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4年物理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创新探究实验(课后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陕西省2024年物理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创新探究实验(课后练习),共6页。
例 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体验“模拟引力”,提出了如下问题: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并提出了以下三个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A: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B: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
猜想C:与绳子的长度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物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在一根细绳的一端拴住一个小球,用手抓住绳子的另一端,抡动细绳,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圆圈做匀速运动,如图-2所示.实验中,用手感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多次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
【分析与论证】
(1)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一现象可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若绳子断了,小球将________(选填“继续运动”或“保持静止”),这是因为小球________.
(2)分析对比________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A;分析对比2、3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________(选填“A”“B”或“C”).
(3)分析对比3、4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小球的质量和运动的快慢一定时,绳子受到的拉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
(4)若将上述器材中的细绳换成有弹性的橡皮绳,橡皮绳相比细绳的优点或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实战演练
1.(2022陕西黑白卷)学校最近开展了一项“节能环保再利用”活动,某物理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污水或污泥中插入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就可以制成一个“微生物电池”.于是,同学们猜想该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极板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
他们选用不同金属作为极板插入污泥中进行微生物电池实验,如图所示,始终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变,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两块极板之间的电压,然后仅改变两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记录两块极板之间的电压;再改变极板材料,重复上述操作,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与论证】
(1)由图可知,该微生物电池的正极是________(选填“铜片”或“锌片”).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4,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两块极板的材料有关.
(3)为使上述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题意,你还可以提出的一个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5)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将污泥的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结合实验结论,利用实验______(填实验序号)的方式处理污水效果更好.
2.(2022陕西真题)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猜想与假设】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图1 图2
【设计与进行实验】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________.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分析与论证】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H=5.0 cm
①分析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________,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交流与合作】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___(选填“厚”或“薄”) ,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
3. (2022陕西预测卷)小明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好坏”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②卫生纸两种材料作保温材料,其他实验器材有: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他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相同的硬纸盒,把两个盛有热水的烧杯放入两个硬纸盒中,将泡沫塑料和卫生纸分别塞满两个硬纸盒,装置如图所示.自然冷却,实验过程中室温基本不变,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卫生纸外,还应保持水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
【分析与论证】
(2)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好坏可以通过降低相同温度时,比较____________来判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1组实验中的热水从80 ℃降到24 ℃约用时110 min,第2组用时________min,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你还有什么新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小明夏天到集市上买菜,看到卖鱼摊位上,都有一些泡沫塑料盒子,里面放着冰块和鱼,请你解释一下使用泡沫塑料盒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典例精讲
例 (1)运动状态 继续运动 具有惯性 (2)1、2 B (3)绳子的长度 (4)优点是绳子拉力大小可通过绳子形变体现出来(或缺点是不易控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等)
【解析】(1)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一现象可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若绳子断了,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将会沿绳断时刻的运动方向继续运动;
(2)要验证猜想A,绳子的拉力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应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小球的质量,比较绳子拉力的大小,因此应比较1、2两组数据;分析对比2、3两次实验的数据,小球的质量和绳子的长度均相同,小球运动的快慢不同,绳子的拉力大小也不同,因此可得出绳子的拉力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即可验证猜想B;
(3)分析对比3、4两次实验的数据,小球的质量与运动快慢均相同,绳子的长度不同,绳子的拉力也不同,因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在小球的质量和运动的快慢一定时,绳子受到的拉力大小与绳子的长度有关;
(4)将细绳换成有弹性的橡皮绳,优点是绳子拉力大小可通过绳子形变体现出来,缺点是不易控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等.
实战演练
1.(1)铜片 (2)两块极板材料一定,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越深,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越大 1、3(或2、4) (3)更换不同材料的电极进行多次实验(或改变电极插入污泥的深度多次实验) (4)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两极板之间的距离有关(或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污泥所含物质种类有关) (5)化学 2
【解析】(1)由图可知,铜片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所以该微生物电池的正极为铜片;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4,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变时,两块极板材料一定,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越深,电压表示数越大,即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或2、4,当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变时,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相同,两块极板材料改变,电压表示数不同,从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两块极板的材料有关;
(3)实验中电极材料仅有2种情况,且插入污泥的深度也只有2种情况,所以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可以更换极板材料或者改变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进行多次实验;
(4)根据题意,完成猜想一、二时,始终保持两极板间的距离不变,所以微生物电池的电压可能与两极板间的距离有关;污泥所含物质种类不同,会影响污泥的导电性,所以微生物电池的电压也可能与污泥所含物质种类有关;
(5)根据题意,微生物电池是将污泥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压表示数越大,说明处理污水效果越好,从表格数据可知,实验2电压表示数较大,说明用实验2的方式处理污水效果更好.
2.(1)光屏 (2)光屏中央 (3)②“F”光源 (4)①1、2、3 ②大(或长)
(5)①薄 ②向前伸
【解析】(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所以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就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即像距不变;(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就是为了使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样的高度上,这是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即保持像距不变,改变焦距,探究的是像距不变、焦距改变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②要探究物距不变、焦距改变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应该保持“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
(4)①探究像距不变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要保持像距不变,改变焦距、调节物距,所以要分析1、2、3三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的焦距要更大些,同时成像更小;②探究物距不变时,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分析4、5、6三组数据可得: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对应的像也越大;
(5)①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可以舒缓眼疲劳,有利于预防近视;②拍摄全景后要把钟楼上的钟拍大些,即在不改变物距的条件下使像变大,而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对应的像也越大,所以要增大凸透镜的焦距同时增大像距,即把镜头向前伸.
3. (1)质量 初温 (2)降温时间 65 泡沫塑料 (3)高温物体降温速度先快后慢(或水与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温度降低的速度越快,或实验时的室温约为20 ℃) (4)因为泡沫塑料盒的保温性能好,夏天用泡沫塑料盒装鱼使鱼保持低温,从而不易变质
【解析】(1)在实验时,还需要控制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2)实验中可以使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降温时间来比较保温性能的好坏;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塞泡沫塑料的纸盒中的水从80 ℃降到24 ℃用了110 min,而塞卫生纸的纸盒中的水从80 ℃降到24 ℃用了65 min,所以降低相同的温度,泡沫塑料所用时间长,卫生纸所用时间短,这说明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好;
(3)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材料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水与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温度降低的速度越快,水的温度达到20 ℃后基本上不再变化,跟室温差不多,所以实验时的室温约为20 ℃;
(4)因为塑料泡沫的保温效果好,所以夏季用泡沫塑料包裹冰块和鱼,能保持低温,不易使鱼变质.
实验次数
小球质量/g
运动快慢
绳子的长度/cm
绳子的拉力
1
15
慢
10
很小
2
20
慢
10
小
3
20
快
10
大
4
20
快
15
很大
序号
极板材料
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cm
电压表示数/V
1
铜片—锌片
2
0.6
2
铜片—锌片
6
0.8
3
铁片—铜片
2
0.4
4
铁片—铜片
6
0.5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cm
像的高度h/cm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材料
t/min
0
5
10
15
20
25
35
45
55
65
80
95
110
125
140
155
170
195
泡沫塑料
T1/℃
80
72
64
59
54
49
45
41
37
33
29
26
24
22
21
20
20
20
卫生纸
T2/℃
80
65
56
48
42
37
32
28
26
24
22
22
21
21
20
20
20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4年物理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效率类综合应用题(课后练习),共9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4年物理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欧姆定律实验对比复习(课后练习),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4年物理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实际应用类综合应用题(课后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V,30 Ω)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