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考试结来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 Cu-64 Zn-65 Ag-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9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1. 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 今年春节西安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要是为了市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A. B. C. D.
3.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可与酸性物质反应
B. 用CO冶炼金属——CO具有可燃性
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D. 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可与Fe2O3反应
4. 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图中环的相交部分是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B.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D. 产生蓝色沉淀
5. 甲烷-硫化氢催化重整新路线可高效制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A. 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B. 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6. 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性炭用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B. 滤膜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 紫外线灯照射的作用是加热D. 直饮水一定是软水
7.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中有Zn和AgB. 金属活动性:Zn>Ag
C. 滤液中含Zn(NO3)2和AgNO3D. 上述过程中只发生置换反应
8.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 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 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 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9. 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计24分)
10. 陕南盛产茶叶,茶文化远流长。为了了解茶叶的组成和作用,学习小组的同学查得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所示:
(1)茶叶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11. 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1)镓是第一种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证实的元素。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69.72表示___________,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和另一种化合物,则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2. 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答: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__g。
(2)t1℃时把30g物质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烧杯中的物质升温到t2℃时,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 甲、乙仍是饱和溶液B. 溶剂质量:甲等于乙
C. 溶液质量:甲大于乙D. 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13. 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烧杯中水温为80℃。)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①②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 ③④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 ①③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2)实验中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今年春节以来,全国发生了多起特大的火灾事故,消防知识必须人人懂得和重视。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一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4. 化学学习小组对某工业废水进行实验探究,部分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置换出的单质是___________。
(2)操作a需要漏斗、铁架台、烧杯和___________等仪器
(3)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
(4)写出其中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15. 小丽学习酸、碱的知识后,构建了有关酸、碱与甲、乙、丙三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其中甲为黑色固体单质,乙、丙为氧化物。请回答:
(1)Ca(OH)2的俗称为___________。
(2)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乙与稀盐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每空1分,计13分)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2)请指出上面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你认为选用最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在实验室用改正后的某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必须先___________,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字母)。
(4)若把装置G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则气体由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每种方案或实验的1、2号试管中,都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无色溶液)。
探究一:鉴别酸溶液与碱溶液。
(1)【设计实验】为鉴别哪一瓶是酸溶液,哪一瓶是碱溶液,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___(填字母)。
探究二:探究两瓶溶液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两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各是什么?
【设计实验】小华为鉴别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分别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试剂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2)【获得结论】1号试管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以上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2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讨论质疑】小强对探究二的2号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提出疑问,大家一致认为2号试管中的原溶液已变质,则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探究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Na2CO3 猜想二:Na2CO3
(4)【设计实验】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5)【反思评价】小明认为可用B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BaCl2溶液进行实验,你认为此方案是否不可行___________(填“是”或“否”)。
四、计算与分析
18.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某锌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中Zn的质量分数,取10.0g锌样品逐滴加入稀硫酸,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药品,共用去稀硫酸质量为100.0g。反应后测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9.8g。请计算:
(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生成氢气质量为___________。
(3)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9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1. 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答案】A
【解析】
A、烈火焚烧属于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今年春节西安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要是为了市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选项错误;
故选B。
3.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可与酸性物质反应
B. 用CO冶炼金属——CO具有可燃性
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D. 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可与Fe2O3反应
【答案】B
【解析】
A、熟石灰显碱性,可以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所以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所以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故B错误;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能够将大油污乳化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冲走,故C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可以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用盐酸除铁锈,故D正确;
故选B。
4. 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图中环的相交部分是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B.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D. 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A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与蓝色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和红色铜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 甲烷-硫化氢催化重整新路线可高效制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B. 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B
