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提升】初中九年级(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讲义+开学模拟卷
专题25 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正确使用熟语-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5 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正确使用熟语-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专题25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正确使用熟语-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教师版docx、专题25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正确使用熟语-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了解常用熟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等;
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包括熟语)的运用。
知识梳理
考纲解读
知识梳理
一、命题趋势
成语题是全国的经典题型,年年必考。纵观近几年题型变化可看出,命题人有意考查考生成语的占有量,考查方向由深度向广度转变,预计今后的试题,成语的考查面会更广。
二、了解常见的熟语误用类型
1.望文生义。如惯用语的意义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意义,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如:“不刊之论、不足为训、差强人意、文不加点”等。
2. 对象误用。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休戚相关、人老珠黄、挥洒自如、汗牛充栋、巧夺天工”等。
3. 褒贬失当。成语也有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如:“惨淡经营、凤毛麟角、拭目以待、始作俑者、无所不为”等。
4.谦敬错位。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中就会产生错误。如:“虚怀若谷、狗尾续貂、蓬荜生辉、一孔之见、敬谢不敏”等。
5.重复累赘。主要表现在,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百姓生灵涂炭,让人贻笑大方,众多的莘莘学子”等。
6.不合语境。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很容易误用。如:“骇人听闻——耸人听闻,不负众望——不负众望,不以为然——不以为意,积羽沉舟——积重难返”等。
三、常见命题角度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思维流程]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指向性有意弄错。
[思维流程]
使用成语时,必须辨清褒贬,否则就容易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思维流程]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某些成语的使用须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如果分辨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思维流程]
有些成语在运用时虽然看似符合语境,但跟句中某些词语(一般紧挨着成语的词语)的意义重复,造成重复赘余。
[思维流程]
误用成语是因为没有注意其语法功能,因为成语在与相关词语搭配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能否带宾语,能否充当某个成分,应该与哪类词语搭配等。如果使用时不顾其规则,就容易造成功能紊乱的错误。
[思维流程]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追根溯源,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它们的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思维流程]
命题者有时故意使成语的含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产生矛盾,如果考生未能准确地掌握成语的含义,就分辨不清。
[思维流程]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既不能违背语境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思维流程]
把握各自词义的重点,用心辨析两词相异语素的含义,进而弄清两词的区别,才能避免误用。
[思维流程]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组
(2023春·四川广元·高一广元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柯里的街道上,高挂的大红灯笼尽显过年的喜庆,我看到春节度假来此的游客 ,熙熙攘攘,从人们的口音及自驾车牌中,不难感觉到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甚至是从遥远北方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赶来的,那柯里的吸引力 。要知道,这里如今已经是云南省特色小镇、国家4A级景区了。而且,最让那柯里人感到自豪的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曾亲临那柯里考察并勉励他们搞好乡村旅游、传承好“茶马古道”文化。
然而,在清朝时期它还只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小驿站,并非今日这般引人注目。因为,那柯里实在太小了,小到几乎在史籍中找不着关于它的记载,在主要地图上也没有标注它的地位。
今天,依托着这条古老的茶马古道、依托着因此而生的乡村主题游、依托着茶文化的推广,文化古迹保存相对完整的那柯里 成了当地的一张王牌,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七零八落 可见一般 自然而然
B.络绎不绝 可见一斑 自然而然
C.七零八落 可见一斑 大势所趋
D.络绎不绝 可见一般 大势所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那柯里实在太小了,小到在史籍中几乎找不着关于它的记载,在主要地图上也没有标注它的位置。
B.那柯里实在太小了,因为,小到几乎在史籍中找不着关于它的记载,在主要地图上也没有标注它的位置。
C.因为,那柯里实在太小了,小到在史籍和主要地图中都几乎找不着关于它的位置和记载。
D.那柯里实在太小了,因为,小到几乎在主要地图上找不着它的位置,在史籍中也没有关于它的记载。
3.下列选项,与文中“茶马古道”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杜甫著名的《登高》诗中说:“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名句。
B.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各有不同的形式。
C.当时的中国缺乏新闻传播的规模化社会需求,正是这种“社会需求”刺激了传播技术的创造。
D.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形容游客多,应选“络绎不绝”。
“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可见一般”是“可见一斑”的错误写法。此处是说从游客多这一点推知那柯里的吸引力大,应选“可见一斑”。
“自然而然”意思是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大势所趋”意思是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此处是说那柯里的发展之道有其必然性,应选“自然而然”。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语序不当,“几乎”应该直接修饰“找不着”;
二是搭配不当,“标注……地位”动宾不搭配,改为“标注……位置”。
C.“史籍”“地图”与“位置”“记载”顺序不对应。
D.因果逻辑错误。只有A项修改正确。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茶马古道”的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
A.是引用;B.是特殊含义;C.是强调;D.是特定称谓。故选D。
(2023春·江苏宿迁·高一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典音乐并不是小众艺术,而是一直被看做高雅音乐、严肃音乐,因此令人 。于是我为音乐讲座拟了一个标题,叫做“穿T恤听古典音乐”。( )。平时听古典音乐会,我们都是穿上晚礼服,穿越大半个城市,到音乐厅里面 。当然这种仪式感是很必要的,尤其在新年音乐会的时候,我们非常需要一些仪式感,与逝去的时间道珍重再见。在西方,因为古典音乐一直是贵族阶层的消遣,所以遗留下不少仪式,如今,所有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对这一西方高级精神文明遗产的热爱与敬仰。可是,仪式一多,时间一长,古典音乐的庄严就变了味道,就像西方贵族礼仪的 ,慢慢变得虚荣乏味,就像我们习惯淹没在很多规则中,度过自以为安稳踏实其实麻木的一生。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望而却步 不苟言笑 连篇累牍
