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图几种营养强化食品包装上的“碘、锌、钙、铁”指的是
A. 分子B. 原子C. 单质D. 元素
2. 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学科素养。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干冰:B. 铁锈:C. 黄铜:D. 苏打:
3. 诗词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中的“烟”是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B.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4. 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
A. 倾倒液体B. 读取液体体积
C. 点燃酒精灯D. 加热液体
5. 水是一切地球生命赖以生存根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水体污染物的产生
B. 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或喷灌,以节约水资
C. 生活中用活性炭净水,该过程中水分子未改变
D. 实验室用水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6. 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甲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甲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 该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个数均不变
C. 该反应中的甲物质属于有机物
D. 该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
7.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化学观念: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B. 科学思维: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则该物质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向分别盛有水和酒精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小粒碘,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并回收废弃塑料等,控制“白色污染”
8.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
D. 除去中的
9. 如图是三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相互转化。下列有关转化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三种物质分别是三种常见的酸,则X一定是硝酸
B. 若三种物质均含铜元素,且X和Y分别为氧化铜、硫酸铜,则Z可以是氢氧化铜或铜
C. 若三种物质分别是三种碱,X可改良酸性土壤,则Z可能是难溶于水的固体
D. 若三种物质分别是氯化钙、碳酸钙、硝酸钙,则①可通过通入二氧化碳实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央视栏目《遇鉴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魅力,其中有许多中外文明主题互鉴。
(1)瓷器与玻璃器——瓷器是火与土的结合,玻璃器是火与沙的产物。陶瓷和玻璃均属于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
(2)国画与油画——国画气韵生动,油画抽象浪漫。博物馆保存珍贵名画时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
(3)中餐与西餐——烹饪上中国菜主要是蒸和炒,西餐则以煎与炸见长。下列烹饪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有______(填字母)。
A. 清蒸鲫鱼B. 素炒青菜C. 油炸鸡腿D. 香煎土豆
11.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条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制造时使用了钕铁硼等材料制备的永磁体,这种永磁体因其优异的磁性而被称为“磁王”。
(1)永磁材料是稀土的重要应用领域。稀土元素是钪、钇等十七种元素的总称,这些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2)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如图所示,钕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已知氯化钕的化学式为,则相同价态钕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12. 当前,对温室气体的研究是环境和能领域的热点,也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必行之路。
(1)排放:大气中的主要来于_______。
(2)捕集:下图是利用溶液“捕集”的主要流程。
用溶液捕集的原理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外,还有_______。
(3)利用:工业捕集到的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获得乙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为_______。
13. 如图一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1)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规律与_______(填“B”或“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2)下列关于图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时,将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是该温度时A的饱和溶液
②将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③将等温度、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
(3)将时一定质量的A物质的溶液进行如图二所示操作:
据此分析,甲烧杯中溶液质量为_______g;若将烧杯丙加热至,至少需加入A物质_______g,才能恰好得到饱和溶液。
14.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和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故黄铜为铜锌合金,而青铜为铜锡合金。
(1)与赤铜相比,黄铜、青铜具有的特性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为验证铜、锌、锡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①写出上述实验中一个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你认为小明的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理由是_______。
15. 春节假期,爸爸带小明回农村老家进行劳动实践。在帮奶奶烧水时,他发现空水壶很沉,仔细查看发现水壶内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主要成分是和],于是轻轻敲下来一些收集起来,带回学校进行探究活动。小明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利用这些水垢在实验室制备纯净的固体,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实验。(水垢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1)写出步骤①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步骤②中的碱溶液是_______。
(3)步骤④中加足量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产生的氧气通入E中,使其接触底部的白磷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装置组合是_______。
17. 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甲、乙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废液呈红色,大家继续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学习交流】
(1)甲试管中出现_______现象时,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提出问题】废液缸的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什么?(除酚酞外)
【做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猜想四:
【查阅资料】溶液、溶液均呈中性。
【讨论交流】
(2)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一不合理,并认为可以用两种试剂对其他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方案整理如下表,请你和他们一起来分析。
【实验验证】
(3)一名同学按实验操作设想进行实验,进行操作①时,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与上述预测实验现象不同,他认为无需再进行操作②的实验,即可得出结论。你认为他的实验现象能证明猜想_______成立。
【反思拓展】
(4)大家认为还可以向废液样品中直接加入一种试剂即可验证猜想三成立,你认为这种试剂可以是_______。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图一是某品牌双氧水的部分标签,学习小组同学想测定该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和标签一致,进行了图二所示实验,分析并计算:
(1)图二的作用是_______。
(2)通过计算说明该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和标签一致。
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图几种营养强化食品包装上的“碘、锌、钙、铁”指的是
A. 分子B. 原子C. 单质D. 元素
【答案】D
【解析】
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是指元素。图中几种营养强化食品包装上的“碘、锌、钙、铁”指的元素。
故 选D。
2. 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干冰:B. 铁锈:C. 黄铜:D. 苏打:
