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4章培优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4章培优题(含答案)第1页
    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4章培优题(含答案)第2页
    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4章培优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8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4章培优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4章培优题(含答案),共8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一密闭气缸内,用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如图)。左边充有氮气,右边充有氢气和氧气。室温下,将右边的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最终静止于气缸的中点(水的体积忽略不计),则原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同分子个数比) ( )
    A.2:7B.7:2C.4:5D.8:1
    2.H2S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可用溶液 X 和空气来处理,并获得单质S,流程如图(部分物质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①反应 I:4FeCl2+O2+4HCl=4FeCl3+2H2O ②反应Ⅱ:2FeCl3+H2S=2FeCl2+ S↓+2HCl
    A.反应Ⅰ和Ⅱ涉及的元素中仅 Fe、O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溶液X 的溶质为 FeCl2和 HCl,且可循环利用
    C.工业上,每吸收 3.4 t H2S,需提供约 1.6 t 空气
    D.若由 Fe、FeCl2、FeCl3 中的若干种组成的 14 g 混合物中,铁元素为 5.6 g,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 FeCl3
    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化学变化,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中只含有C、H元素 B.表中的待测值为32
    C.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D.反应中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某气体由CH4、H2、CO三种气体组成,将一定量的该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则混合气中CH4 、H2、CO的质量比可能是( )
    A.1:1:1B.32:1:7C.16:1:14D.16:1:7
    5.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
    A.CO2和COB.CO2和O2C.CO和O2D.CO2和C
    6.有四氧化三铁、CuO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CO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质量为10g,则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5.6gB.6.7gC.7.8gD.8.9g
    7.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B,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A.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A剩余9g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8.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2 气体(CO) 点燃 B.铜粉(铁粉) 磁铁吸引
    C.C固体(CuO) 在空气中灼烧 D.O2 气体(CO2)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
    9.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H2、CO2和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组成,同学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假设气体均吸收完全),常见干燥剂有:浓硫酸、氯化钙、碱石灰、生石灰、氢氧化钠,后三种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中一定有氢气B.气体中一定有一氧化碳C.一定有二氧化碳D.一定有水
    10.水垢中一般含CaCO3、Mg(OH)2,可能含有 MgCO3(不考虑其他任何杂质)。某同学取不含结晶水的水垢样品进行研究(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分子质量:CaCO3 100 Mg(OH)2 58 MgCO3 84)( )
    A.该水垢灼烧生成 CO2气体 2.64 g
    B.该水垢中一定含有 CaCO3、Mg(OH)2,一定不含 MgCO3
    C.该水垢中一定含有 CaCO3、Mg(OH)2,可能含有 MgCO3
    D.该水垢中一定含有 CaCO3、Mg(OH)2和 MgCO3
    11.由铁、氧元素组成的固体5.8 g, 用足量的CO 还原,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0g,则这种固体可能是( )
    A.FeO B.Fe2O3与Fe的混合物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
    12.实验室有一瓶敞口久置的烧碱药品,取20g此样品加水溶解配制成120g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如下(不考虑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B.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111g
    C.用氯化钡替代氯化钙所得沉淀质量变大,相对误差偏大 D.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小于9.4g
    13.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二、单选题
    14.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2H4B.CH4OC.CH4 D.C2H4O
    15.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 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
    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D.反应前,原有氢气 2mL
    16.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 +2HCl=MgCl2+2H2↑
    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
    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1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18.将一定质量的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 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质量比为( )
    A.14∶11B.11∶14C.7∶11D.11∶7
    19.碳酸亚铁(FeCO3)可作为补血剂,铁红(Fe2O3)可作为颜料,制备FeCO3和Fe2O3的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资料:1. FeCO3ΔFeO+ CO2↑ ,4FeO+ O2=2Fe2O3;2.FeSO4+2NH4H CO3= FeCO3↓+( NH4)2 SO4+H2O +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需控制温度在35℃以下,原因可能是因为NH4HCO3受热易分解
    B.滤液中的溶质只有( NH4)2SO4
    C.在空气中煅烧23.2g的FeCO3,得到Fe2O3和FeO的混合物15.2g。则生成Fe2O38.0g
    D.在空气中充分煅烧FeCO3,若煅烧时间越久,则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越多
    20.3g碳放在盛有6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结束后容器中气体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气
    21.工业上,利用溶液X(溶质为CuCl2和HCl)在50℃时与Cu反应制作电路。CuCl2消耗后,HCuCl2经处理又能转化为CuCl2,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反应I CuCl2+Cu+2HCl=2HCuCl2 ②反应Ⅱ2HCuC12+H2O2=2CuCl2+2H2O
    A.反应I和Ⅱ涉及的元素中仅Cu、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反应Ⅱ中生成的CuCl2质量与溶液X中CuCl2质量一定相同
    C.工业上,每溶解6.4kg Cu时,外界只需提供34kg 10%的双氧水就能使生成的 HCuCl2全部转化为CuCl2
    D.若由Cu、CuCl、CuCl2中的若干种组成的10.66g混合物中,铜元素为6.4g,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CuCl2
    22.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23.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现取用 14.4g 过氧化钙加热一段时间 使其分解(该温度下CaO 不分解),测得所得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
    A.0.8gB.1.6gC.3.2gD.6.4g
    24.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测得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不同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和乙是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
    B.t1时刻,乙、丙、丁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43%和23%
    C.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2
    D.若反应前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g,如果再增加12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
    25.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 H2O和a g的X。下列关于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2H2 是有机物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CO2+H2O+CO
    C.a=1.4D.如果氧气的质量为10g,则2.6g的C2H2不能完全燃烧。
    26.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中氩气(Ar)作反应物 B.钛酸亚铁是铁和钛的合金
    C.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7:1
    D.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一定条件2X+2TiCl4+6CO,则X为FeCl2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g 碳和80g 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 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28.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B.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32(a-b)g
    D.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29.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B.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
    C.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多D.反应后分子种类不变
    30.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8g气体全部是O2 B.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g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g
    31.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2.向MgO和CuO的混合物12g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 )
    A.3.6 gB.8.0 gC.16.0 gD.18.0 g
    33.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有毒气体是Cl2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34.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 )
    A.1B.2C.3D.4
    35.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 ( )
    A.33.6%B.40%C.47.3%D.60%
    36.石油裂解气中含有C2H4和C4H8,二者以任意比例混和时,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定值
    B.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CO2和H2O,若产物H2O、CO2分别为18g、22g,则CO为l4g
    C.混合气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为67
    D.混合气体总质量一定时,完全燃烧消耗的O2不一定为定值
    37.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B.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38.有一包久置生石灰干燥剂,其成分可能为CaO、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取该混合物10g,加足量的稀盐酸完全溶解,生成CaCl2的质量为( )
    A.11.10 gB.15.00 gC.16.65 gD.19.82g
    39.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足量稀盐酸全部倒入,并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块状碳酸钙反应速率较快 B.a点所对应的体系中含有CaCl2和HCl
    C.1 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获得0.44g 二氧化碳
    D.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a、c点或b、d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
    40.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 g该H2O2溶液中加入1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1 gB.1.6 gC.2 gD.8.5 g
    41.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g,高温下用足量的氢气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0 g,将生成的水用足量的浓硫酸吸收后,浓硫酸增重0.9克,则a的值为 ( )A.3.30B.3.20C.4.00D.4.20
    4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15gB.6.7gC.30gD.20g
    43.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若能广泛应用,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变少了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每2个CO2分子与8个H2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4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和丁为氧化物,一定条件下可相互反应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个数比为1:1
    C.甲为有机物,其中C和N元素质量比为3:7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45.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高温也不分解),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将所得固体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至固体不再减少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200g,过滤得到10 g滤渣和一定质量的中性溶液,则原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A.80.0%B.83.8%C.74.4%D.92.6%
    46.某CaO和CaCO3的混合物中钙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只发生反应CaCO3 高温 CaO + CO2↑ )( )
    A.剩余固体是混合物B.生成CO2的质量是20g
    C.剩余固体的质量是42gD.原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是30g
    47.有一已部分氧化的镁带6g(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得到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 )
    A.9.3gB.16.1gC.11.6gD.24g
    48.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2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49.经测定,某含有C﹑O两种元素的常见气体的混合气体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该混合物中( )
    A.一定有COB.一定有O2C.一定有CO2D.一定是CO2﹑CO
    50.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51.KMnO4和MnO2混合物中,K%为15.6%。取10g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反应,则剩余固体质量为( )
    A.5.68gB.6.32gC.8.99gD.9.36g
    52.六硅酸镁可表示为aMgO·6SiO2·H2O。确定六硅酸镁组成的方法是:取10.6g六硅酸镁,充分加热失水后,得到固体8.8g;另取相同质量的六硅酸镁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经处理得SiO2固体7.2g.下列说法正确得是( )A.a=2B.a=3C.B=5D.B=7
    53.已知C有三种氧化物:CO、C2O3、C3O4。9.30gC(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成8.30g氧化物A;继续加熟A至1000℃对,剩余固体为7.50g氧化物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的三种氧化物申C3O4的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氧化物A的化学式为CO
    C.氧化物B的化学式为CO D.A到B的过程中,损失的是氧元素质量
    54. 一定量的锌和氧化锌的混合物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取10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ZnO+H2SO4=ZnSO4+H2O),得到硫酸锌的质量为( )A.32.2gB.16.1gC.6.5gD.8g
    55.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B.x的取值范围:0≤x≤30
    C.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65
    5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57.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13gB.c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b、d的质量比为5:4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三、填空题
    58.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 效应。“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生成碳酸钙,将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和CO2,写出高温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 性。
    (2)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 。
    (3)CO2可用于食品保鲜,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 。
    (4)已知一定条件下CO2与H2以质量比11:2反应可生成CH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与该反应类似,一定条件下,CO2与H2反应也能生成甲醇CH4O。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 。
    (5)生活中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生活”,体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日常起居中,长时间不用电器时,要关闭电源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究卫生,在餐厅用餐时,尽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
    59.Ⅰ.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表示元素的核电荷数,a、b、c代表该原子相应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若如图表示的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值= (用a、b、c表示)。当x=17时,c= 。
    (2)若如图表示的是某负二价的阴离子,则其离子符号为 。
    (3)若如图表示的是某一阳离子,则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Ⅱ.物质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由石油炼制得到。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个C分子中含 个原子。
    (2)D物质的化学式为 ,D物质由 构成。
    (3)4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图中字母)。
    (4)若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24g的纯净物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上反应,当B物质完全反应时,可生成22g C物质和9g D物质。则: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0.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氮原子 ; ②3个亚铁离子 ;③氧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④人体缺少 会患甲状腺肿大;⑤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
    ⑥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 ;
    ②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HCl)过多: ;
    ③用镁粉做闪光弹: ;
    ④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 。
    四、科学探究题
    61.燃烧是人类利用的较古老的化学反应之一。兴趣小组同学对燃烧展开系列探究。
    探究一、燃烧的发生
    (1)兴趣小组同学按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待蜡烛燃烧熄灭后,向上抽动燃烧匙,使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立即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白磷露出水面后才燃烧,请分析原因 。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约为 40℃,熔点约为 44℃,实验条件下的液态白磷密度大于水的 密度且难以透过滤纸,尝试分析:燃烧匙底部打孔并垫上滤纸的原因 。
    (3)反思:蜡烛燃烧熄灭后的密闭钟罩内,白磷仍能燃烧,从“物质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浓度” 的角度可得出的结论是 。
    探究二、火灾的逃生
    (4)知识回顾:图 2 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低处蜡烛先熄灭,则 CO2具有的性质是 。
    (5)按图3装置模拟建筑火灾现场,在封盖容器底部放置2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在烛芯附近放置O2传感器(见 a1、a2)和 CO2 传感器(见 b1、b2)。点燃蜡烛后迅速封盖,采集相关 数据,实验结果如图 4、图 5 所示。
    ①由图 4 可知:蜡烛熄灭时容器各处 O2含量均未降至 0,由此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②由图 5 可知:温度较高时,高处 CO2的浓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因此,建筑火灾中, 下列逃生方法较合理的是 。a匍匐前进b直立行走
    62.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探究活动一: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橡皮塞后使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橡皮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程式 。
    (2)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 。实验中若取用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3)根据白磷被引燃前后实验条件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4)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取下橡皮塞并与原装置一起仍置于天平左盘,则天平的指针 (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探究活动二:小敏在观看央视农业频道的电视节目时,看到一些水产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向鱼池中撒入一些名为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的固体物质,同时发现水面出现一些气泡。这些现象激发了他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后,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进行猜想】①生成氧气;②生成二氧化碳;③生成氢氧化钙
    你不赞同的猜想是 (选填①或②或③),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敏利用吸滤瓶等仪器设计组装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1)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过程中,小敏发现烧杯中也有气泡出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3)小敏又通过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生成物是氢氧化钙,请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3.某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该小组采用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催化剂均为0.4g,H2O2溶液均为20mL,浓度均为10%。在C框中连接导管和量筒,并测量收集到50mL水时的某项数据,经计算后绘制出下表:
    (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住A装置右侧胶皮管,打开①上方的塞子,向其中加水,打开①的活塞,若 ,则气密性良好。
    (2)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框内应选用 (填“C1”或“C2”)装置。
    (3)该探究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
    (4)从实验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 。
    (5)当量筒中收集到50mL水时,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体积 50mL(填“<”、“>”或“=”)。
    【探究二】探究MnO2的用量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图2甲所示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1)图2乙是“0.1g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
    (2)当用“3%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MnO2混合”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g时,H2O2的分解速率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MnO2的质量为4g(一药匙)时,能使图3中 (选填字母)烧杯中所装的3%H2O2溶液中H2O2的分解速率最接近实验要求。
    【探究三】探究H2O2溶液的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如图4所示,在250mL三颈瓶中均加入0.5gMnO2,在恒压漏斗中各加入20mL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进行实验。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并绘制出瓶内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5①所示。再将该装置的三颈瓶浸入水浴池中(该池可使瓶内的溶液温度恒定在20℃),用上述实验中相同量的各物质重复上述实验,用气压传感器测量并绘制出瓶内气压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5所示。
    (1)实验中,恒压漏斗的作用是 。
    (2)由图①知道:H2O2分解时会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3)由图②知道:H2O2溶液浓度越高,H2O2分解速率越 (填“快”或“慢”)。以10%H2O2溶液为例,约25s后三颈瓶内气压由高缓慢降低的原因是 。
    【反思与总结】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除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用量、H2O2溶液的浓度外,还可能有 、 等。
    64.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探究。请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一)某同学根据铁生锈的原理,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时该同学不是将铁粉堆在瓶底,而是将铁粉撒在浸润了氯化钠溶液的滤纸条上,再把该滤纸条贴在广口瓶内侧,其目的是 ,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该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优点:一是没有污染,二是 。
    (二)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1、2两处中有一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发生该实验现象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2)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如图乙,将点燃的镁条伸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镁条继续燃烧,请你写出一个对燃烧的新认识 .