B.望而却步 正襟危坐 繁文缛节
C.望洋兴叹 不苟言笑 繁文缛节
D.望洋兴叹 正襟危坐 连篇累牍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倒并不是轻慢艺术,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来听古典音乐,因为我相信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小众的一面。
B.这倒并不是轻慢艺术,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来听古典音乐,因为我相信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一颗平常心。
C.这倒并不是轻慢艺术,而是我相信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一颗平常心,希望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来听古典音乐。
D.这倒并不是轻慢艺术,而是我相信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小众的一面,希望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来听古典音乐。
【答案】
4.B 5.C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望而却步,指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不敢前行。望洋兴叹,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根据语境“古典音乐并不是小众艺术,而是一直被看做高雅音乐、严肃音乐,因此令人……”要表达的是古典音乐让人“望而却步”。
第二空,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不苟言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根据语境“穿上晚礼服,穿越大半个城市”,可知听古典音乐很正式,所以选“正襟危坐”。
第三空,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根据语境“就像西方贵族礼仪的……慢慢变得虚荣乏味”,修饰的是“礼仪”,选“繁文缛节”合适。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古典音乐对于一般人的感受,根据语境“穿T恤听古典音乐”,是和后文的“穿上晚礼服听古典音乐”相比较而言的,是为了说明听古典音乐也可以变的很平常。所以比较四个选项,并不是为了说明“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小众的一面”,所以排除AD。
比较BC两项,主要是因果关系的位置。应该是“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一颗平常心”,所以“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来听古典音乐”这样的因果关系符合逻辑。故选C。
二、选择 简答
(2023秋·全国·高一假期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站在凤凰山下的荒野中,遥望西北,相去咫尺的长城沉浸在暮霭中,此刻,应该还有 的游人吧?我禁不住朝那边呼喊起来,喊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在暮色中一波接一波地传送。少顷,又一波接一波地回过来。透过那声波,倾听抚摸过长城的画面,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令我感受回声挟带着的苍古的气息。我站在大运河的源头向着万里长城呼喊,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文化生命和魅力的两大工程原来靠得这样近,几乎一踮脚、一弯腰就可以牵手共舞。这究竟是天造地设还是 ? 古老的运河与长城默默对视了几多春秋,这是雄迈与坚韧的对视,是阳刚与阴柔的对视,是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的对视,是 的伟烈与世俗生活常态的对视。在它们对视的眼波中,有倾慕,有祝福,有幽怨的诉说和相濡以沫的厮守。但绝对没有嫉妒,因为它们本身太强大了,有足够的自信,而嫉妒在本质上只属于弱者。长城和运河把那么一大片朴素的原始形态展示在你的面前,让你在惊悸中叹为观止。
(摘编自《大运河传》)
6.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声波让我倾听抚摸长城的画面,感受回声中挟带着的苍古的气息,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
B.那声波抚摸过长城,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令我感受到了回声中挟带着的苍古的气息。
C.声波中,倾听抚摸过长城的画面,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感受回声挟带着的苍古的气息。
D.透过声波,倾听它抚摸过长城,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感受回声中挟带着的苍古的气息。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
6.流连忘返 鬼使神差 石破天惊
7.B
8.本体是“古老的运河”与“长城”,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行为、情感态度,形象地表达了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说的是游人对景物的留恋,所以可填“流连忘返”。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第二处,语境强调两大工程出人意料,所以可填“鬼使神差”。鬼使神差: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
第三处,语境作“伟烈”的定语,与“世俗生活常态”对应,强调让人震惊之意,所以可填“石破天惊”。石破天惊: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有二处语病:
(1)结构混乱,“透过那声波”“倾听……”的主语是“我”,“传递着……”“令我感受”的主语是“声波”,中途易辙;
(2)搭配不当,“倾听……画面”动宾不搭配,改为“倾听……的声音”,或去掉“倾听”“画面”,把“透过那声波,倾听抚摸过长城的画面”改为“那声波抚摸过长城”。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它们”是代词,结合前文“古老的运河与长城默默对视了几多春秋”可知,“它们”指代的对象是“古老的运河与长城”。
“对视的眼波”“倾慕”“祝福”“幽怨的诉说”“相濡以沫的厮守”运用拟人手法,本体是“古老的运河”与“长城”,此处把没有生命力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行为和情感态度,表达了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3春·甘肃白银·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段时间以来,传承人断代、受众面较窄、创新后劲不足,是摆在不少传统民乐从业者面前的现实难题,拿唢呐来说,以前,它是婚丧嫁娶活动中 ① 的乐器。正如人们所说:“唢呐一响,非喜即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易俗移,民乐团演出机会变少,加之更多年轻人走入城市,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看上去有些“土”的民间艺术,潜在受众逐渐减少。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线下演出纷纷暂停,让传统民乐 ② ,处境更加艰难。
缺少演出,就要开辟新的舞台。短视频时代,乐手们带着一腔热爱走进直播间,让观众只需上下滑动手指,就能欣赏到 ③ 的表演,不同的表演可以满足不同的观众需求。从线下到线上,带来的不只是舞台的变化。就观众而言,曾经一场面向几十、上百人的演出,如今能吸引全国各地 ④ 的网友同时观看。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某短视频平台上民乐直播累计场次超178万场,同比增长近一倍。对收入而言,直播打赏除卖票、包场之外,民间乐手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位唢呐主播在采访中说,现在直播一个月获得的收入,以往可能要带着剧团跑上一年才能赚到。攥在观众手里的这张“电子门票”,正在支撑不少民间乐手走出困境。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1.下列选项,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B.幸福是一支五彩的画笔,能染红鲜花,染绿树叶。
C.就这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方,竟然容纳下了五六十个人!
