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预习 第03讲 《湖心亭看雪》-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一、文学常识
(一)作者资料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维城,后字宗子,又字天孙,因著《石匮书》,人称“石公”,于是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蝶庵、古剑老人(一作古剑陶庵老人)、渴旦庐等,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方面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家养病,除了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虎溪称为“今之江淹”外,还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灼见;在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则悠游自在,留下大量诗文;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后先是避兵灾于剡中,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开始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4个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基础+模拟)
1.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熟练记忆文言字词句的翻译。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张岱笔下天地苍茫、物我合一的唯美境界,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寻》、《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颇有向死而生之意;后约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与世长辞,享年约八十四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二)解题
“湖心亭”交代了赏雪的地点,“看”是欣赏、观察的意思,“看雪”点明了事件。文题简洁明了,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基础字词
(一)课本注释
①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④[拏(ná)]撑(船)。
⑤[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淞(sōng)沆砀(hàng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淞,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⑧[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⑨[三大白]大三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⑩[客此]客居此地。
⑪[舟子]船夫。
⑫[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敬。
(二)一词多义
【一】
上下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词,一。
【更】
是日更定矣:初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是】
是日更定矣:这。
是金陵人:表判断。
三、课文翻译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初更刚过,我划着一条小船,披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景。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空与云、与山、与湖水,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小草似的小船,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到了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仆在煮酒,炉中酒正沸腾着。(两个人)看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了船,船夫不断地小声念叨说:“别说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四、内容理解
1. 赏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点明时间和地点。文章写于明朝灭亡之后,但用的仍是明朝的纪年,说明在作者的心中明朝始终没有灭亡,故国之情仍在。
2.大雪过后的寒冷夜晚,作者为什么独自一人去赏雪,他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一个“独”字,写出了作者有着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当他一个人面对寂静广漠的雪景时,应该是孤独寂寞,遗世独立的感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特审美倾向。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连用了三个“与”有什么效果?
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色。
4.“雾凇沆砀……上下一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山、湖水一片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6.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西湖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本以为自己的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是无人理解的,但遇到知己时的欢欣只有自己明白。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
⑴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⑵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⑶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即“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
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示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联系前文,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是唯来湖心亭看雪的,不会有第二拨儿人。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
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考点一:词语解释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是日更定 是:
(2)上下一白 一:
(3)强饮三大白 白:
(4)客此 客:
(5)问其姓氏 其:
(6)相公 相公:
(7)舟子 舟子:
(8)余拏一小舟 拏:
(9)雾凇沆砀 雾凇:
(10)拥毳衣炉火 毳:
2.一词多义。
①是 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
②一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
③更 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
④白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考点二:句子翻译
3.句子翻译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考点三:句子节奏划分
4.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限三处)。
惟 长 堤 一 痕 湖 心 亭 一点 与 余 舟 一 芥 舟 中 人 两 三 粒 而 已
考点四:内容理解
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9分)(2024·新疆乌鲁木齐·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B.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C.惟长堤一痕 痕:痕迹D.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人
8.(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9.(3分)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作者写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他仍然使用明朝的年号,表达了作者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B.作者选择在“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不顾天寒地冻前往湖心亭赏雪,表现出他的不同凡响之处,也是作者崇尚“冰雪人格”的体现。
C.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作者使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视野由近及远,由大变小,让人产生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D.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清秀的文笔描写的雪夜湖景如一幅淡墨山水画。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明白晓畅,虽然不足二百字,表现力却极强。
(13分)(2024·湖南常德·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常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火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侨《湖心亭看雪》)
10.(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擎一小舟(持,执)B.拥毳衣炉火(拥抱)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D.客此(客人)
11.(2分)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B.先天下之忧而忧
C.温故而知新D.云归而岩穴暝
12.(2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2处)
独 往 湖 心 亭 看 雪
13.(3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4分)作者写录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15分)(2023·青海海东·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5.(2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6.(2分)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B.是日/更定矣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D.拉余/同饮
17.(3分)翻译句子。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8.(4分)文段中从舟子口中道出的“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痴行”,表现出 的性情。
19.(4分)文段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3分)(2024·山东菏泽·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箦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 )?
(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20.(2分)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B.“弥漫二十余里”中的“二十”,表现了此区域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美景的范围之广,写出了西湖春景的美妙。
C.“是金陵人,客此”中的“客”,动词用作名词,是“客居”的意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象形字,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白”字在“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中的意思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1.(2分)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也B.之哉C.乎也D.者哉
22.(3分)【乙】文中下面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每划对一处给1分,划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
23.(2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24.(4分)【甲】、【乙】两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的都是西湖景色,但在写作手法上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14分)(2024·河南周口·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若其晴空万里,朗月照人,秋风白苎①,露下满襟,离鸿惊起,疏钟清听。有客酹②客,无客顾影,此于湖心亭佳,而散步六桥③,兴复不减,故曰宜月。
(节选自王士性《游武林湖山记》)
【注释】①白苎:白色的苎麻。②酹(lèi):这里指敬酒。③六桥: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的六座桥。
25.(3分)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6.(3分)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是日更定矣
词语比较法:主人日再食
(2)露下满襟
查阅词典法:①全部充实。②使满。③满足。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填序号)
(3)兴复不减
字源法:甲骨文的字形,像四只手各持一物一角,共同用力抬起的样子。《晋书·列传第五十》:“乘兴而来,兴尽而反。”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7.(4分)甲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28.(4分)张岱往湖心亭赏雪,王士性在湖心亭赏月,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两人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16分)(2024·广东中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29.(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拥毳衣炉火 (2)上下一白 (3)及下船
30.(4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乙】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
夏月乘凉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张公亮听此水声,吟林丹山诗:“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言此水声带金石,已先作歌舞声矣,不入西湖安入乎!余尝谓住西湖之人,无人不带
歌舞,无山不带歌舞,无水不带歌舞,脂粉纨绮,即村妇山僧,亦所不免。
余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见湖上之月,而今又避嚣灵隐,夜坐冷泉亭,又夜夜对山间之月,何福消受?余故谓西湖幽赏,无过东坡,亦未免遇夜入城。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醒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 亦不见有多人矣。
(选自《西湖梦寻》卷二,有删改)
31.(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入西湖安入乎/安居而天下熄B.余尝谓住西湖之人/尝与人佣耕
C.余故谓西湖幽赏/既克,公问其故D.无过东坡/及鲁肃过寻阳
32.(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夏 月 乘 凉 移 枕 簟 就 亭 中 卧 月 涧 流 淙 淙 丝 竹 并 作
33.(4分)【甲】【乙】两文都是张岱所作,都表现出他的高雅情趣,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4分)(2024·安徽六安·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⑤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王子猷:名徽之,字子猷。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②眠觉:睡醒。③招隐:田园诗名,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
居不仕。⑤造:到、至。
34.(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
(3)因起彷徨 因: (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即:
35.(2分)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6.(4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37.(4分)【甲】【乙】两文描写雪景,都有哪些相同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暑期预习 第06讲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暑期预习 第06讲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暑期预习第06讲整本书阅读《水浒传》教师版-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docx、暑期预习第06讲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学生版-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期预习 第05讲 整本书阅读《艾青诗选》-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暑期预习 第05讲 整本书阅读《艾青诗选》-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暑期预习第05讲整本书阅读《艾青诗选》教师版-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docx、暑期预习第05讲整本书阅读《艾青诗选》学生版-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期预习 第04讲 《诗词三首》-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暑期预习 第04讲 《诗词三首》-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暑期预习第04讲《诗词三首》教师版-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docx、暑期预习第04讲《诗词三首》学生版-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