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龙学校、育英学校、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龙学校、育英学校、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龙学校、育英学校、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龙学校、育英学校、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龙学校、育英学校、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龙学校、育英学校、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共2道大题,总分100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共2道大题,总分100分。
    1.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关系属于社会关系中的( )
    A. 人缘关系B. 血缘关系C. 地缘关系D. 业缘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所以C说法正确,BD与题意不符;A不属于社会关系的类型,说法错误;故选C。
    2. 在偏远山区,当小孩出生后,不小心被狼或野猪等叼走,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等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发现他们的智商却比正常环境中长大的同龄孩子低很多。这主要说明( )
    A. 世界上还有很多贫困地区
    B.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C. 有些雌性动物有母性情怀
    D. 离开社会有些人仍然可以生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个人离不开社会。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所以选择B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3. 从远程课堂辅助山里娃学习到寻亲平台帮助失踪儿童回家,从在线培训让果农喜获丰收到互联 网政务“让群众少跑腿”……这说明( )
    A.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B. 网络逐渐取代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C. 网络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D.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A:题干中强调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没有涉及网络的消极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网络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不会取代我们的现实生活,故B说法错误;
    C:网络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故C说法错误;
    D:题文中列举了网络对教育、寻找失踪儿童回家、经济、对民主政治的作用,说明网络推动社会进步,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 对于人的成长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B. 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方面
    C. 一个人的生存可以离开社会,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D. 人的成长是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在社会中成长。
    ABD:分析题干描述,说明人的成长是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的过程;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也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故ABD符合题意;
    C: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故C说法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如果说道德是人们内心自觉地对自己的较高要求,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 不违纪B. 守纪律C. 不违法D. 不违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
    C:依据教材知识,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C符合题意;
    ABD:不违纪、守纪律、不违规均不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 2020年5月1日晚,被网友誉为“央视bys”的央视主持人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合体带来的网络直播带货,观看人数达到2000万,销售额更是高达五亿。当下,还有更多的“网红”以通过直播软件带货为工作。对于当下的网络直播带货行为,你的看法是( )
    A. 网络滋生虚假信息,应严厉打击直播带货的行为
    B. 网络推动经济发展,直播间一定会买到好的产品
    C.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要盲目相信“网红”直播带货
    D. 网络改变消费习惯,直播平台会取代传统购物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网络是把双刃剑。
    C:据教材知识,要正确对待网络直播带货的行为,不要盲目相信“网红”直播带货,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严厉打击虚假直播带货的行为,A说法错误;
    B:运用绝对化语言“一定”,B说法错误;
    D:网络改变消费方式,但不能取代传统购物方式,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 “如果你爱他,就请他上网;如果你害他,就请他上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网络可学习,可交往,有益无害
    B. 网络可虚拟,可隐蔽,无所谓利弊
    C. 网络有欺诈,有伤害,有害无益
    D. 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有利有弊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观点表明网络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所以ABC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8. 《中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6成的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超过6成的青少年网民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这警示我们应 ( )
    A. 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B. 杜绝网络交往,谨防上当受骗
    C. 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D. 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信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对于警示题,从怎么做的角度回答,结合材料中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过大,所以从避免沉迷网络,要提高辨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所以正确答案选C。其中A观点不符合题意;BD观点都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是片面的,所以排除。
    9.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 在公交车上,我们是乘客……这说明
    A.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C.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
    D. 子女、学生、顾客和乘客是我们的主要身份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题文中的观点表明,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AC观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观点正确;D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B。
    10. 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行为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参加志愿者服务行动B. 去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
    C. 关心地方建设、进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A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加志愿者服务行动; 关心地方建设、进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都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ACD说法与题不符;
    B:去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不属于亲社会行为,B说法符合题意;
    本题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
    11. 14岁的小明在家是儿子,在学校是学生, 在社区是居民,在超市是消费者---这说明人的身份是通过 ______确定的。
    A. 学生角色B. 个人梦想C. 社会关系D. 别人的认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文中的内容,体现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C观点正确,A、B、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阅读。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无纸张限制,无携带保存障碍,图书保存于网络,点即可阅读。可见( )
    A. 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平台B. 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
    C. 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D. 网络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认识和理解。
    D: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无纸张限制,无携带保存障碍,图书保存于网络,一点即可阅读”说明网络拓展了文化交流内容、场合及范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故D说法符合题意;
    ABC:此三项在题干中均未能体现,故ABC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 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下列不属于亲社会的情感或行为的是( )
    A.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B. 文明礼貌、爱护公物
    C. 见义不为、见死不救D. 积极弘扬真、善、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ABD都符合题意;C体现了冷漠的心理,不属于亲社会行为,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在掌握亲社会行为定义的基础上,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并作出选择。