D.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
【答案】
9.①必不可少(不可或缺)
②雪上加霜
③各式各样(精彩纷呈)
④成千上万(数以万计)
10.就收入而言,直播打赏成为卖票、包场之外,民间乐手的重要收入来源。
11.B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文意及“唢呐一响,非喜即悲”可知,在传统社会,唢呐是婚丧嫁娶活动中的一样必需品,故可填“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的。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第二空,根据后文“处境更加艰难”可知,此处指疫情让传统民乐境况更差,故可填“雪上加霜”。雪上加霜:在雪上又降了一层霜;比喻灾祸、问题等相继发生。
第三空,根据后文“不同的表演可以满足不同的观众需求”可知,此处指表演形式很丰富,故可填“各式各样(精彩纷呈)”。各式各样:各种类别,各种式样;形容多种多样。
第四空,文中“曾经一场面向几十、上百人的演出,如今能吸引全国各地……的网友”强调如今面向全国网友,受众面更广,故可填“成千上万(数以万计)”。成千上万:一般用于虚指,形容数量极多。数以万计:以万来计算;极多的。
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介词使用错误,应将“对”改为“就”;
二是成分残缺,应加上动词“成为”。
故句子可修改为:就收入而言,直播打赏成为卖票、包场之外,民间乐手的重要收入来源。
11.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中,“电子门票”喻指直播,用了比喻手法。
A.借代。“马褂”“西装”以衣代人。
B.比喻,把“幸福”比作“画笔”,与“电子门票”修辞手法相同。
C.夸张。“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是夸张用法。
D.“站在那儿”是拟人手法。故选B。
(2023春·江苏·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宫夜宴》的细节之处,处处彰显着主创们 的工匠精神,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主创们都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尤其是眼角画上两道月牙则再现了唐代潮流面饰“斜红”,让小姐姐们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尽显唐朝女性的雍容华贵和美艳风姿。
整个舞蹈风格诙谐幽默,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少女”仿佛从古画中走出,她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梳妆打扮。沉浸于吹奏的少女,意外发现自己掉队,慌乱的模样令人 ,娇憨可爱。途中,少女们争先恐后的偷看水中倒影,仔细检查妆容,将赴宴前激动紧张的心情展露无遗。当场景切换到正式的宫廷表演时,她们的舞姿又变得大气恢弘,大唐之美尽收眼底。
知名文化学者、全国教育名师邱志强曾说:“《唐宫夜宴》能够‘不忘本来’,关注到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并‘吸收外来’,用现代的声光电等舞台艺术赋予曾经的美好以新的面貌和精气神, 。”
1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途中,少女们争先恐后的端看水中倒影,仔细检查妆容,将赴宴前激动紧张的心情展露无遗。
B.途中,少女们仔细检查妆容,争先恐后的端看水中倒影,将赴宴前激动紧张的心情展露无遗。
C.途中,少女们争先恐后的偷看水中倒影,仔细检查妆容,将赴宴前激动紧张的心情展露无遗。
D.途中,少女们仔细检查妆容,争先恐后的偷看水中倒影,将赴宴前激动紧张的心情展露无遗。
14.根据材料概括《唐宫夜宴》成功的原因,不超过30字。
【答案】
12.精益求精 忍俊不禁 栩栩如生(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栩栩如生: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A
14.①主创们精益求精;
②演员表演惟妙惟肖;
③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修饰对象是“工匠精神”,且后文说“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主创们都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可见是强调主创们对自己要求高,在细节上追求精致,故填写“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
第二处,前文说“沉浸于吹奏的少女,意外发现自己掉队,慌乱的模样令人”,可见语境是强调观众看到少女情态后忍不住笑的样子,故填写“忍俊不禁”。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第三空,语境是说主创团队用现代的声光电等舞台艺术让《唐宫夜宴》生动逼真,故填写“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1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以下语病:
不合语境,“偷看”与“争先恐后”语境、大唐气派不符,应改为“端看”。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一段,由“《唐宫夜宴》的细节之处,处处彰显着主创们 的工匠精神,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主创们都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可知,该段强调主创们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第二段,由“她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梳妆打扮。沉浸于吹奏的少女,意外发现自己掉队,慌乱的模样令人 ,娇憨可爱”“当场景切换到正式的宫廷表演时,她们的舞姿又变得大气恢弘,大唐之美尽收眼底”等可知,参与演出的演员们表演技术精湛,演的生动形象。
第三段,由“《唐宫夜宴》能够‘不忘本来’,关注到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并‘吸收外来’,用现代的声光电等舞台艺术赋予曾经的美好以新的面貌和精气神”可知,除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唐宫夜宴》还用现代科技来演绎传统历史文化,将二者结合起来。
(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棠湖中学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瓷作为中国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对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对外架起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当今社会与古代中国的发展中皆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陶瓷还需深挖文化底蕴、激发文化活力,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
致敬工匠,传承千年窑火。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千年瓷都景德镇曾吸引 ① 的制瓷工匠,制成的精美器具流向世界各地。可以说景德镇的辉煌成就,既得益于其 ② 的地理条件,也离不开成千上万陶瓷工匠的心血浇灌。在传承与创新中激发陶瓷文化活力,需要在与传统制瓷工匠的隔空对话中领悟制瓷真谛,需要在致敬传统制瓷工匠中坚守本心、砥砺向前,也需要在弘扬工匠精神中传承千年窑火。
锐意创新,发展文创产业。在 ③ 的现代社会,发展陶瓷艺术需要做好技艺传承,也需立足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审美趋势,用文化点亮陶瓷艺术,彰显陶瓷生命张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作为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陶瓷文化注入更多时代思考,跳出固定创作格式,创造性地将粉彩瓷与墨彩瓷相结合,创立了粉墨彩瓷装饰新风格。
1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B.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C.“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D.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答案】
15.陶瓷作为中国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对内承载着博大的中华文化,对外架起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古代中国与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皆具有重要意义。
16.①五湖四海(或四面八方) ②得天独厚 ③日新月异
17.B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对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中动宾搭配不当,“中华文化”应是宾语,所以应把“博大”提前;
二是语序不当,“在当今社会与古代中国的发展中皆具有重要意义”语序不当,应把“当今社会”与“古代中国”交换位置。
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原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可知,此处在讲千年瓷都景德镇曾吸引全国各地的制瓷工匠,故此空可填“五湖四海”,或者“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四面八方:指各个地方或各个方面。
第二空:根据原文“景德镇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地理条件”可知,此处在讲景德镇能制成的精美瓷器其自身优良的地理环境,故此空可填“得天独厚”。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而言。
第三空:根据原文“锐意创新,发展文创产业”“也需立足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审美趋势”可知,此处强调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特点,故此空可填“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指发展、进步极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用法是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对上文的总结;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语言的间隔、停顿;D.表示语义有跳跃。故选B。
(2023春·福建三明·高一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百多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如突兀异峰崛起于英国文坛。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征服了众多当时和后世的读者。《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 )。尽管人们对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 是谁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无尽的意义,其一生都伴随着成长的痛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亲情的背离、爱情的无望、重整乾坤的责任和凡夫俗子的矛盾都体现得 。哈姆莱特始终没有满足于个人的复仇,而是在与社会邪恶和自身人性弱点的斗争中,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和自身人生的完美。最后,莎士比亚让他在比剑中结束了他 的一生。哈姆莱特虽然倒下了,但 了与邪恶斗争到底的榜样。从此,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哈姆莱特在不同的读者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之一就是主人公哈姆莱特,他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B.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他早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C.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之一就是主人公哈姆莱特,世人关注的焦点也是他
