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29个小题。答题结束上交习题的5~8页或只交答题卡即可。
2.相对原子质量:C—12,O—16,H—1,N—14,S-32,Mg-24,Ca-40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第5页上端的答题栏中或答题卡上)
1.下列变化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了的是
A.雕石成砚B.经太阳光暴晒把小麦粒变干
C.煤燃烧后变为灰烬D.从实验室制取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洗涤试管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D.量取9.5mL液体
3.下列物质的分子质量最大的是
A.B.C.D.
4.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外形完全相同的雪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B.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的数目都是巨大的
C.在雪花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D.雪花融化时,水分子的能量降低
5.可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给物质加热并可收集少量气体的是下列仪器中的
A.试管B.蒸发皿C.烧杯D.广口瓶
6.不法商家在黄金中掺入了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下图是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铱的原子序数是77B.铱与金在性质上可能有相似之处
C.铱是非金属元素D.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2
7.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如下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8.下列过程中与二氧化碳的循环无关的是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含碳物质的燃烧
9.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燃烧更旺、火焰熄灭、继续燃烧,则瓶中所盛气体依次是
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氧气、空气
C.氧气、二氧化碳、空气D.二氧化碳、空气、氧气
10.归纳与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与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同种元素的粒子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燃烧会伴随发热、发光的现象,有发热、发光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原子得到电子会变成阴离子,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多于质子数
11.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A.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不考虑外力影响)
B.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C.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2.下列物质中,所含正价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B.C.D.
1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A.7:8:15B.3:2:7C.3:2:5D.1:1:1
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是26gB.丁是生成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是1:4D.物质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15.下列微粒中,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
A.B.C.D.
16.“在工业上,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沸点不同,使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汽化,逐一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上述文字中隐含的分子性质: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的体积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下列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物相同的是
A.和B.C和
C.和D.和CO
18.为保护生态、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中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的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手段使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可保持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B.地球增绿有利于碳中和
C.燃烧时增大煤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的减排
D.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更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19.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电线或电器起火时,要立即用水扑灭
B.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如果无路可逃,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等待救援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20.关于燃烧与灭火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
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在空气中不易燃烧
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共有7个小题,35分)
21.化学符号是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联系的纽带。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物质或微粒的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炭不完全燃烧后的产物 。
(3)镁离子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
22.有下列七种物质:①液氧②糖水③冰水④氯化钠⑤铝⑥大理石⑦山泉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由分子构成纯净物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以上均填序号)。
23.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相关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反应类型是 ;
(2)长久使用的盛石灰水的瓶壁上出现白色物质的原因 ;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该发应 (填“吸热”或“放热”)。
24.如图是柴火灶的内部结构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从燃烧条件上分析,通风口的作用是: ;
(2)从燃烧的反应角度分析,小明认为木柴添加越多,燃烧就会更旺(通风口的最大进气量是定值),你认为小明的观点 (填“正确”或“错误”)。下列情形:①木柴充分燃烧②木柴不充分燃烧中, (填代号)能使灶内温度最高;
(3)下列关于柴火灶中烟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排走烟气,有利于木柴燃烧
B.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
C.烟囱建高可以消除污染
(4)冬季取暖炉的使用原理与柴火灶一致。为防止发生煤气中毒,关键是 。
25.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人们广泛使用“84”消毒液和75%的酒精进行环境消杀。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制备“84”消毒液的主要反应是:,x的化学式是 ,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化学式是C2H5OH,乙醇分子中共含有 种原子,该物质中所含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在配制75%的消毒酒精时发现,将75mL的酒精和25mL水混合后所得酒精溶液的体积要少于100mL,原因是 。
2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9号元素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微粒符号);
(2)同周期元素的特点是 。据表推断:19号元素属于第 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 。
(3)图2是碘离子(Ⅰ)的结构示意图,x的值是 。
27.能源和环保问题关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2)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利用石油各组分的 不同可以分离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燃料油。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这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将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C.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要科学合理地使用
D.人类只能通过燃料燃烧获取能量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有1个小题,16分)
2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性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装置A属于上下装置,组装顺序有:①由上到下②由下到上,你会选择 (填数字代号),反应容器中所盛反应物状态是 ;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是 、 ,发生装置你会选择上图中的 (填字母代号)。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 和 ;
(3)收集一般选择以上装置中的 (填字母代号),检验已集满的方法是 ,集满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4)如图F所示: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物理性质是: ,由此性质实验可得出的重要用途是 ;