    (三)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注:浓硫酸只吸收水分,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吸收水也可吸收二氧化碳)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 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装置Ⅱ和装置Ⅱ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
    65.如图是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的实验。甲中的白磷未燃烧,而乙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

    (1)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2)白磷(P4)燃烧的产物与红磷相同,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如仅用该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应做到:①白磷 ;②将锥形瓶B 。
    66.今年三月五号,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在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允许排放量不得超过0.02mg/L,否则将危害人类的健康,造成环境污染。某校学习小组欲利用“碘量法”测定扬州石化厂附近空气中的SO2的含量,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部分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淀粉遇碘(I2)变蓝,遇氢碘酸(HI)不变色.氢碘酸为无色液体.
    【测定原理】碘溶液吸收SO2的化学反应原理是:SO2+I2+2H2O=H2SO4+2HI
    【测定步骤】①先准确称取1.27g粉末状碘(I2),并称取一定量的碘化钾(碘化钾可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加水使之完全溶解,配成1000mL碘水,准确称量取此溶液5.00mL并稀释10倍,再滴加2~3滴淀粉指示剂既得标准碘溶液。
    ②准确量取标准碘溶液5.00mL倒入洗气瓶中待用(如上图)。则该标准碘溶液中所含碘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本题中溶液的密度可看做1.0g/cm3)
    ③到指定的测试地点甲处抽气,抽气时应先关闭旋塞K2,打开旋塞K1,拉注射器活塞到100mL处,再 将气体缓缓全部推入标准碘溶液中,即完成一次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反应恰好完全反应为止,记录抽气次数(n)。
    ④在测试地点甲处,有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数据中 (选填:小青、小白或小金)的最接近真实值,另两位同学不准确的原因为 。
    ⑤小组的其他同学再到不同地点再重复实验4次(每次所取碘溶液均为5.00mL)。这样做的目的是 。5次实验的抽气次数记录见下表
    【交流与讨论】
    (1)所配制的碘溶液显 色,实验中表明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2)所配制的碘溶液浓度过浓,过稀都不合理,试分析浓度过浓不合理的原因是 。
    (3)通过计算,学习小组得出结论:扬州石化厂附近空气中SO2的含量为 mg/l (选填“超标”或“不超标”)
    (4)化工厂的含硫尾气处理后才能排放,下列物质中,能吸收SO2的有 (选填字母)。
    A 氨水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 熟石灰
    67.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CO、H2、C都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或氧化铜等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一)甲组同学对炼铁产生了兴趣,他们所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杂质不参与任何反应)。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再装入药品。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 CO,作用是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 ,A装置中反应的方程式为 。
    (3)停止加热后,还要再通一会儿CO,除了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 B 装置的溶液中,另一个作用是 。
    (4)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该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 。
    (5)若反应过程中装置A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所取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 g。
    (二)乙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水的组成 (杂质不参加反应,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假定A、C装置能完全吸收相应的物质)。
    反应后测得B中玻璃管 (含药品)质量减少ag,C中洗气瓶 (含药品)质量增加 bg。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用含 a、b的式子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填序号)。
    A 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 B 缺少A 装置 C 氧化铁不干燥 D 有部分氧化铁被还原成了四氧化三铁
    (三)丙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并利用铁丝网罩集中火力,以获得反应所需的高温。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组成不变,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①CO;②CO2;③ 。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 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 △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 成立。根据这个结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 。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你觉得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 装置漏气 B 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 装置内还残留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68.如图1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利用下列流程分离并回收充分反应后的剩余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m的名称是 ,操作m和操作n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m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
    ②在分离并回收剩余固体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③若测得回收到的氯化钾固体质量比理论值大,原因可能是 (答一点)。
    (4)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们利用B和F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 ;
    (5)若用如图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 (填“a”或“b”);
    (6)用图2中I所示的矿泉水瓶进行对比实验,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应做的对比实验是 ;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9.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 并探究 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 CO2、H2O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装置 A 制取 CO2 的优点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D的作用是 ;
    (4)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还可用上图2装置中 (填字母序号)收集;
    (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 C 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如图3实验:

    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 (填名称)。
    70.超氧化钠(Na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资料】NaO2分别与CO2、H2O反应,都生成O2
    【实验】验证在NaO2中通入CO2,反应产生O2
    (1)上图装置 (填“能”或“不能”)验证NaO2和CO2反应产生O2。
    (2)要检验缓缓通入的CO2是否过量,C中盛放的试剂是 。
    (3)证明生成O2的实验操作是: 。
    【问题】按图示装置实验,缓缓通入过量CO2后,U型管内剩余固体可能是什么?
    【猜想】 ①可能是NaOH ②可能是 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4)按要求完成表中相关内容:
    ①b中不能用Ba(OH)2溶液替代BaCl2溶液是因为 。
    ②实验步骤b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钙的一种特殊氧化物W(CaxOy)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领域,是优良的供养剂。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W的组成进行了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资料在线】①W在350℃时能迅速分解,生成CaO和O2;②氧化钙(CaO)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W,准确称得其质量;
    (3)连接仪器,读取量气管液面的初始数值;
    (4)点燃酒精灯,当小试管中的W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5)再次读取量气管液面的数值。
    【回答问题】
    71.(1)实验中,当观察到量气管内液面 ,说明W已完全反应;
    72.(2)正确读取量气管内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
    73.(3)若W质量为0.144g,反应前量气管读数为2.10mL,反应后量气管读数为24.50mL(常温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实验中量气管的最佳规格是 (填字母序号);
    A 50mL B 100mL C 1L
    74.(4)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氧化钙的质量为 ,由此推知,W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
    75.(5)计算确定W(CaxOy)的化学式;
    76.【反思与评价】
    (1)结合上述的计算结果,W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77.(2)加热小试管时,随着W受热分解,量气管内的液面逐渐下降,为防止试管和量气管内气体压强过大,可将漏斗 (填“上提”或“下移”);
    78.(3)利用上述实验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也可求出W的化学式。若反应结束后,待剩余固体的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再称量,则所测W(CaxOy)的化学式中y的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其原因是 。
    五、实验题
    79.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实验过程: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2)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40℃即可燃烧),按图示装置连接仪器,然后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玻璃棒的作用为 。(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接近瓶底)
    (3)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已知白磷和红磷燃烧现象相似,白磷燃烧现象为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4)用“a、b、c”的代数式回答,集气瓶中氧气体积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
    实验反思:(5)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a体积的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6)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小于理论值的是 。(已知SO2极易溶于水,填序号)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实验前集气瓶里装的a体积水少了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硫粉代替白磷
    拓展探究:(7)如图所示,烧杯底有一小块白磷,另将相同质量的白磷和红磷分别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能燃烧的是 (选填“a”、“b”、或“c”)处。烧杯中的热水除了能提供热量,还起到的作用是 。
    80.资料:1. 实验室常用甲酸(H2CO2)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H2CO2浓硫酸ΔH2O+CO↑。2.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3.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氧化物。某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再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反应的产物,请回答:
    (1)装置 B 的作用是 。
    (2)装置 E 中存在的错误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该实验装置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简述理由: 。
    (4)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应连接装置 F 和 G,导管接口的顺序为a→ → →e。
    (5)反应过程中,装置 C 的烧瓶内氧化铜粉末处于“沸腾”状态(一氧化碳气流冲击所致),这样有利于 。
    81.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A、E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氧气收集完毕,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
    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82.实验是化学的根本,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装置A-E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可选 ;收集装置可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选装置甲收集CO2时气体应从 进,验满的方法是 ;可用装置BD组合制备收集的常见气体是 。
    (4)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混合物能得到氯气,小明选择乙作为发生装置,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 、 和铁圈。
    (5)装置乙、丙均可用于制备CO2,反应方程式为 ;丙与乙相比优点是 ;装置丁为启普发生器,作用与丙相同,打开K生成气体便可以逸出,大理石应放在 (填“M”、“N”或“L”)处。
    83.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K、K1、K2、K3为止水夹):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I 、II .
    (2)欲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可选用 发生装置(填“A”或“B”),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C和D装置相连接能制备CO2并验证CO2的性质.连接C和D装置,关闭K2,打开K、K1、K3,用试管①收集CO2,此收集方法说明 。石蕊试液最终呈 色,使石蕊试液变色的微粒符号是 。
    (4)关闭K3,打开K1、K2,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
    (1)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 (填序号)为气体发生装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最大转化率为 (填序号);
    a.25% b.33.3% c.50% d.100%
    ②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号)
    a.润湿玻璃管 b.检查气密性 c.均匀预热 d.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
    (2)①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多孔塑料片上常放置的药品为 ,此装置与B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
    ②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叫 法,其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①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用装置 (填序号)可以收集较纯净氢气;
    ②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发生爆炸。图G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若将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导管a连接,松开止水夹,在导管口点燃气体,发生装置不会爆炸。此装置的作用是 (填序号)
    a.提高了气体纯度 b.阻止气体在发生装置内燃烧 c.改变了氢气的化学性质
    ③若要图H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 (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85.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从装置A﹣﹣E中选择),还缺少一种实验用品 ,其作用为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要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应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洗净、干燥.
    (4)用F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图甲),则F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为了完成上述实验,用l0mL量筒量取6mL的NaOH溶液,读数时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 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5)我们知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否一定需要纯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某化学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1、2、3、4、5,并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10%、20%、30%、40%、50%的水(余下的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Ⅱ.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5个瓶中通入氧气,小心把5个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立放好.
    Ⅲ.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个瓶中,现象如下: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介于 号瓶和 号瓶之间.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86.为测定钢铁中的含碳量,设计如下装置,钢铁样品在装置A中煅烧时,气体产物只有CO2和SO2。
    (1)钢样处理成粉末的主要目的是 。钢样中的Fe3C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Fe3C+3O2煅烧 +CO2
    (2)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中Mn的化合价为 。
    (3)装置 B的作用是 ,装置 B中的现象是 。
    (4)装置C的作用是 。若无装置C,则测定结果 (填“偏大”“无影响”或“偏小”)。
    (5)装置D的作用为 ;装置E的作用为 .
    (6)钢样中加入某物质可降低煅烧温度,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该物质在组成上需满足的条件是 。
    87.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⑴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B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该装置便具有 的优点。若要收集纯净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小明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挤压胶头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小芳同学觉得该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还应向反应后的中滴加 溶液(填一种碱),若观察到 的现象,即可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并生成氯化钙和一种常见的液体。已知,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对人体特别是黏膜组织有腐蚀作用。
    ① 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干燥NH3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88.现有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发生装置选 ,若用C装置收集O2并长时间保存,方法是 。
    (2)实验结束后,某小组同学将棉花团投入水槽中,发现溶液为墨绿色,摇晃水槽,又变成紫红色,可能是生成了 (填化学式)的缘故。
    (3)为进一步研究KMnO4制氧时的失重率,某小组查阅了如下资料,回答:
    【资料卡片】:
    1、反应中固体失重率为O2与KMnO4质量比;
    2、研究表明,KMnO4受热分解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a、KMnO4Δ→K2MnO4+K2Mn4O8+O2↑(失重率约为13.5%)
    B、KMnO4Δ→KMnO2+O2↑(失重率约为20.3%)
    ①取8.0gKMnO4,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O2的质量可能为
    A.0.81g B.1.08g C.1.42g D.1.63g
    ②在43.9℃~377.9℃范围中,KMnO4的失重率为18.0%,结合资料分析,在43.9℃~377.9℃范围中,KMnO4分解反应主要以 (填“a”或“B”)为主。
    89.1.