D.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世人早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他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原型 淋漓尽致 悲壮 树立
B.原形 淋漓尽致 悲壮 竖立
C.原型 酣畅淋漓 悲凉 树立
D.原形 酣畅淋漓 悲凉 竖立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8.B
19.A
20.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主人公哈姆莱特”紧承上文“《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衔接连贯,排除AC;
根据话题保持一致的原则,后句以“他”为主语可使表述更连贯,排除D。
综合来看,应该B项补写的最恰当。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①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文中指哈姆莱特这一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应选“原型”。
②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文中强调这部作品将哈姆莱特的内心等表现得详尽透彻,应选“淋漓尽致”。
③悲壮:(声音、诗文等)悲哀而雄壮;(情节)悲哀而壮烈。悲凉:悲哀凄凉。文中形容哈姆莱特死于比剑,应选“悲壮”。
④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文中的“榜样”是抽象的,应选“树立”。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优美的”和“艺术技巧”搭配不当,应该是“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是“征服了众多当时和后世的读者”语序不当,“众多”表数量,“当时和后世”表时间,二者顺序错误,应改为“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
因此修改为: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
(2023春·浙江舟山·高一舟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在许多著述和书信中提到中国外,毕生还撰写过共18篇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有的文章评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如评论英国议会围绕对华政策而展开的 ;有的文章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华利益上的 ,如分析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而坐收渔人之利;有的文章描述鸦片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现实,如描述太平天国这样一场中国革命的状况与性质;等等。这些内容不一的文章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揭露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盗面目,谴责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马克思第一篇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对中国现实做出过这般描述:“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的结果一样。”马克思这种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也得到了恩格斯的响应,马克思恩格斯最初一致希望,在鸦片战争这样一种外力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社会能够孕育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中提到:“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从今天的角度看,我们都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惊醒”。可以说,在这最后一篇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马克思这一 之笔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枪暗箭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笔走龙蛇
B.明枪暗箭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画龙点睛
C.唇枪舌剑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笔走龙蛇
D.唇枪舌剑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画龙点睛
2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21.D
22.B
23.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的形式,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明枪暗箭:公开的与隐蔽的各种攻击。
唇枪舌剑:以唇作枪,以舌作剑。形容双方争论激烈,言词锋利。
语境中指马克思恩格斯对英国议会的对华政策展开评论,言辞犀利。故填写“唇枪舌剑”。
第二处,尔虞我诈:你骗我,我骗你,形容互相欺骗,互不信任。
出尔反尔: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语境中有“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利益”,资本主义列强一直就是在欺骗中国,故填写“尔虞我诈”。
第三处,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多用于人。
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语境说的是旧中国这种隔绝状态被打破后,接连不断的就是解体过程,故选用“接踵而来”。
第四处,画龙点睛: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语境强调马克思这最后一篇在关键性的地方精辟地点明了“鸦片”的意义,故选用“画龙点睛”。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比喻,本体为与外界隔绝的旧中国,喻体为“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
A.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用夸张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峻。
B,比喻。用“雪”比喻浪花。
C.借代。“戎马”是借代手法,代指战争。
D.比拟。以花鸟拟人。
B项和画横线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
一是“采用通讯报道”成分残缺,应改为“采用通讯报道的形式”;
二是“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句式杂糅,应为“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或“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3春·辽宁葫芦岛·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人打过交道。餐厅里,为你端来菜品的是“呆萌”的送餐机器人;田野里,除草机器人像长了眼睛一般,不但能准确分辨出草和农作物,还能精准地除去杂草;医院里,医生熟练地运用手术机器人实现精密的手术操作……这些与生产生活 ① 的行业,正是“机器人+”深化应用的场景所在,也因此,人们对即将融入千行万业的机器人产业所能创造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
当然,关于机器人产业并非没有争议。人们忧虑最多的,莫过于机器人将取代一些工种和岗位。诚然,技术创新会淘汰一些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与此同时,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也将 ② ,进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比如,对需要高空作业的电力维修人员、建筑工人而言,机器人的出现可以把他们不仅从带有一定风险的劳动和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还能增强工作效率,而他们则可以转岗成为机器人的维护、操作人员。未来,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机器人将带来哪些惊喜?答案或许可以用“一切皆有可能”来概括。人机协作时代即将到来,让我们 ③ 。
2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6.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那高耸的大圆顶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
B.我立刻胆怯起来:那是……实……我说不清有没有灵魂。
C.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说:“老班长,你……”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
【答案】
24.①息息相关②应运而生③拭目以待
25.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把他们从带有一定风险的劳动和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26.D
【解析】
2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餐厅里……田野里……医院里……”推断这些场景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故可填写“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第二空:依据“但与此同时,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推断先进的生产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故可填写“应运而生”。“应运而生”:本指顺应天命而降生。现指人或事物适应时机、潮流而出现。
第三空:依据“一切皆有可能”推断人机协作时代的新事物值得期待,故可填写“拭目以待”。“拭目以待”:指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2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由两处语病:
一语序不对,关联词语“不仅”应放在“可以”的前面;
二搭配不当,“增强”和“效率”不搭配,改为“提高”。
2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表示内容的省略,表示相关内容未交代。
B.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C.表示语意未尽。
D.表示列举的省略。故选D。
(2023春·四川遂宁·高一射洪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知时间为何物,但想要描述时,便觉得无能为力。”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的这句话,说出了大部分人对时间的整体感受——可以感知却难以描述。但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一些 ① 的人,他们不断通过自己的作品尝试去定义、描述、探究时间。时间具有多元性和相对性,黑暗与光明,左边与右边,瞬间与永恒,慢与快,动与静,行与思……种种相对的概念在时间中可以 ② 。当我们谈论时间时,先来搞清楚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时间。大体而言,时间有两种 ③ 的身份:一是起源自宇宙大爆炸的自然时间,一是被现代文明驯服的标准时间。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对自然时间有丰富的认知,太阳升起落下,月亮变大变小,鸟儿秋去春来……但就自然时间而言,你可以观察体会,却无法准确测量。它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自在神秘,难以捉摸,有时会给人类的交流带来障碍,甚至给人类的生活制造麻烦。要想驯服时间,就需要亟待发明钟表和日历,采纳人为的计量系统,由此,用“几点钟”来描述的标准时间就产生了。1884年10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24个时区等世界标准时间系统中的要素一一确立。从此以后,人们再也离不开时间的督促了。
