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素养综合测试卷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素养综合测试卷课件,共30页。
第1章 素养综合测试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2023江苏镇江中考,2,★☆☆)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酒精挥发 C. 甲烷燃烧 D. 冰雪消融C 解析 海水晒盐、酒精挥发、冰雪消融的变化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甲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2024江苏扬州仪征期末,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B. 开发手机操作系统C. 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D. 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D解析 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均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3. (2024江苏泰州高港期末,3,★☆☆)多维元素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引起的各种疾病,该药品建议避光、密封储存在干燥处,下列对多维元素片性质的推测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能溶于水 B. 见光易分解C. 能与氧气反应 D. 受热易分解A解析 溶解性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见光易分解、能与氧气反应及受热易分解,都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4. (2024辽宁沈阳月考,4,★☆☆)下列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 ) A B C DA. 烧杯:能够作为反应容器;不能被直接加热B. 量桶: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C. 酒精灯:给物质加热;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D. 电子秤:称量药品的质量;药品直接放在电子秤上称量A解析 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能被直接加热,加热时应将其放置在陶土网上,使受热均匀;量筒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仪器名称错误;酒精灯用来给物质加热,熄灭酒精灯时应使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电子秤用来称量药品的质量,使用时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电子秤上。5. (2024江苏泰州月考,9,★☆☆)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还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设计实验 B. 提出问题 C. 作出猜测 D. 得出结论B解析 “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6. (2023贵州中考改编,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A. 闻气体气味 B. 取用块状固体C. 倾倒液体药品 D. 加热液体药品A解析 闻气体气味应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带动少量气体进入鼻腔;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规律方法 抓住基本操作的关键词进行解答。如闻气味:“扇闻法”;取用块状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加热液体:“体积不超1/3,与桌面成45度角”;量筒使用:“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酒精灯使用:“两禁一不可”等。7. (2024福建莆田期末改编,3,★☆☆)对四季的感知是中国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对应的诗句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 夏——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C. 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C解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 (2024湖南岳阳岳阳楼期末,5,★☆☆)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下列诗词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C.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D.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B解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够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题给其他诗句描述的现象都与分子运动无关。9. (2023辽宁沈阳铁西期末,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B. 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粉末状物质C.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D. 铁丝生锈后产生红棕色固体B解析 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10. (2023安徽合肥五十中质检,20,★★☆)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装置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图1,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和cC.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继续燃烧D. 图1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的部分产物B解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注射器靠近蜡烛外焰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升高;由图3可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继续燃烧;图1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填空及简答题(共4小题,计32分)11. (2023河北承德平泉月考,30,★☆☆)(6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 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有 (填序号)。 ①烧杯 ②试管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陶土网 ⑥铁架台(带铁圈)①④⑤⑥(2)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时,先采用直接倾倒法,接近所需刻度时再用 滴加,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某同学量取水仰视读数为150 mL,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0 mL。胶头滴管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大于解析 (1)加热约150 mL的水属于给较多液体加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酒精灯、陶土网、铁架台(带铁圈)。(2)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时,先采用直接倾倒法,接近所需刻度时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某同学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为150 mL,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大于150 mL。12. (2024山东济南期中,19,★☆☆)(8分)电影中展现硝烟弥漫的战场,显示烟火效果所用的药品是镁粉和高氯酸钾(KClO4),两者混合遇热后高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从而引燃镁粉,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有白色固体生成。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材料中有两个化学变化,分别是 ,并分别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上述材料中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描述是 。(3)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字母)。A. ②④⑤⑥ B. ④⑤⑥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⑥在加热条件下,高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镁粉燃烧 有白色固体生成D解析 (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材料中高氯酸钾分解和镁粉燃烧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2)材料描述中说明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是有白色固体生成。(3)①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过程中燃烧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过程中燃烧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过程中油发生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13. (★☆☆)(10分)许多化学概念是通过实验建立的,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两个实验都用到的化学仪器是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再由气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实验;有气体生成的是 的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的反应。(3)两个实验都有气泡产生,其本质区别是 。 铁架台、试管水的沸腾铜绿与盐酸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析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再由气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水的沸腾实验;铜绿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3)水的沸腾实验是物理变化,铜绿与盐酸反应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4. (2024福建泉州期中,12,★★☆)(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纳米气凝胶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它不仅可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而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纳米气凝胶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纳米气凝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的绝佳材料,还可用作气体过滤材料及新型催化剂材料等。(1)纳米气凝胶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2)纳米气凝胶的用途有 (写一种)。