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生物]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20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意)
1.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已知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周期中,M期的时间总是长于分裂间期
B. 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人成熟红细胞仍具有细胞周期
C. 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
D. 加人氨基蝶呤,已经处于M期的细胞将不会再分裂
【答案】C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详解】A、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最长,A错误;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
C、在同一种生物体内的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差别很大,C正确;
D、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DNA复制在分裂间期进行,已经处于M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可以继续完成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整齐的排列在细胞板的中央
B. 都在前期通过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
C. 高尔基体都在末期参与了细胞壁的形成
D. 间期均进行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分析】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不同点: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高等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详解】A、中期的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虚拟的,真实不存在)上,高等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最终形成植物的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板的出现,A错误;
B、高等植物细胞与高等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都会在前期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是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
C、高等植物的高尔基体在末期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存在该过程,C错误;
D、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都要进行物质准备,即均进行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3. 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不同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数量、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
B. 染色体主要存在细胞核内,染色质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C. 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R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质
D.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染色体和染色质
【答案】A
【分析】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A、在不同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数量、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如人有23对染色体,而果蝇有4对染色体,A正确;
B、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不同时期的表现,均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B错误;
C、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不同时期表现,是DNA的主要载体,C错误;
D、通常需要用碱性染料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4. 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A. 1B. 2C. 3D. 4
【答案】B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特点:(1)分裂间期: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详解】①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不能观察到纺锤体,①错误;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细胞板,赤道板不是客观存在的结构,②错误;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③错误;
④有丝分裂实现了细胞间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④正确;
⑤由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并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说明该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⑤正确。
故选B。
5.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贯穿整个生命历程,在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分化后遗传物质不变
B. 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中各种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C. 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各项生命活动以及细胞凋亡都与溶酶体相关
D. 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时间比染色质存在时间更长
【答案】A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遗传物质不变,该过程贯穿整个生命历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A正确;
B、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慢,但不是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的自然更新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能够由细胞凋亡完成,所以生物体内细胞凋亡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有利,溶酶体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某些生命活动以及细胞凋亡相关,但并不是每项生命活动都有溶酶体的参与,C错误;
D、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存在于分裂期,染色质存在于分裂间期,而分裂期远远短于分裂间期,所以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存在时间更短,D错误。
故选A。
6. 孟德尔应用假说—演绎法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揭示了遗传定律。下列关于该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在杂交和自交实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说
B. 待豌豆花成熟后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然后套袋培养
C. 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
D. 根据假说内容来预测测交结果的过程属于演绎推理
【答案】B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进行了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A正确;
B、豌豆属于自花闭花受粉植物,杂交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时对母本去掉雄蕊,然后套袋培养,B错误;
C、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总与预期相符,也有可能相反,故可用于验证假说正确与否,C正确;
D、根据假说内容来推理预测测交结果的过程属于演绎推理,D正确。
故选B。
7. 小鼠皮毛的黄色与黑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雌、雄黄鼠交配,F1中黄鼠与黑鼠的数量比总是2: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皮毛的黑色对黄色为显性
B. 黄色皮毛小鼠的基因型有2种
C. F1中杂合的黄色皮毛小鼠占1/2
D. F1小鼠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黑鼠占1/2
【答案】D
【分析】由“选择雌、雄黄鼠交配,F1中黄鼠与黑鼠的数量比总是2:1”可以得出,黄色对黑色为显性,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详解】A、由于亲代都是黄鼠,而子代除黄鼠外还有黑鼠,所以小鼠皮毛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控制黄色和黑色的基因分别用A和a表示,A错误;
BC、由题干信息“选择雌、雄黄鼠交配,F1中黄鼠与黑鼠的数量比总是2:1”可知,黄色皮毛小鼠存在显性纯合AA致死现象,所以黄色皮毛小鼠的基因型只有Aa一种,且F1中杂合的黄色皮毛小鼠占2/3,BC错误;
