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电视与网络传播构成了最为广泛的公共领域,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信息共享,它们将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从而整合了信息系统。声调和画面,无论经过怎样的准备,一旦显现,隐秘的情感、情绪就不可能完全被遮蔽。以往被间隔在人际交往和印刷传媒狭小空间中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某些方面的神秘性正在消失。公开与私下场合的模糊,使得社会对许多模糊的社会类别给予了更多的宽容。
电子媒介克服了空间的隔离,不再将人们限制在一个给定的信息系统中。 ① 例如,儿童通过各种电子传媒可以直接体会许多成人的观念和感觉,女性与男性获取信息的差异明显减少,权力机构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适当公开。
电子媒介无形中创造着新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例如,在许多情况下,传媒报道一种态度的转变可以取代必需的行动,公开的民意调查部分替代了大街上的示威游行。 ②
现在,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传播的意义正在减弱。所有的传媒技术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一个包容性术语。 ③ 这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既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法律和道德的新问题。
今天的学生可以戴着耳机,看着电视,在网上与别人聊着天,同时做着作业,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单一的感觉。如果研究传媒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了解新生代对新传媒的感受能力,将有利于得出理性而全面的结论。
当我们自豪地回顾数百年来传播科技如何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的时候,忧虑同样也相伴着。 ④ 一旦这些不断更新的传播科技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那么一种新的异化或统治便产生了。我们可能成为新的传播科技的奴隶,而迷于电视、网络的现象不过是一种极端的表现。科技的合理性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人们创造了新的传播科技,会不会反过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异化?不论未来的传播科技会变化出多少更新鲜的媒介形态,这个问题始终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思考。
(选自《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6期,原题为《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
材料二:电视在生活中的隐退,很早就已经开始。受众普遍的感觉是,电视被排斥在新媒介创造的新时空关系之外。在空间意义上,媒介迭代的趋势是人机合一,以便能定制化地提供交互场景。智能手机、智能头显、浸入式智能眼镜,都是“内在”于人的,而且这种“内在”的入侵越来越深、越来越个体化。相比起来,电视的空间明显是外在于人、且边界有限的。
时间意义上,新媒介的特征是通过填充所有碎片时间来掌握整体时间,通过收集分散的注意力而牢牢把握受众。手游、微视频、竖屏短剧无不如此。相反,电视所表征的,是长叙事、中心化、大块时间、固定时间表,这其中哪一条,都与当下社会生活的时间结构不兼容。
这样说,似乎将人、将受众放置在了被技术媒介控制的位置上,放置在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上,实际上,这个新型的时空关系也是受众选择的结果。一个具有直接驱动性的原因是,技术媒介带来的时空更有利于每个个体积累社会资本,而电视等传统媒介却没有这样的功能。
客厅、家庭、邻里和社区,曾是前互联网时代普通人社会资本的基本盘,电视媒介所覆盖的、所聚集的、所组织的交往空间,就与这个基本盘重叠。那些所谓的“回忆杀”场景:邻里围坐看电视剧的场景、主宾在电视背景音下觥筹交错的场景、单位集体收看某某会议的场景,其实已经划定了普通个体积累社会资本的边界。
而原则上,新媒介是没有社交边界的。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媒介找到任何想找到的人,无论他是NASA宇航员、瑜伽行者还是猎隼专用兽医;可以把商业信息传递到任何地方,无论高山之巅还是天涯之远,只要这个地方接入英特网;也可以在任何时间点进入数字谋生状态,成为素人KOL,积累数字资本或者扩大影响力。新媒介的时空带来的是生活机会几何级的提升,社会资本积累难度整体性的下降。
技术媒介将从上而下的等级性社会,变为了一个(至少在形式上)横向铺开的世界,让折叠在街巷市井的普通人,有了被看见的机会,甚至有了随时可能站在C位的可能,让那些只能默默“聆听”“接受”的受众,变为了可以说话并以自己的话语组织资源的主动者。这里面的资本流动的效率、资源组织的规模,尤其是个体选择的机会,都不是单向传播的时代所能想象的。
谁还会选择一个“我说你听”、向我训话的媒介呢?