    (1)(一)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
    (1)实验A中水作 (填“溶剂”或“溶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 。
    (3)实验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
    (5)实验E中的集气瓶里装满水的目的是 。
    (2)(二)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Na2O2反应放出O2,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填图二中字母,下同)。
    (2)为收集纯净干燥的O2,装置③中盛放的试剂为 ;装置④中盛放的试剂作用是 ;则⑤中收集方法可选用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真空袋收集法
    (3)当观察到装置②中 时应停止通CO2。
    六、综合应用题
    90.今年上半年,罕见的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各种消毒剂如酒精、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双氧水等被广泛使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化学式 C2H6O)俗称乙醇,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医用酒精进行室内消毒时,若不慎在桌面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 扑灭。15.2g 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与 g 酒精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气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中氯元 素的化合价为 。二氧化氯(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Cl2)和另一种气态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8ClO2 +2H2O加热 。
    (3)医用外科口罩的中间层是聚丙烯熔喷布,起过滤病毒作用。某兴趣小组对熔喷布的成分很感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白色的无水 CuSO4能吸收水分且遇水 会变为蓝色
    a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装入足量试剂后,精确称量 K、L 两装置质量;
    c 再次连接仪器;
    d 先通入一段时间 O2,再点燃酒精灯,观察 现象;
    e 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 K、L 装置质量。
    ①K 中无水硫酸铜 ,说明生成了水;L 中澄清石灰水 ,说明产生了 CO2。
    ②结论:熔喷布中一定含有 元素,若每步均吸收完全则各元素间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反思:若将装置 K 和 L 顺序颠倒,则不能确定是否有 生成。
    91.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 ②用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 ③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化学式为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 。
    (2)事实证明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是方法是③,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填序号)。
    A.无需加热,常温下就可自动完成,使用方便
    B.能将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变为呼吸所需的氧气
    C. 生成等质量的氧气,药品用量少
    D.生成物没有毒,不污染环境
    探究一: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
    【查阅资料】已知过氧化钠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过氧化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 + 2H2O == 4NaOH + O2↑。
    (3)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从图2中选择)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4)用图1中装置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检验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 。
    (5)B中反应方程式是 。
    石灰水的作用是①观察气体的流速,②判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何时完全反应, ③ 。
    (6)你认为该方案 (填“能”或“不能”)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理由是 。
    探究二:小红同学利用过氧化钠能和水反应的原理来测定Na2O2的纯度并用所得的氧气来确定某物质的组成
    【实验步骤】:
    ①称取20g样品置于装置中(整个装置的质量为45g)。
    ②一次性加入20mL蒸馏水后将装置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观察显示数字的变化,并记录(数据见下表)。
    ③进行计算。
    (7)装置中干燥剂的作用是 ;如果没有干燥剂,测定结果会 (选填“偏大”、“ 偏小”、“ 不变”)。
    (8)取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上述所得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二氧化碳4.4克和水1.8克,通过计算确定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 。
    9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食物的腐败主要与空气中的 气体有关,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常常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
    (2)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其化学式为 ,氦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这是利用它 的性质。与用氢气填充气球相比,用氦气填充气球的优点是 。
    (3)下图是三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
    ①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
    ②图II实验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试管的中空气的体积约为40毫升,燃烧红磷时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等试管冷却打开弹簧夹,理论上注射器活塞最终应停留在刻度 mL处。
    ③图III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变化是 ,与图I实验相比较,该实验具有的优点有 。
    A.不需要将白磷在瓶外点燃再插入集气瓶,可以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B.白磷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可以起到缓冲气压的作用
    C.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4)下图是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碳酸氢铵(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I可以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不同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和氧气,该过程属于 变化。
    ②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式方程式 。
    ③据国家标准,碳酸氢铵化肥中纯碳酸氢铵的含量不得低于95%。可用将碳酸氢铵化肥与碱溶液反应,将其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氨气来测定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化肥中其他成分不含氮)。取某碳酸氢铵化肥样品8.0与足量碱溶液反应得到氨气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计算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含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
    93.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步骤①中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2) 若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图1中步骤②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图中属于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②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的个数比为 ,反应类型为 。
    ③由上述微观示意图可以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是:
    (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4)图2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5)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呢?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①碱石灰能够吸收H2O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 B中的现象是 。
    ③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④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 g。⑤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写计算过程)
    94工业上常在含有硫酸铜的废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得到碱式碳酸铜沉淀。
    (1)品生产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SO42-的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 左右。
    【实验探究】
    Ⅰ.验证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可选装置如图所示。

    (2)甲同学将装置按BCA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的作用是 ,装置C中的现象为 。装置C、A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B装置中粉末完全变黑。关于黑色物质的成分,有人认为可能有碳,请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元素守恒角度说明此猜想的依据是 。
    (3)乙同学为确认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而不是碳粉,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Ⅱ.丙同学探究CO还原CuO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实验装置如下图:

    资料: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Cu2O(红色固体)、Cu。
    打开K,缓缓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加热。当黑色固体全部变红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4)由实验数据计算可知,CuO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g,红色固体粉末成分为 。
    (5)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B.实验结束必须先将玻璃管与虚线框内的装置分开,防止溶液倒吸
    C.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
    Ⅲ.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为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丁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有如下步骤:①称取12.0 g的样品;②高温分解;③测出生成CO2的质量为2.2 g;④测出生成水蒸气的质量为1.8 g。
    (6)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确定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95.硫酸铜在纺织、印刷等行业有广泛用途。
    (1)工业上可用铜屑、空气与稀硫酸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
    ①如图1是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铜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 ,多孔球泡的作用为 。
    ②工业生产时可用纯氧代替空气。这一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
    ③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制备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图2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 。
    (2)以CuSO4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过程如图3:
    ①“沉淀”时的反应为: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 +CO2↑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选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烘干时产品中出现少量黑色物质,可能的原因为 。
    ③若所得产品的产率(产率=×100%)偏高,其可能的原因为 (填序号)。
    a.反应物未完全沉淀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Cu2(OH)2CO3未洗涤干净 d.Cu2(OH)2CO3未完全烘干
    ④“沉淀”时若有少量3Cu(OH)2•2CuSO4生成,则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T℃时加热32.0g硫酸铜,一段时间后得到15.2gCuO和Cu2O的混合物,计算该混合物中CuO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96.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查资料得知,该牙膏摩擦剂主要是碳酸钙,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稀盐酸时无气体产生。小组成员对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实验装置如下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设计实验方案】
    (1)请写出装置A中的仪器名称:I ,II 。
    (2)装置A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为确保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观察到 ,则停止滴加稀盐酸。
    (3)有同学提出要补充装置C,可选择下列候选装置中的 (填序号),作用是 。
    【交流与表达】(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碳酸钙的的含量偏低,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该同学提出,应增加图1装置与装置A连接(装置A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空气。
    ①反应前,拆断装置A、B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作用是 ;
    ③在装置A中的反应发生时,图1装置的开关处于 状态(填“打开”或“关闭”)。
    【数据处理】
    (5)牙膏样品的质量为wg,小伟同学称得实验前、后装置B的总质量分别为mg和ng;小亮同学则通过一系列操作,称得B装置所得沉淀质量xg,你将选择 (填“小伟”或“小亮”)同学的数据进行计算,理由是 ,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97.现有下列五套常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除去食盐水中的少量泥沙,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要正确完成该操作还需要的仪器名称是 ;
    (3)在进行A装置相关操作时,通常在实验桌上放一石棉网,该石棉网在此实验过程中的用途是 ;
    (4)用装置C可制备O2、CO2等气体,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该气体已集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 (填序号)
    A装置可能漏气B 药品用量可能不足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D药品可能失效
    (5)实验室可用D装置制取甲烷(CH4)气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B.甲烷在水中溶解性较小C.甲烷不与水反应D.甲烷密度大于空气
    (6)实验室用D装置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 种物质.(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7)E装置用途广泛,可用来洗气、贮气等.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若要用水将瓶中氢气排出使用,水应从 处导管进入.
    98.水是生命之源,氢能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完成下列关于水与氢气的相关问题。
    (一)图1是直饮水机的工作流程图。
    (1)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大分子无法通过(如图2),该过程相当于净水中的 (填操作名称)。
    (2)紫外灯管照射可杀菌消毒,这个过程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取少量直饮水水样,滴加适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多,说明该直饮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二)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氢气在制备、储存与应用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I.氢气制备
    (4)有研究表明,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光解水制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光解水生成的两种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H2生成的是 (填“a”或“b”)。
    (5)一定温度下,用钼铁(M—Fe)作催化剂,可以裂解乙醇(C2H5OH)制备H2.研究数据如图4所示,分析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裂解乙醇制氢的最佳温度是 ,催化剂中最佳的M—Fe用量比是 。
    Ⅱ.氢气储存
    (6)在一定条件下,Mg和MgH2的相互转化可以实现氢气的储存和释放。其工作原理如图5。
    ①氢气储存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此储存氢气中,实际消耗12kgMg,由于氢气存储效率只有10%,那么至少需要氢气的质量为 kg。
    Ⅲ.氢气应用
    (7)一种以“氢能炼钢”替代“焦炭炼钢”的工艺流程如图6所示。
    ①高温下,用H2与Fe3O4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跟“焦炭炼钢”工艺相比,“氢能炼钢”的主要优点有 。
    七、流程题
    99.以红土镍矿(主要含有Fe2O3、FeO、NiO、SiO2等)为原料,获取净水剂黄钠铁矾[NaxFey(SO4)m(OH)n]和高纯纳米镍粉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①黄钠铁矾受热分解会生成Na2SO4、Fe2O3和两种非金属氧化物。
    ②二价铁元素可被氧化为三价铁元素
    (1)“酸浸”过程中,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I”得到的滤渣要进行洗涤的原因是 。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玻璃棒的作用 。
    (2)“沉铁”时,时间和溶液的pH对沉铁的影响如图,你认为应该选择的时间为 h,pH为 。
    (3)由黄钠铁矾的名称可知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用于判断黄钠铁矾是否洗涤干净的试剂是 。
    (4)向“过滤Ⅱ”所得的滤液(富含Ni2+)中加入N2H4·H2O(水合肼),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含镍产物的XRD图谱如下图所示(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固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欲制得高纯纳米镍粉,最适宜的NaOH的质量分数为 。
    (5)纳米镍粉可用于制造镍氢电池。镍氢电池是可充电电池中最安全,最稳定,性价比最好的绿色环保电池。镍氢电池在工作时,可将 能转变为电能。
    (6)某研究小组为测定黄钠铁矾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定质量的黄钠铁矾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然后将所得固体物质溶于足量水,过滤、洗涤、烘干得到9.60g固体,将滤液蒸干得到2.84g固体(不含结晶水)。
    ②将等质量的黄钠铁矾加盐酸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得到白色沉淀物18.64g。
    试通过计算确定黄钠铁矾的化学式 (要写出计算过程)
    100.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
    (2)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稳定”)。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5)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 CH4),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②点燃 CH4 之前应 。8 g CH4 完全燃烧消耗 32gO2,生成 a g CO2 和 18g H2O,则a= g。
    (6)写出 NH3 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01.五氧化二钒(V2O5)是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催化剂,如图是制取V2O5的工艺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玻璃棒起的作用是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V2O5中钒的化合价是 ,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3)工业上利用SO2与O2在加热并用V2O5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SO3,再用SO3与水反应制取硫酸,请写出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 。
    102.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甲烷----氧气燃料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CH4在空气中燃烧时,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
    (2)CH4可合成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研究CH4和CO2反应生成CO和H2,重大意义在于 ;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发现CH4可直接分解获得C6H6和H2,化学方程式为 。
    (3)①中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H2,化学方程式是 。②中一般加入K2CO3溶液吸收CO2,此反应表示为K2CO3+CO2+H2O = 2 ,N2 与H2按照分子数1: 反应生成NH3。
    (4)使用Fe2O3·H2O除去H2S,生成物中含硫元素的物质有 种。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八、计算题
    103.小强去商店买一包纯碱,包装如下图。小强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纯碱样品进行实验:准确称取5.5 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忽略CO2溶于水),共用去稀盐酸25 g,得到溶液质量为28.3 g(注: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求: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____。
    (2)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04.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该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则m=________。加入10g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九、简答题
    105.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789年英国化学家台耐特把氯气溶解在石灰乳中,制成了漂白粉,此法在工业上一直沿用至今。
    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漂白粉为白色粉末,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易吸水,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水和乙醇等作用而发生变化。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常用于棉织品及纸浆的漂白、污水处理、蔬菜瓜果及自来水消毒、环境卫生等,其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HClO)。漂白粉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随后逐渐褪色而变白。漂白粉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游离出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光照情况下次氯酸分解加速。
    漂白粉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酸类、易燃物等分开存放,漂白粉容易露置空气中失效。
    (1)漂白粉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漂白粉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漂白粉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其水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漂白粉包装要求密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等原因是 。
    十、推断题
    106.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连线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反应,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略去。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固体非金属单质,B、C组成元素相同,C是一种有毒的气体,D是常见的金属剧烈燃烧生成E ,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转化成F,E是黑色固体,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 ;E ;F 的化学式。
    (2)分别写出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 ; ;
    (3)有些净水器就是利用A来达到净水的目的这里是利用A的 性。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2
    待测
    20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
    Fe2O3
    通入CO,高温
    B
    CO2
    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Cu
    C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N2
    O2
    将气流通过灼热的铜网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20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催化剂种类
    气体产生速率(mL/s)
    二氧化锰
    3.5
    氧化铜
    4.5
    活性炭
    5.8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量筒内水
    量筒内剩余水
    250mL
    180.0mL
    129.5mL
    蜡烛
    装置Ⅱ
    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
    15.8
    182.3
    212.2
    反应后的质量/g
    14.4
    184.1
    216.6
    测试地点甲处
    小青
    小白
    小金
    抽气次数n
    88
    91
    85
    测试地点
    甲处
    乙处
    丙处
    丁处
    戊处
    抽气次数
    85
    89
    80
    92
    79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m2即(M4-M3)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g
    65.4g
    △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g
    122.6g
    △m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反应后装置B中全部固体,加水足量溶解
    (不填写)
    猜想③成立
    b.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c.在滤液中滴加少量

    编号
    1
    2
    3
    4
    5
    现象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K装置,
    L装置
    实验前装置及药品质量
    125.63g
    252. 36g
    实验后装置及药品质量
    126.44g
    254.56g
    时间/s
    60
    120
    180
    240
    300
    天平示数/g
    83.82
    82.43
    82.15
    81.80
    81.80
    试验次数
    1
    2
    3
    样品质量(g)
    8.00
    8.00
    8.00
    氨气质量(g)
    1.71
    1.69
    1.70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2.4g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获得结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铜
    粉末的总质量为62.0 g
    玻璃管和内盛红色
    粉末的总质量为61.7 g
    玻璃管的质量为60.0 g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0
    1
    n
    3
    4
    5
    m
    参考答案:
    1.BC
    【详解】左室中氮气的物质的量不变,令开始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l,左右两室压强相同,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开始右室中氢气与氧气的总物质的量为3ml,反应后左右体积相等,则右室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l,常温下水为液体,即右室气体减少的物质的量为2ml,则
    2H2243ml+O2123ml点燃2H2O气体减少量Δn2+1=32ml
    若剩余气体为氢气,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为23ml,则氢气为3ml-23ml=73ml,H2和O2的体积比为73ml:23ml=7:2:
    若剩余气体是氧气,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为 43ml,则氢气为3ml-43ml=53ml,H2和O2的体积比为 43ml:53ml=4:5。
    故选BC。
    2.BD
    【详解】A、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单质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价,由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Ⅰ和Ⅱ涉及的元素中Fe、O、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
    B、由流程中物质的变化可知,溶液X的溶质为FeCl2和HCl,FeCl2和HCl在反应中即可作为反应物又作为生成物,可循环利用,故B正确;
    C、设吸收3.4t H2S,需提供氧气的质量为x,由方程式:4FeCl2+O2+4HCl=4FeCl3+2H2O,2FeCl3+H2S=2FeCl2+ S↓+2HCl可知:
    O232x∼4FeCl3∼2H2S683.4t
    3268=x3.4t
    解得:x=1.6t,
    所以每吸收 3.4 t H2S,需提供约 1.6 t 氧气,不是空气,故C错误;
    D、混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是:5.6g14g×100%=40%
    氯化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5656+35.5×3×100%≈34.7%
    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5656+35.5×2×100%≈44.1%
    由平均值法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FeCl3,故D正确。
    故选:BD。
    3.AC