    14.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团聚的节日,外出的人总是不远万里回家团聚。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们能够( )
    A.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B. 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C. 自觉爱护公共设施D. 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
    A:依据题文描述,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
    BCD:与题文主旨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 我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说明了
    A. 秩序来自规则
    B. 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C. 法律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
    D. 有没有规则一个样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秩序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良好的秩序是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所以观点B符合题意;观点A、C与题不符,故应排除;观点D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16. 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
    A. 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B. 这些规则可以确保没有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C.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D. 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作用。
    C:依据教材知识,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是因为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C说法正确;
    A:都是不自觉的,观点绝对化,故A说法错误;
    B:可以确保,观点绝对化,故B说法错误;
    D:我国法制不够完备与题文不是因果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 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A. 社会各领域的秩序都需要红绿灯指挥B. 生活离不开规则
    C. 人们要学会尊重他人D. 遇事要谦恭礼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护秩序靠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题干中十字路口秩序井然,就是因为有交通规则的保障,因此,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B说法符合题意;
    A:各领域的秩序都需要红绿灯指挥的说法太绝对,A说法错误;
    CD:学会尊重他人、 遇事要谦恭礼让在题文中没有体现,CD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B。
    18. 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下列不符合平等待人要求的是
    A. 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人格
    B. 以貌取人,以地位取人
    C. 有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D. 消除歧视,真诚待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待人”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教材内容,平等待人要做到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人格;有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消除歧视,真诚待人,ACD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B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
    19. 池某因破坏铁路封闭网被处罚款;翟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B.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D. 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比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罚款属于行政处罚,池某破坏铁路封闭网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也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拘役属于刑罚,翟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属于刑事违法行为;选项D正确,选项ABC对应错误。本题选D。
    20. 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这是《古童谣》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应该( )
    A. 盛气凌人B. 语言文明C. 穿着得体D. 仪表端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
    D: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谢谢”和“劳驾”体现了文明有礼,启示我们与人交往时应该用语文明,故D符合题意;
    A:“盛气凌人”不属于文明有礼范畴,故A说法错误;
    BC:穿着得体、仪表端庄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1.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患者提出“反对歧视,拒绝排斥”的口号。艾滋病患者的诉求反映了他们( )
    A. 勇敢坚定、仇视健康人的心态B. 与人自由平等交往的现实
    C. 努力发挥自己优势的追求D. 自尊和获得他人尊重的渴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D: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题于中“反对歧视,拒绝排斥”的口号,体现了艾滋病患者要求获得他人尊重,也是维护自尊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
    ABC:题干没有体现艾滋病患者勇敢坚定、仇视健康人的心态,现实与人自由平等交往,努力发挥自己优势的追求等内容,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之一“诚信”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以信立身,以诚处世
    C. 善学者能,多能者成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
    A:句子体现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与诚信无关,应排除;
    B:句子体现要讲诚信、实事求是,符合诚信要求,符合题意;
    C:句子体现要学会学习,与诚信无关,应排除;
    D:句子体现要换位思考,与诚信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B。
    23.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倡导“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之所以我们要将“习礼仪”作为人生必修课,是因为( )
    A. 讲礼仪就能够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B. 重礼仪一定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
    C. 习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D. 讲礼仪仅仅是对自己熟悉的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习礼仪的重要性。
    C:对于一个人来说,习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因为习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C是正确的;
    A:此选项是过于绝对说法,A说法错误;
    B:重礼仪不一定道德高尚,B说法错误;
    D:无论对谁都要讲礼仪,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4.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B. 违法行为若任其发展,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C. 凡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D.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
    A: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故A错误;
    BCD:依据教材知识,凡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违法行为若任其发展,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故BCD正确;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
    25. 小杨拾得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小杨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行为B. 民事违法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D. 行政违法行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和把握。
    B:依据题文描述,小杨拾得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小杨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故B说法正确;
    ACD:与题干主旨不符合,ACD排除;
    故本题选B
    26. 我国将贩毒有罪、醉驾入刑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
    A. 严重危害B. 普遍约束性C. 一般危害性D. 人身安全危害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特征。
    A:依据教材知识,结合题文将贩毒有罪、醉驾入刑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体现了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故A符合题意;
    BCD:不是犯罪的特征,故BC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7. 李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拦截,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90毫克,被认定为醉酒驾车。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小萍:“他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