(选自光明网《电视不止退出了客厅,也退出了这代人的时空》,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电子媒介克服了交往空间的障碍,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范围。
B.传媒技术的数字化促使“传播媒介”从不同维度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C.近年来,电视等媒介隐退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定制化提供交互场景。
D.与电视等旧媒介相比,新媒介的出现提升了普通人的生活机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电子媒介的出现提升了新生代对世界的感受能力,某些神秘性正在消失。
B.电子媒介的发展会带来异化现象,有利于我们对社会结构变化进行思考。
C.媒介迭代一定程度上是煤介创造的时空关系的迭代,实现了新的控制或统治。
D.新媒介没有社交边界,将原有等级性社会改造成人人皆是中心的平等社会。
3.根据材料一,“当电子传媒使‘距离’的意义消失时,人与人接近便是一种道德上善的选择。”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材料一中说“科技的合理性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请结合材料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家长会上,一些家长担忧,允许学生使用电子媒介可能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危害。请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帮助家长缓解担忧,列出你的发言提纲。(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他的父亲(美)斯坦贝克
他是一个快要满7岁的好强的孩子。他的头发又直又硬地披在额上。遇到烦恼的时候,他的眼睛总爱睁得圆圆的,有点显得一个大一个小,但最近这情形似乎比去年好了些,因为他家中的空气没有从前那么可怕,他觉得愉快得多了。
有一个时期真糟极了,他每次经过那空气紧张的他父母的房间到自己卧室去的时候,便感到畏缩。现在这情形总算没有了。并且夜间也不再躺在床上倾听那些可怕的声音——也不能算是什么声音,只可说是一种他所不敢去追问的痛苦的流露。家中一切都好了。现在糟糕的是那街上,孩子们都发觉了他家庭的情形。
他坐在门口石阶上,看街上往来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望不到头也望不见尾,遇见红灯亮了,所有的车辆都一齐停了下来,等绿灯亮了,又立刻继续向前走着。
他远远地便认出那边走来的是阿尔文了,忽然身上感到一阵战栗。其实阿尔文并没有说过什么,任何孩子都没有说过什么,只是他们眼睛里的那种表情,只是他们对他的那种看法,都充满了使人激愤的羞辱。起初,他总是跑开,自己躲起来玩,但是你不能随时跑开,并且那样是很孤单闷人的。
开端的不一定是阿尔文,也许是麦克思,也许是乔治,也许是其他的孩子,也许是他们同时发觉的。
这是有一天他坐在门口的石阶上,街上照常是那些汽车、三轮车、小孩车子和保姆,还有几个大的孩子隔着马路在往来的人群头上把网球抛来抛去地玩着。
忽然那些孩子中间的一个——是阿尔文还是别人呢?这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说:
“你的父亲到哪里去了?”
他应该回答说:“他出去旅行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这询问使他气得肚子涨起来。他明白这询问的意思,他知道这纯粹是残酷。他的父亲是出去旅行过的——旅行过不知多少次了,但这次绝不是旅行,他很明白,并且他知道他们也明白。所以他全然不理他们的询问。
这时有三个孩子忽然唱歌似地一齐说着:“你的父亲到哪里去了——你的父亲到哪里去了——你的父亲到哪里去了?”
他被捉弄得发了慌,便撒起谎来,说:“他在家里。”
“是吗?为什么没有人看见他?”这次说话的一点不错是阿尔文。
“他在房里工作,没有事,他是不愿出来的。”
这样说了之后,他忽然觉得迷惑起来。他觉得这辩护是对的,他甚至于想象着他说的话也许是真的,他想回到家里去看看——到顶楼上,到洗衣室里或是花园角上那矮树后面看看去。
那些隔着马路抛球的大孩子中间的一个,忽然停住了抛球,说:
“他不敢承认,他们离婚了!”说完仍继续抛起球来。
正是这话——这可怕的话,这没有人敢公开告诉他的话。他从来问也不敢去问,因为这是可怕的,没有人愿意说到它。
于是,他好像听见自己在一遍又一遍地喊着:“他在家里!他在家里!他在家里!”又好像看见自己去向他们挑战,当他们笑他捉弄他的时候,他便向他们一个一个打了过去。一切就像平时将要睡着时看见的事物一样,但这一定是真实的,因为他的母亲忽然从房里跑了出来,把他抱到他的房里去了,并且还念故事给他听,但他没有听见她念的是什么。
从那次以后,再没有谁讲那话了。不过还是常常含在他们的眼睛里。倒是他们说出来还好点,那样他可以去打他们。但是他们不肯说出来,连阿尔文也不说了。这使他无法去表白,“他的的确确是在家里工作。”或是“我上次是说谎——他是旅行去了。”一切只能闷在心里,闷得难受。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还能把这忘记了,但一遇见他们看他的时候便不能了。
他坐在石阶上,把脚后跟在石头上踢蹬着,这是很容易把鞋子弄坏的,并且是很坏的习惯。他一面踢着,一面望着那经过的车辆。
他知道阿尔文要来了。他曾经看见他从隔两排房子远的地方拐弯向着这边走来——现在还有一排半房子的距离。他想慢慢地站起来,等阿尔文走近的时候,对着他的脸打去。他用左手试了试右手握紧的拳头。
这时他的胸中忽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一种要炸裂似的感觉,这是那边那个有点相像的人影引来的。他再注意地望过去,果然是的。他的父亲从那拐角上很快地向着他走来了,还是一向肩头有点摇摆的那种走法。
心跳得使他瘫软了。他屏住了呼吸。他的脚也不再踢蹬了。他的下巴一直垂到胸前。他闭起了眼睛。
他听见他父亲走在人行道上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到了他面前停止了。他觉得出他父亲也在石阶上在他的身边坐下来了。
他的父亲说:“喂!”
