pH,D错误。
故选C。
4. 蛋白质糖基化是指在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或合成后,在酶的催化下寡糖链被连接在肽链特定的糖基化位点,形成糖蛋白的过程。在真核细胞中,这一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糖基化的蛋白质对蛋白酶有更强的抗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基化不改变蛋白质结构,但可影响蛋白质功能
B. 糖基化的蛋白质可在粗面内质网加工
C. 溶酶体膜内侧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程度可能较高
D. 高尔基体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细胞膜的识别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形成糖蛋白,并且通过形成囊泡转运细胞内的大分子。
【详解】A、寡糖链连接在肽链特定糖基化位点,改变了蛋白质结构,A错误;
B、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核糖体,糖基化的蛋白质可在粗面内质网加工,B正确;
C、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膜内侧的蛋白质对蛋白酶有更强的抗性,糖基化修饰程度可能较高,C正确;
D、糖蛋白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有关,糖基化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高尔基体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细胞膜的识别作用,D正确。
故选A。
5.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研究发现,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称为“瓦堡效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
B. “瓦堡效应”可能不受氧气供应量的限制
C. “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越多,释放的能量越少
D. 可用GAPDH活性抑制剂治疗癌症,副作用较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瓦堡效应”可能不受氧气供应量的限制
【详解】A、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丙酮酸中,A错误;
B、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瓦堡效应”可能不受氧气供应量的限制,B正确;
C、瓦保效应”导致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越多,释放的能量越多,C错误;
D、GAPDH活性抑制剂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治疗癌症副作用较大,D错误。
故选B。
6. 图a是某雌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图b中①→②→③表示分裂过程中着丝粒的运行轨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中所有细胞的DNA数均是染色体数的两倍
B. 图a中甲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
C. 图b中着丝粒处于位置②时,对应图a中的细胞是丙
D. 图a乙细胞中的着丝粒将来会发生图b所示的位置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图a中甲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在赤道板,应为减数分裂Ⅱ中期的细胞,乙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应为减数分裂Ⅰ前期细胞,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排在赤道板,应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图b中ab两个着丝粒由①移动到②,再分离分别移动到细胞两极③,表示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再整齐排在赤道板,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过程。
【详解】A、细胞中的DNA包括核DNA和质DNA,图a中所有细胞的核DNA数才是染色体数的两倍,A错误;
B、图a中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者极体,B错误;
C、图b中两个着丝粒a、b处于位置②时,表示同源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两侧,对应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a中没有对应细胞,C错误;
D、图a中的乙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b中ab两个着丝粒由①移动到②,再分离分别移动到细胞两极③,表示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再整齐排在赤道板,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过程,因此图a乙细胞中的着丝粒将来会发生图b所示的位置变化,D正确。
故选D。
7. 原核细胞中DNA进行复制时需要在复制起点处以DNA为模版合成一小段RNA作为引物,然后DNA聚合酶Ⅲ再进行DNA新链的延伸,接着由DNA聚合酶Ⅰ水解RNA引物并合成相应的替换DNA片段,最后由DNA连接酶把片段完整连接起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聚合酶Ⅲ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
B. DNA聚合酶Ⅲ在RNA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
C. DNA聚合酶Ⅰ既能断开磷酸二酯键又能合成磷酸二酯键
D. 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C-G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详解】A、DNA聚合酶Ⅲ在细胞质中合成,但原核细胞无细胞核,A错误;
B、分析题意,原核细胞中DNA进行复制时需要在复制起点处以DNA为模版合成一小段RNA作为引物,而DNA子链从5'向3'延伸 ,故DNA聚合酶Ⅲ在RNA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B正确;
C、核酸包括DNA和RNA,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Ⅰ能水解RNA引物并合成相应的替换DNA片段,故DNA聚合酶Ⅰ既能断开磷酸二酯键又能合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
D、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中涉及DNA和RNA配对,故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C-G,D正确。
故选A。
8. “卵子死亡”是我国科学家新发现的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该病致病基因由人体正常PANX1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形成,其表达产物会引起PANX1通道异常激活,导致不孕(“卵子死亡”)。图a是一个“卵子死亡”患者的家系图;图b显示的是正常PANX1基因和突变PANX1基因对应片段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部分成员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理论上PANX1基因可存在多个突变位点,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Ⅱ3和Ⅱ4个体婚配生出“卵子死亡”遗传病患者的概率为0