D、由BC分析可知,F1小鼠基因型为2/3Aa、1/3aa,则A和a的配子分别占1/3和2/3,则F1小鼠自由交配的后代中,AA占1/3×1/3=1/9,Aa占2×1/3×2/3=4/9,aa占2/3×2/3=4/9,又因为AA致死,所以黑鼠占1/2,D正确。
故选D。
8. 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即IA、IB、i控制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O血型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IA、IB、i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 IA对IB为不完全显性,IA对i为完全显性
D. A型血和B型血婚配不可能出现O型血的子代
【答案】B
【分析】人类的ABO血型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共显性关系,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详解】ABO血型不同的原因是基因型不同,A错误;
B、IA、IB、i为复等位基因,三者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IA对IB为共显性,IA对i为完全显性,C错误;
D、A型血IAi和B型血IBi婚配不可能出现O型血ii的子代,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可用小鼠的卵巢制成装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B. 跟踪观察一个精原细胞可看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
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 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答案】C
【分析】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变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详解】A、雄配子数量远远对应雌配子,可用小鼠的精巢制成装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A错误;
B、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跟踪观察一个精原细胞不能看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B错误;
C、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实验中可能观察到,C正确;
D、联会现象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
故选C。
10.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的DNA各有一半来自精子和卵细胞
B. 所有生物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实现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C. 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是生物体子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D. 从染色体水平分析,理论上人的受精卵的类型有223种
【答案】C
【分析】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核融合,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详解】A、细胞核中的DNA各有一半来自精子和卵细胞,但细胞质的DNA基本来自卵细胞,A错误;
B、并非所有生物均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进行有性生殖,B错误;
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是随机的,这是子代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正确;
D、从染色体的水平分析,理论上配子的类型有223种,则受精卵的类型有246种,D错误。
故选C。
1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演绎推理就是指测交实验
B. “萨顿假说”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明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C. 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之比=1∶1
D. 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
【答案】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2)做出假说(其中假说内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5)得出结论(遗传定律)。
【详解】A、演绎推理就是指理论上分析测交实验应该得到什么结果,A错误;
B、“萨顿假说”使用了类比推理法,B错误;
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物体雌雄个体均产生比例相等的显隐性配子,C错误;
D、孟德尔“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D.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A
【分析】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即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才是RNA,B错误;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13. 据报道,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硫化氢能使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牙髓干细胞分裂能力及分化程度要高于肝细胞
B. 同一个体的牙髓干细胞和肝细胞中,DNA完全相同,RNA完全不同
C. 适宜浓度的硫化氢诱导牙髓干细胞转变为肝细胞的过程中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 在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时,其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
【答案】D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牙髓干细胞的分裂能力高于肝细胞,但是分化程度要低于肝细胞,A错误;
B、同一个体的牙髓干细胞和肝细胞中,DNA完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RNA不完全相同,B错误;
C、硫化氢可诱导离体的牙髓干细胞转变为肝细胞的过程属于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C错误;
D、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中,其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的种类增多,D正确。
故选D。
14. 下图为某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氢键,氢键越多 DNA的结构越不稳定
B. ②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DNA复制过程中会有③的断裂和形成
D. 若α链中G+C占56%,则DNA分子中A占22%
【答案】D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详解】A、①是氢键,氢键越多 DNA的结构越稳定,A错误;
B、②是鸟嘌呤,B错误;
C、③是磷酸二酯键,DNA复制过程中没有③的断裂,但有③形成,C错误;
D、若α链中G+C占56%,根据G1+C1=G2+C2=G+C=56%,则DNA分子中A+T=44%,因为A=T,所以A占22%,D正确。
故选D。
15.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描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B. 一个DNA分子中可以包含多个遗传信息互不相同的基因
C.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
D. 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答案】A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5、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A错误;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可以包含多个遗传信息互不相同的基因,B正确;
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NA片段,因此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均小于DNA分子,D正确。
故选A。
16. 某兴趣小组对某闭花受粉植物茎的高矮及叶的形状进行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高茎(A)对矮茎(a)为完全显性,宽叶(B)对窄叶(b)为完全显性,小组人员任选一株高茎宽叶个体进行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宽叶:高茎窄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4:2: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高茎宽叶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B. 无致死和变异的情况下,F1个体表型之比应该是9:3:3:1
C. F1出现4:2:2:1的分离比是因为存在基因型AA和BB致死的现象
D. 将F1中的高茎窄叶植株自交,F2中纯合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1/3
【答案】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任选一株高茎宽叶个体进行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宽叶:高茎窄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4:2:2:1,两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该植物是有性生殖的生物,所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任选一株高茎宽叶个体进行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宽叶:高茎窄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4:2:2:1,F1性状分离比为4:2:2:1,为9:3:3:1的变式,两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该植物是有性生殖的生物,所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再结合亲本表型推测出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B正确;