    【详解】A、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值=19+34+6+2-11-2-20=28,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8g-6g=22g,22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2g×3244 =16g;生成的水的质量为20g-2g=18g,18g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8g× 1618=16g;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6g=32g,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34g-2g=32g正好相等,说明X中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A正确;
    B、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值=19+34+6+2-11-2-20=28,故B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成物,而X和氧气为反应物,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8g-6g=22g,生成水的质量为20g-2g=18g,反应中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2g44:18g18=1:2 ,故D错误。
    故选:AC。
    4.BD
    【详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244):(9×218)=3:1,所以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12 :11=1:4;甲烷中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4,气体中同时含有CH4、CO 和H2,H2与CO的个数比是2:1,质量之比为1:7,符合条件的是B和D。
    故选BD。
    5.AC
    【分析】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有CO、CO2和O2,其中CO、CO2中碳与氧的质量比分别是3:4和3:8,所以不可能是某一种物质,也不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物,因为那会使碳氧的质量比小于3:5.,也就是混合物中必然是一个的比小于3:5而另一个大于3:5。
    【详解】A、CO、CO2中碳与氧的质量比分别是3:4和3:8,混合物中碳与氧的质量一个的比大于3:5,而另一个小于3:5,故该组气体有可能,故选项正确;
    B、CO2中碳与氧的质量比是3:8,与氧气的混合物中碳与氧的质量之比一定小于3:5,故该组气体不可能,故选项错误;
    C、CO中碳与氧的质量比是3:4,与氧气的混合物中碳与氧的质量之比有可能为3:5,故该组气体有可能,故选项正确;
    D、碳单质是固体,不是气体,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6.BC
    【详解】设生成10g沉淀时,对应的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的质量分别为x、y。
    Fe3O4+4CO高温3Fe+4CO2 、CuO+CO高温Cu+CO2、CO2+Ca(OH)2=CaCO3↓+H2O
    则Fe3O4232x→4CO2→4CaCO3↓40010g
    232x=40010g
    x=5.8g
    而对应氧化铜
    CuO80y→CO2→CaCO3↓10010g
    80y=10010g
    y=8g
    所以对应的物质的质量应该是大于5.8g小于8g,故选BC。
    7.AB
    【分析】由题意可知:若再增加10gB,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A,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B的质量为25克,C的质量为15克;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5:3;由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的质量为15克,C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30-15-9=6克,则A、B、C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5:3,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0克,生成D的质量为50克。
    【详解】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6克,剩余9克。故正确;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故正确。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2:5,故不正确;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2:3,故不正确;
    故选AB。
    8.BD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燃烧需要氧气,会引入新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碳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能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氧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D
    【点睛】除杂时要注意能除去杂质,不引人新杂质,不生成新杂质。
    9.AB
    【详解】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和吸收二氧化碳性,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增加,说明气体中有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色,说明有一氧化碳或氢气或二者的混合气体;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说明上一步反应生成了水,混合气体中有氢气;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说明混合气体中有CO。故选AB。
    10.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水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题时可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计算对比得出结论。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水垢灼烧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5.78g﹣2.96g﹣0.18g=2.64g。
    分析B、C、D:假设该水垢中不含碳酸镁,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镁和水。根据水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再进一步计算出氧化钙的质量,根据氧化钙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比较计算结果是否相等,若相同,则不含碳酸镁,若不相等,则一定含有碳酸镁。
    浓硫酸增重的质量即为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水的质量,设生成0.18g水的同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则:
    Mg(OH)2高温MgO+40xH2O180.18g
    4018=x0.18g
    x=0.4g
    则氧化钙的质量为:2.96g﹣0.4g=2.56g;
    设生成2.56g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
    CaCO3100y高温CaO+562.56gCO2↑
    10056=y2.56g
    y=4.57g
    则生成2.56g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4.57g
    设生成2.6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z,则:
    CaCO3100z高温CaO+CO2↑442.64g
    100z=442.64g
    z=6g
    因为4.57g≠6g,所以该水垢中一定含有 CaCO3、Mg(OH)2 和 MgCO3。
    故选A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二氧化碳,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根据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的大小比较再进行分析。
    11.BD
    【详解】设二氧化碳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x 10g
    44x=10010g
    x=4.4g,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4.4g×3244×100%=3.2g,
    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FeOFe+CO2,3CO+Fe2O32Fe+3CO2,Fe3O4+4CO 3Fe+4CO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于一氧化碳,一半来自于铁的氧化物,因此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3.2÷2=1.6g,5.8g某种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100%≈27.6%,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分别是:1672×100%=22.2%, 48160×100%=30%, 64232×100%=27.6%,由以上计算可知,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Fe2O3与Fe的混合物与Fe3O4。故选BD。
    12.BD
    【详解】A.根据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分析解答;
    B.根据生成10g沉淀解答;
    C.根据氯化钡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钙大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变质含有水分解答。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Na2CO3 + CaCl2= CaCO3↓+2NaCl
    106 111 100
    x y 10g
    106x=111y=10010g
    x=10.6g
    y=11.1g
    A.由上可知,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故滤液中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因此说法错误;
    B.由计算可知氯化钙的质量为11.1g。则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11.1g÷10%=111g。故正确;
    C. 用氯化钡替代氯化钙所得沉淀质量变大,相对误差偏小,故说法错误;
    D. 样品中氢氧化钠变质,含有水分,故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小于9.4g。说法正确。
    因此本题选BD。
    13.BD
    【详解】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则AB反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25g:15g=5:3;则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时,AB质量比为5:3,则15g的A会消耗9g的B,而生成D的质量是30g,则同时消耗的C的质量为6g;则完全反应时,ABC的质量比=15:9:6;
    A.第一次反应时消耗的B是9g,剩余的B是6g;
    B.完全反应时,ABC的质量比=15:9:6,即15g的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15g+9g+6g=30g,则A是25g,则生成的D的质量50g;
    C.反应中AB的质量比=25g:10g=5:3;
    D.反应中AC的质量比=15:6=5:2;故选BD。
    14.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最后计算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详解】因为“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同时生成4.4gCO2和3.6gH2O,该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00%=1.2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218×100%=0.4g;则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2g-1.2g-0.4g=1.6g。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g12:0.4g1:1.6g16 =1:4:1,所以化学式为CH4O。故选B。
    15.D
    【详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增加1mL的氧气,氢气则减少2mL,当氧气体积小于2mL时,氢气有剩余;当氧气体积为2mL时,两者完全反应;氧气大于2mL时,氢气被反应有氧气剩余。故实线部分表示有氢气剩余;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坐标为2,0)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虚线部分表示氧气剩余。由此判断:
    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氢气;故A正确;
    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氧气;故B正确;
    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故C正确;
    D、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时的体积比2:1,可推知原有氢气为4mL;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图象所表明的反应物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关系,围绕图象表明变化关系得出结论。
    16.D
    【详解】A、ZnFe2O4中锌元素+2价,氧元素-2价,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代入可求出Fe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选项错误;
    B、根据图示,反应1中ZnFe2O4是反应物,反应2中是生成物,故ZnFe2O4可以循环使用,不需要不断加入,故选项错误;
    C、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反应2产生的氢气被贮存后,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氢一部分为反应2的产物,一部分来自稀盐酸,故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
    17.D
    【详解】A、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使铜中混有了铁,故错误;
    B、大量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点燃的,故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入生成氧化铜,故错误;
    D、氧气可以与铜反应,而氮气不能与氧气反应,故可以除去氧气,故正确。故选D。
    【点睛】除杂时,不能与主题物质反应,不能生成新物质。
    18.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及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进行解答。
    【详解】CO2+Ca(OH)2=CaCO3↓+H2O44100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CO2的质量与CaCO3的质量比为44:100,因为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 合气体的质量,故CO 和 CO2 的质量比为(100-44):44=14:11。
    故选A。
    【点睛】本题为无数据运算题目,难度较大,主要运用到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19.B
    【详解】A、因为碳酸氢铵热稳定性差,温度较高时容易分解,因此反应Ⅰ需控制温度在35℃以下,故A正确;
    B、因为碳酸氢铵是过量的,因此滤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NH42SO4和过量的NH4HCO3,故B错误;
    C、设生成氧化铁质量为x,根据题意有:23.2g×56116=112x160+(15.2g-x)×5672,x=8.0g,故C正确;
    D、由FeCO3ΔFeO+CO2↑,4FeO+O2=2Fe2O3可知,在空气中充分煅烧Fe2O3,若煅烧时间越多,参加反应的氧气就越多,则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越大,故D正确。
    故选B。
    20.C
    【详解】碳在氧气中燃烧,如果氧气不足,就生成一氧化碳,如果氧气充足就生成二氧化碳。
    假设3g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反应,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C+O2点燃CO2123g32x
    1232=3gx
    解得x=8g
    假设3g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反应,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y。
    2C+O2点燃2CO243g32y
    2432=3gy
    解得y=4g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3g碳在6g氧气中部分生成二氧化碳,部分生成一氧化碳,因此反应结束后容器中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选C。
    【点睛】有些化学反应,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就不同,本题中的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就与氧气的量有关。
    21.B
    【详解】A、①反应I CuCl2+Cu+2HCl=2HCuCl2,是氯化铜中的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单质铜中的铜化合价升高。反应Ⅱ 2HCuC12+H2O2=2CuCl2+2H2O中铜元素由反应前的+1变为反应后的+2,而氧元素由反应前的﹣1变为反应后的﹣2.所以反应I和Ⅱ涉及的元素中仅Cu、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A正确;
    B、由于反应Ⅱ中生成的CuCl2质量是在溶液X中CuCl2质量基础上增加了加入的铜,所以一定不相同,生成的CuCl2质量质量增加了。选项B错误;
    C、根据反应I CuCl2+Cu+2HCl=2HCuCl2和Ⅱ2HCuC12+H2O2=2CuCl2+2H2O可得关系式为 Cu~H2O2.设需要的1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x
    Cu~H2O2646.4kg3410%x
    6434=6.4kg10%x
    解得x=34kg。
    选项C正确;
    D、若由Cu、CuCl、CuCl2中的若干种组成的10.66g混合物中,铜元素为6.4g,即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而CuCl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64+35.5×100%≈64.3%, CuCl2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64+35.5×2×100%≈47.4%,所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CuCl2。选项D正确。故选B。
    【点睛】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的是基本知识。
    22.B
    【详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16%=1:8,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质量分数直方图的形式出现,要先看懂图形的变化,分析数据,弄清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质量分数的数据确定物质变化的质量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
    23.B
    【分析】根据过氧化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依据固体质量的减少就是氧气的质量,依据钙元素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解:根据钙元素守恒,设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14.4g×4072×100%=58×(14.4g-x)
    x=1.6g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守恒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24.C
    【详解】A、该反应中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是1-20%-24%-33%=23%,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26%-63%=11%,参加反应的甲、乙、丙、丁的质量比为24%:(33%-11%):(63%-23%):(26%-20%)=12:11:20:3,t1时刻,甲反应掉12%,则乙反应掉11%,丁、丙分别生成3%、20%,因此乙、丁、丙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和43%,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克,则反应前甲的质量为24g,乙33g,再增加12克甲,则反应前甲乙质量比为(24g+12g):33g=12:11,所以甲与乙则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5.B
    【详解】A. C2H2 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属于是有机物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知,2.6g+7.2g=6.6g+1.8+a;求得a= 1.4g;;由题意 C2H2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H2O、CO,可设化学方程式为aC2H2+bO2点燃cCO2+dH2O+eCO,又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2.6 g C2H2、7.2g O2、6.6gCO2、1.8g H2O和1.4g CO,可列式:a×262.6g=b×327.2g=c×446.6g=d×181.8g=e×281.4g,解得a:b:c:d:e=4:9:6:4:2 ,即化学方程式为4C2H2+9O2点燃6CO2+4H2O + 2CO。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2.6g+7.2g=6.6g+1.8+a;求得a= 1.4g;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2C2H2+5O2点燃4CO2+2H2O;设2.6g的C2H2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2C2H2522.6g+5O2160x点燃4CO2+2H2O
    x=8g;当氧气的质量为8g时,2.6g的C2H2就能完全燃烧,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C
    【详解】A.氩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在反应过程中作保护气,故错误;
    B.钛酸亚铁是由铁、钛、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合金,故错误;
    C.根据从化学方程式:
    2H2+CO=CH3OH4 28
    由此可知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是:28:4=7:1,故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个数不变。从2FeTiO3+6C+7Cl2=2X+2TiCl4+6CO看钛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反应前后除物质x外个数已经相等,故x中无钛原子、氧原子、碳原子。铁反应前共有2个,反应后只有x有,所以2x中有2个,从而x中有1个;氯原子反应前有14个,反应后x除外有8个,所以2x中有6个,因此x中有3个,因此x的化学式是FeCl3,故错误。
    故选C。
    27.B
    【详解】A、根据方程式C+O2点燃CO2,碳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3:8,所以12g碳和80g氧气不会恰好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92g,故A错误;
    B、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故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故B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故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故选B。
    28.B
    【详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选项正确;
    B. P点处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剩余的高锰酸钾,选项错误;
    C. 设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316x=32(a-b)g x= 31632a-bg,选项正确;
    D.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正确。故选B。
    29.B
    【详解】A、反应物中有单质参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反应前后化合价一定有改变,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此反应可表示为:2 +3 → 2 +2 ,故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C错误;
    D、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故选B。
    30.B
    【分析】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反应的过氧化钠质量为y,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则:
    2CO288x+2Na2O2156y=2Na2CO3212z+O232mΔm88-32=566.6g-3.8g=2.8g
    88x=156y=212z=32m=562.8g
    解得:x=4.4g,y=7.8g,z=10.6g,m=1.6g
    【详解】A、剩下的3.8g气体有二氧化碳2.2g,氧气1.6g,故A错误;
    B、剩下的3.8g气体有二氧化碳2.2g,故B正确;
    C、反应中二氧化碳过量,Na2O2固体已反应完全,反应后的固体只有碳酸钠,故C错误;
    D、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故D错误。
    故选:B。
    31.B
    【详解】试题分析: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错误;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正确;C.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无关,错误;D.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错误。
    考点:考查空气组成的测定的知识。
    32.C
    【详解】根据关系式法:
    因为MgO + H2SO4=MgSO4+H2O,MgSO4+2 NaOH = Mg(OH)2↓ + Na2SO4
    得到关系式MgO~MgSO4~2NaOH~Mg(OH)2,固体质量增加40805818
    因为CuO + H2SO4=CuSO4+H2O,CuSO4+2 NaOH = Cu(OH)2↓ + Na2SO4
    得到关系式CuO~CuSO4~2NaOH~Cu(OH)2,固体质量增加80809818
    即80份质量的NaOH参加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加18份,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可得
    8018=x15.6g-12g
    x =16g
    故选C。
    33.B
    【详解】A、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3,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1,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所以有毒气体是Cl2,正确;C、反应前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不能混用,错误。故选B。
    34.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钙原子的数目为2,所以反应后钙原子的数目为2,硫酸钙前的计量系数为2,即m=2,再次验证反应前后氧原子、硫原子的个数可知当m=2时,数目相等,所以m=2。故选B。
    35.B
    【详解】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x,则100g×x×2384=100g×23%,解得x=84%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00g×84%=84g
    设分解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是y
    2NaHCO3Na2CO3 + H2O + CO2↑ 反应前后固体的差量
    2×84 106 2×84-106=62
    y 100g-87.6g=12.4g
    2×8462=y12.4g,解得y=33.6g
    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33.6g84g×100%=40%,故选B。
    36.D
    【详解】A. C2H4和C4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相等,所以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定值,正确;
    B. C2H4和C4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相等,为:(12×2):(1×4)=6:1,18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是18g×1×218=2g,22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是:22g×1244=6g,14gCO中碳元素是质量是:l4g×1228=6g,碳元素的质量:6g+6g=12g,氢元素的质量是2g,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g:2g=6:1,正确;
    C. 混合气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2×212×2+1×4=67,正确;
    D. 因为C2H4和C4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相等,所以混合气体总质量一定时,消耗的O2一定为定值,错误。故选D。
    37.B
    【详解】A、装置A中的反应是CuO+COCu+CO2,Cu2O+CO2Cu+CO2,反应中没有生成水,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CO2,错误;B、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排尽玻璃管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正确。C、由题意可知装置B增重4.4g,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4.4g×1644×100%× =1.6g,铜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14.4g-1.6g64 :1.6g16=2:1,所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或Cu和CuO的混合物或Cu2O、Cu和CuO的混合物,错误;D、若缺少装置C,装置B增重的质量偏大,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低,错误。故选B。
    38.C
    【详解】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是10g×60%=6g。Ca→CaCl2,40111=6gx,x=16.65g。故选C。
    39.A
    【详解】A、由图像可知,块状碳酸钙反应速率较慢,错误;B、由图像可知,a点压强在增加的过程中,稀盐酸与粉末状碳酸钙发生反应且稀盐酸未反应完,故a点所对应的体系中含有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CaCl2和过量的HCl,正确;C、设1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0.1g x
    1000.1g=44x
    x=0.44g,正确;D、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a、c点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b、d点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加更快。故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a、c点或b、d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正确。故选A。
    40.A
    【详解】某H2O2溶液中H、O的质量比为2:17;则19g双氧水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19g×22+17=2g;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水的质量为2g÷1×21×2+16×100%=18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9g-18g=1g。故选A。
    点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有时候如果能正确的运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来解答相关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B
    【详解】发生的有关反应为:Fe2O3+3H22Fe+3H2O,CuO+H2Cu+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H2O中的氧元素来源于金属氧化物。H2O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等于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的增重是吸收的水的质量。0.9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0.9g×1×21×2+16 ×100%=0.80g,所以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2.40g+0.80g=3.20g,即a=3.20。故选B。
    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质量守恒。
    42.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10g×(1-64%)÷1240+12+16×3×100%=30g,故选C。
    43.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加热催化剂 C2H4+4H2O.