(5)观察到纸花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取出变红的纸花,用吹风机吹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共有1个小题,9分)
29.某兴趣小组同学要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量一定量研碎的鸡蛋壳样品放入电子秤上质量为60g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80g足量稀盐酸(只考虑稀盐酸跟碳酸钙反应),每隔一分钟记录电子秤的示数,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鸡蛋壳研碎的目的是 ;
(2)上表中记录的数据不合理的是 ;
(3)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速率 (填“加快”或“减慢”);
(4)加入的鸡蛋壳的质量是 ;
(5)计算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6
4
2
64
反应后的质量/g
X
4
52
24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质量/g
150.0
148.54
147.54
146.74
146.24
146.04
146.52
146.04
1.C
【详解】A、雕石成砚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错误;
B、经太阳光暴晒把小麦粒变干,只是小麦中的水分蒸发了,小麦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错误;
C、煤燃烧后变为灰烬,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数改变,选项正确;
D、从实验室制取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是分离物质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错误,故选C。
2.C
【详解】A、振荡试管时,利用腕力左右摆动试管,不能上下振荡,会导致试管中的液体溅出,选项错误;
B、验满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不能伸进集气瓶内,选项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距管口三分之一处,同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选项正确;
D、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选择的量筒的量程应大于且接近量取的液体的体积数,则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量程为10mL的量筒,选项错误;
故选C。
3.C
【分析】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对分子的质量越大就是物质的分子质量越大。
【详解】A、H2的相对分子质量=1×2=2;
B、N2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D、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
故选C。
4.B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是一样的,A错误;
B、雪花是水的固态形式,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所以每一片雪花都含有大量的水分子,B正确;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即使变成固态物质,分子也是运动的,C错误;
D、雪花融化时要吸收能量,故水分子的能量升高,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试管可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可用于给物质加热,也可用于收集少量气体,符合题意;
B、蒸发皿用于蒸发浓缩溶液,不符合题意;
C、烧杯可用于较大量物质的反应容器,不符合题意;
D、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所以铱的原子序数是77,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铱与金都是金属,在性质上可能有相似之处,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铱的汉字中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B
【详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该反应中,每个水分子分裂为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因此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故选B。
8.C
【详解】A、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循环有关,故选项错误;
B、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循环有关,故选项错误;C、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二氧化碳的循环无关,故选项正确;
D、含碳物质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循环有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
9.C
【详解】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空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燃着的木条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会继续燃烧,没有明显变化,因为空气中含有一定量氧气;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会燃烧更旺,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依次观察到燃烧更旺、火焰熄灭、继续燃烧,故可判断气体依次是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故选:C。
10.D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过氧化氢溶液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A推理错误;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H3和H2O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推理错误;
C、燃烧会伴随发热、发光的现象,但是有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泡通电发光、发热,不是燃烧,故C推理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到电子会变成阴离子,则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多于质子数,故D推理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该反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C、镁条燃烧生成白烟(MgO固体小颗粒),没有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试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没有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A、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KMnO4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故B选项符合题意;
C、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H2CO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分析】
【详解】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故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32:80=3:2:5;
故选C。
14.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故X=36+4+2+64-4-52-24=26,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故该过程为甲与丁反应丙,乙的质量不变,故乙可能是催化剂。
【详解】A、根据分析,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是26g,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丁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是(36g-26g):(64g-24g)=1:4,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分析,物质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D
【详解】A、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1个碳原子中含有6个电子,1个氢原子中含有1个电子,则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B、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电子,则1个氧分子中含有16个电子;
C、1个钠原子中含有11个电子,1个钠离子是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则1个钠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
D、1个氯原子中含有17个电子,1个氯离子是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则1个氯离子中含有18个电子,则上述微粒中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氯离子,故选D。
16.B
【详解】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降低,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沸点不同,使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汽化,说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能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无法得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选B。
17.C
【详解】A、氢气由氢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甲烷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烷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燃烧后生成物的种类不同,选项错误;
B、碳由碳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由氢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两种物质燃烧后生成物的种类不同,选项错误;
C、甲烷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烷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醇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燃烧后生成物的种类相同,选项正确;
D、乙炔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氧化碳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燃烧后生成物的种类不同,选项错误,故选C。
