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63471/0-17184981627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63471/0-17184981628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63471/0-17184981628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63471/0-171849816292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63471/0-171849816298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63471/0-171849816303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63471/0-17184981630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63471/0-171849816310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课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课件,共21页。
化学九年级下册 RJ 第 九 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在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知道了不同组成的溶液中溶剂常常为液体,而溶质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几种物质溶解时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并且了解乳化原理及其应用。新课导入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温度发生改变。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它们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新课推进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你还可以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时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实验方案: 1.将温度计分别插入三个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 2.向装有NaCl、NH4NO3、NaOH烧杯中加入水,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注意1.为了便于比较,NaCl、NH4NO3、NaOH三种溶质和水的用量应大致相等。2.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特别要防止NaOH溶液溅入眼中!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简图:点击画面播放记录:24℃24℃24℃温度计示数无明显变化温度计示数明显下降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24℃14℃57℃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如NH4NO3)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如NaOH)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把植物油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实验9-4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只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只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只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活动探究2油分散在水中的系列小实验视频点击画面播放分层乳状浑浊液体分层不干净分层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稳定存在干净第一支试管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成乳状浑浊液体,静置后又分层了,倒掉后试管用水清洗,试管不干净。实验现象第二支试管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成乳状浑浊液体,静置后形成的乳浊液稳定存在,倒掉后用水清洗,试管干净。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不均一、不稳定。乳化现象:洗涤剂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现象。洗涤剂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乳化应用于洗涤剂去油污。归纳总结例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向下图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盛有一定量的水的小试管中依次加入固态NaCl、NH4NO3、NaOH(加入固体物质之前,三个实验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基本题型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随堂演练(1)请你帮他们填写下表(2)从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题型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例2 (2013·福建厦门)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基本题型二 乳化作用解析: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A选项错误。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B选项错误。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C选项正确。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的摩擦作用,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D选项错误。C例3 (2012·湖北黄石)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碘易溶于水B.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C.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D.乙醇能与水互溶中考题型一 溶液组成及其特点、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故A说法错误;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但几乎不溶于汽油,故B说法正确;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C说法正确;乙醇易溶于水,并能以任意比例互溶,故D说法正确。A例4 (2012·辽宁铁岭)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现将①浓硫酸②生石灰③硝酸铵④氢氧化钠⑤氯化钠五种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中考题型二 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①浓硫酸、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②生石灰即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③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⑤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答案:C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了解了乳浊液及其乳化现象及其应用。课堂小结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如:NH4NO3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NaOH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二、乳化现象
化学九年级下册 RJ 第 九 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在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知道了不同组成的溶液中溶剂常常为液体,而溶质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几种物质溶解时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并且了解乳化原理及其应用。新课导入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温度发生改变。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它们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新课推进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你还可以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时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实验方案: 1.将温度计分别插入三个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 2.向装有NaCl、NH4NO3、NaOH烧杯中加入水,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注意1.为了便于比较,NaCl、NH4NO3、NaOH三种溶质和水的用量应大致相等。2.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特别要防止NaOH溶液溅入眼中!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简图:点击画面播放记录:24℃24℃24℃温度计示数无明显变化温度计示数明显下降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24℃14℃57℃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如NH4NO3)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如NaOH)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把植物油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实验9-4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只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只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只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活动探究2油分散在水中的系列小实验视频点击画面播放分层乳状浑浊液体分层不干净分层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稳定存在干净第一支试管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成乳状浑浊液体,静置后又分层了,倒掉后试管用水清洗,试管不干净。实验现象第二支试管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成乳状浑浊液体,静置后形成的乳浊液稳定存在,倒掉后用水清洗,试管干净。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不均一、不稳定。乳化现象:洗涤剂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现象。洗涤剂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乳化应用于洗涤剂去油污。归纳总结例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向下图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盛有一定量的水的小试管中依次加入固态NaCl、NH4NO3、NaOH(加入固体物质之前,三个实验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基本题型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随堂演练(1)请你帮他们填写下表(2)从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题型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例2 (2013·福建厦门)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基本题型二 乳化作用解析: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A选项错误。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B选项错误。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C选项正确。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的摩擦作用,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D选项错误。C例3 (2012·湖北黄石)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碘易溶于水B.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C.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D.乙醇能与水互溶中考题型一 溶液组成及其特点、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故A说法错误;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但几乎不溶于汽油,故B说法正确;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C说法正确;乙醇易溶于水,并能以任意比例互溶,故D说法正确。A例4 (2012·辽宁铁岭)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现将①浓硫酸②生石灰③硝酸铵④氢氧化钠⑤氯化钠五种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中考题型二 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①浓硫酸、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②生石灰即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③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⑤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答案:C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了解了乳浊液及其乳化现象及其应用。课堂小结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如:NH4NO3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NaOH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二、乳化现象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