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全国卷B)(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于2018年设立,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到2023年已连续举办六届。下图示意中国农民丰收节部分主会场举办地位置。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图中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举办地( )
A.均位于季风气候区B.①地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
C.②地是水稻主产区D.③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④地
2.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 )
A.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B.地球公转位置在近日点附近
C.①地正值冬小麦收割季D.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比③地小
3.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B.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C.改变农作物的耕作制度D.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答案】1.A 2.D 3.D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举办地均位于季风气候区,A正确;①地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B错误;②地是小麦和玉米主产区,C错误;③地位于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④地,D错误。故选A。
2.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地球公转位置在远日点附近,B错误;冬小麦秋种夏收,C错误;②地纬度高于③,正午太阳高度比③地小,D正确。故选D。
3.我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D正确;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并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变农作物的耕作制度,ABC错误。故选D。
湖北省大冶市曾是我国重要的铜、铁生产基地,但随着铁矿资源的枯竭和钢铁价格的下跌,大冶市面临经济衰退的威胁,2008年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大冶市一边对原有工业产业链实施转型,一边发展新型生态产业,开展生态旅游,建设药博园等设施,同时拓展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茶叶、花卉等产业。图示意2000—2018年大冶市主要工业行业产值占比及不同阶段的经济韧性。完成下面4-5小题。
4.大冶市在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最应该注重( )
A.劳动力再就业B.培育产业价值
C.塑造企业品牌D.追随市场变化
5.大冶市经济韧性提高的原因是( )
A.经济结构调整B.产品价格提高
C.产品销量大幅提高D.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答案】4.B 5.A
【解析】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大冶市产业结构以矿物采选、洗选业,冶金业,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等制品制造业为主,产业附加值较低,应该培育产业价值,提高收益,B正确;没有反应劳动力失业的相关信息,A错误;湖北省大冶市曾是我国重要的铜、铁生产基地,企业品牌效益较高,C错误;盲目追随市场的变化,不适应当地的特色,不利于产业转型,D错误。故选B。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经济韧性指的是一个经济体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有效应对内外部干扰,抵御冲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大冶市经济结构调整,使得经济韧性提高,A正确;产品价格、产品销量、生产效率不是影响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玉林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22°19′N~23°01′N,109°39′E~110°18′E)。地形以丘陵、台地为主,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是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十三五”期间,玉林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发展呈现不断优化的发展态势,体现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特征。下图为“十三五”期间玉林市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2015-2020年,玉林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为主导性产业
B.第三产业下降幅度最小
C.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D.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7.未来玉林市适宜发展的产业主要是( )
A.高端装备制造业B.棉纺织工业
C.医药食品工业D.煤化工工业
【答案】6.C 7.C
【解析】6.据图可知,2015-2020年,玉林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正确、D错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说明第二产业为玉林市主导性产业,A错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B错误。故选C。
7.玉林市缺乏资金和技术,不适宜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A错误;玉林市不是棉花主产地,不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B错误;广西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丘陵、台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垂直分异显著,物产富饶,药材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医药食品工业,C正确;玉林市有色金属矿产丰富,但是缺少煤炭,不适合发展煤化工工业,D错误。故选C。
某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纺织服装巨头,其产品定位为中高端市场。该集团采用“虚拟供应链”模式,直接充当客户供应商的角色,生产任务以外包的形式交给其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公司负责统筹并密切参与整个生产流程。如果获得来自欧洲的成衣订单,L集团从韩国买纱并运往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纺织和染色,到我国大陆订购拉链之后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进行服装生产。下图示意L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据此完成下列8-9小题。
8.L集团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进行服装生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C.技术 D.原料
9.L集团采用“虚拟供应链”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组建跨国集团,开拓世界市场
B.充分利用各地优势条件,实现产品款式多样化
C.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D.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应量
【答案】8.B 9.C
【解析】8.结合所学知识,服装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泰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故L集团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进行服装生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劳动力,B正确;市场、技术、原料不是服装制造业的主导因素,ACD错误。所以选B。
9.根据材料分析,L集团将生产任务以外包的形式交给其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说明该模式并不是以组建跨国集团为主要目的,A错误;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L集团的产品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的,其利用各地优势条件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不是为了实现产品款式多样化,B错误;L集团采用“虚拟供应链”模式,可以使得L集团专注产品设计,并利用其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C正确;L集团的产品定位为中高端市场,核心优势是产品设计,处在产业链上游,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应量,并不是“虚拟供应链”模式的主要目的,D错误。所以选C。
我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存在难度。近年来受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进口量波动大。下图示意2011-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与种植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推测2011~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种植面积减小 B.单产量提高
C.进口量减小D.市场需求增加
11.我国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存在难度主要因为( )