密度比空气小(合理即可)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合理即可)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纳米气凝胶是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微粒 B.纳米气凝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C.纳米气凝胶导热性非常低(4)羽绒服也具有轻便保暖功能,推测其原因是 。羽绒中饱含空气解析 (1)物质的密度、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纳米气凝胶的物理性质有密度比空气小、固体等。(2)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气凝胶可用于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用作气体过滤材料及新型催化剂材料等。(3)根据短文材料可知,纳米气凝胶是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微粒,且其导热性非常低,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4)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羽绒服也具有轻便保暖的功能,推测其原因是羽绒中饱含空气。ABC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28分)15. (2024陕西西安蓝田月考改编,20,★★☆)(14分)《蜡烛的故事》是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写给孩子的经典科学启蒙书!【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 甲 乙 丙 科学探究与实践 (1)如图甲,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 。(2)如图乙,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是气态的石蜡。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白烟燃烧(3)如图丙,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分别罩上干而冷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①由干而冷的烧杯内壁 的现象推知,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 ,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4)小明认为上述实验存在不足。他收集等体积的空气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依次通过图丁装置来探究,得出结论。设计此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拓展】(5)上述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有水雾出现浑浊进行对照实验,排除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干扰是否有新物质生成(6)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红同学认为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解析 (1)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①由干而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的现象推知,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4)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收集等体积的空气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依次通过图丁装置来探究,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排除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干扰。(6)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16. (★★☆)(14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性质时做了以下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① ② ③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 mL 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取上述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如图①所示,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无变化。现象: 。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取(1)中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 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C,小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②所示),过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一现象说明 。小烧杯B的作用是 。(4)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③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地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作对照滤纸条上的酚酞液滴由靠近试管口一端向试管底一端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析 (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设置小烧杯B是为了作对照,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4)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的酚酞液滴由靠近试管口一端向试管底一端逐渐变红。
第1章 素养综合测试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2023江苏镇江中考,2,★☆☆)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酒精挥发 C. 甲烷燃烧 D. 冰雪消融C 解析 海水晒盐、酒精挥发、冰雪消融的变化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甲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2024江苏扬州仪征期末,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B. 开发手机操作系统C. 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D. 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D解析 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均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3. (2024江苏泰州高港期末,3,★☆☆)多维元素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引起的各种疾病,该药品建议避光、密封储存在干燥处,下列对多维元素片性质的推测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能溶于水 B. 见光易分解C. 能与氧气反应 D. 受热易分解A解析 溶解性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见光易分解、能与氧气反应及受热易分解,都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4. (2024辽宁沈阳月考,4,★☆☆)下列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 ) A B C DA. 烧杯:能够作为反应容器;不能被直接加热B. 量桶: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C. 酒精灯:给物质加热;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D. 电子秤:称量药品的质量;药品直接放在电子秤上称量A解析 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能被直接加热,加热时应将其放置在陶土网上,使受热均匀;量筒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仪器名称错误;酒精灯用来给物质加热,熄灭酒精灯时应使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电子秤用来称量药品的质量,使用时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电子秤上。5. (2024江苏泰州月考,9,★☆☆)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还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设计实验 B. 提出问题 C. 作出猜测 D. 得出结论B解析 “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6. (2023贵州中考改编,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A. 闻气体气味 B. 取用块状固体C. 倾倒液体药品 D. 加热液体药品A解析 闻气体气味应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带动少量气体进入鼻腔;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规律方法 抓住基本操作的关键词进行解答。如闻气味:“扇闻法”;取用块状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加热液体:“体积不超1/3,与桌面成45度角”;量筒使用:“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酒精灯使用:“两禁一不可”等。7. (2024福建莆田期末改编,3,★☆☆)对四季的感知是中国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对应的诗句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 夏——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C. 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C解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 (2024湖南岳阳岳阳楼期末,5,★☆☆)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下列诗词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C.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D.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B解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够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题给其他诗句描述的现象都与分子运动无关。9. (2023辽宁沈阳铁西期末,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B. 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粉末状物质C.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D. 铁丝生锈后产生红棕色固体B解析 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10. (2023安徽合肥五十中质检,20,★★☆)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装置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图1,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和cC.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继续燃烧D. 