【答案】A
【解析】
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故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铁锈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故错误;
C、黄铜是Cu、Zn组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故错误;
D、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故选A。
3. 诗词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中的“烟”是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B.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答案】A
【解析】
A、“轻烟”是柴草燃烧产生的,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紫烟”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烟花”指的是春天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景象,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烟光”指的是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4. 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
A. 倾倒液体B. 读取液体体积
C. 点燃酒精灯D. 加热液体
【答案】B
【解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此图中用玻璃棒引流的方式防止液体洒出,此选项正确;
B、 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错误;
C、点燃一盏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此选项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此选项正确。
故选B。
5. 水是一切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水体污染物的产生
B. 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或喷灌,以节约水资
C. 生活中用活性炭净水,该过程中水分子未改变
D. 实验室用水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D
【解析】
A、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或喷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生活中用活性炭净水,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水分子未改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用水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且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 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甲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甲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 该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个数均不变
C. 该反应中的甲物质属于有机物
D. 该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
B、由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都不变,故说法正确;
C、由甲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4,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说法正确;
D、由可知,该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44:(18×2)=11:9,故说法正确。
故选A。
7.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化学观念: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B. 科学思维: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则该物质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向分别盛有水和酒精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小粒碘,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并回收废弃塑料等,控制“白色污染”
【答案】B
【解析】
A、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则该物质一定含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碘溶于酒精,却不溶于水,向分别盛有5mL水和5mL酒精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小粒碘,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称之为白色污染,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并回收废弃塑料等,可以控制“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
D. 除去中
【答案】C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形成压强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左边试管中的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能够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与水隔绝只与氧气接触,不能生锈,可以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同时根据红墨水左高右低,可以说明生锈过程消耗了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不能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最后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9. 如图是三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相互转化。下列有关转化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三种物质分别是三种常见的酸,则X一定是硝酸
B. 若三种物质均含铜元素,且X和Y分别为氧化铜、硫酸铜,则Z可以是氢氧化铜或铜
C. 若三种物质分别是三种碱,X可改良酸性土壤,则Z可能是难溶于水的固体
D. 若三种物质分别是氯化钙、碳酸钙、硝酸钙,则①可通过通入二氧化碳实现
【答案】C
【解析】
A、若X、Y、Z是三种常见的酸,三种常见的酸是硫酸、盐酸、硝酸,硫酸能转化成盐酸和硝酸,盐酸能转化成硝酸,则X一定是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X、Y、Z均含有铜元素,若X、Y分别为氧化铜、硫酸铜,氧化铜不能直接转化成氢氧化铜,则Z不可以是氢氧化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X、Y、Z是三种碱,X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X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转化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转化成氢氧化铜沉淀,则Z可能为难溶于水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X、Y、Z分别是氯化钙、碳酸钙、硝酸钙,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不反应,则①不可以通入二氧化碳实现转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央视栏目《遇鉴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魅力,其中有许多中外文明主题互鉴。
(1)瓷器与玻璃器——瓷器是火与土的结合,玻璃器是火与沙的产物。陶瓷和玻璃均属于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
(2)国画与油画——国画气韵生动,油画抽象浪漫。博物馆保存珍贵名画时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化学性质_______。
(3)中餐与西餐——烹饪上中国菜主要是蒸和炒,西餐则以煎与炸见长。下列烹饪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有______(填字母)。
A. 清蒸鲫鱼B. 素炒青菜C. 油炸鸡腿D. 香煎土豆
【答案】10. 无机非金属材料
11. 稳定 12. AC
【解析】
【小问1】
陶瓷和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小问2】
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小问3】
A、鲫鱼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B、青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鸡腿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D、土豆富含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1.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条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制造时使用了钕铁硼等材料制备的永磁体,这种永磁体因其优异的磁性而被称为“磁王”。
(1)永磁材料是稀土的重要应用领域。稀土元素是钪、钇等十七种元素的总称,这些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2)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钕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已知氯化钕的化学式为,则相同价态钕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答案】(1)质子数不同##核电荷数不同
(2) ①. 60 ②.
