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三一轮化学复习---盐类的水解 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一轮化学复习---盐类的水解 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常温下水溶液体系中存在反应:,平衡常数为K。已初始浓度,所有含碳物种的摩尔分数与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Ⅱ表示的变化情况
B.的电离平衡常数
C.时,
D.时,
2.常温下和的两种溶液中,分布系数δ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M表示的变化关系
B.若酸的初始浓度为,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
C.的电离常数
D.时,
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不匹配的是
A.AB.BC.CD.D
4.过量与以下的溶液反应,下列总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A.AB.BC.CD.D
5.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常温下,的、)。常温下用溶液吸收得X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溶液中一定存在:
B.若X溶液中,则
C.当X溶液的时,溶液中存在:
D.能与发生反应:
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已知:呈粉红色,呈蓝色,呈无色。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7.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l/LNaHCO3 溶液中:c(Na+ )>c(OH -)>c(HCO )>c(H+ )
B.25℃时,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c(H+)=c(OH- )
C.0.1ml/LNa2S溶液中:c(HS-)+c(H2S)+c(H+)=c(OH-)
D.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混合液中:c(CH3COO- )>c(Na+)
8.已知常温下水溶液中、、、、的分布分数如[如]随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溶液中和关系如图2所示,用的溶液滴定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b表示
B.溶液中存在:
C.反应的平衡常数
D.滴定过程中始终存在:
9.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顺序是:HCOOH > HCN > H2CO3
B.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l·L-1的HCOONa溶液和NaCN溶液,pH大小顺序:HCOONa > NaCN
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为0.1ml/L的HCN溶液中c(OH-)浓度约为1.4×10-8ml/L
D.H2CO3溶液和Na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CO3 +CN-=HCN + HCO
10.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H2OHCO+OH-
B.食醋呈酸性的原因是:CH3COOH=CH3COO-+H+
C.NaHS水解反应:HS-+H2OH3O++S2-
D.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kJ·ml-1
12.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相关化学知识均正确且有关联的是
A.AB.BC.CD.D
13.一种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等杂质)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常温下,部分金属离子沉淀的如下表:
②的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流程可知氧化性:
B.常温下加入的溶液显碱性
C.气体通入氨水至过量后所得溶液可循环利用
D.“高温焙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14.CuCl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室温下,以CuO为原料制备CuCl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溶液中:
B.“还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还原”后的溶液中:
D.“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
二、非选择题
15.工业上从金矿中提炼黄金可以采用氰化法,即:用NaCN稀溶液浸取粉碎的金矿石,生成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Na[Au(CN)2],再用Zn置换出Au,产生的含氰废水经处理后排放。已知:HCN剧毒,易挥发,25℃时Ka(HCN)=4.0×10−10。
(1)配离子[Au(CN)2]−中的中心离子是 ,配体是 。
(2)Zn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第___________族。
A.IIAB.IIBC.0D.12
(3)配制NaCN溶液时,将NaCN固体溶于___________溶液中,再用蒸馏水稀释。
A.HClB.KOHC.NaClD.NaOH
(4)25℃时,等浓度等体积NaCN与HCN混合后溶液的pH>7,原因是 。