【解析】
A、乙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写作H2S,错误;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16:8=2:1,正确;
C、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D、甲烷和硫化氢中氢元素均显+1价,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价变化,错误。
故选:B。
6. 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性炭用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B. 滤膜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 紫外线灯照射的作用是加热D. 直饮水一定是软水
【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滤膜起到过滤的作用,除去的是可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如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直饮水机与自来水连接,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则直饮水不一定是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中有Zn和AgB. 金属活动性:Zn>Ag
C. 滤液中含Zn(NO3)2和AgNO3D. 上述过程中只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H>银,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能和酸反应,银不与酸反应。锌粉加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已经把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只有硝酸锌,滤渣是锌和银。
A、根据分析,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锌,而硝酸银完全反应,说明滤渣是锌和银,正确;
B、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则金属活动性:Zn>Ag,正确;
C、根据分析,锌过量,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不含有硝酸银,错误;
D、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都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
故选:C。
8.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 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 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 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答案】C
【解析】
A、由于稀盐酸中含有水,则最开始水的质量不为零,则甲表示水的质量,乙表示氯化钠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加入bg氢氧化钠时,氯化钠质量不变,表示此时恰好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cg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则其中的阴离子为OH-和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溶液中的盐酸不断减少,则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 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计24分)
10. 陕南盛产茶叶,茶文化远流长。为了了解茶叶的组成和作用,学习小组的同学查得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所示:
(1)茶叶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答案】10. ①. 混合物 ②. 蛋白质
11. 元素
【解析】
【小问1】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由图可知,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小问2】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茶叶含氟较高,这里的“氟”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具体物质。
11. 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1)镓是第一种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证实的元素。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69.72表示___________,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和另一种化合物,则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1. ①. 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 3
12 HCl
【解析】
【小问1】
在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故其中69.72表示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小问2】
GaCl3 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和另一种化合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另一种化合物应含有氢元素和氯元素,氢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Cl。
12. 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答: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__g。
(2)t1℃时把30g物质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烧杯中的物质升温到t2℃时,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 甲、乙仍是饱和溶液B. 溶剂质量:甲等于乙
C. 溶液质量:甲大于乙D. 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答案】12. 40 13. ①. 饱和 ②. 75 14. BD
【解析】
【小问1】
如图所示,t1℃,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小问2】
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物质,那么50g水中能溶解20g甲物质,所以30g甲物质溶解在50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
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5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5g。
【小问3】
A、t2℃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温度降低,甲物质溶解度减小,会有晶体析出,故甲溶液还饱和溶液,但乙物质溶解度会增大,所以乙为不饱和溶液,选项不正确;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也相等,降温后,只有溶质的析出,溶剂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溶剂质量仍然相等,选项正确;
C、t2℃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饱和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但乙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所以甲溶液质量小于乙溶液,选项不正确;
D、由图可知,t2℃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饱和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所以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饱和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选项正确。
故选BD。
13. 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烧杯中水温为80℃。)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①②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 ③④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 ①③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2)实验中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今年春节以来,全国发生了多起特大的火灾事故,消防知识必须人人懂得和重视。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一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13. B 14.
15. 隔绝空气(氧气)或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一点即可)
【解析】
【小问1】
A、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④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①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
D、①处的白磷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小问2】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方程式为:;
【小问3】
由实验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可以考虑隔绝空气(氧气)或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
14. 化学学习小组对某工业废水进行实验探究,部分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置换出的单质是___________。
(2)操作a需要漏斗、铁架台、烧杯和___________等仪器。
(3)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
(4)写出其中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4 银##Ag
15. 玻璃棒 16. Fe、Cu、Ag
17. Cu+2AgNO3=2Ag+Cu(NO3)2
【解析】
【小问1】
步骤①中加入铜粉,铜和硝酸亚铁、硝酸铜均不反应,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以置换出Ag单质,故填:银或Ag;
【小问2】
操作a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a是过滤操作,需要漏斗、铁架台、烧杯和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小问3】
步骤①中加入铜粉,铜和硝酸亚铁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弱于铁,铜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强于银,故填:Fe、Cu、Ag;
