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一升二预习】一升二数学上册暑假预习与检测衔接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析+同步检测)
- 【一升二预习】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二 小学数学升二年级暑假预习与检测衔接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析+同步检测) 试卷 1 次下载
- 【一升二预习】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升二年级暑假预习与检测衔接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析+同步检测) 试卷 1 次下载
- 【一升二预习】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 小学数学升二年级暑假预习与检测衔接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析+同步检测) 试卷 1 次下载
- 【一升二预习】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 小学数学升二年级暑假预习与检测衔接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析+同步检测) 试卷 1 次下载
- 【一升二预习】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 小学数学升二年级暑假预习与检测衔接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析+同步检测) 试卷 1 次下载
【一升二预习】第1单元-长度单位 小学数学升二年级暑假预习与检测衔接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析+同步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一升二预习】第1单元-长度单位 小学数学升二年级暑假预习与检测衔接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析+同步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米和厘米的关系,线段,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巩固练习)
(1)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2)练习本宽13(厘米)
(3)铅笔长17(厘米) (4)黑板长2(米)
(5)图钉长1(厘米) (6)一张床长2(米)
(7)一口井深3(米) (8)教学楼高25(米)
(9)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10)跳绳长2(米)
(11)宝宝身高80(厘米) (12)一棵树高3(米)
(13)一把钥匙长5(厘米) (14)门高2(米)
(15)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16)讲台高90(厘米)
(17)教室长12(米) (18)筷子长20(厘米)
【例1】画一条长4厘米5毫米的线段.
【分析】由题意可知:因为5毫米=0.5厘米,4+0.5=4.5厘米,此题实际上是要求画4.5厘米的线段.
【解答】解:5毫米=0.5厘米,4+0.5=4.5(厘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含义,应注意理解和掌握.
【例2】在合适答案后面的□里画“√”。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1米长度的理解,楼高十几米,所以比1米高;小鸟高十几厘米,所以比1米矮;椅子的宽60厘米左右,所以比1米短。
【解答】解:如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比较,关键是理解1米有多长。
【例3】下面有ABC三个点,连接AB两点画一条线段,量出C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厘米.答:大约是 2 厘米.
【分析】先连接AB,再从C点向AB作出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即是C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
【解答】解:如图所示:
,
C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大约是2厘米.
故答案为:2.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点到直线所作的垂线段的长度.
【例4】画一条比7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分析】比7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长应该是7﹣2=5厘米,即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即可.
【解答】解: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如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画比一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的方法,求出要画线段的长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例5】画一画、量一量、写一写.
①在点子图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一条高,量出高对应的底边长是 3厘米 .
②写出一个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在门的后面沿对角线钉一根木条(答案不唯一) .
【分析】①在点子图上作出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再作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高,列出高对应的底边长;
②只要三角形的三边确定,则三角形的大小唯一确定,即三角形的稳定性.
【解答】解:①作图如下:量出高对应的底边长是3厘米;
②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在门的后面沿对角线钉一根木条.
故答案为:3厘米;在门的后面沿对角线钉一根木条(答案不唯一).
【点评】综合考查了作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高,长度的测量方法,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稳定性.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以下单位中,用“cm”表示的是( )
A.厘米B.米C.元D.时
2.小明的身高是156( )
A.厘米B.分米C.米
3.小华两臂伸开的长度大约154( )
A.千米B.米C.分米D.厘米
4.1米80厘米可能是( )的高度.
A.课桌B.爸爸C.楼房
5.一把格尺长约是2( )
A.厘米B.分米C.米
6.乐乐6分钟大约能走( )米。
A.14米B.40米C.400米
7.小华的身高是138( )
A.毫米B.厘米C.分米D.米
8.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 )
A.千克B.千米C.米
二.填空题(共4小题)
9.在米尺上,从“0”到“100”是 厘米,也就是 米.
10.一根绳子长2米45厘米,如果用厘米做单位是 .
11.我的课桌长 厘米,宽 厘米.
12.读一读,写一写.
纸条长 厘米.
铅笔长 厘米.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3.小朋友走一步约是60分米. .(判断对错)
14.小芳身高136厘米. .(判断对错)
15.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铁丝短。 (判断对错)
16.一支铅笔长7米. .
17.新生儿的身长大约是55厘米. .(判断对错)
四.操作题(共2小题)
18.(1)量一量,填一填,它有多长。
(2)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
19.在距离2厘米处画一棵,在距离4厘米处画一朵.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0.二年级的林林领着妹妹去放风筝,风筝不小心挂在了树上.他们找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一根长3米的竹竿和一些绳子.他们能把风筝取下来吗?在对应的答案下画“√”.