(5)25℃时,H2CO3的Ka1=4.2×10−7,Ka2=4.8×10−11,将CO2通入NaCN溶液中,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可用Cl2处理含CN−废水:
___________CN−+___________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HCO+___________N2↑+___________Cl−+___________。
①CN−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CN−的电子式 。
②将上述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并配平。
③若标准状况下5.6m3Cl2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7)酸性、碱性条件下,H2O2都能氧化废水中的CN−,但实际生产中却不选择酸性条件的可能原因是 。
16.NH4Fe(SO4)2·12H2O(铁铵矾)、(NH4)2Fe(SO4)2·6H2O(莫尔盐)均是分析化学中重要的试剂。氯化铁、硫酸铁是实验室常用的铁盐。
实验室可利用下列反应:Fe3++AgFe2++Ag+,用含Fe3+的溶液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1)用0.1ml·L−1的FeCl3溶液和0.05ml·L−1 Fe2(SO4)3溶液溶解银镜,哪种溶液除银效果更好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说明理由 。
(2)某同学用0.1ml·L−1的Fe(NO3)3溶液溶解银镜,发现银镜溶解速度比0.1ml·L−1的FeCl3溶液快得多,他猜测是酸性条件下NO氧化了银,于是进行了下列操作验证猜测:
①测pH:测得0.1ml·L−1的Fe(NO3)3的pH=2。
②配制溶液: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是 。
③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3)下列有关0.2ml·L−1 NH4Fe(SO4)2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室温下,其溶液中c(Fe3+)比0.1ml·L−1 Fe2(SO4)3溶液中c(Fe3+)小
B.向其中滴加HBr,生成Br2
C.向其中加入铜粉,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Fe3++Cu=Fe2++Cu2+
D.向其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NH+Fe3++2SO+2Ba2++4OH−=2BaSO4↓+NH3·H2O+Fe(OH)3↓
17.草酸(二元弱酸)与草酸盐在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常温下,pH=3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pH=4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则 (填“>”、“FeCl3
C
向0.1ml/LNaOH溶液滴入Mg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l/L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D
在硬质试管中对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产生淡黄色沉淀
B
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C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D
(含酚酞)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溶液,再加入少量铜粉
开始时无明显变化,加入铜粉后产生蓝色沉淀
氧化性:
B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再滴入溶液
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C
将固体溶于水,加入适量浓盐酸后,再加入少量固体
溶液先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再由蓝色变成粉红色
稳定性:[CCl4]2->[ZnCl4]2-
D
常温下,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的pH
pH都等于7
同温下,不同浓度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化学式
HCOOH
H2CO3
HCN
电离平衡常数
K=1.8×10-4
K1=4.3×10-7 K2=5.6×10-11
K=4.9×10-10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氯化铁溶液
将氯化铁固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帮厨活动:用臭氧消毒机消毒
臭氧是非极性分子
B
科学实践:分液分离和
甲烷与光照能得到多种取代物
C
生存挑战:生石灰中加水为自热米饭加热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D
社区服务:使用氯化铵溶液清洗铁锈
氯化铵可分解产生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8.5
2.2
3.4
7.8
完全沉淀(金属离子)的的
10.0
3.0
4.5
9.4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
第一次
25.00
0.00
25.31
25.31
第二次
25.00
1.52
28.40
26.88
第三次
25.00
0.22
25.51
25.29
第四次
25.00
0.89
26.19
25.30
参考答案:
1.C