    【详解】A、该反应减少了二氧化碳,若能广泛应用,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A正确;
    B、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所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变少了,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每2个CO2分子与6个H2分子恰好完全反应,有两个氢分子未参加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44.B
    【分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N2O+H2O→一定条件催化剂2NH3+CO2
    【详解】A.由分析可知乙是水,丁是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一定条件下可相互反应,正确;
    B.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生成2个丙分子,一个丁分子,个数比为2:1,错误;C.甲为有机物,其中C和N元素质量比为12:(14×2)=3:7,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正确。故选B。
    45.A
    【详解】2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所含氯元素质量=200g×14.6%×35.536.5×100%=28.4g
    氯化钙中钙元素与氯元素质量比=40:(35.5×2)=40:71,则氯化钙中氯元素质量为28.4g时钙元素质量=28.4g71×40=16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16g÷(40100 ×100%)=40g,依据题意可知过滤所得的滤渣即为原石灰石中的杂质;
    则原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40g40g+10g×100%=80%。故选A。
    46.C
    【详解】A、将50g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剩余的固体是氧化钙,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50g混合物含钙元素的质量=50g×60%=30g,反应前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30g;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的质量:30g÷4040+16 =42g,故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50g-42g=8g,故错误;
    C、由上分析可知,剩余固体的质量是42g,故正确;
    D、设原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是x,则
    CaCO3 CaO+CO2↑
    100 44
    x 8g
    100x=448g
    x=18.2g,故错误。
    47.C
    【详解】镁、氧化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都生成了硫酸镁。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即在化学反应中镁元素质量不变,故镁带中镁元素的质量就是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故氢氧化镁的质量=6g×80%÷2458×100%=11.6g 。故选C。
    点睛:这个题目中若按照一般的方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比较麻烦,要有质量守恒的思想。
    48.D
    【详解】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所以只有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物;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6:2×32=1:4,分子个数比为1:2;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因此甲烷燃烧不是置换反应;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选D
    49.A
    【详解】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16×100%≈57%,也就是说,如果全部是CO的话,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为57%;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212+16×2×100%≈73%;要使混合气体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一种大于60%,另一种小于60%,由于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都大于60%,所以必然有CO。
    故选A。
    50.B
    【详解】A、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气体X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正确;
    B、装置③里是浓硫酸,作用是吸收水分,增重1.8g,说明燃烧后生成1.8g的水,装置④是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增重2.2g,说明燃烧后生成2.2g的二氧化碳,即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水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9:11,即原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根据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4+ 2O2点燃 CO2+ 2H2O 中H2O与CO2质量比就是9:11,不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可能只有甲烷,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气体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正确;
    故选B。
    51.D
    【详解】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0g×15.6%÷3939+55+16×4×100%=6.32g;
    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3166.32gΔK2MnO4+MnO2+O2↑32x
    31632=6.32gx
    x=0.64g
    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0.64g=9.36g。
    故选D。
    52.A
    【详解】因为结晶水合物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根据10.6g六硅酸镁,充分加热失水后,得到固体8.8g,该物质中水的质量=10.6克-8.8克=1.8克;因为氧化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镁和水,而二氧化硅不能和盐酸反应,所以二氧化硅的质量为7.2g,氧化镁的质量=10.6克-1.8克-7.2克=1.6克,根据其中的质量关系可以得出:a×401.6g=6×607.2g。解得a=2。故选A。
    53.C
    【详解】A、C有三种氧化物:CO、C2O3、C3O4,转化为C6O6、C6O9、C6O8,可以看出,CO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错;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1000℃时,固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C(OH)2完全分解,n(C):m(O)=9.3g93:[(7.5g-9.3g×5993)÷16]=1:1,剩余固体成分为CO;故选项错;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1000℃时,固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C(OH)2完全分解,n(C):m(O)=9.3g93:[(7.5g-9.3g×5993)÷16]=1:1,剩余固体成分为CO;故选项正确;
    D、9.30g C(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成8.30g氧化物A,继续加热A至1000℃时,剩余固体为7.50g氧化物B,损失的还有氢元素的质量,故选项错。
    故选:C。
    54.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锌元素的质量在反应的过程中不会改变的原则可以确定:原物质中锌元素的质量为=10克×65%=6.5克;所以硫酸锌的质量为=6.5克÷65/161=16.1克。故选B.
    考点:元素质量的计算
    55.B
    【详解】c物质反应后减少了10g,是反应物;d物质反应后减少了5g,是反应物;所以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0g:5g=2:1,所以A正确;x可以大于30,例如当a是生成物时,x>30,所以B错误;当y=20时,b是催化剂,或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则a物质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当y<20时,b是反应物,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所以C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x+y=30+20+(10+5)=65,所以D正确。故选B。
    56.C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数据为:16;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生成物为N、P、Q,生成的质量依次为9g、9g、6g;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9:6=3︰2,故B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0g+4g+3.6g+4.8g=待测+13g+12.6g+10.8g,待测值为16g,故C正确;
    D、因为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N和P分子个数比,故无法确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选项错误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57.B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则18g+1g+2g+32g=待测+26g+2g+12g,待测=13g,故A正确;
    B、c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B不正确;
    C、反应中b、d的质量比为26g-1g:32g-12g=5:4,故C正确;
    D、a、d反应前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b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c反应前后质量未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表示为:a+d→b,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B。
    58. 温室 CaCO3高温CaO+CO2↑ 吸附 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 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形成降雨 石蕊试液 CO2+4H2一定条件CH4+2H2O 22:3 AB
    【详解】(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
    将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和CO2,CaCO3高温CaO+CO2↑;
    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
    (2)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该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形成降雨;
    (3)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石蕊试液;
    (4)CO2与H2质量比为11:2,则其分子个数比为1144:22=1: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其反应生成CH4同时还生成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4H2一定条件CH4+2H2O;
    与该反应类似,一定条件下,CO2与H2反应也能生成甲醇CH4O,方程式为CO2+3H2一定条件CH4O+H2O,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12+16×2):(1×2×3)=22:3;
    (5)A日常起居中,长时间不用电器时,要关闭电源,利于节约用电,正确;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正确;
    C尽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浪费,错误;
    故选AB。
    59. a+b+c 7 S2- 四 3 H2O 分子 B C2H4+3O2点燃__2CO2+2H2O
    【详解】Ⅰ(1)若如图表示的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的值=a+b+c。当x=17时,核外电子排布为:,c=7;
    (2)若如图表示的是某负二价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则其离子符号为:S2-;
    (3)若如图表示的是某一阳离子,阳离子失电子后形成3个电子层,则该元素的原子有4个电子层,电子层数=周期数,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Ⅱ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B表示氧分子,C表示二氧化碳分子D表示水分子
    (1)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共3个原子;
    (2)D物质的化学式:H2O;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这4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B,由氧原子构成,是氧气;
    (4)若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24g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上反应,当氧气物质完全反应时,可生成22g 二氧化碳气体和9g 水。则: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纯净物A的质量=22g+9g-24g=7g;
    2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22g×1244=6g,氧元素质量为22g-6g=16g;
    9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9g×218=1g,氧元素质量为9g-1g=8g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水中氧元素质量=氧气质量,16g+8g=24g,说明纯净物A中没有氧元素;且纯净物A中碳元素质量为6g,氢元素质量为1g,则纯净物A的化学式中碳原子个数与氢原子个数比为:6g121g1=12;因为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则A 的化学式为:C2H4;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4+3O2点燃__2CO2+2H2O。
    60. 2N 3Fe2+ Cu+12O I CH4 Ca 略 略 略 略
    【详解】(1)根据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的书写要求解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配平)注(反应条件及↑↓)等(反应物、生成物中间等号连)分析解答。
    解:(1)①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如氧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Cu+12O;
    ④人体缺少I会患甲状腺肿大;
    ⑤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H4;
    ⑥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Ca;
    (2)①二氧化碳与水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叶绿素光C6H12O6+6O2;
    ②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冶疗胃酸(HCl)过多:3HCl+Al(OH)3 = AlCl3+ 3H2O;
    ③用镁粉做闪光弹:2Mg+O2点燃2MgO;
    ④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Na2CO3 +Ca(OH)2=CaCO3↓+2NaOH。
    61. P +O2 →点燃P2O5 白磷浸没在水中时,没有与氧气接触 便于液态白磷与水的分离 不同物质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浓度不同(答案合理即可) CO2本身不可然,不助燃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答全给分) 物质燃烧,不一定能将装置内氧气完全耗尽才熄灭 生成热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形成向上的气流,在上方聚集 a
    【详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P+O2→点燃P2O5;白磷露出水面后才燃烧,是因为白磷浸没在水中时,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露出水面后,与氧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发生燃烧。
    (2)燃烧匙底部打孔并垫上滤纸的原因: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防止液态白磷进入水中。
    (3)蜡烛燃烧熄灭后的密闭钟罩内,白磷仍能燃烧,从“物质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浓度”的角度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浓度不同或蜡烛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浓度比白磷高。
    (4)知识回顾:图2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低处蜡烛先熄灭,则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5)①由图4可知:蜡烛熄灭时容器各处O2含量均未降至0,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说明物质燃烧,不一定能将装置内氧气完全耗尽才熄灭
    ②由图5可知:温度较高时,高处CO2的浓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生成热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形成向上的气流,在上方聚集,因此,建筑火灾中,逃生方法较合理的是匍匐前进。
    62. 4P+5O2点燃2P2O5 瓶塞飞出 先变大再变小 无 温度达到着火点 物质具有可燃性 向左偏 ② 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P导管口,木条复燃 反应放热 2CaO2+2H2O=2Ca(OH)2+O2↑
    【详解】探究活动一:
    (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
    (2)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起缓冲作用,防止瓶塞飞出;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胀大,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变瘪,故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再变小;
    实验中若取用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无影响,因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与白磷的量无关;
    (3)引燃之前白磷不燃烧,引燃之后,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玻璃管不是可燃物,受热不燃烧,白磷是可燃物,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
    (4)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取下橡皮塞并与原装置一起仍置于天平左盘,外界空气进入集气瓶,则天平的指针向左偏;
    探究活动二:
    不赞同的猜想是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故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P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过程中,小敏发现烧杯中也有气泡出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反应放热,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3)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63. 分液漏斗中水不留下 2H2O2MnO2__2H2O+O2↑ C2 收集50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活性炭、氧化铜、二氧化锰 < 过氧化氢溶液越多,产生氧气越多 C 使恒压漏斗与三颈瓶内气压相等,便于过氧化氢溶液顺利下滴 放出 快 反应结束,放热停止,随着装置散热,温度会下降,使得三颈瓶内气压开始缓慢减小 催化剂颗粒大小 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
    【详解】探究一(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住A装置右侧胶皮管,打开①上方的塞子,向其中加水,打开①的活塞,锥形瓶中的压强不变,若分液漏斗中水不留下,则气密性良好。
    (2)装置A中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__2H2O+O2↑,C2装置中玻璃导管伸入量筒底部,防止液体飞溅,C框内应选用C2装置;
    (3)该探究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收集50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4)从实验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活性炭>氧化铜>二氧化锰;
    (5)当量筒中收集到50mL水时,则B装置内的气体中含有一部分空气体积,所以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体积<50mL;
    探究二(1)图2乙是“0.1g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越多,产生氧气越多;
    (2)当MnO2的用为0.08g时,用“3%H2O2溶液8毫升混合”时,H2O2的分解速率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MnO2的质量为4g时,烧杯中所装的3%H2O2溶液中体积为:V=4g0.08g×8mL=400mL时,H2O2的分解速率最接近实验要求。
    探究三(1)实验中,恒压漏斗的作用是:使恒压漏斗与三颈瓶内气压相等,便于过氧化氢溶液顺利下滴;
    (2)由图①知道:H2O2分解时会放出热量;
    (3)由图②知道:H2O2溶液浓度越高,H2O2分解速率越快,以10%H2O2溶液为例,约25s后三颈瓶内气压由高缓慢降低的原因是:反应结束,放热停止,随着装置散热,温度会下降,使得三颈瓶内气压开始缓慢减小;
    反思与总结: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除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用量、H2O2溶液的浓度外,还可能有:催化剂颗粒大小和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
    64.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铁生锈 20.2% 测定结果更准确 CO2+H2O=H2CO3 化合 Ca(OH)2+CO2=CaCO3↓+H2O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1.8 4.4 6:1 不能 空气中氧气参加了反应
    【分析】(一)铁粉与氧气反应更充分,但速度比红磷燃烧慢,因此可人为加快铁的生锈。
    (二)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的通性,因此可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一)反应时,若将铁粉堆积,则接触不充分,反应较慢,因此可将铁粉撒在浸润了氯化钠溶液的滤纸条上,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加快铁生锈。
    180.0-129.5250×100%=20.2%,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2%。与红磷相比,不仅无污染,同时当氧气含量较低无法继续支持燃烧时,本实验可继续反应,因此反应更加充分,结果更准确。
    (二)(1)稀盐酸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在2处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此现象的原因是生成了碳酸,发生的反应为: CO2+H2O=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OH2+CO2=CaCO3↓+H2O。
    (3)一般认为只有氧气可支持燃烧,但对于特定物质其实也可以在非氧气的环境中燃烧,因此认识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者二氧化碳也可支持部分物质燃烧。
    (三)(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两个装置的增重即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水为184.1-182.3=1.8g;二氧化碳质量为216.6g-212.2g=4.4g。
    (2)水中H来自于蜡烛,二氧化碳中的C来自于蜡烛,1.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2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因此碳氢的质量比为6:1。
    (3)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固体除可吸收二氧化碳外,还可吸水,因此调换顺序会导致结果不准确,故不能。
    (4)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而反应物还有氧气,因此产物的总质量应该为蜡烛和氧气的质量,因此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综合掌握程度,考点较细,需要通过基础装置试验理解改进装置。
    65. 燃烧需要氧气 P4+5O2点燃2P2O5 足量 密封好
    【分析】(1)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分析;
    (2)根据白磷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化学方程式;
    (3)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应做到白磷足量,装置要密封好
    【详解】(1)甲中的白磷不能够燃烧是因为缺少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而乙中的白磷能够燃烧正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所以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故答案为燃烧需要氧气;
    (2)白磷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是:P4+5O2点燃2P2O5.
