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盐城市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12)-专题三第五讲 化学平衡(二)
展开
这是一份盐城市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12)-专题三第五讲 化学平衡(二),共12页。
【复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突破】
1.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综合考虑化学反应速率、原料利用率、设备要求、催化剂的活性等,控制合适的反应条件。
2.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做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能充分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题再现】
例1.(2023·江苏卷)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CO2(g)+4H2(g)===CH4(g)+2H2O(g) △H=-164.7kJ·ml-1
CO2(g)+H2(g) ===CO(g)+H2O(g) △H=41.2kJ·ml-l
在密闭容器中,1.01×10-5Pa、n起始(CO2)︰n起始(H2)=1︰4时,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CO2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13图所示。CH4的选择性可表示为eq \f(n生成CH4, n反应CO2)×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CO(g)+2H2(g)===CO2(g)+CH4(g)的熔变△H=-205.9kJ·ml-1
B.CH4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480~530℃
D.450℃时,提高eq \f(n起始H2, n起始CO2)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CO2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
解析:A项,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2CO(g)+2H2(g)===CO2(g)+CH4(g)的焓变△H=-2×41.2 kJ·ml-1-164.7 kJ·ml-1=-247.1 kJ·ml-1,错误;B项,CO2(g)+4H2(g)===CH4(g)+2H2O(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H4的含量降低,故CH4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C项,由图可知,已知条件之下,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温度范围约为380℃时二氧化碳转化率最大,此时为最适温度,温度继续增加,催化剂活性下降,错误;D项,450℃时,提高eq \f(n起始H2, n起始CO2)的值可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压强反应I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均能使CO2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D正确。
答案:D
例2.(2022·江苏卷)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
C2H5OH(g)+3H2O(g)===2CO2(g)+6H2(g) △H=173.3kJ·ml-1
CO2 (g)+ H2(g)===CO (g)+ H2O (g) △H=41.2kJ·ml-1
在1.0×105Pa、n始(C2H5OH) ∶n始(H2O) =1∶3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O2和CO的选择性及H2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O的选择性=eq \f(n生成CO, n生成CO2+ n生成CO)×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H2产率随温度的变化
B.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
C.一定温度下,增大eq \f(nC2H5OH, n H2O)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D.一定温度下,加入CaO(s)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H2产率
解析:根据已知反应①C2H5OH(g)+3H2O(g)===2CO2(g)+6H2(g) △H=173.3kJ·ml-1,反应②CO2 (g)+ H2(g)===CO (g)+ H2O (g) △H=41.2kJ·ml-1,且反应①的热效应更大,温度升高的时候对反应①影响更大一些,即CO2选择性增大,同时CO的选择性减小,根据CO的选择性的定义可知③代表CO2的选择性,①代表CO的选择性,②代表H2的产率。A项,由分析可知②代表H2的产率,错误;B项,由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减小,错误;C项,一定温度下,增大eq \f(nC2H5OH, n H2O),可以认为开始时水蒸气物质的量不变,增大乙醇物质的量,乙醇的平衡转化率降低,错误;D项,加入CaO(s)与水反应放热,且CaO吸收CO2,促进反应①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反应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对反应①影响较大,可以增大H2产率,或者选用对反应①影响较大的高效催化剂,增加反应①的反应,减少反应②的发生,也可以增大H2产率,正确。
答案:D
例3.(2021·江苏卷)NH3与O2作用分别生成N2、NO、N2O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工业尾气中的NH3可通过催化氧化为N2除去。将一定比例的NH3、O2和N2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NH3的转化率、生成N2的选择性[eq \f(2n生成N2, n总转化NH3)×100%]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NH3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B.其他条件不变,在175~300 ℃范围,随温度的升高,出口处N2和氮氧化物的量均不断增大
C.催化氧化除去尾气中的NH3应选择反应温度高于250 ℃
D.高效除去尾气中的NH3,需研发低温下NH3转化率高和N2选择性高的催化剂
解析:A项,NH3与O2作用分别生成N2、NO、N2O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氨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错误;B项,根据图像,在175~300 ℃范围,随温度的升高,N2的选择率降低,即产生氮气的量减少,错误;C项,根据图像,温度高于250℃ N2的选择率降低,且氨气的转化率变化并不大,浪费能源,根据图像,温度应略小于225℃,此时氨气的转化率、氮气的选择率较大,错误;D项,氮气对环境无污染,氮的氧化物污染环境,因此高效除去尾气中的NH3,需研发低温下NH3转化率高和N2选择性高的催化剂,正确。