D. Ⅱ6与正常女性婚配生出“卵子死亡”遗传病患者的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知:该遗传病“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育,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
【详解】A、PANX1基因可存在多个突变位点,体现了基因突变在空间上的随机性,A正确;
B、Ⅱ4具有正常基因和异常基因且表现为患者,所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中于Ⅰ1具有正常基因和异常基因,该病只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
C、Ⅱ4是患者不会有后代,C正确;
D、若用A、a来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则Ⅱ6的基因型为Aa或aa的概率各为1/2,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生出Aa孩子的概率为1/4,但只有女性才会患病,后代的患病率为1/8,D错误。
故选D。
9. 实验发现:互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的有丝分裂中。图是某高等动物(2n=22)一个细胞(甲)发生有丝分裂互换的示意图,该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乙和丙(不考虑其它变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细胞甲中可以观察到11个四分体
B. 图细胞甲中的等位基因(A、a)随着丝粒的分裂而分离
C. 乙细胞的基因型为Aa或者aa
D. 该种互换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发生了有丝分裂交换,基因A和基因a发生了交换,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乙和丙,其基因组成可以分别是AA、aa或Aa、Aa或aa、AA。
【详解】A、图中细胞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观察不到11个四分体,A错误;
B、因为互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为等位基因,其会随着丝粒的分裂而分离,B正确;
C、由于分开后的姐妹染色单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级,乙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或者aa,C错误;
D、若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都是Aa,则性状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10. 人骨骼肌常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相较于慢肌纤维,快肌纤维更适合无氧呼吸,且收缩速度更快。图是两种肌纤维呼吸作用的关系图,MCT1、MCT4为膜上的转运蛋白。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MCT1对乳酸亲和力高于MCT4,对乳酸的转运速度更快
B. 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均只受自主神经支配
C. 剧烈运动时慢肌纤维释放的CO2量等于O2的吸收量
D. 剧烈运动时,快肌纤维的糖原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并为肌肉收缩供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可知,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因此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因此慢肌纤维含有线粒体,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还原氢,同时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
【详解】A、题中信息不足,无法判断MCT1和MCT4对乳酸的亲和力的高低,A错误;
B、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主要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B错误;
C、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剧烈运动时慢肌纤维释放的CO2量等于O2的吸收量,C正确;
D、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11. 2023年9月,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305例猴痘确诊病例。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猴痘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烧、低蛋白血症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持续高烧40℃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在猴痘患者体内仅通过细胞免疫就能消灭猴痘病毒
C. 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D. 治疗时应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满足能量供给同时维持渗透压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患者持续高烧40°C时,温度维持相对稳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
B、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寄生于细胞内,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把病毒释放至细胞外液,再由抗体和吞噬细胞等把细胞外液中的病毒进行清除,B错误;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C错误;
D、发烧时大量出汗,既会有水分的流失,又会有无机盐的流失,治疗时应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满足能量供给同时维持渗透压平衡,D正确。
故选D。
12.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号分子,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生成,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图表示NO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TCA循环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的总称,→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 NO是一种体液调节因子
B. 内毒素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控基因的表达直接合成NO
C. NO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DNA复制及有氧呼吸杀伤肿瘤细胞
D. 提高免疫细胞中NOS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生成NO,NO抑制肿瘤细胞中的DNA复制,同时抑制有氧呼吸低二、三阶段。
【详解】A、NO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NO是一种体液调节因子,A正确;
B、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是蛋白质(NOS),而NO不是蛋白质,B错误;
C、由图可知,NO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DNA复制,同时抑制有氧呼吸低二、三阶段从而杀伤肿瘤细胞,C正确;