21.(1)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画出的两条直线互相 .
(3)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 厘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分析】用“cm”表示的是厘米。据此答题即可。
【解答】解:经分析得:
用“cm”表示的是厘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厘米的英文符号缩写表示。
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小明的身高是156用厘米做单位;据此得解.
【解答】解:小明的身高是156厘米;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小华两臂伸开的长度大约154用厘米做单位;据此得解.
【解答】解:小华两臂伸开的长度大约154厘米;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4.【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课桌的高度要小于1米80厘米;楼房的高度要远大于1米80厘米;只有爸爸的高度有可能是1米80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米80厘米可能是爸爸的高度,其它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的灵活运用,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5.【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格尺的长约是2分米。
【解答】解:一把格尺的长约是2分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6.【分析】结合生活尝试,可知,乐乐可能一分钟可以走60米,则6分钟大约能走360米,最接近400米。据此答题即可。
【解答】解:经分析得:
乐乐6分钟大约能走400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常识中对于米的认识。结合生活常识答题即可
7.【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小华的身高是138用厘米做单位,据此得解.
【解答】解:小华的身高是138厘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8.【分析】在生活中,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刻度尺来量,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与长度单位,通过做题能够使学生体会统一的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填空题(共4小题)
9.【分析】根据对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在米尺上,1个刻度是1厘米,从“0”到“100”是100厘米;1米里有100个1厘米,所以100厘米也就是1米。
【解答】解:在米尺上,1个刻度是1厘米,从“0”到“100”是100厘米;1米里有100个1厘米,所以100厘米也就是1米。
故答案为:100,1。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0.【分析】由复名数化单名数,把2米乘进率100化成200厘米再与45厘米相加即可.
【解答】解:2米45厘米=245厘米.
故答案为:245厘米.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长度单位换算,关键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11.【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我的课桌长60用厘米做单位,宽 50用厘米做单位较为合适;据此得解.
【解答】解:我的课桌长 60厘米,宽 50厘米;
故答案为:60,50.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2.【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纸条的一端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准4厘米刻度,所以是4﹣0=4(厘米);铅笔的一端对准4厘米刻度,另一端对准9厘米刻度,所以铅笔的长度是9﹣4=5(厘米).
【解答】解:4﹣0=4(厘米)
9﹣4=5(厘米)
答:纸条长4厘米;铅笔长5厘米.
故答案为:4;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关键注意测量物体对准的是刻度尺的哪个刻度,用结束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小朋友走一步约是60用厘米做单位;据此得解.
【解答】解:小朋友走一步约是60厘米;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4.【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小芳的身高是136用厘米做单位是正确的.
【解答】解:小芳的身高是136厘米;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5.【分析】把铁丝的长度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通过比较即可确定是否一样长。
【解答】解:1米=100厘米,
即1米长的铁丝与100厘米长的铁丝一样长;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16.【分析】此题是长度及长度单位的运用,1厘米就像小学生大拇指的宽度;1分米就像老师大手掌的宽度;1米就像方桌面的宽度;由此可知铅笔的长度应为7厘米.
【解答】解:一支铅笔长7厘米;
故判断为: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长度及长度单位的运用,熟知它们的大小才能正确运用.
17.【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新生儿的身长大约是55用厘米做单位.
【解答】解:新生儿的身长大约是55厘米,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四.操作题(共2小题)
18.【分析】(1)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物体的长度。
(2)根据线段的画法,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解:(1)如图: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测量和画法,关键是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19.【分析】根据测量物体长短的方法,使要测量的物体的一端与直尺上的0刻度线重合,物体的另一端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物体的长度.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作图如下: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应用.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0.【分析】根据图示可知,风筝离地面6米,2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2米和3米,合起来是5米,林林上二年级了,身高应该在1米以上,再加上林林的身高能把风筝取下来.
【解答】解:
【点评】本题是看图比较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不要把林林的身高忽略.
21.【分析】(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
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的已知直线重合,沿重合的直线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沿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
(2)因为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定垂直于另一条,据此即可解答;
(3)点A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A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据此测量即可解答.
【解答】解:(1)根据题干分析画图如下:
(2)画出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经过测量可知,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2厘米.
故答案为:垂直;2.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的能力,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一升二】 预习衔接:第4讲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暑假衔接讲义.zip,文件包含一升二预习衔接第4讲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师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暑假衔接讲义docx、一升二预习衔接第4讲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学生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暑假衔接讲义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预习】一年级(一升二)北师大版数学暑假预习:第1单元《加与减》讲义(知识点+例题+练习)(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预习】小学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暑假预习讲义(知识点+例题+练习):第7单元 观察物体(含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