C、根据F1的性状分离比,可以看出该植物存在致死现象,单一性状分析,高茎宽叶亲本(AaBb)自交,后代中高茎:矮茎=2:1,宽叶:窄叶=2:1,由此推测高茎和宽叶个体有1/4死亡,按照后代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关系推断,个体中存在基因型AA和BB致死的现象,C正确;
D、F1中的高茎窄叶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其自交后代F2中由于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死亡,所以F2中高茎:矮茎=2:1,且高茎个体的基因型只有Aabb,故F2中无纯合高茎植株,D错误。
故选D。
17. 已知兔的毛色由复等位基因A'(黄色,纯合时胚胎致死)、A(灰色)、a(褐色)决定,显性关系为A'>A>a,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年兔的毛色可能有5种基因型
B. 灰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均为灰色
C. 鉴定毛色基因型时常用到褐色兔
D. 黄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B
【分析】由题意可知,兔的毛色及基因型:黄色基因型为A'A和A'a;灰色基因型为AA和Aa;褐色基因型为aa。
【详解】A、由题意可知,兔的毛色及基因型:黄色基因型为A'A和A'a;灰色基因型为AA和Aa;褐色基因型为aa,成年兔的毛色可能有5种基因型,A正确;
B、由A项分析可知,灰色基因型为AA和Aa,若灰色基因型为Aa,则灰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褐色兔,B错误;
C、由A项分析可知,褐色基因型为aa,鉴定毛色基因型时常用到褐色兔,C正确;
D、由A项分析可知,黄色基因型为A'A和A'a,均为杂合子,黄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B。
18. 某研究小组从某二倍体动物组织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假定无变异发生),统计结果如甲图所示,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对图示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 b 组
B. a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为 1∶2
C. b 组细胞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和自由组合等行为
D. c 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C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中a组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只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或生殖细胞,并排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b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间、前、中、末期的细胞,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c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分析乙图:图乙细胞中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
【详解】A、乙图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来自睾丸,染色体数目为 2N,属于 b 组,A 错误;
B、a 组表示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当表示形成的子细胞时,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为 1∶1,B 错误;
C、b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前、中期的细胞,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的细胞,在间期可以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可发生自由组合,C 正确;
D、c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末期的细胞,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错误。
故选C。
19. 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和非芦花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芦花(D)对非芦花(d)为显性。正常情况下,非芦花公鸡与芦花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芦花,母鸡均为非芦花;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公鸡和母鸡中,芦花与非芦花的比例均为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公鸡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精子中含有1条Z染色体或1条W染色体
B. 等位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ZdZd、ZDW
C. 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芦花公鸡所占的比例是3/16
D. 子二代根据雏鸡羽毛的特征就能区分雌雄
【答案】B
【分析】题干分析,正常情况下,非芦花公鸡与芦花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芦花,母鸡均为非芦花,子代性状和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公鸡和母鸡中,芦花与非芦花的比例均为1:1,推断亲本的基因型是ZdZd、ZDW。
【详解】A、家鸡为ZW型性别决定,正常情况下,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产生的精子不含有W染色体,A错误;
B、非芦花公鸡与芦花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芦花,母鸡均为非芦花,体现了性别差异,说明控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ZdZd、ZDW,B正确;
C、子一代为ZDZd、ZdW,子二代为ZDZd:ZdZd:ZDW:ZdW=1:1:1:1,子二代随机交配,采用配子法,雄性产生的配子为1/4ZD、3/4Zd,雌性产生的配子为1/4ZD、1/4Zd、1/2W,则子三代中芦花公鸡(ZdZ-)所占的比例为1/4×1/4+1/4×1/4+3/4×1/4=5/16,C错误;
D、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芦花与非芦花的比例均为1:1,所以不能根据雏鸡羽毛的特征区分雌雄,D错误。
故选B。
20.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Ⅱ-1和Ⅱ-2 进行婚前遗传咨询。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Ⅰ-4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史,Ⅲ-1患病的概率为 1/4
B. 若Ⅰ-4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史,则建议生女儿
C. 若Ⅰ-4的母亲患该遗传病,生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相同
D. 若Ⅰ-4的母亲患该遗传病,Ⅲ-1不患病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答案】D
【分析】根据系谱图可知,I-3和I-4正常,生出Ⅱ-3号患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无法判断是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
【详解】A、根据亲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I-4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史,则I-4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由此可知应该是伴X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a,则Ⅱ-2基因型为XAY,Ⅱ-1的基因型为XAXa。Ⅲ-1患病的基因型为XaY ,概率=1/2×1/2=1/4,A正确;
B、根据亲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I-4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史,则I-4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由此可知应该是伴X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a,则Ⅱ-2基因型为XAY,Ⅱ-1的基因型为XAXa。致病基因型有:XaXa和XaY。由此可知生儿子有一半的概率会致病,生女儿一定不致病,所以建议生女儿,B正确;
C、根据亲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I-4的母亲患该遗传病,但I-4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且I-4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假设致病基因为a,则I-3和I-4基因型均为Aa,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发病率相同,C正确;
D、根据亲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I-4的母亲患该遗传病,但I-4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且I-4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假设致病基因为a,I-3、I-4和Ⅱ-1基因型均为Aa,Ⅱ-2的基因型2/3Aa和1/3AA,则Ⅲ-1的基因型概率有:AA=2/3×1/4+1/3×1/2=2/6,Aa=2/3×1/2+1/3×1/2=3/6,aa=2/3×1/4=1/6,所以Ⅲ-1不患病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3/5,D错误。