D、提高免疫细胞中NOS的活性,有利于生成NO,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中的DNA复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发生,D正确。
故选B。
13. 某研究团队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烯是气体分子,易挥发,生产上常用乙烯利来替代
B. 当无乙烯时,酶T活性较高,会促进E蛋白的磷酸化
C. R蛋白既能改变酶T的空间结构又能剪切E蛋白
D. 酶T基因缺失的植株,其果实成熟期会提前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R蛋白具有两个功能:识别并结合乙烯、调节酶T活性。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在没有乙烯的条件下,酶T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植株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
【详解】A、乙烯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利属于油性的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乙烯利催熟的原理是乙烯利溶于水后会释放出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A正确;
B、由图可知当无乙烯时,酶T与R蛋白结合,会促进E蛋白的磷酸化,B正确;
C、R蛋白仅能改变酶T的空间结构,不能催化E蛋白水解,E蛋白水解是由相关的酶来剪切,C错误;
D、酶T基因缺失,则在有无乙烯情况下,E蛋白不能磷酸化,E蛋白在有关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其产物可以进入到细胞核中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
故选C。
14.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我国在2020年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图是历次普查数据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出生率下降,将导致总人口数量下降
B. 全国人口普查时使用的调查方法是逐个计数法
C. 1953-2000年期间,出生率>死亡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预测年龄结构
D. 在种群数量变化数学模型Nt=N0λt中,2020年λ值接近于0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
2、根据图示可知,2010年之前,中国人口数量一直增加,而之后,人口数量相对稳定。
【详解】A、人口数量不只受出生率影响,如果死亡率很低,则总人口数目可能会增加,A错误;
B、全国人口普查要统计所有人,方法一般是逐个计数,B正确;
C、由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预测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通过各个年龄段人后数目得出的,C错误;
D、由图可知,2020年人口稳定,λ值接近于1,D错误。
故选B。
15. 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四者间无捕食关系,但它们都会被海星捕食。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所有的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一年后藤壶被贻贝排挤,三年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从15种变为8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准确统计出该实验样地中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须采用等距取样法
B. 本实验设计符合“减法原理”
C. 人为去除样地中的海星可导致样地发生群落的演替
D. 海星的存在能够减弱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之间的竞争强度,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可知,藤壶、贻贝、帽贝、石鳖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海星与这四种动物之间是捕食关系。种间关系除了上述关系之外,还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和寄生。2、样方法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详解】A、等距取样法计算的是估算值,不是准确值,A错误;
B、题意显示,某地海岸潮间带分布着石鳖、帽贝、贻贝、藤壶等动物,四者间无捕食关系,但它们都会被海星捕食,研究人员去除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物种多样性下降,根据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设计符合“减法原理”,B正确;
C、人为去除样地中的海星,群落优势种改变,发生演替,C正确;
D、去除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一年后藤壶被贻贝排挤,三年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从15种变为8种,因此海星的存在能够减弱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之间的竞争强度,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为了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光合作用中的碳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C3植物(典型温带植物)、C4植物(典型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和CAM植物(典型干旱地区植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14C标记大气中的CO2,则C4植物CO2中的碳转化为糖类中的碳的转移途径为__________。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酶与CO2的亲和力更强,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__________(填“高”或“低”)。
(2)CAM植物叶肉细胞液泡的pH夜晚比白天__________(填“高”或“低”)。为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CAM植物白天关闭气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曲线图中植物A、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提供凡士林(可用于堵塞气孔),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置于暗处相同时间的CAM植物,药物b(抑制液泡内苹果酸的分解),清水,注射器,光合速率检测仪等材料,请设计实验证明CAM植物白天气孔关闭时,暗反应所需CO2主要来自于液泡中的苹果酸的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作用提供的CO2不予考虑,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1) ①. 14CO2→14C4→14CO2→14C3→(14CH2O) ②. 低
(2) ①. 低 ②. 干旱的环境中,CAM植物白天关闭气孔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3)CAM植物、C3植物、C4植物
(4)将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置于暗处相同时间的CAM植物均分为两组,一组向植物注射适量清水,另一组注射等量的药物b,植物叶片均涂抹等量凡士林,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利用光合速率检测仪检测两组植物光合速率大小并比较
