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5中华传统文化(含魔术杂技等)与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5中华传统文化(含魔术杂技等)与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第1页
    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5中华传统文化(含魔术杂技等)与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第2页
    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5中华传统文化(含魔术杂技等)与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5中华传统文化(含魔术杂技等)与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5中华传统文化(含魔术杂技等)与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共18页。
    A.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
    B.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2. 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
    A. 分子动能减小B. 密度不变C. 分子数增加 D. 内能增大
    3.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地面的人影 B.水中的倒影 C.空中的彩虹 D.放大的文字
    4. 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B. “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C. “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明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声,音调相同
    B.钻木取火时木头内能不变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使用辘轳提水可以省功
    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B.“沙暖睡鸳鸯”,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些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
    7. 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8. 曾侯乙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 )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传播速度
    9.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举杯邀明月”中的“明月”是光源
    B. “起舞弄清影”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掬水月在手”中的“月在手”是光的折射现象
    D. “疏影横斜水清浅”中的“水清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10. 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
    A. 16°CB. 30°CC. 47°CD. 70°C
    11. 中华美食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麻花被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B. 开大火能使正在沸腾的火锅汤温度升高
    C. 蒸汤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汤包的内能
    D. 烤鸭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2. 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考古学家打造了一个仿制品进行实验:鼎内装较多水、盖上向外凸起的鼎盖、闭合锁扣,鼎下堆放干柴燃烧,当鼎外为1标准大气压时,鼎内的水在120℃沸腾,因此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下列事实中,不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的是( )
    A. 鼎盖厚实自重较大
    B. 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
    C. 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
    D. 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
    13. 春节吃饺子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包饺子时,捏出漂亮的花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煮一段时间饺子会上浮,在上浮过程中,饺子受到水的压强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刚出锅的饺子,咬上一口满屋飘香,这是_______现象。
    14.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漫步在成都的这段“寻香道”,观花赏水,令人心旷神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闻到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 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流的速度
    C. 阳光下湖水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D. 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其比热容增大
    15. 《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
    A. 舟中人B. 舟C. 剑D. 江岸
    16.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17. 明代学者宋应星(江西人)著有《天工开物》,如图所示,是书中描绘古代劳动人民用桔槔汲水的场景,桔槔属于______(选填“杠杆”“滑轮”或“轮轴”),使用时,机械效率η______1(选填“>”“”“ V排4
    待测海水密度一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
    F1 > F2 > F3> F4
    1号“浮子”沉底,其浮力小于重力,2、3、4号“浮子”漂浮,它们的浮力均等于重力,所以
    G1>G2>G3>G4
    根据G=mg可知,“浮子”的质量
    m1 > m2 > m3 > m4
    又因各“浮子”体积相同,根据可知,“浮子”的密度
    ρ1 > ρ2 > ρ3> ρ4
    所以,2号“浮子”制备时浸泡在二等海水中。

    相关试卷

    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1物理开放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1物理开放题(原卷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安 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0推导证明类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10推导证明类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共12页。

    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09北京冬奥会与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中考30个特色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专题09北京冬奥会与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解析),共2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