2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9.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加点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看了余华的《活着》,你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
B.你叫上几位同学一起去图书馆把新书本搬回来吧。
C.请你转告小明,下午三点半我在路口的书店等他。
D.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得热闹,氛围非常热烈。
【答案】
27.①迎难而上 ②并行不悖 ③截然不同
28.要想驯服时间,就需要发明钟表和日历,采用人为的计量系统,由此,用“几点铃”来描述的标准时间就产生了。
29.A
【解析】
2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语境“可以感知却难以描述”,此处是用来形容那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知道描述时间很难,但是依然不断去尝试。可以填入“迎难而上”。“迎难而上”: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面对挑战。
第二空,结合语境“时间具有多元性和相对性”,此处是用来形容时间中各种相对的概念都可以同时存在、进行。可以填入“并行不悖”。“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
第三空,结合语境“一是起源自宇宙大爆炸的自然时间,一是被现代文明驯服的标准时间”,此处是用来形容时间的两种身份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填入“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2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语义重复,“需要”和“亟待”语意重复,应删掉“需要”或“亟待”;
二、搭配不当,“采纳……系统”搭配不当,应改为“采用……系统”。
29.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称代词所指代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文段中加点的“你”是泛指任何一个人。
A.泛指任何一个人。
B.属于第二人称,是指对话的对方。
C.属于第二人称,是指对话的对方。
D.指“大家”里的每人,人人。故选A。
拓展提升
简答题组
(2023秋·全国·高一假期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的作品,动画剧集《中国奇谭》 自播出后就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那么,《中国奇谭》究竟好在哪儿?事实上,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并不少见。虽然部分作品的制作水平已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依然摆脱不了清晰可辨的模仿痕迹。尤其是在世界观与主题思想的设置上,原创性的不足是 ① 的。可见,光有传统文化的“皮相”还不够,作品精神内核要有“中国魂”,才能经得起时间和观众的检验。
在《中国奇谭》的剧集中,《小妖怪的夏天》脱胎于国人最熟悉的《西游记》,《鹅鹅鹅》则取材于我国传统的志怪小说。《小妖怪的夏天》聚焦“善与恶”,《鹅鹅鹅》关注“虚与实”,这些动画的主题,无不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② ,体现出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生活的深层探索。比起不少动画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闯关打怪式的冒险故事,《中国奇谭》的“骨相”无疑是最“中国”的。这或许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中国动画的制作,未必要片面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是应该回归老百姓 ③ 的形式与风格。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与碰撞,让《中国奇谭》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中国动画应该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情怀的,也是先锋的;是坚守的,也是创新的。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动画的探索与创新不会有尽头,期待在不久的未来,能有更多作品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3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
30.①显而易见(彰明较著) ②息息相关 ③喜闻乐见
31.部分作品的制作水平虽然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依然摆脱不了清晰可辨的模仿痕迹。
32.①构成:该句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情怀的,也是先锋的;是坚守的,“是……也是……”的判断句构成,三个分句在意义上具有相关性。②表达效果:首先,三个相同的句式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增强了句子语势;把不一样的意味有层次地列举出来,强化了《中国奇谭》“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与碰撞”的创作效果。
【解析】
3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上文语境可知,部分作品具有“清晰可辨的模仿与借鉴痕迹”的特点,尤其在“作品和主题思想的设置上”这一维度上,“模仿与借鉴痕迹”的特点体现得更明显,比“清晰可辨”的明显程度更深,因此,应填“显而易见”之类的成语。显而易见(彰明较著):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彰明较著: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第②空,《小妖怪的夏天》的主题为“善与恶”,《鹅鹅鹅》的主题为“虚与实”因此可判断,动画的主题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关系有很强的关联,此处应填入描述关联十分密切的成语,“息息相关”最贴合情境。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第③空,此处应填入形容动画制作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且受到老百姓欢迎的成语,因此“喜闻乐见”最贴合语境。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3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存在两处病句:
一是语序不当。“虽然部分作品的制作平”中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相同,那么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放在关放在关联词后。
二是不合逻辑。“已接近和达到”自相矛盾,不合逻辑,把“和”改为“或”。
3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分析排比句的构成,要指出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情怀的,也是先锋的;是坚守的,也是创新的”,运用三组“是……也是……”的判断句式构成排比句;内容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情怀的,也是先锋的”“是坚守的,也是创新的”三个分句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奇谭》不一样的意味,同时又有意义上的关联。
表达效果上,排比句主要是增强语势;内容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情怀的,也是先锋的”“是坚守的,也是创新的”三个分句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奇谭》不一样的意味,强化了《中国奇谭》的创作效果。
(2023春·全国·高一信阳高中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新春伊始,“一号文件”和春天一同如约而至。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谱写乡村振兴蓝图并强调“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的中央一号文件。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① 还是为了造福农民,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需要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富“口袋”,要依靠促就业、增技能、搞改革实现。拓宽增收致富,让亿万农民群众扎扎实实获得财产收益、共享改革成果,就能更好发展他们的积极性。而富“脑袋”,则需要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让大家关心、关注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象得以有效治理,真正 ② ,让乡村稳定安宁、宜居宜业更和美,让农民心有归属、幸福指数节节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从南国沃野到中原粮仓,各地都在 ③ 开展春管春耕,广袤乡村不负春光、充满希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的一年我们要奋跃而上、铆足干劲,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守好“三农”基本盘,定能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获得感越来越强的好日子,让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乡村振兴在大道上迈步向前。
3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33.①归根结底(归根结蒂/归根到底) ②移风易俗 ③紧锣密鼓
34.示例: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谱写乡村振兴蓝图,强调“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35.示例: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亿万农民群众扎扎实实获得财产收益、共享改革成果,就能更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解析】
3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这里要表达乡村振兴的目的,可填写“归根结底”或“归根结蒂”或“归根到底”,意思是归结到根本上。
第②空,前面提到“高价彩礼”等社会现象,结合“有效治理”,后边应填写“移风易俗”,意思是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第③空,这里是强调各地都在忙于春管春耕,可填写“紧锣密鼓”,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
34.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将长句变短句,关键是先找到中心句,然后将其中的定语成分拆卸下来独立成句,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适当使用关联词语,使几个短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组合即可。
首先抽出中心句: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
然后把修饰语独立出来:“谱写乡村振兴蓝图”添加主语,改为“该文件谱写乡村振兴蓝图”;强调“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与“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分别独立成句。
最后按照句子逻辑梳理语序即可。
35.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拓宽”的宾语中心词缺失,应在“致富”后加上“渠道”或“的渠道”;
二是搭配不当,“发展……积极性”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发展”改为“激发”“调动”等能与“积极性”搭配的动词。
(2023春·湖北孝感·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的名字,注定她与青蒿一生结缘。50多年来,屠呦呦带领团队 ① ,倾尽一生心血研究,让我国从谈“疟”色变到实现无疟疾。