【解析】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光合色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光反应的产物为氧气、ATP和NADPH,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物中的ATP和NADPH参与。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C4植物CO2中的碳转化为糖类中的碳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4→14CO2→14C3→(14CH2O)。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酶与CO2的亲和力更强,因而能利用更低浓度的CO2,因此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低,故C4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往往较高。
【小问2详解】
夜晚,CAM植物叶肉细胞有苹果酸生成,进入液泡,因此夜晚该植物液泡中的pH比白天低。CAM植物是典型的耐旱地区植物,白天关闭气孔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
【小问3详解】
CAM植物白天气孔关闭,不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对应曲线A。中午气孔关闭CO2吸收下降,表现为光合午休现象,这是C3植物的特征,因而对应曲线B。C4植物能利用更低浓度的CO2,没有光合午休现象,对应曲线C。
【小问4详解】
实验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CAM植物白天进行暗反应时气孔关闭,所需CO2主要来自于液泡中的苹果酸的分解”,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苹果酸分解过程是否被抑制,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的变化,因此实验思路为:将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置于暗处相同时间的CAM植物均分为两组,一组向植物注射适量清水,另一组注射等量的药物b,植物叶片均涂抹等量凡士林,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利用光合速率检测仪检测两组植物光合速率大小并比较。若使用抑制剂处理后植物光合速率下降,则可证明上述结论。
17.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见的模式生物,果蝇的翅型有正常翅、缺刻翅、裂翅等,体色有灰和黑两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通过白眼和红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红眼是野生型,白眼的形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的结果。
(2)果蝇缺刻翅的形成是由染色体上某一片段的缺失导致的变异,若果蝇细胞中无该片段,则个体不能存活,导致果蝇种群中只有雌性个体才能表现出缺刻翅,雄性全为正常翅。现将缺刻翅果蝇和正常翅果蝇杂交,F1中雌雄果蝇之比为_______,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缺刻翅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
(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用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均为灰身长翅,选取F1雄果蝇与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2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4∶4∶1∶1,据此推测:控制体色和翅型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互换,发生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占比为_______;若F1中的灰身长翅相互交配,其后代中黑身长翅果蝇占比为______。
【答案】17. ①. 基因在染色体上 ②. 基因突变
18. ①. 2∶1 ②. 1/7
19. ①. 40% ②. 9%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摩尔根通过白眼和红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红眼是野生型,白眼的形成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小问2详解】
缺刻翅的遗传与性别相关,则相关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含有该片段的X染色体为XA,缺失该片段的X染色体为X0,则XAX0(缺刻翅)×XAY(正常翅),F1为XAXA(雌)、XAX0(雌)、XAY(雄)、X0Y(致死),所以F1中雌雄果蝇之比为2∶1;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3XAXA(正常翅)、1XAX0(缺刻翅)、3XAY(正常翅)、1X0Y(致死),所以F2中缺刻翅果蝇占比为1/7。
【小问3详解】
若用B、b表示灰身和黑身基因,用D、d表示长翅和残翅基因,由F1均为灰身长翅可知,灰身和长翅均为显性,则亲本基因型为BBDD和bbdd,F2中的表型比例不符合9∶3∶3∶1,所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占比最高,可知B基因与D基因连锁,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互换会产生BD、bd、Bd、bD四种精子,每种各1份,据F2中的表型可知,F1的灰身长翅一共产生了四种配子,其比例为BD∶bd∶Bd∶bD=4∶4∶1∶1,产生10份精子需要2.5份初级精母细胞,其中互换的只有1份,所以发生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占比为40%;F1中的灰身长翅雌雄个体均会产生四种配子,其比例为BD∶bd∶Bd∶bD=4∶4∶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bbD_个体占比为9%。
18. 丙肝病毒(H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容易导致慢性丙型肝炎发作,临床发现大多丙型肝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病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肝病毒入侵后,__________细胞会特异性攻击HCV感染的靶细胞,可引起肝脏损伤。
(2)临床观察资料表明,人感染HCV后容易再次被感染,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床上常使用酶联免疫试剂(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CV抗体,并作为诊断依据,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该方法不宜作为急性丙型肝炎的常规诊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药物A对丙型肝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将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先用等量的同种丙肝病毒分别感染两组小鼠,随后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物质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
据此可知药物A治疗丙型肝炎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毒性T细胞
(2)H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易变异,有多种类型HCV病毒存在