    P4+5O2点燃2P2O5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应做到白磷足量,使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充分与白磷反应;装置要密封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使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故答案为①足量;②密封好。
    【点睛】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6. 0.127% 关闭旋塞K1,打开旋塞K2 小白 抽气次数少,测量结果误差大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蓝 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 反应速率过快,不易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0.04 超标 AC
    【详解】[测定步骤]
    ②准确量取标准碘溶液5.00mL倒入洗气瓶中待用(如上图)。则该标准碘溶液中所含碘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7g1000mL×1.0g/cm3×100%=0.127%;
    ③到指定的测试地点甲处抽气,抽气时应先关闭旋塞b,打开旋塞a,拉注射器活塞到100mL处,再关闭旋塞K1,打开旋塞K2将气体缓缓全部推入标准碘溶液中,即完成一次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反应恰好完全反应为止,记录抽气次数(n)。
    ④在测试地点甲处,有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数据中小白的最接近真实值,另两位同学不准确的原因为抽气次数少,测量结果误差大;
    ⑤小组的其他同学再到不同地点再重复实验4次(每次所取碘溶液均为5.00mL)。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交流与讨论]
    (1)所配制的碘溶液显蓝色,实验中表明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
    (2)所配制的碘溶液浓度过浓,过稀都不合理,浓度过浓不合理的原因反应速率过快,不易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3)通过计算,学习小组得出结论:扬州石化厂附近空气中SO2的含量为0.04mg/L>0.02mg/L,超标;
    (4)氨水和熟石灰显碱性,能吸收SO2,故选AC。
    67. 检查装置气密性 排净空气防爆炸 红色固体变黑 3CO+Fe2O32Fe+3CO2 防倒吸/防氧化 收集CO防污染 8 b-aa AD CO和CO2 ① = ③ 尾气未处理 2CuO+C2Cu+CO2↑ ABC
    【详解】(一)(1)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 CO,作用是排净空气防爆炸。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的氧化铁被CO还原为Fe单质,因此会看到玻璃管A中的固体物质由红棕色变为黑色,在A装置中反应的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3)停止加热后,还要再通一会儿CO,除了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另一个作用是防止Fe在热的空气中再被氧化为Fe2O3;同时由于装置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澄清石灰水可能会被倒吸至A,使容器炸裂,即通入CO的作用是防止氧化和防倒吸。
    (4)CO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若将B装置改成C 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该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收集CO,防止污染大气的作用。
    (5)若反应过程中装置A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固体减少的质量即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13.6g-11.2g=2.4g,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2.4gx=16×356×2+16×3,x=8g,则所取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8g。
    (二)(1)反应后测得B中玻璃管 (含药品)质量减少ag是氧元素的质量,C中洗气瓶 (含药品)质量增加 bg包含氧元素和氢元素,故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b-aa。
    (2)A、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不会影响氢、氧元素的比例关系,故A正确; B、缺少A 装置,则会造成水的质量偏大,而计算的氧元素取决于固体减少的质量,会造成氢、氧质量比偏大,故B错误;
    C、氧化铁不干燥,加热过程中导致测得减少的固体质量比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偏大,而且测得水的质量也不准确,故C错误;
    D、有部分氧化铁被还原成了四氧化三铁,不会影响氢、氧元素的比例关系,故D正确。故选AD。
    (三)[提出猜想]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应可能有:①CO;②CO2;③CO和CO2三种情况;
    [设计方案](1)因CO不溶于水,CO2溶于澄清石灰水中。△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该气体是CO,所以猜想①成立;
    (2)因CO不溶于水,CO2溶于溶于澄清石灰水中,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相等,即:△m1=△m2;
    [实验并记录]根据实验数据得到,△m1 = M1-M2=69.8g-65.4g=4.4g;△m2=M4 -M3 =122.6g-118.9g=3.7g,△m2≠0且△m1 ≠△m2 ,因此猜想①②均不正确,猜想③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2Cu+CO2↑。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你觉得可能原因是
    A、若装置漏气,对△m1没有影响,但生成的CO2 部分漏出,造成△m2偏低,故A正确;
    B、若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会造成CO2偏低,△m2偏低,故B正确;
    C、若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会造成△m2偏低,故C正确。因此合理选项是ABC。
    【点睛】本题考查了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有关知识。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或反应产生气体的实验在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进行实验,要先通入气体驱赶装置内的空气,然后通入气体发生反应;待实验完毕要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气体,使产生的金属单质在还原性气体环境中冷却,既可以避免金属再次被氧化,同时也避免了倒吸现象的发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时,从固体物质的颜色变化、气体是否产生、气体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及溶液颜色、是否产生沉淀等方面分析。
    68. 酒精灯 锥形瓶 AE 催化作用 过滤 玻璃棒 引流 AC 没有蒸干 【答题空10】2H2O2 =====MnO22H2O+O2↑ 从分液漏斗流下的双氧水占有一定的体积 b 将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换成等体积的蒸馏水作对比实验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故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的是干燥的气体,故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E,故组合装置为:AE;
    (3)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反应速率较慢,故加入二氧化锰加快反应速率,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①操作m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故是过滤;操作n是蒸发,过滤和蒸发过程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②在分离并回收剩余固体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可以提高实验效率 ,节约能源,故选AC;③若测得回收到的氯化钾固体质量比理论值大可能是由于蒸发时水分没有蒸干;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 ;用B和F制取并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时,从分液漏斗流下的双氧水占有一定的体积 ,故测量结果偏大;
    (5)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选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应从b进入;
    (6)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为了说明二氧化碳不仅与水反应,而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等体积的蒸馏水中对比,观察塑料瓶变瘪的情况;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69. 略 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略 吸收未反应的CO2 ad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详解】(1)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装置 A的优点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2)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3)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O2;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解答;
    (5)根据实验现象解答。
    解:(1)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利用装置 A 制取 CO2 的优点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2)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3)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O2;
    (4)装置E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还可用上图2装置中ad收集;
    (5)加水溶解无气泡产生,说明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不含Na2O2。根据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后生成沉淀。过滤后,沉淀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测滤液的pH=12,溶液显碱性,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70. 不能 澄清石灰水 在E端放一个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Na2CO3 酚酞(CuCl2) 溶液变红(有蓝色沉淀产生) B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 BaCl2 + NaCO3 =BaCO3↓+2NaCl
    【分析】本题考查酸碱盐的性质。
    【详解】(1)因为水也能和超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确定是谁产生的氧气;
    (2)确定是否还有二氧化碳剩余,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
    (3)检验氧气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
    猜想:
    (4)根据题意,有可能成分是碳酸钠;
    根据题意可知,加入氯化钡后,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钠,为了证明氢氧化钠,可以加入酚酞或氯化铜,酚酞遇到氢氧化钠变红,氢氧化钠遇到氯化铜会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存在;
    ①B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
    ②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BaCl2 + NaCO3 =BaCO3↓+2NaCl。
    【点睛】结合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和离子检验进行分析。
    71.不再下降 72.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73.A 74. 0.032g 0.112g 0.080g 75.CaO2 76.2CaO2Δ2CaO+ O2↑ 77.下移 78. 偏小 在空气中冷却导致CaO吸收水蒸气,测得CaO固体质量偏大
    【解析】71.实验中,若W已完全反应,则不会再生成气体,故此时可观察到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
    72.正确读取量气管内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调节两边液面相平,使得两边的压强相等,这样气体才不会处于压缩状态。
    73.根据反应前量气管读数为2.10mL,反应后量气管读数为24.50mL,说明水位下降24.50mL-2.10mL=22.4mL,故应选择量气管的最佳规格是50mL,选A。
    74.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结合m=ρv,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2.4mL×10-3×1.429g/L=0.03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氧化钙的质量=0.144g-0.032g=0.112g;根据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故W中钙元素的质量为0.144g×4072×100%=0.080g 。
    75.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由于W中钙元素的质量=0.080g,故W中O元素的质量为:0.144g-0.08g=0.064g,故可列式为:40x:16y=0.08g:0.064g可计算出x:y=1:2,故W的化学式为CaO2。
    76.结合上述的计算结果,W CaO2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aO2Δ2CaO+ O2↑。
    77.加热小试管时,随着W受热分解,量气管内的液面逐渐下降,为防止试管和量气管内气体压强过大,可将漏斗下移,这样始终保持液面两边的压强相等。
    78.若反应结束后,待剩余固体(氧化钙)的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再称量,则所测W(CaxOy)的化学式中y的值将偏小,原因是:在空气中冷却导致CaO吸收水蒸气,测得CaO固体质量偏大。
    79. 引燃白磷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P+O2→点燃P2O5 先下降后上升 b-a b-ac-a×100% c=5b-4a ABC AC a 隔绝空气
    【详解】实验过程:
    (2)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燃白磷;
    (3)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点燃P2O5;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集气瓶内压强增大,集气瓶内水被压入烧杯中,故水面下降,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
    (4)集气瓶内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故氧气的体积为:b-a;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b-ac-a×100%;
    实验非常成功,集气瓶内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故氧气的体积为:b-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为:5(b-a),c=a+5(b-a)=5b-4 a;
    (5)A、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a体积的水可以吸收热量,加速集气瓶冷却,符合题意;
    B、可以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受热膨胀逸出,符合题意;
    C、集气瓶内的水可以吸收热量,防止气体受热膨胀,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符合题意。
    故选ABC;
    (6)A、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B、实验前集气瓶里装的a体积水少了,会使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D、用硫粉代替白磷,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极易溶于水,会被水完全吸收,不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7)a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b处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c处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了氧气,不能燃烧,故能燃烧的是a处;
    烧杯中的热水除了能提供热量,还起到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80. 吸收水蒸气 左侧导管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CO2+Ca(OH)2=CaCO3↓+H2O 不能 D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导致产物二氧化碳无法检验 d b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详解】(1)装置 B 中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2)装置 E 中存在的错误是:左侧导管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3)该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D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导致产物二氧化碳无法检验。
    (4)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应连接装置 F 和 G,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气体,导管接口的顺序为a→d→b→e。
    (5)反应过程中,装置 C 的烧瓶内氧化铜粉末处于“沸腾”状态,这样有利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81. 分液漏斗 集气瓶 2KMnO4加热K2MnO4 +MnO2 + O2↑ 从水中取出导管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如果两边能形成稳定的液面高度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或者先加水,然后关闭旋塞,上下移动漏斗,两边出现液面高度差。回答合理即可) b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详解】(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集气瓶。
    (2)A 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可见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因此A、E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ΔK2MnO4+MnO2+ O2↑,因为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
    (3)用B制取二氧化碳,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如果用题中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如果两边能形成稳定的液面高度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或者先加水,然后关闭旋塞,上下移动漏斗,两边出现液面高度差。回答合理即可)。因为反应是在仪器b中进行,所以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b中。因为该装置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活塞,使仪器b内的固液相遇和分离,所以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点睛】反应物要相互接触化学反应才能发生,装置 中通过活塞的打开和关闭,使仪器b内的固液相遇和分离,所以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82. 试管 分液漏斗 A C或E 2KMnO4K2MnO4+MnO2+O2↑ b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a处,若木条熄灭,则气体已收集满 氢气 酒精灯 石棉网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N
    【详解】(1)①是试管;②是分液漏斗。(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C或E。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去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a端排出,所以二氧化碳从b端进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a处,若木条熄灭,则气体已收集满。发生装置B是固液常温型装置,D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装置BD组合制备的气体是氢气。(4)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混合物要用到酒精灯,给烧瓶中的物质加热,要垫上石棉网。(5)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丙与乙相比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大理石应放在N处,液体在L处,当关闭K时,气体不能排出,启普发生器内压强变大,将液体压进M中,使固体与液体分离,从而反应停止。
    83. I试管 II长颈漏斗 B 2H2OMnO22H2O+O2↑ 密度大于空气 红色 H+ CO2+CaOH2=CaCO3↓+H2O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答;(3)根据收集装置分析气体的性质;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解答;(4)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解答。
    【详解】(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I试管、II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可选用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3)将C和D装置相连接能制备CO2并验证CO2的性质。连接C和D装置,关闭K2,打开K、K1、K3,用试管①收集CO2,此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故石蕊试液最终呈红色,使石蕊试液变色的微粒符号是H+;
    (4)关闭K3,打开K1、K2,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点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熟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根据气体的制取原理来组装、选配、判断或者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再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反应等来判断、选用收集装置;或者评价、改良某一装置等等。
    84. A 2KMnO4≜K2MnO4+MnO2+O2↑ a d 石灰石/大理石 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 向上排空气法 集气瓶 CO2+CaOH2=CaCO3↓+H2O F b c
    【详解】(1)①高锰酸钾是固体,需要加热,所以应选择装置A为气体发生装置,故填: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每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反应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8份。故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最大转化率为32128×100%=25%,故选a;