图1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的部分产物B解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注射器靠近蜡烛外焰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升高;由图3可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继续燃烧;图1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填空及简答题(共4小题,计32分)11. (2023河北承德平泉月考,30,★☆☆)(6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 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有 (填序号)。 ①烧杯 ②试管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陶土网 ⑥铁架台(带铁圈)①④⑤⑥(2)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时,先采用直接倾倒法,接近所需刻度时再用 滴加,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某同学量取水仰视读数为150 mL,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0 mL。胶头滴管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大于解析 (1)加热约150 mL的水属于给较多液体加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酒精灯、陶土网、铁架台(带铁圈)。(2)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时,先采用直接倾倒法,接近所需刻度时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某同学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为150 mL,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大于150 mL。12. (2024山东济南期中,19,★☆☆)(8分)电影中展现硝烟弥漫的战场,显示烟火效果所用的药品是镁粉和高氯酸钾(KClO4),两者混合遇热后高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从而引燃镁粉,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有白色固体生成。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材料中有两个化学变化,分别是 ,并分别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上述材料中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描述是 。(3)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字母)。A. ②④⑤⑥ B. ④⑤⑥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⑥在加热条件下,高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镁粉燃烧 有白色固体生成D解析 (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材料中高氯酸钾分解和镁粉燃烧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2)材料描述中说明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是有白色固体生成。(3)①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过程中燃烧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过程中燃烧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过程中油发生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13. (★☆☆)(10分)许多化学概念是通过实验建立的,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两个实验都用到的化学仪器是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再由气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实验;有气体生成的是 的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的反应。(3)两个实验都有气泡产生,其本质区别是 。 铁架台、试管水的沸腾铜绿与盐酸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析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再由气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水的沸腾实验;铜绿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3)水的沸腾实验是物理变化,铜绿与盐酸反应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4. (2024福建泉州期中,12,★★☆)(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纳米气凝胶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它不仅可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而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纳米气凝胶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纳米气凝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的绝佳材料,还可用作气体过滤材料及新型催化剂材料等。(1)纳米气凝胶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2)纳米气凝胶的用途有 (写一种)。密度比空气小(合理即可)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合理即可)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纳米气凝胶是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微粒 B.纳米气凝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C.纳米气凝胶导热性非常低(4)羽绒服也具有轻便保暖功能,推测其原因是 。羽绒中饱含空气解析 (1)物质的密度、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纳米气凝胶的物理性质有密度比空气小、固体等。(2)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气凝胶可用于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用作气体过滤材料及新型催化剂材料等。(3)根据短文材料可知,纳米气凝胶是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微粒,且其导热性非常低,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4)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羽绒服也具有轻便保暖的功能,推测其原因是羽绒中饱含空气。ABC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28分)15. (2024陕西西安蓝田月考改编,20,★★☆)(14分)《蜡烛的故事》是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写给孩子的经典科学启蒙书!【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 甲 乙 丙 科学探究与实践 (1)如图甲,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 。(2)如图乙,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是气态的石蜡。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白烟燃烧(3)如图丙,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分别罩上干而冷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①由干而冷的烧杯内壁 的现象推知,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 ,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4)小明认为上述实验存在不足。他收集等体积的空气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依次通过图丁装置来探究,得出结论。设计此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拓展】(5)上述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有水雾出现浑浊进行对照实验,排除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干扰是否有新物质生成(6)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红同学认为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解析 (1)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①由干而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的现象推知,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4)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收集等体积的空气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依次通过图丁装置来探究,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排除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干扰。(6)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16. (★★☆)(14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性质时做了以下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① ② ③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 mL 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取上述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如图①所示,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无变化。现象: 。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取(1)中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 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C,小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②所示),过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一现象说明 。小烧杯B的作用是 。(4)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③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地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作对照滤纸条上的酚酞液滴由靠近试管口一端向试管底一端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析 (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设置小烧杯B是为了作对照,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4)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的酚酞液滴由靠近试管口一端向试管底一端逐渐变红。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