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某种猴的体细胞中有24对染色体,图甲是该猴体细胞增殖时的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某细胞周期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比值如图乙所示。图丙是该猴的正常体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可能发生的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中______段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图乙中,处于AB段与EF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处于CD段的分裂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数=_______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目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③过程形成的各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不同组织、器官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却有显著差异,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④⑤⑥⑦过程可以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___________。
【答案】(1)b+c
(2)①. 不同 ②. 2:1:2 ③.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3)①. 自由基学说 ②. 端粒学说
(4)①. 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②. 全能性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a、c为分裂期,b、d为分裂间期;乙图中BC段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CD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着丝点(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EF段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处于后期和末期;丙图包括了细胞增殖、衰老和分化的过程。
【详解】(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较长,分裂期较短,b+c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AB段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其染色体数为48,EF段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为96,故AB 段与EF 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处于CD段的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说明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含1个DNA分子,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数=2∶1∶2;DE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一个,是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3)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4)图丙③过程,各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不同组织、器官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却有显著差异,根本原因发生了细胞分化,即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通过④⑤⑥⑦过程,经过核移植后的重组细胞能发育成新的个体,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2.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乙细胞中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单体。
(2)图1中丙细胞对应图2的________段(填数字),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3)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1的________(填“甲”“乙”“丙”)。
(4)图2中①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的________之间常发生相应片段的交换。②段DNA数量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③段DNA数量。
(5)图2中的④到⑤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此过程依赖细胞膜结构的________性。
【答案】(1)①. 4##四 ②. 0##零
(2)①. ③ ②. 第二极体
(3)甲
(4)①. 非姐妹染色单体 ②. 等于
(5)①. 受精作用 ②. 流动
【分析】分析题图1:甲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丙为第一极体。
图2:A为减数分裂,B为受精作用,C为有丝分裂。
【详解】(1)图1中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故丙细胞中含有0个染色单体。
(2)图1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2的③段,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丙为第一极体,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第二极体。
(3)等位基因的分离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同源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1的甲。
(4)图2中①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发生相应片段的交换。②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DNA数量等于③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NA数量。
(5)图2中的④到⑤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受精作用,染色体恢复本物种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此过程依赖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
23. 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型,为探究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随机选取了多对天然纯种紫花和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判断,_____________花是显性性状。
(2)针对以上实验结果,同学甲提出如下假设: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F1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
①同学甲做出这种假设的依据是___ ____。
②若同学甲的假设是正确的,假定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则上表中F2紫花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同学乙提出: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2出现“紫花:白花=15:1”的原因是F1产生的含a的花粉中有一部分不育,而雌配子不存在这种现象。若同学乙的观点成立,则含a的花粉中,不育花粉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请帮同学乙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他的观点正确,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 _。
预期结果:①_______ ________②___ _____。
【答案】(1)紫
(2)①. F2两种花色之比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或F2两种花色的比例份数之和为16,这提示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也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只有两对等位基因都杂合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才能产生这样比例的配子)②. 1/5
(3)①. 6/7 ②. 用F1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进行正反交,统计两个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植株的表型及比例 ③. F1紫花植株做父本得到的子代中,紫花:白花=7:1 ④. F1紫花植株做母本得到的子代中,紫花:白花=1:1
【分析】分析表中信息:紫花与白花杂交,F1均为紫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F2中的紫花∶白花=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种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定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则紫花为A_B_、A_bb、aaB_,白花为aabb。
【详解】(1)紫花与白花杂交,F1均为紫花,说明紫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