18.C
【详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B、地球增绿,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燃烧时增大煤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但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D、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A
【详解】A、水能导电,电线或电器起火时,不能用水扑灭,故A不正确;
B、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B正确;
C、如果无路可逃,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等待救援,故C正确;
D、高层建筑物起火,电梯会发生故障,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故D正确。
故选A。
20.C
【详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错误;
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选项错误;
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防止火势蔓延,选项正确;
D、水能够吸收热量,具有降温效果,则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水吸收热量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选项错误,故选C。
21.(1)N2
(2)CO
(3)Mg2+
(4)Al2O3
【详解】(1)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由分子构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填N2。
(2)炭不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则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故填CO。
(3)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镁离子的符号写为Mg2+,故填Mg2+。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铝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写为Al2O3,故填Al2O3。
22. ②⑥⑦ ③ ①③ ⑤
【详解】②糖水中含有糖、水,属于混合物;⑥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⑦山泉水中含有水、无机盐等属于混合物;
③冰水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①液氧是由氧分子直接构成的;③冰水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的;
⑤铝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
故答案为:②⑥⑦;③;①③;⑤。
23.(1) 2H2O2 2H2O + O2↑ 分解反应
(2)Ca(OH)2 + CO2 = CaCO3↓+ H2O
(3) 4P + 5O2 2P2O5 放热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长久使用的盛石灰水的瓶壁上出现白色物质,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CO2 = CaCO3↓+ H2O;
(3)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燃烧反应,放出热量。
24.(1)提供木柴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2) 错误 ①
(3)AB
(4)烟囱的室外排气性良好
【详解】(1)从燃烧条件上分析,通风口的作用是提供木柴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2)从燃烧的反应角度分析,小明认为木柴添加越多,燃烧就会更旺(通风口的最大进气量是定值),小明的观点错误,因为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木柴充分燃烧能使灶内温度最高,故选①;
(3) A、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有利于木柴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有炭黑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烟囱建高,只是将污染物排向高空,不可以消除污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
(4)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发生煤气中毒,关键是烟囱的室外排气性要良好。
25.(1) NaOH +1
(2) 三##3 碳##C
(3)分子之间有间隔
【详解】(1)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0、0、0、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由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OH;
②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填:①NaOH;②+1
(2)①1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共含三种原子;
②酒精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2=2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填:①三;②碳
(3)将75mL的酒精和25mL水混合后所得酒精溶液的体积要少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26.(1) 非金属 得到 F-
(2) 电子层数相同 四 1
(3)18
【详解】(1)表中9号元素是氟元素,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氟离子,符号为F-;
(2)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则通过上表推知19号元素应该属于第四周期,核外有4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8个电子,第四层上有1个电子,即最外层电子数为1;
(3)碘离子是碘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53=2+8+x+18+7,解得x=18。
27.(1)天然气
(2) 碳氢化合物 沸点 CO2 + 4H2 CH4 + 2H2
(3)C
【详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富含化学能的碳氢化合物,故填碳氢化合物;
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燃料油,故填沸点;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 + 4H2 CH4 + 2H2。
(3)A、将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选项错误;
C、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要科学合理地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选项正确;
D、人类不仅能通过燃料燃烧获取能量,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获取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选项错误,故填C。
28.(1) 酒精灯 分液漏斗 ② 固态
(2) 稀盐酸 大理石##石灰石 B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3) E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正
(4) 密度比空气大 灭火
(5) H2O + CO2 = H2CO3 纸花变为紫色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仪器②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装置A属于上下装置,其组装顺序是由下到上,故填②;
由图可知,装置A为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则反应容器中所盛反应物状态是固态,故填固态。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故填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故填B;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故填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3)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二氧化碳只能够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E,故填E;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故填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避免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影响气体的纯度,故填正。
(4)如图F所示: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沉到燃气的底部,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够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能够用来灭火,故填灭火。
(5)实验中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时呈酸性,能够使石蕊变红,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H2O + CO2 = H2CO3;
取出变红的纸花,用吹风机吹干,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消失,石蕊重新变为紫色,观察到纸花变为紫色,故填纸花变为紫色。
29.(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146.52
(3)减慢
(4)10g
(5)解:反应共产生CO2的质量:150g -146.04g = 3.96g
设: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90%。
【详解】(1)鸡蛋壳研碎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由表格数据可知,第5分钟的质量为146.04g,第7分钟的质量也是为146.04g,说明第5分钟时反应已经结束,第6分钟是146.52g,所以第6分钟的数据146.52不合理;
(3)由表格数据可知,第1分钟内产生二氧化碳2g,第2分钟内产生二氧化碳1g,第3分钟内产生二氧化碳0.8g,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CO2的速率减慢;
(4)加入的鸡蛋壳的质量是150.0g-60g-80g=10g;
(5)解析见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实验方法的选择,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共8页、29个小题,相对原子质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储量国,归纳与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