①劳动力外出务工②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③小麦进口量增大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为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实行小麦种植区耕地保护政策,规划小麦优势区
B.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拓宽小麦进口渠道
C.研发小麦加工方式,延长小麦加工的产业链
D.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吸引青壮年回家种植小麦
【答案】10.B 11.D 12.A
【解析】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1年到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整体增加,但小麦种植面积整体减小,主要原因在于单产量提高,使得小麦产量增加,B正确,排除A;小麦进口量减小,对于小麦产量影响较小,排除C;市场需求增加并不能直接导致小麦产量增加,排除D。故选B。
1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因此耕地面积有所减小,②④正确;劳动力外出务工对于小麦种植面积影响偏小,排除①;小麦进口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麦种植面积,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③。故选D。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可以在小麦种植区实施耕地保护政策,规划小麦优势区,保障基本小麦种植面积,A正确;拓宽小麦进口渠道,对于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影响偏小,排除B;研发小麦加工方式,延长小麦加工的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小麦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周期较长,不属于最有效的测试,排除C;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吸引青少年回家,但不一定从事小麦种植,排除D。故选A。
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企业乙交通运输量更大B.企业乙占地面积更小
C.企业甲碳排放总量更大D.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
14.该办法的实施可促进我国( )
A.轻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下降B.高科技企业空间集聚增强
C.重工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D.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减弱
【答案】13.D 14.C
【解析】13.结合材料,碳排放量与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总量有关。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会使得碳排放配额有剩余,D正确;碳排放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运输关系不大,排除A;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证明两家钢铁厂的规模相差不大,排除B;如果企业甲碳排放总量更大,则甲企业的碳排放配额是不够的,不可能出售配额,排除C。故选D。
14.结合材料,给企业实施碳排放配额,会促使企业加大投入,提高技术,降低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故C正确;材料中未提及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且该两种产业碳排放量较小,排除AB;企业间的联系性是依据上下游关系决定,排除D。故选C。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池、畜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庭院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小康家园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温室塑性玻璃穹顶,首要目的是( )
A.减少病虫害B.减少能量损耗
C.减少水分蒸发D.增加室内温差
16.“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其中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天然氧吧,污染零排放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答案】15.B 16.A
【解析】15.玻璃温室保温的原理是白天阳光透过玻璃射入大棚,使土壤及其他物体的温度升高,这些物体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向棚内释放热量,玻璃能阻隔大部分长波辐射的热量,使热量留在棚内,从而可提高棚内气温。夜晚玻璃温室内温度降低,用草垫覆盖玻璃温室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能量损耗,减小室内温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水分蒸发,并不能减少病虫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 楼顶花园是楼顶绿化的手段之一,在楼顶上覆盖土壤、栽培绿植,不但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土壤和绿植在夏季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冬季起到保温作用,使楼内居室冬暖夏凉,A正确。楼顶花园虽能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一些湿度,但是对产出的影响不大,B错误;楼顶花园的建设并不能实现污染零排放和提高产能,C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世纪70~80年代,太原市经济严重依赖煤铁资源,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20世纪末,太原市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先后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不锈钢产业园区等。2017年起,太原市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总体规划。目前,太原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带动全省发展的太原经济圈正在形成。下图示意太原经济圈范围。
(1)说明20世纪70~80年代太原市经济严重依赖煤铁资源的弊病。(6分)
(2)说明太原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具备的优势条件。(6分)
(3)指出太原经济圈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辐射带动作用。(6分)
【答案】(1)煤铁为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产业结构较为单一;(2分)当资源枯竭、市场变化时,会导致经济衰落、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才外流等,制约经济发展。(4分,列举出2例即可)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分)煤铁等资源丰富,形成大量相关产业集群,工业基础雄厚;(2分)省会城市,经济实力强,政府支持力度大。(2分)
(3)完善省内交通运输建设,实现人、物的交流;(2分)通过产业的转移和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分工协调,带动产业的发展;(2分)通过科技研发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2分)
【解析】(1)可以从煤铁资源的性质及联系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展开说明。煤铁为非可再生资源,长期开采将面临资源的枯竭;煤作为能源,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依托煤铁资源发展经济,导致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当资源枯竭、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经济衰落、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才外流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
(2)由材料“太原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可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有:地处山西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有南北—东西向铁路经过,交通便利;煤、铁等资源丰富,形成大量相关产业集群,“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省会城市,人口众多,经济能力强;由材料“2017年起,太原市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总体规划”可知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3)太原经济圈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辐射带动作用表现为:完善省内交通运输建设,实现人、物的交流;通过产业的转移和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分工协调,带动产业的发展;通过科技研发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发挥沿黄地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在重要基础。
材料二:依托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及横贯东西的交通线,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西北产业集聚带,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技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
材料三:图为“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和辐射范围示意图”