(2)①表中信息显示:F2中的紫花∶白花=15∶1,为9∶3∶3∶1的变式(或F2两种花色的比例份数之和为16,这提示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也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只有两对等位基因都杂合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才能产生这样比例的配子),说明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F1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
②假定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则上表中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所得到的F2紫花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2,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1/5。
(3)若该植物花色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F1的基因型为Aa,理论上F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1∶1,F1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也为A∶a=1∶1。若F2中出现“紫花∶白花=15∶1”的原因是F1产生的含a的花粉中有一部分不育,而雌配子不存在这种现象,假设在基因型为a的花粉中,不育花粉所占的比例为X,可育花粉所占的比例为(1-X),综上分析可推知:1/2×[(1-X)÷(1+1-X)]=1/16,解得X=6/7。
如果通过设计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观点,即F2中出现“紫花∶白花=15∶1”的原因是F1产生的含a的花粉中有一部分不育,而雌配子不存在这种现象,则可以进行正交与反交实验。
实验思路为:用F1紫花植株(Aa)与白花植株(aa)进行正交与反交,统计两个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植株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若F1紫花植株做父本,则其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1∶1×(1-6/7)=7∶1;父本F1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aa)杂交所得到的子代中,紫花∶白花=7∶1。若F1紫花植株做母本,则其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1∶1,母本F1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aa)杂交所得到的子代中,紫花∶白花=1∶1。
24. 下列甲图中DNA 分子有a 和d 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成 DNA 的复制方式是 __________,此过程遵循了_______ ____ 原则。
(2)指出乙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1 ______ _____ ,7 __________ __________ ,8___________ 。由乙图可看出 DNA 的基本骨架由 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交替连接而成。
(3)甲图中A 和 B 均是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 B 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 链,从而形成子链。其中A 是 _____ 酶,B 是__ ______ _ 酶。
(4)若某 DNA 片段中,碱基对数为 n ,A 有 m 个,则氢键数为__________。
(5)若图乙中亲代 DNA 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 变成了 A ,则该 DNA 分子经过 3 次复制后,发生差 错的 DNA 分子占 DNA 分子总数的___________。
【答案】(1)①. 半保留复制 ②. 碱基互补配对
(2)①. 胞嘧啶 ②.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③. 碱基对 ④. 5和6
(3)①. 解旋 ②. DNA聚合
(4)3n-m (5)1/2
【分析】甲图表示DNA的复制,a、d为模板链,b、c为子链,A表示解旋酶,B表示DNA聚合酶。
乙图中:1为C,2为A,3为G,4为T,5为脱氧核糖,6为磷酸,7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为碱基对,9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详解】(1)依据甲图可知,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因此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该复制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配对。
(2)乙图中1表示胞嘧啶,7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表示碱基对;由乙图可以看出DNA的基本骨架由5脱氧核糖和6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3)A的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因此为解旋酶;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所以为DNA聚合酶。
(4)若n个碱基对中有m个A,说明有m个A-T碱基对,n-m个C-G碱基对,氢键的数目为2m+3(n-m)=3n-m。
(5)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以该链为模板形成的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同于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而以另一条链(正常的)为模板形成的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与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相同,所以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2。
25. 图中甲~丁表示大分子物质或结构,①、②代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该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 ___________;①过程与②过程碱基配对方式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中含1000个碱基,其中C占26%,则甲中胸腺嘧啶的比例是________,此DNA片段经三次复制,在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消耗_________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3)②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 __过程,此过程涉及的RNA有_____类.由图中可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乙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作1个________。而能将其决定的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转录 ②. 核糖核苷酸 ③. ①过程中T可与A配对
(2)①. 24% ②. 1040
(3)①. 翻译 ②. 3 ③. 从左向右
(4)①. 密码子 ②. tRNA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过程①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过程②表示翻译;图中甲表示DNA,乙表示mRNA,丙表示多肽链,丁表示核糖体,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肽链就在延长。
【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双链结构的甲经过图中①过程后产生单链的乙,则甲为DNA,乙为RNA,所以①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①过程是DNA的一条链与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②过程是mRNA与t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①过程中T可与A配对,②过程中U与A配对。
(2)若甲中含1000个碱基,其中C占26%,则G也占26%,则胸腺嘧啶的比例是:。若甲中含1000个碱基,其中C占26%,则G也占26%,所以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的数量是:个,此DNA在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消耗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个。
(3)②过程中核糖体结合在mRNA上,合成多肽链,所以表示翻译过程,此过程需要mRNA提供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rRNA形成核糖体结构作为翻译的场所。图中的mRNA上结合有多个核糖体,则这些核糖体翻译同一条mRNA上的信息,所以先翻译的核糖体走在前面,形成的多肽链会更长,因此可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4)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样的三个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由相应的tRNA负责转运至核糖体上。
亲本
F1
F1自交得到的F2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15:1
相关试卷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春期高2023级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2024年春期高2023级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春期高2023级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2024年春期高2023级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