    ②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故选d;
    (2)①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多孔塑料片上常放置的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故填:石灰石(或大理石);
    此装置与B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故填: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叫向上排空气法,
    故填: 向上排空气法;
    其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①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故用装置F可以收集较纯净氢气,故选F;
    ②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此装置的作用是阻断燃烧,故选b;
    ③图H中下方气球内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上方的气体密度应比空气小,所以该气体是氢气,故选c。
    85.(1)水槽
    (2) AD或AE 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KMnO4ΔK2MnO4+MnO2+O2↑
    (3) 2H2O2MnO22H2O+O2↑ 过滤
    (4)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a
    (5) 3 4 52%/52.6%
    【解析】(1)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水槽,故填:水槽;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或E,故填:AD或AE;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K2MnO4+MnO2+O2↑;
    (3)
    B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将二氧化锰与水分离的方法就是过滤,故填过滤;
    (4)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F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量筒的刻度越向上越大,a刻度在5上面,表示6mL,故填a;
    (5)
    ①根据表中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在3号瓶中很亮,4号瓶中复燃,说明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介于3号瓶和4号瓶之间,故填3和4;
    ②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4号瓶中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为40%,此时空气还占60%,所以空气中有氧气的量为:60%×21%=12.6%,所以此时瓶内共有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2.6%+40%=52.6%,如果按照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计算,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60%×1/5+40%=52%,故填52.6%或52%。
    86.(1)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Fe3O4
    (2) 2KClO3MnO2Δ2KCl+3O2↑ +4/+4价
    (3) 除去CO2中的SO2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 吸收CO2中的水蒸气 偏大
    (5) 吸收CO2,测定产生的CO2质量 防止空气的CO2和H2O进入D装置
    (6)不能含有碳元素
    【解析】(1)
    钢样处理成粉末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3个铁原子,6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空白处是Fe3O4;
    (2)
    实验室用KClO3在 MnO2的催化下加热生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2KClO3MnO2Δ2KCl+3O2↑,MnO2中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x+(-2)×2=0,解得x=+4;
    (3)
    为准确测定钢铁中的含碳量,吸收二氧化碳以前,要处理二氧化硫和水蒸气;故装置 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SO2;现象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
    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蒸气,若无装置C,水蒸气同时被碱石灰吸收,则测定结果偏大;
    (5)
    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CO2,测定产生的CO2质量;装置E的作用为防止空气的CO2和H2O进入D装置;
    (6)
    钢样中加入某物质可降低煅烧温度,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该物质在组成上需满足的条件是不能含有碳元素,以免影响碳含量的测定。
    87. 2H2O2 MnO2 2H2O+O2↑ 控制反应速率 E B 软塑料瓶变瘪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有沉淀生成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 +2NH4Cl△CaCl2 +2NH3 ↑+ 2H2O B
    【详解】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常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
    ,若将B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而控制反应速率,该装置便具有控制反应速率的优点。排水法可以将集气瓶内的空气完全排尽,而且也容易判断是否集满。使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若要收集纯净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E,
    (2)实验室制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为固体哦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力作用下,塑料瓶变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反应后的中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填一种碱),若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的现象,即可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原因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反应,而如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了,则溶液中存在碳酸钠,而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生成白色沉淀。(3)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2NH4Cl==CaCl2 +2NH3 ↑+ 2H2O;干燥气体时,只能将混在气体中的水除掉,不能将气体本身反应掉,浓硫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88. KMnO4→KMnO4+K2MnO4+O2 A 收集时,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并将集气瓶倒置于实验台上 KMnO4 C B
    【详解】(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 KMnO4+ K2MnO4+ O2,发生装置选A,过程中需要加热,若用C装置收集O2并长时间保存,方法是收集时,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并将集气瓶倒置于实验台上。
    (2)实验结束后,某小组同学将棉花团投入水槽中,发现溶液为墨绿色,摇晃水槽,又变成紫红色,可能是生成了KMnO4的缘故。
    (3)①取8.0gKMnO4,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O2的质量可能为8g×13.5%=1.08g,或者是8g×20.3%=1.63g,所以产生的氧气质量在这个范围内,故选C。
    ②在43.9℃~377.9℃范围中,KMnO4的失重率为18.0%,结合资料分析,在43.9℃~377.9℃范围中,KMnO4分解反应主要以B为主,因为B反应中其失重比是20.3%。
    考点:氧气的制取
    89.(1) 溶剂 搅拌,加快溶解 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4P+5O2点燃2P2O5 五分之一 隔绝氧气 排净瓶中空气以免制取的气体不纯。
    (2) CaCO3+2HCl=CaCl2+H2O+CO2↑ A 氢氧化钠溶液 吸水 D 浅黄色固体变白色
    【详解】(1)(1)物质溶于水时,水做溶剂,故答案:溶剂;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使铁丝熔融溅落,瓶底的水能防止溅落的熔融的铁丝炸裂集气瓶,故答案:防止熔融的铁丝溅落炸裂集气瓶;
    (3)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4)白磷放在水中就和空气隔离,故答案:隔绝空气;
    (5)瓶中装水的目的是排去集气瓶中的空气;
    (2)(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所应该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反应装置即A装置;
    (2)通入的二氧化碳不可能被全部反应掉,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在③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为了得到较干燥的氧气,④中盛放的试剂应为浓硫酸来吸水干燥氧气;为收集纯净干燥的O2,最好选用真空袋收集法;
    (3)过氧化钠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Na2CO3是白色固体,故当观察到装置②中浅黄色固体变成白色时应停止通CO2。
    90. 12:3:8 湿抹布 9.2 +4 8ClO2 +2H2O加热4HClO+2Cl2+7O2; 变蓝 变浑浊 碳氢(或氢碳) 20:3(或3:20) 水
    【详解】(1)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6:16=12:3:8;
    医用酒精进行室内消毒时,若不慎在桌面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抹布扑灭;
    解:设15.2g 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与xg 酒精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可得:x×12×212×2+6+16×100%=15.2g×12×212×2+4+16×3×100%, x=9.2g;
    (2)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二氧化氯(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Cl2)和另一种气态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l、O、H,生成物中含H、Cl、O,故生成物的另一气体单质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氢气,根据已知条件,生成的应是氧气,故化学方程式补充完全为: 8ClO2 +2H2O加热4HClO+2Cl2+7O2
    (3)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K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了水;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L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②聚丙烯熔喷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反应物中含O,故:熔喷布中一定含有C、H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就是聚丙烯熔喷布中氢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就是聚丙烯熔喷布中碳元素的质量,故碳元素的质量为:(254.56g-252.36g)×1244×100%=0.6g,氢元素的质量为:(126.44g-125.63g)×218×100%=0.09g,故若每步均吸收完全则碳氢元素间的质量比为:0.6g:0.09g=20:3;
    反思:若将装置 K 和 L 顺序颠倒,则不能确定是否有水生成,因为会从澄清石灰水中携带出水。
    91. 2KMnO4ΔK2MnO4+MnO2+O2↑ 2H2O2MnO22H2O+O2↑ AB 锥形瓶 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氧气不易溶于水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2Na2O2+2CO2=2Na2CO3+O2 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不能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反应也生成氧气 吸收氧气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 偏大 1:2:1
    【详解】(1)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KMnO4ΔK2MnO4+MnO2+O2↑;用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H2O2MnO22H2O+O2↑;
    (2)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碳酸钠和氧气,常温下即可发生反应,且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供给氧气的同时吸收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适宜在潜水器里供给氧气;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常温下就能进行,不用加热、不用通电,操作简单,还能将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变为呼吸所需的氧气;
    (3)实验室通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所需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氧气不溶于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用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5)B中是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Na2O2+2CO2=2Na2CO3+O2;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防止对氧气收集的影响;
    (6)过氧化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此方案不能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7)过氧化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气逸出时会带有水分,可用干燥剂进行吸收;没有干燥剂,氧气逸出时会带有水分,导致测得参加反应过氧化钠的质量偏大,计算的纯度偏大;
    (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20g+45g+20g-81.80g=3.2g,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则: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244×100%=1.2g,1.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1.8g×218×100%=0.2g,参加反应该物质的质量=4.4g+1.8g-3.2g=3.0g,1.2g+0.2g=1.4g, 故该气体中还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为:3.0g-1.4g=1.6g,所以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2g12:0.2g1:1.6g16=1:2:1。
    92. 氧气(O2) N2 He 密度很小 更加安全(不会燃烧、不会爆炸等) 产生大量白烟 P+O2P2O5 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往外拉一段距离,松开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说明不漏气(合理即可) 2 先下降后上升 ABC 沸点 物理 N2 +3 H22NH3 达到国家标准
    【分析】(4)③根据产生氨气的质量先求出生成氨气的平均值,再求出氨气中氮元素的质量,再根据氮元素的质量求出碳酸氢铵的质量,然后再求出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最后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食物的腐败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O2)有关,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常常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该气体是N2;
    (2)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其化学式为He,氦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这是利用它密度很小的性质。与用氢气填充气球相比,用氦气填充气球的优点是:更加安全;
    (3)①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P+O2P2O5;
    ②图II实验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往外拉一段距离,松开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说明不漏气;试管的中空气的体积约为40毫升,燃烧红磷时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完全燃烧约消耗氧气的条件为40mL×=8mL。故等试管冷却打开弹簧夹,理论上注射器活塞最终应停留在刻度10mL-8mL=2mL处;
    ③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内压强增大,将水压入导管中,冷却后,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集气瓶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故图III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与图I实验相比较,该实验不需要将白磷在瓶外点燃再插入集气瓶,可以减少污染,也不会因插入燃烧匙不迅速,导致气体逸出,可以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同时集气瓶中的水可以起到缓冲气压的作用。故选ABC;
    (4)①步骤I可以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和氧气,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②由流程图可知,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是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式方程式为:N2 +3 H22NH3;
    ③氨气的平均质量=(1.71g+1.69g+1.70g)÷3=1.70g
    氨气中氮元素的质量= 1.70g×=1.4g
    碳酸氢铵的质量=1.4g÷= 7.9g
    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100% = 98.75% > 95%
    所以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含量达到国家标准。
    93. 沸点 NH3 3:1 化合反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合理即可) NH3+H2O+CO2=NH4HCO3 AC 检查装置气密性 石灰水变浑浊 NH4HCO3加热NH3+H2O+CO2 3.4 14%
    【详解】(1)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2)①由图可知反应物都为单质,生成物化学式为NH3,属于化合物;
    ②分析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前由6个分子与2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由4个分子,参加反应的“”和“”的个数比为3:1;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③由上述微观示意图可以获得,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合理即可);
    (3)步骤③中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NH3+H2O+CO2→NH4HCO3;
    (3)由标签中的“防潮防晒”可知,NH4NO3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不能说明硝酸铵具有挥发性,故选AC;
    (4)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符号表达式是:NH4HCO3 NH3+H2O+CO2;
    ④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实验后D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氨气的质量,所以氨气的质量为152.4g-149g=3.4g;
    ⑤化肥含氮元素质量为:3.4g×1417×100%=2.8g
    化肥含氮元素质量分数为:2.8g20g×100%=14%。
    94.(1)8.5
    (2)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A中澄清石灰水中的水会对产物中水的检验有干扰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元素
    (3)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CuO+H2SO4=CuSO4+H2O
    (4) 1.6g Cu2O和Cu
    (5)ABC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生成的CuO的质量为12.0g- 2.2g -1.8g=8.0g,碳酸铜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2g,则:CuCO31246.2gΔCuO804g+CO2↑442.2g ,所以氢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8g-4g=4g;则:Cu(OH)2984.9gΔCuO804g+H2O180.9g,由此可得,结晶水的质量为:1.8g-0.9g=0.9g,根据题意有:x:y:z=6.2g124:4.9g98:0.9g18=1:1:1,因此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CO3·Cu(OH)2·H2O
    【详解】(1)由图3所示可知,溶液pH为8.5左右时,硫酸根离子含量最低,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沉淀效率最高,因此第二次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8.5;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气体通过溶液会携带水蒸气,所以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装置C中的现象为: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装置C、A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气体通过A装置会携带水蒸气,对产物的检验会造成干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此猜想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元素;
    (3)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蓝;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4)设一氧化碳完全还原氧化铜时生成铜的质量为x,
    CuO8062.0g-60.0g+COΔCu64x+CO2
    x62.0g-60.0g=6480
    x=1.6g<61.7g-60.0g=1.7g,所以CuO中铜元素的质量为1.6g,红色固体粉末成分为氧化亚铜和铜;
    (5)A、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形成混合气体爆炸,故A正确;
    B、实验结束必须先将玻璃管与虚线框内的装置分开,防止溶液倒吸,故B正确;
    C、由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的特点可知,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故C正确;
    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不论是碳酸钠的溶液还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显碱性,故D错误;
