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押题预测卷01(内蒙古卷)-(含考试版、答案、解析和答题卡)
展开2、练心态。平时做练习卷,有多少同学是磨磨蹭蹭应付的?如果严格按照中考的时间限时做题,并且仔细把答题卡填涂好,这种限时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中考流程越熟悉,超常发挥的几率才越大。
3、研究答案详解。押题卷里面的答案非常详细,解题思路、考点、命题意图全都有,而且还要对照中考改卷标准,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改完一道题。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内蒙古卷】
生物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0分)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破伤风梭菌经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破伤风。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其主要致病物质是外毒素,毒性极强,仅次于肉毒毒素。该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可阻止抑制性突触末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与γ氨基丁酸),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以致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造成肌肉强直痉挛,形成破伤风特有的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状。下图分别为人的神经元和细菌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由于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一些还具有鞭毛,因此被称为原核生物
图中①是细胞膜,有保护作用,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神经元和细菌细胞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图中传出信息(传导神经冲动)的结构是④神经纤维
【答案】A
【解析】A.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有一些细菌还具有鞭毛、纤毛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为原核生物。
图中①是细胞膜,有保护作用,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神经元和细菌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
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树突和轴突属于突起,而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突起部分,主要包括一些突起和包在凸起外面的髓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传导冲动的作用。可见,图中传出信息(传导神经冲动)的结构是④神经纤维。
呼伦贝尔地处高纬度,是国家高寒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肥沃的黑土地滋润着水稻生长,稻粒饱满,米味格外香醇。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曾为“呼伦贝尔冰香稻”题词——种在冰泥中,收在秋霜后。如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你根据此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5℃以下进入冬眠属于后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图中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蛇;水稻→麻雀→蛇;水稻→蝗虫→麻雀→蛇
该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与分解者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若该食物链所在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汞污染,则麻雀内汞的含量高于蛇
【答案】B
【解析】A.生物的行为从获得过程上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5℃以下进入冬眠,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蛇;水稻→麻雀→蛇;水稻→蝗虫→麻雀→蛇。
C.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所以图中生产者是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和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生物富集作用,经过“虾吃浮游生物,小鱼吃虾,大鱼吃小鱼”的水中食物链被富集,浓度逐级加大。
3.三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是由一个细胞发育来的,受精卵形成部位是子宫
B.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
【答案】A
【解析】A.人是由一个细胞发育来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受精卵形成过程是: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输卵管。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父亲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3条。
4.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酒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霉菌的发酵作用
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抑制杂菌繁殖
C.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繁殖速度慢
D.制作酸奶时,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再倒入酸奶并封存
【答案】D
【详解】A、各种酒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B、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C、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中,降低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
D、自制酸奶过程中,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加入适量酸奶并密封。
5.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很多同学深受甲型流感病毒的困扰,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下图是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染病仅具有传染性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图中的B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
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答案】C
【解析】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图中,A为蛋白质外壳,B为遗传物质。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 共20分)
二、本题共2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20分。
6.(10分)绿色植物使山川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图甲为在适宜温度、氧气以及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等条件下,测定的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图乙1-6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图丙为生物兴趣小组选取一株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的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点时,植物的叶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主要有 种。
(2)图甲中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乙中的 (填数字)。
(3)图丙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4)把经过暗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如图丙所示方式处理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a、b、c、d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 溶解,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漂洗。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观察图丙的实验结果,若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a、c叶中其他绿色部分都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和 。
(6)本实验中b叶和d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是b叶片 ,d叶片 。根据本组实验,请你提出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 。
【答案】
(1)2
(2)等于 5、6
(3)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耗尽
(4)叶绿素
(5)光 叶绿体
(6)不变蓝 变蓝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1)图甲中,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蒸腾作用受光照和湿度等外界条件影响。A点的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图甲中,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图乙中,5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线粒体利用,6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利用。所以B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乙中的 5、6。
(3)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作用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4)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小烧杯中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
(5)若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绿色部分变蓝,则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6)本实验中b叶中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d叶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变蓝;所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由该实验可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7.(10分)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 吸烟会诱发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疾病。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玻璃瓶、废笔筒、气球和橡皮质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一所示。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向上推动橡皮膜,再放松橡皮膜,模拟吸烟过程,重复多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模型中,笔筒和气球分别模拟图二所示呼吸系统的① 和② 此装置中利用的玻璃瓶模拟人体胸廓并不是最理想的材料,因为 。
(2)图三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这是通过气体的 来完成的,经过气体交换,血液从毛细血管的C端流到D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含量增加。
(3)图三中可以代表氧气的是 (填字母),氧气最终被运送到组织细胞的 被利用。
(4)图四中曲线AB段与图一中的 (填“甲”或“乙”)表示相同的呼吸状态,与该状态有关的呼吸肌的运动状态是 。当人的呼吸道被异物堵塞无法呼吸时,人就可能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日常生活中,吃东西时人难免出现呼吸道堵塞,从而发生窒息的危险。这时,旁边的人如果懂得海姆立克急救法,立即施救,从身后肋下环抱住患者,用力上提,造成膈肌突然上升,使患者胸腔压力聚增,一次不行可反复多次,从而将异物排出,就可以达到施救目的。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被救者身体内发生的变化是胸腔容积变小,肺内气压 。
【答案】
(1)呼吸道 肺 玻璃瓶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
(2)扩散作用 氧气
(3)A 线粒体
(4)乙 收缩 变大
【详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图一模型中,笔筒和气球分别模拟图二的①呼吸道和②肺。玻璃瓶不能伸缩,没有弹性,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可见,装置中的玻璃瓶模拟人体胸廓并不是最理想的材料。
图(三)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C端流到D端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氧气最终被运送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图四中曲线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代表吸气状态;图一的乙图中,气球扩张,代表吸气状态。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生物(考试版),共7页。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内蒙古卷)-生物(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内蒙古卷)-生物(考试版)A4,共4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南通卷)-生物(答题卡):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南通卷)-生物(答题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