【分析】在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CH3COO-+H+(①)、Ag++CH3COO-CH3COOAg(aq)(②),Ag+的水解平衡Ag++H2OAgOH+H+(③),随着pH的增大,c(H+)减小,平衡①③正向移动,c(CH3COOH)、c(Ag+)减小,pH较小时(约小于7.8)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大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CH3COOAg浓度增大,pH较大时(约大于7.8)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小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CH3COOAg浓度减小,故线Ⅰ表示CH3COOH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Ⅱ表示CH3COO-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Ⅲ表示CH3COOAg随pH变化的关系。
【详解】A.根据分析,线Ⅱ表示CH3COO-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
B.由图可知,当c(CH3COOH)=c(CH3COO-)相等时(即线Ⅰ和线Ⅱ的交点),溶液的pH=m,则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m,B项错误;
C.pH=n时=10-m,c(CH3COO-)==10n-mc(CH3COOH),Ag++CH3COO-CH3COOAg(aq)的K=,c(Ag+)=,由图可知pH=n时,c(CH3COOH)=c(CH3COOAg),代入整理得c(Ag+)=ml/L,C项正确;
D.根据物料守恒,pH=10时溶液中c(Ag+)+c(CH3COOAg)+c(AgOH)=0.08ml/L,D项错误;
答案选C。
2.D
【分析】随着pH的增大,、浓度减小,、浓度增大,—Cl为吸电子基团,的酸性强于,即),δ(酸分子)=δ(酸根离子)=0.5时的pH分别约为1.3、2.8,则两种酸的电离常数分别为,,由此分析解题。
【详解】A.根据分析,曲线M表示的变化关系,A错误;
B.根据,初始,若溶液中溶质只有,则,但a点对应的,说明此时溶液中加入了酸性更强的酸,根据电荷守恒,,B错误;
C.根据分析,CH2ClCOOH的电离常数Ka=10-2.8,C错误;
D.电离度,,则=,,时,,,D正确;
故答案选D。
3.A
【详解】A.麦芽糖中含有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不能用该实验判断麦芽糖是否发生水解,故A错误;
B.将TiCl4液体和FeCl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说明,产生大量HCl,水解程度:,故B正确;
C.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则的溶度积比的小,故C正确;
D.石蜡油是液态烷烃混合物,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烷烃和烯烃,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以证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故D正确;
故选A。
4.A
【详解】A.过量 与的溶液反应,生成产生的淡黄色沉淀是S,还生成,过量不能生成,因此,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错误;
B.过量 与的溶液反应,生成,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过量 与的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正确;
D.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其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过量 与的溶液反应,生成,溶液显酸性,因此,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5.B
【详解】A.室温下用0.1ml/LNaOH溶液吸收H2S,H2S吸收量较少时,溶液中溶质可能为Na2S,此时硫离子水解S2-+H2OHS-+OH-,HS-+H2OH2S+OH-,其中第一步水解远大于第二步水解,则c(HS-)>c(H2S),故A错误;
B.25℃时,Ka2==7.0×10-15,若X溶液中c(HS-)=c(S2-),故c(H+)=7.0×10-15ml/L,c(OH-)==ml/L=ml/L,故B正确;
C.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HS-)+2c(S2-)+c(OH-),当X溶液的pH=7时,c(H+)=c(OH-),则c(Na+)=c(HS-)+2c(S2-),故C错误;
D. 能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Cu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K3[Fe(CN)6]溶液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氧化性:Fe3+>Cu2+,A正确;
B.浓盐酸提供的氢离子环境下、氯离子和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出现褪色现象,故紫色褪去不能说明铁锈中含有二价铁,B错误;
C.CCl2固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的[C(H2O)6]2+,加入适量浓盐酸后生成蓝色的[CCl4]2-,再加入少量ZnCl2固体生成无色[ZnCl4]2-,说明Zn2+络合Cl-的能力更强,则配离子的稳定性:[ZnCl4]2->[CCl4]2-,C错误;
D.醋酸铵溶液中铵离子和醋酸根水解程度相同,故常温下醋酸铵溶液pH=7,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对水的电离的促进作用就越强,因此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A。
7.D
【详解】A.NaHCO3 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A错误;