【解析】
【小问1】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稀土元素是钪、钇等十七种元素的总称,这些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小问2】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故钕原子的原子序数是60,在原子中,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故钕原子的质子数是为60;已知氯化钕的化学式为NdCl3,则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化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氧化钕的化学式为:Nd2O3。
12. 当前,对温室气体的研究是环境和能领域的热点,也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必行之路。
(1)排放:大气中的主要来于_______。
(2)捕集:下图是利用溶液“捕集”的主要流程。
用溶液捕集的原理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外,还有_______。
(3)利用:工业捕集到的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获得乙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为_______。
【答案】(1)含碳燃料的大量燃烧
(2) ①. ②. ##氧化钙
(3)
【解析】
【小问1】
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料使用增多,大量CO2排入大气,故大气中的CO2主要来于含碳燃料的大量燃烧;
【小问2】
NaOH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流程图可知,流程中加入氧化钙,后续流程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故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还有CaO;
【小问3】
化学方程式左边,碳原子个数是2个,氧原子个数是4个,氢原子个数是12个;化学方程式右边,碳原子个数是2个,氢原子个数是4个;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4X中应含有氢原子个数是8个,氧原子个数是4个。即X是H2O。
13. 如图一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1)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规律与_______(填“B”或“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2)下列关于图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时,将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是该温度时A饱和溶液
②将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③将等温度、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
(3)将时一定质量的A物质的溶液进行如图二所示操作:
据此分析,甲烧杯中溶液质量为_______g;若将烧杯丙加热至,至少需加入A物质_______g,才能恰好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1)C (2)②③##③②
(3) ①. 150 ②. 20
【解析】
【小问1】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其变化规律与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小问2】
①、t1℃时,A的溶解度为20g,故将10gA物质加入50g水中,所得为t1℃下A的饱和溶液,正确;
②、将t1℃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由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t2℃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错误;
③、没有说明在哪一温度下,不知道AB溶解度的大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
故选②③。
小问3】
甲烧杯中为t2℃时的A的溶液,其中含120g水,经图2所示过程最终得到10gA固体,则t1℃时100g水中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故
甲烧杯中溶液质量为120g+20g +10g = 150g;
t2℃A的溶解度为50g,故100g水中溶解50gA形成饱和溶液,故将烧杯丙加热至t2℃,至少需加入50g-30g=20gA物质,才能恰好得到饱和溶液。
14.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和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故黄铜为铜锌合金,而青铜为铜锡合金。
(1)与赤铜相比,黄铜、青铜具有的特性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为验证铜、锌、锡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①写出上述实验中一个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你认为小明的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理由是_______。
【答案】(1)硬度大(合理即可)
(2) ①. ## ②. 不能 ③. 金属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会影响反应速率
【解析】
【小问1】
黄铜、青铜属于合金,与赤铜相比,其硬度大于纯金属,熔点低于纯金属,抗腐蚀性能也更强,故填硬度大或熔点低或抗腐蚀性更强;
【小问2】
锌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锡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锡和氢气;
在上述实验中并没有控制变量,金属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粉末状的金属比颗粒状的金属与酸接触面积大,会影响反应速率,所以不能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5. 春节假期,爸爸带小明回农村老家进行劳动实践。在帮奶奶烧水时,他发现空水壶很沉,仔细查看发现水壶内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主要成分是和],于是轻轻敲下来一些收集起来,带回学校进行探究活动。小明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利用这些水垢在实验室制备纯净的固体,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实验。(水垢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1)写出步骤①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步骤②中的碱溶液是_______。
(3)步骤④中加足量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
(2)氢氧化钙溶液或溶液或澄清石灰水
(3)除去溶液中剩余的氢氧化钙(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步骤①加入稀盐酸会与和反应会生成和,步骤②中加入碱溶液,混合溶液中会与碱溶液反应会生成沉淀,步骤③将混合溶液与沉淀通过过滤分离,步骤④中加入稀盐酸将溶液中多余的碱反应完,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将析出,得到固体。
【小问1】
稀盐酸会与水垢中的反应生成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
加入足量的碱溶液是为了将混合溶液中的除去,但是不能增加其他杂质,所以只能选择溶液(澄清石灰水)。
【小问3】
