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上 第1章综合检测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7933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化学九上 第1章综合检测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7933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沪教版化学九上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试卷 试卷 4 次下载
- 沪教版化学九上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沪教版化学九上 第2章综合检测 试卷 5 次下载
- 沪教版化学九上 第3章综合检测 试卷 3 次下载
- 沪教版化学九上 第4章综合检测 试卷 5 次下载
沪教版化学九上 第1章综合检测
展开第1章综合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
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铁的冶炼和使用
D.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
2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3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反应后燃烧匙中的红磷完全消失
B.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为钟罩内原来氧气的体积
C.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导致水面上升
D.反应结束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的液面高度
4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加热烧杯中的液体 B.放置洗净的试管 C.将锌粒放入试管 D.闻气体气味
5 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量筒B.烧杯C.试管D.燃烧匙
6 [2021·江苏泰州兴化月考]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在俯视的情况下,读数为15 mL,将液体倒出一些,仰视读数得5 mL,倒出液体的真实体积的取值范围为( )
A.>10 mL B.<10 mL
C.=10 mL D.无法判断
7 下列结果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36.7 g
B.用量筒可以准确量得某液体的体积为16.74 mL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D.用100 mL的量筒量取20 mL的液体
8 [2021·江苏扬州宝应县月考]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酒精灯使用完后,直接用嘴吹灭即可
B.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9 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10 [2021·江苏南京鼓楼区校级期中]下列对历史上几个重要的化学研究成果的介绍错误的是( )
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B.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张青莲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11 [2021·江苏盐城建湖县月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是( )
①塑料打包盒与白色污染
②化肥的合理使用
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④抑制病毒的药物的研究与合成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2 图片中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医务人员佩戴的口罩 B.消毒用75%的酒精
C.工厂排出的有害烟尘 D.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
14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和蜡烛,观察到火焰都分为三层
B.石蜡受热时没有明显现象,只有燃烧时才有现象
C.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后再借助漏斗向灯内倒入酒精
D.敞口放置的集气瓶内的空气与大气中的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15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洒出 D.读数偏大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16 (8分)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镊子B.集气瓶C.广口瓶D.胶头滴管E.药匙F.试管
(1)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应使用________;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3)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
(4)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17 (8分)以下是天平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称量一定量的物质):
(1)天平没有调平就称量,如果称量前指针向左边倾斜,则称量的实际质量偏________。
(2)砝码生锈(未脱落),则实际质量偏________。
(3)称量时,物质与砝码放反了,且称量时没用游码,则结果;在称量时使用了游码,则实际质量偏________。
18 (4分)用合适的数字填写:
(1)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在距管口________处;
(3)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可以精确到________g;
(4)取用液体时,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________mL。
19 (10分)以下是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第19题图)
Ⅰ.根据实验操作填写所需的仪器名称:
(1)取用少量液体用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固体用________;
(3)加热试管中的液体应用________夹持试管;
(4)可用于溶解、配制溶液的是________;
(5)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
Ⅱ.(1)用容积为15 mL的试管盛放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mL,加热时先,后集中加热。
(2)量取23 mL的液体,应选用仪器⑤的规格是________(填“10 mL”“25 mL”或“50 mL”),读数时的正确方法是,若在量取时俯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20分)
20 (20分)某同学探究铜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将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铜片表面变黑。
【提出猜想】
猜想1:铜片表面附着的是烟灰;
猜想2:联想到镁的燃烧实验,猜想黑色物质是________。
【实验验证】
写出铜片加热变黑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该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用真空泵抽去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密闭加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趁热打开试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1 (5分)化学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尤其是煤的燃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造成了温室效应,影响生态平衡。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假如绿色植物平均每天每平方米吸收5 g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则种植200 m2的绿地,在20天至少可以吸收掉多少吨二氧化碳?