他也轻轻地说了声“喂”,仍旧把眼低垂着。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抬起眼来大声地喊着:
“我父亲在这里!你们不是要看他吗?”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家中的空气没有从前那么可怕,他觉得愉快多了”,表现他幼小心灵对父母争吵的恐惧,父母离婚对他来说,成了一种解脱。
B.他坐在门口的石阶上,看街上往来的车辆,说明他被孩子们孤立后,内心非常孤独。但是他又不躲起来玩,说明内心渴望有朋友。
C.“他明白这询问的意思,他知道这纯粹是残酷”,可见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也表现其他孩子内心的阴暗,这是作者对人性的批判。
D.他用脚后跟不停地在石头踢蹬,这是他内心痛苦的外显,父亲出现后,他的脚不踢了,暗示家庭破裂、父亲离开是痛苦的根源。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回忆了他和其他孩子产生冲突的过程,这使得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更有戏剧性。
B.父母的争吵声是“不敢去追问的痛苦”,说明他还不敢直面现实,也为后文谎言被拆穿后的暴怒做了铺垫。
C.他撒谎父亲在房里工作,又想象谎话也许是真的,这段想象的描写非常细腻,体现了孩子对父亲的思念。
D.文章以他的大喊“我父亲在这里!你们不是要看他吗?”结尾,故事戛然而止,但情绪强烈,很有感染力。
8.文章开头说“他是一个快要满7岁的好强的孩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好强”。(4分)
9.本文从一个七岁孩子的角度讲述故事,这样写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
淳于髡者,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好为淫乐,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其后二百余年,秦有优旃。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于是二世以其故止。
太史公曰:“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岂不亦伟哉!”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于是乃朝A诸县B令C长D七十E二人F赏一人G诛一人H奋兵而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蜚,通“飞”,与“流言蜚语”“蜚声中外”中的“蜚”意思相同。
B.病,指生病、患病,马病肥死的意思是马又病又肥,最后死了。
C.属,音zhǔ,交托、托付之意,和“举酒属客”的“属”意义不同。
D.微中,指精微且切中要害,“微”与“微言大义”的“微”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淳于髡用隐语开导齐威王,证明其“滑稽多辩”能对政事起正面的作用。
B.诸侯归还齐国土地,与“数使诸侯,未尝屈辱”的铺垫形成了必然关联。
C.优孟的劝谏和淳于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用直陈的方式引起君主反思。
D.楚庄王听从劝谏,不但自认有过,还下令所有官员不得长时间谈论此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
14.司马迁和欧阳修都为伶人立传,请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各自价值。(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牡丹花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①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②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注]①绛罗:大红色丝绢。 ②韩令,指韩弘,他不喜牡丹,见必除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春天到来,用红色丝绢做的门帘高卷,屋内牡丹开放,美艳无比。
B.颔联运用拟人修辞写花情动人,想象牡丹花如懂得说话,则能倾国倾城。
C.颈联中的“君”“芳尘”皆指牡丹,用其他名花陪衬,突出其超越众卉。
D.尾联运用韩弘的典故,指出即便极其美丽如牡丹花,也未必人人都喜欢。
16.《红楼梦》中宝钗抽得牡丹花签,上题“艳冠群芳”,下镌小字“任是无情也动人”。有人认为曹雪芹笔下的宝钗“似冷而热”,罗隐诗中的牡丹却“似热而冷”,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苏轼《石钟山记》中的话来说,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作印证。
(3)音乐是古代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语句直接写出了乐器的形制特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
在秋季的街头,我们经常会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口舌顿时生津,喉咙也(①)地吞咽起口水。这种香味的来源就是糖炒栗子!栗子是营养密度和能量密度都较高的食物,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认为栗子可以代粮,将其称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不仅吃栗子,做菜地会放栗子。不过,如果你认真观察,可能会发现:这糖炒栗子跟糖一起炒是为了提味, A ?加入的小石子作为传热介质,因为受热快,能够提供使栗子质感脆嫩所需的温度,促使栗子的水分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均匀散发,达到浓缩栗子鲜味的效果。
网上有传言, B ,让部分人对糖炒栗子(②)。从理论上来说,(甲)如果个别无良商贩用了石蜡,(乙)甚至用了工业石蜡的话,(丙)确实其中的重金属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丁)而且工业石蜡含有的多环芳烃类会引发致癌。但实际上,石蜡仅仅包裹在栗子皮上而已,在食用时会随着皮一起剥掉,加上渗入量少,即使被吃进去,也是(③)的,不必过于担心。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
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外层的人偷偷散去。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的说,可是大家全听见了。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啊?”王三胜好似没听明白。
“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子的语气很不得人心。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22.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D.“猴哥——等等我!”八戒边走边大声喊。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既是2024年新年祝福中的热词,也是日常使用很难遇到的生僻字,大家不会读,也不知其意,却又都能感受其喜庆之情、祝福之意,只是随着新年热度的逐渐消退,这些词似乎又离开了我们的视野。对这些几乎一夜“爆红”、又悄然隐去的流行语,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