在众人眼里,屠呦呦拥有着克服困难的巨大勇气,就像一株挺立的青蒿,倔强、执著地向高处生长:皓首穷经埋在古籍中,收集2000多种方药、筛选380余种中药提取物,只为快速找到抗疟灵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 ② 之际,却意外在古籍《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得到灵感……执著于真理、躬耕于医药,屠呦呦使青蒿素及其制剂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她也因此成为了世界医药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坐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面对 ③ 的荣誉,潜心科研的屠呦呦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依旧钟情科学、向医而行。在屠呦呦心中,虽然青蒿没有艳丽的花朵、扑鼻的香气,却能挽救许多生命,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她说:“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3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我喜欢青蒿一样的宁静、淡泊和正直。”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36.攻坚克难(戮力同心、迎难而上) 一筹莫展/山穷水尽 纷至沓来/接连不断/数不胜数
37.青蒿虽然没有艳丽的花朵、扑鼻的香气,却能挽救许多生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
38.①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增添了文采,增强了气势,彰显了屠呦呦的质朴追求。②原句把“青蒿一样的”修饰语单独成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化了她对青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③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用蒿叶、蒿花、蒿茎比喻宁静、淡泊、正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屠呦呦潜心科研、不慕名利、执著追求的高尚品格。
【解析】
3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带领团队”“倾尽一生心血研究”“实现无疟疾”,说明是齐心合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的完成任务,所以此处可填“攻坚克难或戮力同心或迎难而上”。
攻坚克难:常常用来形容或鼓励人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的完成任务。/ 戮力同心:形容齐心合力,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
第二空,上句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下句说却意外得到灵感,横线处在转折前承接前一句,应该是说没有办法,无路可走了,所以此处可填“一筹莫展”或“山穷水尽”。
一筹莫展: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常用于形容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第三空,上文接连列举多个荣誉,说明屠呦呦获得的荣誉很多,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所以此处可填“纷至沓来”或“接连不断”或“数不胜数”。
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间断。/数不胜数: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
3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虽然青蒿……”错误,两个分句是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应放在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后面,应改为“青蒿虽然……”;
二是成分残缺,“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前缺动词,应改为“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
所以,画线句应改为:青蒿虽然没有艳丽的花朵、扑鼻的香气,却能挽救许多生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
3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效果上:原句三个分句分别从“我喜欢……,蒿叶一样的……”“我喜欢……,蒿花一样的……”“我喜欢……,蒿茎一样的……”来写,结构一致,构成排比,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既增添了文采,又增强了气势,更彰显了屠呦呦的质朴追求。
句式上,原句把“青蒿一样的”修饰语分为三句,分别单独成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化了她对青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手法上,原句“蒿叶一样的宁静”“蒿花一样的淡泊”“蒿茎一样的正直”,分别用蒿叶、蒿花、蒿茎比喻宁静、淡泊、正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屠呦呦潜心研究、淡泊名利、执著追求的高尚品格。
(2023春·江苏徐州·高一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 。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 )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 )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 );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
(摘自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39.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
40.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使得语句连贯顺畅。
41.请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改成三个短句,可以增删少量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39.不可思议 愚昧无知 痛哭流涕
40.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41.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这种对抗包括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对抗,也包括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
【解析】
3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本处是说这种魔力非常地奇怪,让人觉得难以理解,可用“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第二处,本处是说科学的光辉,而每一种事物似乎都有自己的反面,所以科学的纯洁光辉似乎只能在愚昧的黑暗背景上闪耀,可填“愚昧无知”。“愚昧无知”,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第三处,根据后文“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知,不同的党派对待各种对抗的态度,那么有些党派只能感到痛苦,可填“痛哭流涕”。“痛哭流涕”,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涕泪交加的样子。
4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后文“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可知,每种事物都包含相反的两面,可填“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41.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常用抽取主干的方法。
本句话说到“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所以主语就是各种对抗;谓语为是,宾语为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所以主干句为: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然后将列举的两种对抗变成两个独立的句子,即这种对抗包括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对抗,也包括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
(2023春·贵州贵阳·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先生称赞玄奘为“中国的脊梁”,主要是赞誉其披肝沥胆的爱国精神;玄奘身处异国时,本土思渴,未敢留须臾,回国译经是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表明其具有造福人民的爱国精神。( ),从屈原、贾谊、司马迁、杜甫直至以后,爱国精神________、一脉相承。玄奘的爱国情感既受唐代的时代风貌的影响,更受传统文化的所致。唐朝作为当时强盛的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其文化远播四方,______;唐代创造的辉耀寰宇的文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直到现在,外国人还把中国叫作“唐土”,把中国人叫做“唐人”;唐代高度繁荣的文化培养了强固的民族自信心与高昂的民族自豪感,作为唐人,玄奘内心深处涌动着的爱国激情,成就了他________的丰功伟绩。所以王亚荣先生说,玄奘精神是“果”,( ),玄奘精神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所结出的丰硕之果。
“玄奘精神”不仅能给现代人以智慧和启迪,( )。国人皆可从“玄奘精神”之中,寻找到文明古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心,也可从中寻找到民族文化中的经典力量。我们应敏锐把握时代的前进方向,用中华民族的典型人物,昭示榜样,催人奋进。促推现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促进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以便共同推进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
4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答案】
42.薪火相传 闻名遐迩 无与伦比
43.玄奘的爱国情感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唐代的时代风貌所致。
44.①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而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因”;③而且还会成为一种鼓舞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解析】
4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用以形容爱国精神历代相传,用“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第二处,此处用以强调唐代文化名声很大,四周各国都知道,故用“闻名遐迩”。闻名遐迩:指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第三处,此处用以形容玄奘对佛教的贡献没有人能比得上,故用“无与伦比”。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4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
第一处为前后语序不当。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为过渡句,上半部分应陈述“传统文化”,下半部分陈述“时代风貌”。
第二处为句式杂糅。“所致”意为“由于……而造成的”,前边再加“受”造成句式杂糅,可改为“既受……的影响,更是……所致”。
4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下文“从屈原、贾谊、司马迁、杜甫直至以后”列举爱国精神薪火相传,可见是民族传统美德,应填: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前句说“玄奘精神是‘果’”,此处说“因”,前文主要分析当时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应填:而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因”。