第1章答案与解析
一、1. D 【解析】 原子—分子论的确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此后化学才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2. A 【解析】 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设计操作实验阶段,所以属于实验部分。
3. A 【解析】 红磷的量应过量,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氧气消耗完,反应完后燃烧匙中的红磷应有剩余,A不正确。
4. C 【解析】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时,让锌粒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落下易使试管底部破裂,C错误。
5. C 【解析】 量筒不能加热,A错误;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B错误;试管能直接加热,且试管是玻璃仪器,C正确;燃烧匙虽然可以直接加热,但不是玻璃仪器,D错误。
6. B 【解析】 在俯视的情况下,读数为15 mL,实际液体小于15 mL;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时为5 mL,实际剩余液体大于5 mL,所以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10 mL。
7. A 【解析】 用量筒不可以准确量得某液体的体积为16.74 mL,量筒不可能精确到0.01 mL;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用100 mL的量筒量取20 mL的液体,会造成误差偏大。
8. D 【解析】 熄灭酒精灯的方法:用灯帽盖灭,A错误;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B错误;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C错误;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D正确。
9. A 【解析】 注射器连接长导管,装置无法形成密封空间,故无法检查气密性,A项符合题意;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把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B项不符合题意;推动注射器活塞,集气瓶中压强增大,若长颈漏斗下端液柱上升,证明气密性良好,C项不符合题意;如果集气瓶中气密性良好,则集气瓶中空气无法排出,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D项不符合题意。
10. D 【解析】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铕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D错误。
11. C 【解析】 ①塑料打包盒与白色污染是研究材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②化肥的合理使用,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也属于研究环境污染问题,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④抑制病毒的药物的研究与合成是研究新的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
12. C 【解析】 工厂排出的有害烟尘,污染环境,C不符合题意。
13. D 【解析】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A错误;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放回原瓶中会污染瓶中药品,B错误;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C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D正确。
14. B 【解析】 石蜡受热熔化,状态会发生改变,B不正确。
15. C 【解析】 A.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液体喷出伤人,图示“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B.用自来水清洗过的滴管取用试剂,会造成试剂的污染,图示“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C.使用酒精灯时,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失火,图示“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D.给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图示“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二、16. (1)E(2分) (2)D(2分) (3)C(2分) (4)F(2分) 【解析】 (1)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应使用药匙;(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3)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4)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17. (1)小(2分) (2)大(2分) (3)不变(2分) 小(2分) 【解析】 (1)天平没有调平就称量,如果称量前指针向左边倾斜,说明称量前左边重,所以最后称量的实际质量偏小。(2)砝码生锈(未脱落)时相当于右边质量偏大,故测量实际质量会偏大。(3)在读数时,天平上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示的数值即为待测物品的质量,称量时,物质与砝码放反了,且称量时没用游码,即左边砝码质量=右边物质质量,故结果不变;在称量时使用了游码,则左边砝码质量=右边物质质量+游码示数,所以实际质量偏小。
18. (1)2/3(1分) (2)1/3(1分) (3)0.1(1分) (4)1~2(1分)
【解析】 (1)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不少于其容积的1/4;(3)托盘天平的精度为0.1 g。
19. Ⅰ.(1)胶头滴管(1分) (2)药匙(1分) (3)试管夹(1分) (4)烧杯(1分) (5)量筒(1分) Ⅱ.(1)5(1分) 预热(1分) (2)25 mL(1分) 将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分) 偏小(1分) 【解析】 Ⅰ.写准仪器名称。Ⅱ.(1)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最多可盛液体5 mL。(2)选择量筒时,最大量程应等于或略大于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故应选25 mL量筒;本题是量取规定量的液体,读数为23 mL,由于俯视时观察到的刻线偏高,所以实际所量液体体积小于23 mL。
三、20. 【提出猜想】猜想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2分) 【实验验证】①错误(2分) ②铜片变黑(2分) ③氧化铜(2分) 底端铜片加热时已将试管内氧气耗尽,再加热上端铜片时,因没有氧气而不能变黑(3分) 铜+氧气加热 氧化铜(2分) 【拓展与迁移】(1)铜片无明显变化(2分) (2)铜片变黑(2分) 热的铜片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3分) 【解析】 【提出猜想】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是镁与氧气的反应,由此猜想黑色物质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实验验证】若是烟灰,能被擦掉;不直接接触火焰,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应该不会变黑,根据实验事实,说明猜想1错误。密封的试管内氧气有限,先加热的铜片部分消耗了氧气,待氧气耗尽,后加热的部分不会变黑。【拓展与迁移】(1)试管内的空气被抽出,铜片不能接触到氧气,加热时不会变黑。(2)趁热打开试管,空气补充进来,热的铜片遇到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再次变黑。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