    B. 小忠:“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 小莉:“他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D. 小金:“他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
    A: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李某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90毫克,被认定为醉酒驾车,其行为触犯了刑法,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故A符合题意;
    B:李某被认定为醉酒驾车,其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并非一般违法行为,故B说法错误;
    C: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李某触犯了刑法,其行为不是行政违法行为,故C说法错误;
    D: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李某触犯了刑法,其行为不是民事违法行为,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8. 在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常常需要帮助。下列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机关是( )
    A. 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B. 父母、老师、公安机关
    C.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D. 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教材知识,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29. “我首付都付了,买卖合同也签了,在办理银行150万元的按揭贷款时,却被告知由于我的信用不好,银行不同意放贷。”近日,长沙市民周先生因为对个人信用的忽视,导致心仪的房子没有买成。这警示我们要( )
    A. 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B.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C. 营造社会诚信环境D. 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周先生因为对个人信用的忽视,导致无法办理按揭贷款,说明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失信者受到限制,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B说法正确。ACD与题干不符。故选B。
    30.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 礼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C. 对不讲礼貌的人,我们应一律粗鲁相待
    D. 文明有礼是立身处世的前提
    【答案】C
    【解析】
    【详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C:对不讲礼貌的人,我们也不能一律粗鲁相待,我们要作文明有礼的人;故C说法错误;
    ABD: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文明有礼是立身处世的前提,故ABD说法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31. 材料一:为助力在郑州开幕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持续扩大盛会宣传,连日来,郑州市“春雨行动”文化旅游志愿者积极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及游客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质,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争做文明市民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材料二:郑州图书馆组织志愿者进行交通高峰文明引导、文明劝阻、指路问询、信息咨询等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引导读者文明排队、有序入馆依托郑州图书馆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开展信息咨询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优秀志愿者进行文明引导、志愿讲解、信息咨询等志愿服务。
    (1)说说你参加过哪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要分析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什么意义?
    (3)请你就养成亲社会行为向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1)示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义务植树;为“希望工程”捐款;到敬老院做义工;等等。
    (2)①有利于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②有利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③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等等。
    (3)①学会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等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服务社会。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1)此问是开放性题目,围绕参加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义务植树;为“希望工程”捐款;到敬老院做义工;等等。
    (2)此问考查参加志愿者活动意义。参加志愿者活动意义,有利于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等等。
    (3)此问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建议。养成亲社会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帮助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等等。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7月15日至16日,2021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长沙举行,50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嘉宾围绕"诚聚力量信赢发展﹣﹣共建网络诚信新时代"主题群策群力。某中学以"诚信的时代生活"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学校可以开展哪些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
    (2)诚信有哪些重要性?
    (3)我们应该怎样践行诚信?
    【答案】(1)主题班会,演讲比赛。
    (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3)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怎样践行诚信,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33. 2019年9月7日,某校组织开展了一次以“做守法的公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案例分析,解决问题)
    市民刘某因对当地一家美容院的减肥效果不满意,用菜刀追砍该美容院的工作人员致一死四伤。法院判决被告人刘某犯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决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刘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该行为违反了哪部法律规定?
    (2)刘某的违法行为具有哪些特点、特征?
    (3)对刘某的处罚结果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4)谈一谈,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答案】(1)刑事违法行为,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主刑:无期徒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4)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预防违法犯罪
    能力考查: 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违法行为的分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法院判决被告人刘某犯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决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可链接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犯罪行为的特征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市民刘某用菜刀追砍该美容院的工作人员致一死四伤,法院判决被告人刘某犯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决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可链接犯罪行为的特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刑罚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依法判决刘某无期徒刑→可链接主刑。
    关键词②: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可链接附加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联网是人类至今为止所拥有的容量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已成为现在人们创新创业、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
    (1)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互联网有哪些积极作用?
    (2)除了材料设计的内容外,借助互联网,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3)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沉迷网络有什么危害?
    (4)青少年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答案】(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2)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
    (3)荒废学业。危害身心健康。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不可沉溺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抵制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小问4详解】
    本题从青少年角度考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部分学校联考七年级(下)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部分学校联考七年级(下)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共6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英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英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