③“不仅”与“而且”搭配,分析“玄奘精神”的社会作用,而下句“国人皆可从‘玄奘精神’之中,寻找到文明古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心,也可从中寻找到民族文化中的经典力量”强调其鼓舞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应填:而且还会成为一种鼓舞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2023春·河南焦作·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15年10月,卡夫卡的《变形记》首次发表。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敏锐地嗅到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出版单行本。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名不见经传,卡夫卡也只是闯入文坛的“黑马”,但是为《变形记》绘制封面的乃 ① 的版画家奥托玛尔·施塔克,他因为《拿破仑》一书绘制封面已扬名天下。但卡夫卡仍然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变形记》封面的立场,请求出版社转告对方。
奥托玛尔·施塔克绝非等闲之辈,他没有接纳卡夫卡画人物的建议,父母、代理人和妹妹并未出现在《变形记》的封面上,而是用一个青年的形象 ② ,不过在门的画面上,奥托玛尔·施塔克确实向卡夫卡做了妥协:封面画了门。然而这妥协仍背叛了卡夫卡的意志:青年的背后有两扇门,但却是“关闭”了一扇,“敞开”了一扇。 ③ 地讲,奥托玛尔·施塔克绘制的《变形记》封面是最接近卡夫卡立场的。之后世界各国出版的《变形记》封面大多彻底背叛了卡夫卡的立场——变形的人或甲虫堂而皇之地成为封面主流,至于门,已然退让。
4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6.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卡夫卡对《变形记》封面设计的立场。
【答案】
45.①大名鼎鼎 ②取而代之 ③实事求是
46.①不能画变形的人或甲虫;②要画出父母、代理人和妹妹;③要在人物身后画出两扇全部开着或关着的门。
【解析】
4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已扬名天下”指版画家奥托玛尔·施塔克名气大,可用“大名鼎鼎”。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极其有名。
②语境说“用一个青年的形象”取代了卡夫卡画人物的建议,可用“取而代之”。取而代之: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③语境指下面对奥托玛尔·施塔克绘制的《变形记》封面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可用“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46.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
①由“之后世界各国出版的《变形记》封面大多彻底背叛了卡夫卡的立场——变形的人或甲虫堂而皇之地成为封面主流”概括出“不能画变形的人或甲虫”;
②由“他没有接纳卡夫卡画人物的建议,父母、代理人和妹妹并未出现在《变形记》的封面上”概括出“要画出父母、代理人和妹妹”;
③由“然而这妥协仍背叛了卡夫卡的意志:青年的背后有两扇门,但却是‘关闭’了一扇,‘敞开’了一扇”概括出“要在人物身后画出两扇全部开着或关着的门”。
(2022春·山东滨州·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屠呦呦说,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献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是 ① 的责任。以1969年1月她被任命为“523”项目“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为分界点,屠呦呦的人生分为为研究青蒿素做准备和研究青蒿素两个阶段。她从未停步,直至获得诺贝尔奖。虽年届耄耋,屠呦呦依然 ② 地研究青蒿素的深层机制。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价值。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方能 ③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我国疫情防控的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从抗疟到抗疫,应对传染病,中医药彰显出独特优势。有识之士希望继屠呦呦之后,中医药人才能群峰竞起,发掘出更多的“青蒿素”,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4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47.①义不容辞
②孜孜不倦(矢志不渝)
③历久弥新(推陈出新)
48.屠呦呦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研究青蒿素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研究青蒿素。分界点是1969年1月她被任命为“523”项目“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
【解析】
4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形容责任,可用“义不容辞”。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
②形容屠呦呦一直不断地研究青蒿素,始终没有停止或改变,可填“孜孜不倦(矢志不渝)”。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矢志不渝: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
③形容创新,可填“历久弥新(推陈出新)”。历久弥新:经过长久的时间,不但没有衰败、陈旧,反而更新、更好。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4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提取主干:屠呦呦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
然后把其余修饰成分变为单独语句,“以1969年1月她被任命为‘523’项目‘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为分界点”改为“分界点是1969年1月她被任命为‘523’项目‘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定语“研究青蒿素做准备和研究青蒿素”改为“第一阶段是为研究青蒿素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研究青蒿素”。
最后根据一定逻辑关系表述即可。
(2023春·四川达州·高一四川省万源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它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为了打出喜剧地方特色,铁岭人发扬 ① 的精神,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大胆改革为辽宁喜剧小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汇聚了大量的人才。如舞蹈演员出身的乔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由他导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独创个性,令人 ② ;著名编导李春明戏曲演员出身,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从此,铁岭民间艺术团形成了编剧、作曲、导演、演员一条龙的格局,可谓阵容强大, ③ 。
4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使内容恰当,逻辑合理。
5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49.①敢作敢为/敢为人先/敢作敢当 ②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③人才济济
50.戏曲演员出身的著名编导李春明以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该戏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
【解析】
4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可由后文“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大胆改革为辽宁喜剧小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汇聚了大量的人才”推知强调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做事无所畏惧,可用“敢作敢为”或“敢为人先”或“敢作敢当”。
敢作敢为(敢作敢当):形容做事无所畏惧。
敢为人先: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第二处,语境是说导演作品独创个性,强调观者的感觉新鲜,赞叹作品非常好,可用“耳目一新”或“叹为观止”。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叹为观止:赞叹所见事物已好到极点。
第三处,是对前文铁岭民间艺术团人才众多的概括,所以应为“人才济济”。
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5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含有以下语病:
一、结构混乱,“著名编导李春明戏曲演员出身”单独成句,强调了李春明的出身,而后文表意与此强调关联不大,所以将“戏曲演员出身”用为定语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改为“戏曲演员出身的著名编导李春明”;
二、成分残缺,“……为基础”前面缺少相搭配的介词“以”;
三、中途易辙,“连演几百场”前应加上主语“该戏”。
(2023春·云南大理·高一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的服饰 ① ,熠熠闪光。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形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的服饰,可以看到这部不朽巨著的艺术成就的又一个方面。
曹雪芹是一个服饰审美大师,这与其出身 ② 。他出生于祖辈连任“织造”的家庭,饱读诗书,知识广博,这使他在服饰文化方面有着精深的造诣,而他对笔下人物服饰的描写也 ③ ,如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人出场时服饰的描写就十分注重细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贾宝玉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颜色以红色为主,而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红色容易联想到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是最能表现贾宝玉热情奔放性格的服饰。其次,红色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贾宝玉着红色服饰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最后,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贾宝玉多着艳丽华贵的服饰,体现了“宝二爷”热情奔放的性情。
51.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53.人物的服饰,往往是人物个性的外化。请从所学课文中任选两个人物,如王熙凤、孔乙己等,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大体一致。
【答案】
51.①美不胜收 ②息息相关 ③细致入微
52.首先,红色容易令人联想到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是最能体现贾宝玉热情奔放性格的服饰颜色。
53.示例:①王熙凤多着彩绣辉煌的服饰,彰显了“凤辣子”贪婪虚荣的性格。②孔乙己多着破旧脏乱的长衫,突出了“穷书生”迂腐潦倒的形象。
【解析】