    故选ABC;
    (6)见答案。
    95. 2Cu+O2+2H2SO4∆ 2CuSO4+2H2O 温度易控,受热均匀 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排除其他气体的干扰 2H2O2MnO2 2H2O+O2↑ A D Na2SO4 HNO3和BaCl2溶液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 cd/dc 偏小
    设该混合物中CuO的质量为x,则Cu2O的质量=15.2g﹣x,根据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则
    32g×6464+32+16×4=x×6464+16+(15.2g-x)×64×264×2+16解得x=8g。
    【详解】(1)①铜、氧气和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直接加热温度过高,反应温度难以控制,水浴加热,反应的温度容易控制,受热均匀,图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②工业生产时可用纯氧代替空气,这一措施除能加快反应速率外,还具有的优点是排除其他气体的干扰。③用双氧水制氧气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收集方法可以是排水法也可是向上排空气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2)①反应前有2个铜原子、2个硫原子、15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和2个氢原子,反应后2个铜原子、0个硫原子、7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0个钠原子和2个氢原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有4个钠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所以X化学是为Na2SO4。②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应选用试剂是 HNO3和BaCl2溶液;烘干时产品中出现少量黑色物质,可能的原因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③若所得产品的产率(产率=产品的实际质量产品的理论质量×100%)偏高,其可能的原因:a、反应物为完全沉淀,无影响;b、过滤时滤纸破损,产品的实际质量减少,所得产品的产率降低;c、Cu2(OH)2CO3未洗涤干净, 导致产品的质量增大,所得产品的产率偏高;d、Cu2(OH)2CO3未完全烘干,所得产品产率偏高;故选cd。④“沉淀”时若有少量3Cu(OH)2•2CuSO4生成,Cu2(OH)2CO3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264×2+12×1+16×5+1×2×100%=57.7%,3Cu(OH)2•2CuSO4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565×5+16×14+1×6+32×2×100%=52.1%,故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小;
    (3)见答案。
    96. 分液漏斗 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气泡不再产生 ① 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B,干扰实验 将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全部赶入装置B中 关闭 小亮 装置A中的水蒸气和HCl气体也会进入装置B中 100x197w×100%
    【详解】(1)I是长颈漏斗,Ⅱ是锥形瓶。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完全则不会有气泡产生,所以为确保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观察到气泡不再产生,则停止滴加稀盐酸。
    (3)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B被吸收,则会影响测量结果,则补充装置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补充①,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B,干扰实验。
    (4)②反应结束,装置内会残留二氧化碳没有被B吸收,所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可以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B中,被B吸收,所以作用是将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全部赶入装置B中。
    ③在装置A中的反应发生时,图1装置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因为如打开,二氧化碳会被图1中的氢氧化钠吸收。
    (5)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可能进入B中,并且有气流经过,A中的水蒸气也可能随气流进入B中,所以使用B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值不如使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的质量计算准确。所以选择小亮同学的数据进行计算,因为装置A中的水蒸气和HCl气体也会进入装置B中,所以小伟同学的结果不准确。
    根据Ba(OH)2+CO244=BaCO3↓197+H2O和CaCO3100+2HCl=CaCl2+H2O+CO2↑44
    设碳酸钙质量为a
    BaCO3197x~CO2~CaCO3100a197100=xaa=100x197
    所以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x197w×100%=100x197w×100%
    97.(1) 铁架台 锥形瓶
    (2) B 玻璃棒
    (3)放置加热后的蒸发皿,避免蒸发皿将实验桌烫坏
    (4) CaCO3+2HCl=CaCl2+H2O+CO2↑ C
    (5)D
    (6) 2KClO3MnO2Δ2KCl+3O2↑ 4.8g 3/三
    (7) b a
    【详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铁架台,b是锥形瓶;
    (2)泥沙难溶于水,所以除去食盐水中的少量泥沙可用过滤的方法,应选用的装置是B;要正确完成该操作还需要的仪器名称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3)在进行A装置相关操作时,蒸发皿由于加热温度较高,通常在实验桌上放一陶土网,该石棉网在此实验过程中的用途是放置热的蒸发皿,防止烫坏实验桌;
    (4)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二氧化碳已集满,原因可能是:装置可能漏气,药品用量可能不足,药品可能失效,与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不利于空气排出)无关。故选C;
    (5)A、根据D装置适用于固体,所以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说法正确;
    B、甲烷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小,说法正确;
    C、甲烷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也不与水反应,说法正确;
    D、D装置不能说明甲烷密度大于空气,事实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说法错误。
    故选D;
    (6)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Δ2KCl+3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15g+5g﹣15.2g=4.8g,
    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45xMnO2Δ2KCl+3O2↑964.8g
    24596=x4.8g
    x=12.25g
    所以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三种;
    (7)氢气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所以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b处导管通入;若要用水将瓶中氢气排出使用,水应从a处导管进入。
    98.(1)过滤
    (2)化学
    (3)软水
    (4) 2H2O催化剂光2H2↑+O2↑ a
    (5) 600℃ 1:9
    (6) Mg+H2350℃3MPaMgH2 10
    (7) Fe3O4+4H2高温3Fe+4H2O 产物为Fe与H2O,无污染
    【详解】(1)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大分子无法通过,则与净水中的过滤操作原理相似;
    (2)紫外线照射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3)在肥皂水中加入软水搅拌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则该水样为软水;
    (4)水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光解产生氢气与氧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催化剂光2H2↑+O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水分解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示等时间a产生气体体积是b的2倍,则a表示氢气;
    (5)根据图像分析可知600℃时氢气的产率最高,则为最佳反应温度;当M:Fe用量比为1:9时氢气的产率最高,则为最佳用量比;
    (6)①根据反应的原理图示可知Mg与H2在350℃、3Mpa的条件下反应生成MgH2,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H2350℃3MPaMgH2;
    ②解:设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
    Mg2412kg+H22x×10%350℃3MPaMgH2242=12kgx×10%x=10kg
    则至少需要氢气10kg;
    (7)①氢气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3O4+4H2高温3Fe+4H2O;
    ②氢能炼钢的产物为Fe、H2O,则产物无污染。
    99.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漏斗 引流 4 2.5 +3 氯化钡溶液 c% 化学 NaFe3(SO4)2(OH)6
    【详解】(1)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滤渣中会残留好多可溶性物质,如硫酸铁、硫酸亚铁等,洗涤,可以将这些物质回收,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过滤I”得到的滤渣要进行洗涤的原因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由图可知,4h时,沉铁率达到最高,之后变化不大,Ph2.5时,沉铁率最高,故应选择的时间为4h;pH为2.5;
    (3))铁元素通常显+2价、+3价,由黄钠铁矾的名称可知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由图可知,“酸浸”时加入了硫酸,故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用于判断黄钠铁矾是否洗涤干净的试剂是:氯化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未洗干净;
    (4)由图可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c%时,镍的含量最高,故最适宜的NaOH的质量分数为c%;
    (5)镍氢电池在工作时,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故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6)①黄钠铁矾受热分解会生成Na2SO4、Fe2O3和两种非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Fe、S、O、H,生成物中也应含Na、S、Fe、O、H,还生成了两种非金属氧化物,根据反应物中所含元素,故生成的两种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硫和水,故将一定质量的黄钠铁矾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然后将所得固体物质溶于足量水,过滤、洗涤、烘干得到9.60g固体,由于氧化铁不溶于水,故得到的9.60g固体是氧化铁,将滤液蒸干得到2.84g固体,该固体是硫酸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与黄钠铁矾中铁元素的质量相同,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与黄钠铁矾中钠元素的质量相同;
    故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9.60g×56×256×2+16×3×100%=6.72g;
    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2.84g×23×223×2+32+16×4×100%=0.92g
    故钠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23x:56y=0.92g:6.72g,x:y=1:3;
    ②将等质量的黄钠铁矾加盐酸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得到白色沉淀物18.64g,故生成的白色沉淀物是硫酸钡沉淀,故硫酸钡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与黄钠铁矾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相等,故硫酸钡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18.64g×96137+96×100%=7.68g
    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23x:96m=0.92g:7.68g,x:m=1:2
    故黄钠铁矾的化学式为:NaFe3(SO4)2(OH)n,钠元素显+1价,铁元素显+3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3)×3+(-2)×2+(-1)n=0,n=6,故黄钠铁矾的化学式为:NaFe3(SO4)2(OH)6。
    100. 混合物 N2 物理 稳定 CaCO3+2HCl═CaCl2+H2O+CO2↑ 大 75% 检验其纯度 22 CO2+2NH3低温高压CO(NH2)2+H2O
    【详解】(1)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氮气,其分子式为N2,
    故填:混合物;N2。
    (2)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物理。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故填:稳定。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大;
    (5)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 CH4),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2+1×4×100%=75%,故填:75%。
    ②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加热可能产生爆炸,故点燃CH4之前应检验甲烷的纯度。 8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gO2,生成agCO2和18gH2O,则a=8g+32g-18g=22g,故填:检验甲烷的纯度;22。
    (6)尿素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二氧化碳和NH3在低温高压下能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2NH3低温高压CO(NH2)2+H2O.故填:氮肥;CO2+2NH3 低温高压CO(NH2)2+H2O。
    101. 过滤, 引流; 分解反应, +5, 氮元素; 2SO2+O2V2O5Δ2SO3。
    【详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及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所以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玻璃棒起的作用是引流;
    (2)反应②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通常显﹣2价,所以钒的化合价是+5,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所以物质X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3)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五氧化二钒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SO2+O2V2O5Δ2SO3。
    102. 化学 电 水滴出现 能够有效的控制温室效应 6CH4═C6H6+9H2 CH4+2H2O═CO2+4H2 KHCO3 3 2 Fe2O3•H2O
    【详解】(1)甲烷----氧气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H4在空气中燃烧时,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故填:化学;电;水滴出现.
    (2 )CH4可合成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研究CH4和CO2反应生成CO和H2,重大意义在于能够有效的控制温室效应;故填:能够有效的控制温室效应.
    CH4可直接分解获得C6H6和H2,化学方程式为:6CH4═C6H6+9H2.
    (3)①中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H2,化学方程式是:CH4+2H2O═CO2+4H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是KHCO3.故填:KHCO3.
    N2与 H2按照分子数1:3反应生成NH3.故填:3.
    (4)使用Fe2O3•H2O除去H2S,生成物中含硫元素的物质有2种.故填:2.
    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 Fe2O3•H2O.故填:Fe2O3•H2O.
    103.(1)2.2g;(2)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与包装说明不符
    【详解】(1)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质量=5.5g+25g-28.3g=2.2g。
    (2)设5.5g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x2.2g106x=442.2g
    解得x=5.3g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
    因为96.4%<98%,所以与包装说明不符
    故答案为(1)2.2g;(2)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与包装说明不符。
    104.(1)2.2g;(2)5;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与碳酸钙反应的HCl的质量=50g×7.3%=3.65g,结合方程式可以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图表可知前10gNa2CO3溶液加入后没有生成沉淀,是Na2CO3与过量的盐酸反应,之后每消耗10gNa2CO3溶液产生1g沉淀,所以n=2,再根据氯化钙的质量分析生成沉淀的最大量,分析m的数值。
    【详解】(1)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与碳酸钙反应的HCl的质量=50g×7.3%=3.65g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111 44
    3.65g y x
    733.65g=44x x=2.2g
    733.65g=111y y=5.55g
    (2)设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后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z,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5.55g z
    1115.55g=100z
    z=5g
    当加入60gNa2CO3溶液时,已经生成沉淀5g,说明已经恰好反应,当加入70gNa2CO3溶液时,不再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也应该是5g,所以m=5;
    根据图表可知前10gNa2CO3溶液,是Na2CO3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睛】根据图像判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后盐酸过量,所得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先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
    105. 混合物 +1 白色粉末,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易吸水 Ca(ClO)2+2H2O=Ca(OH)2+2HClO 先由无色变为红色,而后又褪色 漂白粉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游离出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光照情况下次氯酸分解加速
    【详解】(1)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属于混合物;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2)×2=0,则x=+1价。
    (2)由题意可知,漂白粉是白色粉末,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易吸水,这些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3)漂白粉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2H2O=Ca(OH)2+2HClO;由于漂白粉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呈碱性,随后逐渐褪色而变白。所以,向其水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由无色变为红色,而后又褪色;
    (4)漂白粉包装要求密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等,原因是漂白粉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游离出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光照情况下次氯酸分解加速。
    106.(1) CO Fe3O4 Fe2O3
    (2) C+CO2高温2CO 3Fe+2O2点燃Fe3O4 Fe3O4+4CO高温3Fe+4CO2
    (3)吸附
    【分析】B、C组成元素相同,且B可以生成C,而C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而A是常见的固体非金属单质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故A的成分是碳;D是常见的金属剧烈燃烧生成E ,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转化成F,E是黑色固体,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故D是铁,E是四氧化三铁,F是氧化铁。
    【详解】(1)(1)根据分析可知,C为CO,E为Fe3O4,F为Fe2O3。
    (2)(2)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③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④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高温3Fe+4CO2。
    (3)(3)有些净水器就是利用活性炭来达到净水的目的,这里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点睛】对于物质的推断题,首先以反应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来做为推断的起点,在初中化学中含有相同元素且存在转化关系的物质有两组,分别是过氧化氢和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解答本题还要熟悉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知道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铁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而铁在空气中可以生锈及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等知识。

    相关试卷

    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7章压轴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7章压轴题(含答案),共19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1-4章压轴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1-4章压轴题(含答案),共1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8-9章压轴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8-9章压轴题(含答案),共18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4章培优题(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