【小问4】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反应发生,故填:Cu+2AgNO3=2Ag+Cu(NO3)2。
15. 小丽学习酸、碱的知识后,构建了有关酸、碱与甲、乙、丙三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其中甲为黑色固体单质,乙、丙为氧化物。请回答:
(1)Ca(OH)2的俗称为___________。
(2)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乙与稀盐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5. 熟石灰、消石灰
16. CO2 17. ①. ②.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氢氧化钙能和酸、部分盐以及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盐酸能和碱、部分盐以、活泼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乙能与盐酸反应,且为氧化物,乙为金属氧化物,丙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且丙为氧化物,故丙为非金属氧化物,甲为黑色固体单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及金属氧化物反应,甲为碳,碳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丙为二氧化碳,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答案带入原题,符合题意。
【小问1】
Ca(OH)2是一种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小问2】
由分析可知丙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小问3】
乙为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乙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为黄色,方程式为:;
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每空1分,计13分)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2)请指出上面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你认为选用最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在实验室用改正后的某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必须先___________,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字母)。
(4)若把装置G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则气体由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答案】16. 锥形瓶
17. ①. 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②. B
18.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 CD
19. b
【解析】
【小问1】
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小问2】
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长颈漏斗导管没有伸入液面下,长颈漏斗导管应深入液面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选用B作发生装置,注射器的优点是可以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填: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B;
【小问3】
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于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与反应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选用改正后的某装置为C,收集干燥气体要用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装置选D,故选:检查装置气密性、CD;
【小问4】
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因为气体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气体从b端通入,故填:b。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每种方案或实验的1、2号试管中,都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无色溶液)。
探究一:鉴别酸溶液与碱溶液。
(1)【设计实验】为鉴别哪一瓶是酸溶液,哪一瓶是碱溶液,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___(填字母)。
探究二:探究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两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各是什么?
【设计实验】小华为鉴别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分别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试剂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2)【获得结论】1号试管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以上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2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讨论质疑】小强对探究二的2号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提出疑问,大家一致认为2号试管中的原溶液已变质,则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探究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Na2CO3 猜想二:Na2CO3
(4)【设计实验】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5)【反思评价】小明认为可用B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的BaCl2溶液进行实验,你认为此方案是否不可行_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17. C 18. ①. H2SO4 ②. 实验四
19. 2NaOH+CO2=Na2CO3+H2O 20. 2~3滴酚酞溶液
21. 否
【解析】
【小问1】
A、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A方案可行,不符合题意;
B、镁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和碱不反应。B方案可行,不符合题意;
C、酸、碱与氯化钠溶液均不发生反应,无法鉴别。C方案不可行,符合题意;
D、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D方案可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2】
根据实验一、1号试管与镁条反应生成氢气,则1号试管为酸,实验二,BaCl2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1号试管中的溶液是硫酸溶液,1号试管中的溶质是硫酸,化学式H2SO4。
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不反应,而盐酸、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2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是实验四 ;
【小问3】
氢氧化钠变质,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
【小问4】
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余下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所以,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故填:2~3滴酚酞溶液;
【小问5】
由于B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了氢氧化钠,无法验证原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所以用B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的BaCl2溶液进行实验可行,故填:否。
四、计算与分析
18.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某锌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中Zn的质量分数,取10.0g锌样品逐滴加入稀硫酸,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药品,共用去稀硫酸质量为100.0g。反应后测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9.8g。请计算:
(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
(3)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8. 1:2
19. 0.2g 20. 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
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65%
答: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65%。
【解析】
小问1】
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32:16×4=1:2,故填:1:2;
【小问2】
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0g+100.0g-109.8g=0.2g,故填:0.2g;
【小问3】
见答案。实验序号
一
二
三
四
所加试剂
镁条
BaCl2溶液
CuCl2溶液
Na2CO3溶液
现象
1号试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2号试管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瓶中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
成立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
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序号
一
二
三
四
所加试剂
镁条
BaCl2溶液
CuCl2溶液
Na2CO3溶液
现象
1号试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2号试管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瓶中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
成立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
溶液变为红色
11,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安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11,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安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共7页。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明珠,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陕南盛产茶叶,茶文化源远流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2,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