5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联系后文“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形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的服饰”可知,语境说的是《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很多都很精美,让人欣赏不过来,故可用“美不胜收”之类的成语。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第②处,语境说的是曹雪芹是服饰审美大师与其出生于祖辈连任“织造”的家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故可用“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第③处,根据后文中的“如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人出场时服饰的描写就十分注重细节”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曹雪芹对笔下人物服饰的描写非常细腻,故可用“细致入微”。细致人微:形容事情做得非常精细周密。
5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不合逻辑,“联想到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的是人,不是“红色”,故应在“联想到”前加上“令人”;
二是搭配不当,“红色”是“……的服饰”搭配不当,应在“服饰”后加上“颜色”。
5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仿写的能力。
第一步:分析句子,确定句式。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可知,内容上,前半句突出了贾宝玉的服饰特点,后半句写这样的服饰特点体现了贾宝玉怎样的形象特征。
形式上,整个语句的句式特点是“……(人物)多着……(四字词语)的服饰,体现(彰显/突出)了……(人物的雅号、外号、身份等)……(四字词语)的气质/性格/个性等”。
第二步:选取人物,仿写句子。可从所学课文中任选两个自己较为熟悉的人物,也可选择题干中列举的人物,然后从内容和形式上对画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
如:①王熙凤多着彩绣辉煌的服饰,彰显了“凤辣子”贪婪虚荣的性格。
②孔乙己多着破旧脏乱的长衫,突出了“穷书生”迂腐潦倒的形象。
(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34 年,曹禺发表其成名剧作《雷雨》,此后他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作,这些 ① 的戏剧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曹禺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与他在南开新剧团、阅读《易卜生全集》的经历分不开,更与他个人的生命体验 ② 。他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谈到写作,曹禺称“那可是心血”!正因心血的滋养,让他的戏剧具有了生命的能量。
曹禺关注现实,也注重艺术的旨趣。他描写现实,却不拘泥于写实,表现出对发展趋向充满理想主义的憧憬。《日出》中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北京人》中愫方、瑞贞奔向自由的步伐,都是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曹禺的一些戏剧素材对今天的观众而言,不仅没有接受障碍,反而形成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一份可以品评的人生况味、一方渴望进入的意象丛林。这是因为,剧中人与今天的观众依然能产生某种精神共鸣。他的戏剧的叙事方式是中国观众 ③ 的,深受观众欢迎。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导演,他们在各自艺术追求的向度里,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造诣;一代又一代演员受曹禺戏剧的培养,他们艺术水准的提高是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实现的;在剧场中,一代又一代观众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着灵魂的对话。
5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5.请参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形式,改写此句后面两个分句,使它们构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54.①脍炙人口
②息息相关
③喜闻乐见
55.①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他们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②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的灵魂的对话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
56.表达效果:①将“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奔向自由的步伐”比喻为“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②化抽象为具象,形象贴切,不仅表现了《日出》《北京人》中的人物形象特点,③而且彰显了曹禺作品对未来充满期许的主题。
【解析】
5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形容曹禺的作品,结合后文的“艺术魅力”可知作品为人所赞美,可填“脍炙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②此处和“与经历分不开”对应,指与生活经验关系密切,可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③此处形容其戏剧的叙事方式,结合“深受观众欢迎”可知,是说受到观众喜爱,可填“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5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分析画线句子,句式为: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他们在……中(里),……(动宾结构)。
第一句,“一代又一代演员受曹禺戏剧的培养”改为“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他们艺术水准的提高是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实现的”改为“他们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整合为: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他们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
第二句,“在剧场中,一代又一代观众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改为,“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观众……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着灵魂的对话”改为“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的灵魂的对话中”。整合为: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的灵魂的对话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
5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子的本体是“雄壮夯歌”“步伐”,喻体是 “曙光”,比喻词为“是”。
“曙光”代表光明和希望,句子以“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比喻“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奔向自由的步伐”,化抽象为具象,形象贴切,不仅表现了《日出》《北京人》中的人物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形象特点,而且彰显了曹禺作品对未来充满期许的主题。考点
内容
说明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E级(表达应用)
1.所谓“正确使用”,就是所用熟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等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2.“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等。
1.常见成语的使用,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的辨析。
2.客观选择题的考查
① 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② 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包括熟语)的运用;
③ 熟语辨义填空或替换。
角度一
注意关键字词 防范“望文生义”
角度二
注意适用对象 防范“对象误用”
角度三
注意感情色彩 防范“褒贬失当”
角度四
注意用语得体 防范“谦敬错位”
角度五
注意准确简洁 防范“重复赘余”
角度六
注意语法功能 防范“功能紊乱”
角度七
注意审查语意 防范“多义误用”
示 例
解 析
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小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句①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含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句②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正确。
角度八
注意审查语境 防范“前后矛盾”
示 例
解 析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广州恒大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兵不血刃”意为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就轻易取得了胜利。这与句中“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相矛盾。
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改革方案的初稿。
“不易之论”指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这与句中“初稿”相矛盾。
角度九
注意词语程度 防范“轻重不分”
角度十
注意词义差别 防范“近义混淆”
细小差别
防范对策
形相近
义不同
如:不孚众望(信服)/不负众望(辜负);临危受命(接受)/临危授命(交付);一诺千金(诺言)/一掷千金(扔)
辨析成语的不同语素,区分意义
义相近
用法有别
如:自惭形秽(语义轻)/无地自容(语义重);八面玲珑(多含贬义)/左右逢源(中性);进退维谷(多用于书面语)/进退两难(多用于口语)
根据语境,分清语意表达的轻重、色彩、场合、范围等,分析语句的成分和结构,选择合乎语境和搭配的成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4 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扩展、压缩语段-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专题24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扩展压缩语段-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教师版docx、专题24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扩展压缩语段-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3 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专题23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教师版docx、专题23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2 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修改病句-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专题22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修改病句-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教师版docx、专题22拓展讲义语言文字运用之修改病句-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