(3) ①. 感染HCV病毒后会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 ②. 从感染病毒到产生抗体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
(4)增加巨噬细胞的数目,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解析】
【分析】丙肝病毒属于胞内病原体,侵入机体会引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体作战,细胞免疫主要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作战。
【小问1详解】
丙肝病毒入侵后,引发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会特异性攻击HCV感染的靶细胞,可引起肝脏损伤。
【小问2详解】
H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遗传物质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自然界中有多种类型的HCV病毒存在,机体感染某种HCV病毒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对其它类型的HCV病毒不具有识别能力或者识别能力低下。
【小问3详解】
临床上常使用酶联免疫试剂(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CV抗体,并作为诊断依据,其原理是感染HCV病毒后会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该方法不宜作为急性丙型肝炎的常规诊断,其原因是从感染病毒到产生抗体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乙组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无明显变化,而巨噬细胞相对浓度显著增加,所以药物A通过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来治疗丙型肝炎。
19. 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桑,桑茂蚕肥,形成良性循环。图为重庆某地桑基鱼塘中的能量流动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浮游植物和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__1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图中将蚕粪投入鱼塘供鱼食用,蚕粪中的能量是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的。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蚕粪因成本低被用作鱼塘的饵料,但蚕粪盲目投入过多可能引起鱼群死亡,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类对声音、光、气味、温度等__________信息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采取捕食、繁殖等行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既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生活用品,也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答案】(1)小于 (2) ①. 一 ②. 消费者和分解者 ③. 蚕粪投入过多,会造成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含氧量降低,造成鱼类死亡
(3) ①. 物理、化学 ②. 直接和间接
【解析】
【分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小问1详解】
浮游植物和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56304/469200=12%,但由于鱼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来自蚕的粪便,因此浮游植物和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2%。
【小问2详解】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蚕粪中的能量不是蚕的同化量,属于桑的同化量,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鱼捕食浮游植物,利用蚕粪便中的能量,鱼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蚕粪投入过多,会造成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含氧量降低,造成鱼类死亡,故蚕粪盲目投入过多可能引起鱼群死亡。
【小问3详解】
声音、光、温度是物理信息,气味是化学信息。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食物、生活用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 青霉素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而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工业上常用产黄青霉菌来生产青霉素,图a为生产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该培养基时,除了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需要将pH调至__________性,接种之前的过程①、②都属于__________。
(2)患者在使用青霉素前需要根据医嘱进行皮试,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霉菌在代谢过程产生的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有同学认为无需对培养液进行严格灭菌,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霉素发酵是高耗氧过程,发酵过程中持续高效地供氧是保证青霉素持续高产的关键。血红蛋白具有很强的携带O2的能力,将其引入青霉菌,是提高青霉素产能的思路之一。血红蛋白不仅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红细胞中,也存在于某些植物细胞中(如豆血红蛋白),还存在于某些细菌细胞中(如透明颤菌)。研究人员为了将透明颤菌的血红蛋白引入青霉菌,设计了图b所示的方案: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蜗牛酶是从以植物和真菌为食的蜗牛消化道中提取的酶。处理①、②所用的酶分别是上述两种酶中的__________,请简述处理④从融合细胞中筛选目的菌株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酸 ②. 扩大培养
(2)检测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3) ①. 不同意 ②. 青霉素只能杀死部分微生物,某些杂菌会分祕青霉素酶将青霉素分解掉
(4) ①. 蜗牛酶、溶菌酶 ②. 将融合细胞涂布在缺乏甲硫氨酸和精氨酸、但其他营养成分齐全的固体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即为杂种菌株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小问1详解】
在制备该培养基时,除了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需要调节pH,若培养霉菌需要将pH调至酸性,因此培养青霉菌需要将pH调至酸性,接种之前的过程①、②都属于扩大培养,其目的是获得发酵罐中所需要的菌种数量。
【小问2详解】
患者在使用青霉素前需要根据医嘱进行皮试,其目的是检测是否对青霉素过敏,以保证使用青霉素过程中的安全。
【小问3详解】
青霉菌在代谢过程产生的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有同学认为无需对培养液进行严格灭菌,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青霉素即使有杀菌作用,但其杀菌的范围是有限的,依然对一些细菌,如革兰氏阴性菌无效,因此需要对培养液进行灭菌。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