答案:D
例题4.(2020·江苏卷·不定项选择题)CH4与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CO2(g)+CH4(g) ===2CO(g)+2H2(g) △H=247.1 kJ·ml-1
CO2 (g)+ H2(g)===CO (g)+ H2O (g) △H=41.2kJ·ml-1
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n (CH4)∶n(CO2) =1∶3条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B.曲线B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C.相同条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剂能使曲线A和曲线B相重叠
D.恒压、800K、n (CH4)∶n(CO2) =1∶1条件下,反应至CH4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改变除温度外的特定条件继续反应,CH4转化率能达到Y点的值
解析:A项,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即正向移动,甲烷转化率增大,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甲烷转化率减小,错误;B项,根据两个反应得到总反应为CH4(g)+2CO2(g) H2(g)+3CO(g) +H2O (g),加入的CH4与CO2物质的量相等,CO2消耗量大于CH4,因此CO2的转化率大于CH4,因此曲线B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正确;C项,使用高效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错误;D项,800K时甲烷的转化率为X点,可以通过改变二氧化碳的量来提高甲烷的转化率达到Y点的值,正确。
答案:BD
小结:恒容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eq \f(n转化,n起始)×100%=eq \f(c转化,c起始)×100%。
【知能整合】
1.K值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2.K值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A(g)+bB(g)cC(g)+d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eq \f(ccC·cdD,caA·cbB)。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判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3.掌握四个公式
(1)恒容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eq \f(n转化,n起始)×100%=eq \f(c转化,c起始)×100%。
(2)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指生成物)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一般来讲,转化率越大,原料利用率越高,产率越大。产率=eq \f(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3)平衡时混合物组分的百分含量=eq \f(平衡量,平衡时各物质的总量)×100%。
(4)某组分的体积分数=eq \f(某组分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100%。
计算技巧
4.分析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注意事项
(1)平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消除外界条件的变化。
(2)不要把v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4)对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不管是否移动,各成分的浓度均增大,但增大的倍数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解答化学平衡移动类判断题的思维过程
关注特点—eq \b\lc\[\rc\](\a\vs4\al\c1(容器特点恒温恒容,恒温恒压,反应特点物质状态,ΔVg是否为0,ΔH的正负))―→分析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想原理(平衡移动原理)―→综合判断得结论。
5.等效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正、逆反应同时投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均相同。
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
(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
判断方法:极值等量即等效。
例如:2SO2(g)+O2(g) 2SO3(g)
① 2 ml 1 ml 0
② 0 0 2 ml
③ 0.5 ml 0.25 ml 1.5 ml
④ a ml b ml c ml
上述①②③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SO2均为2ml,O2均为1 m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④中a、b、c三者的关系满足:c+a=2,eq \f(c,2)+b=1,即与上述平衡等效。
(2)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
判断方法:极值等比即等效。
例如:2SO2(g)+O2(g) 2SO3(g)
① 2 ml 3 ml 0
② 1 ml 3.5 ml 2 ml
③ a ml b ml c ml
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①②中eq \f(nSO2,nO2)=eq \f(2,3),故互为等效平衡。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eq \f(c+a,\f(c,2)+b)=eq \f(2,3),即与①②平衡等效。
(3)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
判断方法: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
例如:H2(g)+I2(g) 2HI(g)
① 1 ml 1 ml 0
② 2 ml 2 ml 1 ml
③ a ml b ml c ml
①②两种情况下,n(H2)∶n(I2)=1∶1,故互为等效平衡。
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eq \b\lc\(\rc\)(\a\vs4\al\c1(\f(c,2)+a))∶eq \b\lc\(\rc\)(\a\vs4\al\c1(\f(c,2)+b))=1∶1或a∶b=1∶1,c≥0,即与①②平衡等效。
6.虚拟“中间态”法构建等效平衡
(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
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