B.25℃时,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混合液中:,B错误;
C.根据质子守恒,0.1ml/LNa2S溶液中:c(HS-)+2c(H2S)+c(H+)=c(OH-),C错误;
D.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溶液呈酸性,,混合液中:c(CH3COO- )>c(Na+),D正确;
答案选D。
8.D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由题中信息可知,为二元弱酸,、,HB为一元弱酸,,用溶液滴定溶液,发生反应:,则酸性;随着pH增大,溶液中、减少,、增多,HA-先增多后减少,所以曲线a、b、c表示H2A的各微粒分布曲线,曲线a表示H2A,曲线b表示,曲线c表示,曲线d为HB,曲线e为。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b表示,A项正确;
B.由图可知,,,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根据电荷守恒有:,溶液为酸性,因此,可得,B项正确;
C.的平衡常数,上下都乘以和、,得,由图可知:,,,,得,C项正确;
D.若滴定过程中不产生沉淀,则根据电荷守恒:,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则,但随着溶液的滴入,产生沉淀而析出,溶液中,则,D项错误;
故答案选D。
9.D
【详解】A.根据酸的电离平衡常数HCOOH>H2CO3>HCN可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COOH>H2CO3>HCN,故A错误;
B.HCOOH的酸性大于HCN,所以HCOO-的水解能力小于CN-,则0.1 ml·L-1的HCOONa溶液和NaCN溶液中,pH(HCOONa)HCO3-可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COOH>H2CO3>HCN> HCO3-,所以H2CO3溶液和Na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CO3 + CN- = HCN + HCO,故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滴定管下端无刻度,则剩余盐酸的体积大于20.00mL,故A错误;
B.NaHSO3溶液与H2O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
C.pH试纸不能湿润,应选干燥的pH试纸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故C错误;
D.浓盐酸可抑制氯化铁的水解,则将氯化铁固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可配制氯化铁溶液,故D正确;
答案选D。
11.A
【详解】A.纯碱为碳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故A正确;
B.食醋为弱酸,呈酸性的原因是:CH3COOHCH3COO-+H+,故B错误;
C.NaHS水解反应:HS-+H2OH2S+OH-,故C错误;
D.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 ΔH=-285.8kJ·ml-1,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A.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而且臭氧是极性分子,A错误;
B.和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应用蒸馏法,B错误;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可作为热源为自热米饭加热,C正确;
D.氯化铵溶液水解呈酸性,可用于清洗铁锈,与氯化铵分解产生无关联,D错误;
故选C。
13.A
【分析】钴废料(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等杂质)中加硫酸、H2O2酸浸,还原为C2+,转化为对应硫酸盐,二氧化硅不溶解,滤渣为二氧化硅,滤液中加氨水调溶液的pH,沉淀Al3+、Fe3+,过滤,滤液中加碳酸氢铵沉钴,得CCO3沉淀,然后碳酸钴和碳酸锂高温焙烧生成。
【详解】A.由流程可知,钴废料(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等杂质)中加硫酸、H2O2酸浸,被H2O2还原为C2+,所以氧化性:,故A错误;
B.电离常数:碳酸的,所以水解常数,所以溶液显碱性,故B正确;
C.气体为CO2,通入氨水至过量后所得溶液为溶液,溶液可循环利用,故C正确;
D.“高温焙烧”时,碳酸钴和碳酸锂反应生成,钴元素化合价升高,则有氧气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B
【分析】CuO为碱性氧化物,与稀硫酸发生CuO+2H+=Cu2++H2O,“还原”步骤中发生2Cu2++SO+2Cl-+H2O=2CuCl↓+SO+2H+,据此分析;
【详解】A.利用质子守恒,0.1mlNa2SO3溶液中存在c(OH-)=c(HSO)+2c(H2SO3)+c(H+),故A错误;
B.“酸溶”步骤中发生CuO+2H+=Cu2++H2O,“还原”步骤通入亚硫酸钠和NaCl,得到CuCl,该步骤中Cu2+作氧化剂,亚硫酸钠作还原剂,发生的反应为2Cu2++SO+2Cl-+H2O=2CuCl↓+SO+2H+,故B正确;
C.还原后溶液还存在Na+,因此根据电荷守恒,推出c(Na+)+2c(Cu2+)+c(H+)=c(OH-)+2c(SO)+c(Cl-),故C错误;
D.过滤后,CuCl为饱和溶液,因此有c(Cu+)·c(Cl-)=Ksp(CuCl),推出c(Cu2+)=,故D错误;
答案为B。
15.(1) Au+ CN−
(2)B
(3)D
(4)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电离程度
(5)CN−+H2O+CO2=HCN+HCO
(6) 2CN−+5Cl2+10OH−=2HCO+1N2↑+10Cl−+4H2O 500NA
(7)酸性条件下CN−与H+结合生成HCN的速率快,生成剧毒易挥发的HCN