步骤③过滤后的溶液中除了剩下的,还有步骤②中剩余的,所以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剩余的氢氧化钙。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产生的氧气通入E中,使其接触底部的白磷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白磷燃烧 ③.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BC
【解析】
【小问1】
由图示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
【小问2】
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药品选择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
白磷接触氧气会燃烧,故填:白磷燃烧;
白磷接触氧气就燃烧了,说明接触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故填:接触氧气;
【小问3】
制二氧化碳,药品为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故发生装置可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装置可选择C,故制取装置组合为BC。
17. 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甲、乙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废液呈红色,大家继续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学习交流】
(1)甲试管中出现_______现象时,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提出问题】废液缸的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什么?(除酚酞外)
【做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猜想四:
【查阅资料】溶液、溶液均呈中性。
【讨论交流】
(2)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一不合理,并认为可以用两种试剂对其他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方案整理如下表,请你和他们一起来分析。
【实验验证】
(3)一名同学按实验操作设想进行实验,进行操作①时,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与上述预测实验现象不同,他认为无需再进行操作②的实验,即可得出结论。你认为他的实验现象能证明猜想_______成立。
【反思拓展】
(4)大家认为还可以向废液样品中直接加入一种试剂即可验证猜想三成立,你认为这种试剂可以是_______。
【答案】(1) ①. 刚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仍为无色,后由无色变为红色 ②.
(2) ①. 二 ②. 产生气泡,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3)二 (4)足量稀硝酸##足量稀盐酸##足量稀硫酸
【解析】
【小问1】
无色酚酞遇碱变红,向甲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刚刚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颜色无变化,当消耗完稀硫酸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才变为红色,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故填刚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仍为无色,后由无色变为红色;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
①验证另外三个猜想,需要验证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中碳酸根离子对氢氧根离子检验有干扰,所以先除去碳酸根离子,所以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结合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可确定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猜想二不成立;
②验证猜想三和四,需要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钠,但是硫酸钠有干扰,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碳酸钡),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钠,过滤再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若现象为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猜想三成立;若部分沉淀溶解,且有气泡,说明猜想四成立;
【小问3】
溶液中肯定含有硫酸钠。废液呈红色,可能是碳酸钠存在也可能氢氧化钠存在,但是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溶液变为了无色,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说明废液中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猜想二成立;
【小问4】
验证另外三个猜想,需要验证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都可以与氢离子反应,故可以加入足量的稀酸,若溶液变为无色且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猜想三成立,故加入的稀酸可以是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图一是某品牌双氧水的部分标签,学习小组同学想测定该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和标签一致,进行了图二所示实验,分析并计算:
(1)图二的作用是_______。
(2)通过计算说明该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和标签一致。
【答案】(1)催化作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质量为:,设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该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标签一致。
【解析】
【小问1】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小问2】
见答案。实验操作设想
预测实验现象
预测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
猜想_______不成立
②继续向①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
白色沉淀不溶解,溶液为无色
猜想三成立
_______溶液为无色
猜想四成立
实验操作设想
预测实验现象
预测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
猜想_______不成立
②继续向①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
白色沉淀不溶解,溶液为无色
猜想三成立
_______溶液为无色
猜想四成立
14,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4,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试题化学试题docx、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试题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水是一切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