(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
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
7.识图技巧:
首先要看清纵轴、横轴表示的物理量,结合反应特点和平衡移动原理,根据题中变化量与反应速率、浓度、转化率等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在图像中补充曲线,一定要注意“起点、拐点、变化趋势、终点”。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③若为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几种特殊图像:
①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②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下图)。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体系再构】
【随堂反馈】
基础训练
1.反应SiCl4(g)+2H2(g) eq \(=====,\s\up9(高温))Si(s)+4HCl(g)可用于纯硅的制备。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ΔS<0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eq \f(c4HCl,cSiCl4×c2H2)
C.高温下反应每生成1 ml Si需消耗2×22.4LH2
D.用E表示键能,该反应ΔH=4E(Si—Cl)+2E(H—H)-4E(H—Cl)
2.对于反应N2(g)+3H2(g)2NH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ΔS<0
B.将氨气及时液化分离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当2v正(H2)=3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提高体系的压强可增大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3.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25 ℃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
C.在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的浓度均为0.5 ml/L,则此时v正>v逆
D.80 ℃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 ml/L
4.通过反应Ⅰ:4HCl(g)+O2(g)===2Cl2(g)+2H2O(g)可将有机氯化工业的副产品HCl转化为Cl2。在0.2MPa、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eq \f(n HCl, n O2)=2条件下,不同温度时HCl平衡转化率如题图所示。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Cl2,能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Ⅱ:2CuCl2(s)+O2(g)===2CuO(s)+2Cl2(g) △H=125.6 kJ·ml-1
反应Ⅲ:CuO(s)+2HCl(g) ===CuCl2(s)+ H2O (g) △H=-120.0 kJ·m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的△H=5.6 kJ·ml-1
B.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均能提高反应Ⅰ中HCl的平衡转化率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500℃时,使用CuCl2,能使HCl转化率从X点的值升至Y点的值
D.在0.2MPa、500℃条件下,若起始eq \f(n HCl, n O2)<2,HCl的转化率可能达到Y点的值
拓展训练
5.某研究小组以Ag-ZSM为催化剂,在容积为1 L的容器中,相同时间下测得0.1 ml 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无CO时的反应为2NO(g)N2(g)+O2(g);有CO时的反应为2CO(g)+2NO(g)2CO2(g)+N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N2(g)+O2(g)的ΔH>0
B.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使eq \f(n (CO), n (NO))>1,CO转化率下降
C.X点可以通过更换高效催化剂提高NO平衡转化率
D.Y点再通入CO、N2各0.01 ml ,此时v正(CO)”“”“ eq \f(25,2p\\al(2,1)) kPa-2(单位不要求)
(2)> (3)BD
8.(1)①反应Ⅰ H2O的物质的量分数非常小 ②反应Ⅱ消耗CO2的量大于反应Ⅲ消耗CH4的量
(2)①+247 ②温度低于700 ℃时,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Ⅲ进行,不利于反应Ⅳ进行,且温度对反应Ⅲ的影响大于对反应Ⅳ的影响
(3)催化剂b 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始固体质量的比值越大,说明催化剂表面的积碳质量越小,催化活性保持时间就越长,催化剂b的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始固体质量的比值大于催化剂a
【课后作业】
1.已知: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和20 ℃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α)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Ⅱ表示20 ℃时的转化反应
B.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在a点时,曲线Ⅰ和曲线Ⅱ表示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等
D.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顺序为d>b>c
2.一定条件下,反应2NH3(g)N2(g)+3H2(g) ΔH>0,达到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p1>p2
B.b、c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c>Kb
C.a点:2v正(NH3)=3v逆(H2)
D.a点:NH3的转化率为eq \f(1,3)
3.用ZSM-5分子筛催化1-丁烯裂解制丙烯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3C4H8(g)===4C3H6(g) ΔH=+579 kJ·ml-1
反应Ⅱ:C4H8(g)===2C2H4(g) ΔH=+283 kJ·ml-1
已知催化剂ZSM-5分子筛的筛孔孔径越小,越有利于生成碳原子数少的产物。在0.5 MPa下,上述体系平衡时丁烯、丙烯、乙烯的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X表示丁烯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B.在0.5 MPa下,该工艺选择的适宜温度为300 ℃
C.C4H8(g)+C2H4(g)===2C3H6(g)的ΔH=+296 kJ·ml-1