【详解】(1)配离子[Au(CN)2]−中的中心离子是Au+,配体是CN−。
(2)Zn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第IIB族,故选B。
(3)NaCN水解使溶液显碱性,配制NaCN溶液时,为防止CN−水解,并不引入杂质,故应将NaCN固体溶于NaOH溶液中,再用蒸馏水稀释,故选D。
(4)25℃时,因为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电离程度等浓度等体积NaCN与HCN混合后溶液的pH>7。
(5)25℃时,H2CO3的Ka1=4.2×10−7,Ka2=4.8×10−11,Ka(HCN)=4.0×10−10。则酸性:,故将CO2通入NaCN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H2O+CO2=HCN+HCO。
(6)
①CN−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N−的电子式为。
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N−+5Cl2+10OH−=2HCO+1N2↑+10Cl−+4H2O。
③若标准状况下,5.6m3Cl2的物质的量为,1ml氯气得2ml电子,即转移2ml电子,则250m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500NA。
(7)酸性、碱性条件下,H2O2都能氧化废水中的CN−,但实际生产中却不选择酸性条件的可能原因是酸性条件下CN−与H+结合生成HCN的速率快,生成剧毒易挥发的HCN。
16.(1) FeCl3溶液 氯化铁、硫酸铁和金属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硫酸银,因为AgCl溶解度比Ag2SO4小,所以加入FeCl3溶液更有利降低了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
(2)含0.01 ml·L−1HNO3和0.29ml·L−1NaNO3的混合溶液
(3)D
【详解】(1)氯化铁、硫酸铁和金属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硫酸银,因为AgCl溶解度比Ag2SO4小,所以加入FeCl3溶液更有利降低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除银效果更好的是FeCl3溶液。
(2)该同学的猜测是酸性条件下NO氧化了银,则所配制的溶液中H+、的浓度与0.1ml·L−1的Fe(NO3)3均相同,则进行实验:①测pH:测得0.1ml·L−1的Fe(NO3)3的pH=2;故②配制溶液:该同学配制的溶液pH=2,即用0.01 ml·L−1HNO3,同时的总浓度应该0.3 ml·L−1,则含需要0.29ml·L−1,故配制的溶液应为含0.01 ml·L−1HNO3和0.29ml·L−1NaNO3的混合溶液。
(3)A. 室温下,NH4Fe(SO4)2溶液中铵根离子抑制铁离子水解,则0.2ml·L−1 NH4Fe(SO4)2溶液中c(Fe3+)比0.1ml·L−1 Fe2(SO4)3溶液中c(Fe3+)大,错误;
B. 氧化性:Br2>Fe3+,则向其中滴加HBr,不能生成Br2,错误;
C. 电荷不守恒,得失电子不守恒,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2Cu2+,错误;
D. 假设NH4Fe(SO4)2物质的量为1ml,向其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完全沉淀,则加入Ba(OH)2为2ml,则1ml和1ml Fe3+恰好消耗4mlOH-,离子方程式正确,正确;
故选D。
17.(1)c()>c(OH-);由于电离、水解消耗,而溶液中Na+不发生任何变化,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大于其电离产生的微粒浓度,所以c(Na+)>c()>c(H+),故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3)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有颜色为紫色,开始滴入草酸溶液中时被还原,颜色消失,当达到滴定终点后,加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褪去,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观察表中数据可知,第二次数据应该舍弃,则消耗的酸性高锰酸钾的平均体积为,根据可知,H2C2O4的物质的量为:,所以H2C2O4的浓度为;
(5)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注入KMnO4标准液,消耗的KMnO4标准液偏多,测定结果偏高,A正确;
B.测定前盛放草酸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B错误;
C.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标准液的体积读数偏大,测定结果偏高,C正确;
D.读取KMnO4标准液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标准液的体积读数偏小,测定结果偏低,D错误;
故选AC。
18.B
【分析】已知:,,则第一电离完全进行、第二步电离部分进行;
【详解】A.M点为溶液,由电荷守恒可知,则,A正确;
B.由图可知,N点溶液为,此时=6,则,,则的电离远大于其水解,,其,则的水解常数,B错误;
C.第二步电离部分进行,则Na2R溶液水解显碱性,P点溶液为中性,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应稍微不足,小于20mL,C正确;
D.Q点溶液为等量的Na2R、NaOH溶液,由电荷守恒可知,,由物料守恒可知,,则存在,D正确;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练习:盐类的水解,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盐类的水解,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盐类的水解,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