(1)说明沿黄地区城市发展质量和辐射能力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2)简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主要作用。(6分)
(3)从区域联系和协作角度,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1)总体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强西弱;(2分)上游地区城市数量少,辐射能力弱;(2分)下游城市发展质量总体较高,辐射能力强,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较为合理。(2分)
(2)“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实力较强,科技实力雄厚,工业基础好,文化积淀深厚,交通条件优越;设立经济区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增长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进而加强辐射,带动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梯度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加强流域上中下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立足比较优势,发挥中大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协调性,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竞争;建立流域管理、协同机制,统一管理与开发;生态保护方面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壁垒,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沿黄地区城市发展质量差别很大,在空间上总体分布不均衡,东部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西部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呈现东强西弱;辐射能力的强弱受到城市规模和发展质量的影响,整体来说,上游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较少,经济较为落后,城市数量少,辐射能力弱,发展质量低;下游地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质量总体较高,辐射能力强,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较为合理。
(2)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功能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由图可知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分布在陇海铁路沿线,城市以交通线为发展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交通、科技、工农业基础,城市发展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中国中西部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有陇海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附近高等院校,科研场所众多,具有人才优势;同时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都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设立经济区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增长极;城市间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进而加强辐射带动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梯度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
(3)从空间上看,黄河流域区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明显,整体表现为“下强上弱”格局,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是致使全域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故应该加强流域上中下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立足比较优势,发挥中大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协调性,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竞争。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总体呈下滑趋势,生态压力承载力下降;各省区环境承载能力不平衡;黄河流域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牺牲掉了生态环境。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容纳量也越来越小,即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环境容量恢复速度。故生态保护方面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壁垒,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管理、协同机制,统一管理与开发。因此,应在充分了解区域环境承载力前提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9.阅读图文材料,按要求作答。(16分)
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在保障农业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国家相关部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促使种业转型,打造“中国芯”,建设种业“硅谷”河西走廊近年来制种业迅速发展,甘肃已是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蔬菜花卉繁种和啤酒大麦制种生产基地,是国家现代化神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目前已建成占地约为1900平方米的标准化种质资源库房,种子销往全国各地.图示意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
(1)分析甘肃成为我国重要制种基地的自然区位条件。(6分)
(2)说明河西走廊制种基地集群的优势。(6分)
(3)列举保障我国种子安全的措施。(4分)
【答案】(1)夏季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病虫害少,利于生产优质种子;(2分)气候干燥光照强,利于种子的晾晒和存储;(2分)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水质优;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利于种子的多样性繁育。(2分)
(2)河西走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育种条件好;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大,科研投入多;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建立种子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加大种子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建立种子基因库。(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解析】(1)甘肃位于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病虫害少,利于生产优质种子;光照充足、空气干燥,利于种子的晾晒和存储;有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水质优;山地垂直差异显著,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利于种子的多样性繁育。
(2)由材料可知,建设种业“硅谷”河西走廊近年来制种业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境内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灾害天气少,无霜期适中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国家相关部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大,科研投入多; 甘肃已是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蔬菜花卉繁种和啤酒大麦制种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水平高;读图可知,当地铁路、高速公路穿过,交通便捷,便于产品运输;目前已建成占地约为1900平方米的标准化种质资源库房,基础设施完善。
(3)我国种业管理制度落后,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我国对种子的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建立种子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经营种子的单位必须对出售的种子有明确的质量保证和责任保证;国家相关部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促使种业转型,故需要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改良品种;我国需要加大种子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建立种子基因库,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全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全国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全国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全国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国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国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国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