D.高于500 ℃,丙烯质量分数降低可能是因为裂解产生的碳颗粒附着在ZSM-5分子筛的筛孔上所致
4.一种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的方法是将CO2催化加氢合成CH3OCH3,其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Ⅰ: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1=-122.5 kJ·ml-1
Ⅱ: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l-1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1 ml CO2和3 ml H2,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04.9 kJ·ml-1
B.由图可知,210 ℃时以反应Ⅰ为主,300 ℃时,以反应Ⅱ为主
C.增大反应体系压强,CH3OCH3选择性增大
D.反应状态达A点时,容器中n(CH3OCH3)为eq \f(1,16) ml
5.诺贝尔奖得主Gerge A. Olah提出的“甲醇经济”是指利用工业废气或大气捕获的CO2制备甲醇,以减轻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该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4 kJ·ml-1
②CO2(g)+H2(g)===CO(g)+H2O(g) ΔH2
③CO(g)+2H2(g)===CH3OH(g) ΔH3=-90.5 kJ·ml-1
在4.0 MPa条件下,将n(H2)∶n(CO2)为3∶1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Cu基催化剂的反应管,在出口处测得CO2转化率、CH3OH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的ΔH2>0、ΔS>0
B.曲线a表示CO2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C.测得图中A点数据时,上述反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
D.不同温度时,出口处各气体物质的量均满足关系:
n(H2)+n(H2O)=3n(CO2)+3n(CO)+n(CH3OH)
6.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资源化利用碳氧化合物能有效减少CO2排放,实现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以CO2、C2H6为原料合成C2H4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CO2(g)+C2H6(g)===C2H4(g)+H2O(g)+CO(g) ΔH=+177 kJ·ml-1 (主反应)
Ⅱ. C2H6(g)===CH4(g)+H2(g)+C(s) ΔH=+9 kJ·ml-1 (副反应)
反应Ⅰ的反应历程可分为如下两步:
ⅰ. C2H6(g)===C2H4(g)+H2(g) ΔH1
ⅱ. H2(g)+CO2(g)===H2O(g)+CO(g) ΔH2=+41 kJ·ml-1
①ΔH1=________________。
②相比于提高c(C2H6),提高c(CO2)对反应Ⅰ速率影响更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0.1MPa时,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CO2(g)和C2H6(g),反应物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800 ℃,C2H4(g)的选择性为_____。
图1
(2)CO2可制甲烷化,CO2可制甲烷化过程中,CO2活化的可能途径如图2所示。CO是CO2活化的优势中间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图3
(3)CO2可用CaO吸收,发生反应:CaO(s)+CO2(g)CaCO3(s)。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900 ℃下的c(CO2)远大于800 ℃下的c(CO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工厂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1)O3氧化。O3氧化过程中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①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8 kJ·ml-1,则反应2O3(g)3O2(g) 的ΔH=________ kJ·ml-1。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n(O3),O3氧化SO2的反应几乎不受影响,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NaClO2氧化。40 ℃时向一定量NaClO2溶液中按一定流速持续通入工厂烟气,溶液的pH与ORP值(氧化还原电位)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①写出NO与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烟气中含有少量SO2,能提高NO的脱除率,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TiO2光催化。主要是利用TiO2光催化剂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的高活性自由基(·OH、·O2-)和h+(h+代表空位,空位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将烟气中的SO2、NO等氧化除去。TiO2光催化剂粒子表面产生·OH的机理如图3所示(图中部分产物略去)。已知TiO2中电子跃迁的能量为3.2 eV。
图3
①TiO2光催化剂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OH的过程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TiO2中掺杂一定量的金属离子可提高光催化活性。对所掺杂金属离子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答案
1.D 2.B 3.D 4.D 5.C
6.(1)①+136 kJ/ml ②反应ⅱ速率较慢(活化能较大),是反应Ⅰ的决速步骤 ③80%
(2)生成中间体反应的活化能小,反应快;CO中间体能量低,稳定,利于生成(或反应放热,利于中间体的生成)
(3)由于CaO(s)+CO2(g)CaCO3(s) Δ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盐城市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20)-专题四第五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三),共8页。
这是一份盐城市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06)-专题二第二讲 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共10页。
这是一份盐城市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02)-专题一第二讲 离子反应,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