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潍坊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山东省潍坊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选择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再将F1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亲本开花前先去雄再人工授粉
B. F1产生的雄配子总数与雌配子总数相等
C. F1测交结果直接验证了演绎推理的正确性
D. F2黄色圆粒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答案】B
【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亲本开花前先去雄然后套袋,等父本的花粉成熟后再进行人工授粉,然后再套袋,A正确;
B、F1产生的雄配子总数比雌配子总数多,B错误;
C、演绎推理的内容是: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类型。F1测交结果为四种数量相等的表型,直接验证了演绎推理的正确性,C正确;
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再将F1(YyRr)自交,则F2黄色圆粒植株(Y-R-)中纯合子(YYRR)的比例为1/9,D正确。
故选B。
2. 下列有关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该实验的假设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Y染色体不含它的等位基因”
C. 选用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作亲本进行测交
D. 该实验也可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结论
【答案】D
【分析】摩尔根等人,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 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 体上。从此,摩尔根成了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详解】A、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 (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 基因,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果蝇红眼与白眼的杂交实验现象,B正确;
C、测交是选用隐性纯合子与待测个体进行杂交实验,摩尔根选用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作亲本进行测交,C正确;
D、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杂交实验只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 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 体上,本实验并不能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结论,D错误。
故选D。
3. 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基因IA、IB和i控制(如下表),若人群中IA、IB、i存在的概率相同,则该人群出现A型血的概率为( )
A. 1/2B. 1/4C. 4/9D. 1/3
【答案】D
【分析】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基因IA、IB和i控制,遵循分离定律。
【详解】已知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基因IA、IB和i控制,若人群中IA、IB、i存在的概率相同,则基因频率IA=IB=i=1/3,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因此该人群出现A型血的概率为1/3×1/3+1/3×1/3×2=1/3,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 某野生果蝇种群中发生变异,产生了一只黄体纯合雄果蝇(黄体基因在X染色体上,用A/a表示),一只黑体纯合雌果蝇(用R/r表示)。该两只果蝇杂交所得F1均为野生型,F1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野生型:黑体:黄体=9:3:3。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R、r位于常染色体上
B. F1的基因型为RrXAXa、RrXAY
C. F2没有出现双隐性个体可能是因为该类个体死亡
D. F2中的黑体果蝇相互交配,后代中黑体占比为8/9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依据杂交实验得到的比例9∶3∶3类似于9∶3∶3∶1,少的一份是双隐性个体,故确定发生了双隐性个体的致死效应,可以确定两对基因应该发生了自由组合。
【详解】A、已知黄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依据杂交实验得到的比例9∶3∶3(少了一份双隐性的个体)类似于9∶3∶3∶1,可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R、r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
BC、根据子二代分离比为9∶3∶3,可知子一代基因型为RrXAXa、RrXAY,子二代中rrXaY致死,BC正确;
D、F2的黑色果蝇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rrXAXA和rrXAXa,各占1/2,雄果蝇的基因型为rrXAY,则F2的黑体果蝇雌雄交配,因为双隐性rrXaY死亡,因此后代黑体所占比例为100%,D错误。
故选D。
5. 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形成SC(蛋白复合物),用RNA酶处理可破坏该结构,导致配对过程受阻,从而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互换。在减数分裂Ⅰ前期的晚期,SC解体消失。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某物质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SC彻底水解,产物中含有尿嘧啶
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过程都无SC形成
C. 该图不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D. 在该图b点破坏SC,会影响同源染色体互换
【答案】D
【分析】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详解】A、SC用RNA酶处理可破坏该结构,说明该物质含有RNA,彻底水解产物中含有尿嘧啶,A正确;
B、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形成SC,减数分裂Ⅰ前期的晚期SC解体消失,则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过程都无SC形成,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最高可达到4n,该图不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的变化,C正确;
D、b点细胞应进入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在该图b点破坏SC,不会影响同源染色体互换,D错误。
故选D。
6. 某雌果蝇(BbDdXAXa)的细胞分裂图像如图,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细胞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
B. 图示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BdXA
C. 该果蝇可产生8种基因型的配子
D. 该果蝇测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眼色的比例相同
【答案】B
【分析】图示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细胞内含有6条染色体。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雌蝇的基因型为BbDdXAXa,图示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图示细胞质均等分裂,为第一极体,产生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不是配子,B错误;
C、该雌蝇的基因型为BbDdXAXa,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该果蝇可产生2×2×2=8种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
D、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性状,该雌性个体基因型为XAXa,与XaY测交后代无论雌雄都是红眼∶白眼=1∶1,D正确。
故选B。
7. 一对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红眼为显性)杂交,后代出现一只红眼果蝇(XAXaY)。分析该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性较大的是( )
①亲本雌蝇减数分裂Ⅰ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次级卵母细胞
②亲本雌蝇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卵细胞
③亲本雄蝇减数分裂Ⅰ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次级精母细胞
④亲本雄蝇减数分裂Ⅱ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精细胞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B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正常的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红眼为显性)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_;后代出现一只红眼果蝇(XAXaY)。
【详解】①亲本雌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若减数分裂Ⅰ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则后代可能产生红眼果蝇(XAXaY),①正确;
②亲本雌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或XAXA蝇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卵细胞,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则不可能产生后代红眼果蝇(XAXaY),②错误;
③亲本雄蝇的基因型为XaY,其减数分裂Ⅰ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次级精母细胞(XaY),则可产生红眼果蝇(XAXaY),③正确;
④亲本雄蝇的基因型为XaY,其减数分裂Ⅱ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精细胞,精细胞的基因型为XaXa或YY,不可能产生红眼果蝇(XAXaY),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选B。
8. 果蝇眼色性状中的暗红色源于棕色素(A/a控制)与朱红色素(B/b控制)的叠加。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棕色素和朱红色素的白眼纯合突变体品系,用该突变体与暗红眼果蝇杂交,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代暗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
B. A/a和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组合③子代随机交配,后代中白眼果蝇的比例为1/4
D. 组合④雌性亲本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45:5:5:45
【答案】C
【分析】杂交实验①和②为正反交实验,二者杂交结果相同,全为暗红眼,说明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白眼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暗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A、已知果蝇眼色性状中的暗红色源于棕色素(A/a控制)与朱红色素(B/b控制)的叠加,根据表格可知,组合①和②的子代全为暗红眼,说明暗红眼为显性性状,实验①和②为正反交实验,二者杂交结果相同,全为暗红眼,说明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白眼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暗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
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则子一代为AaBb,组合③中让组合②子代中的暗红眼♂(AaBb)与白眼♀(aabb)杂交,后代暗红眼∶白眼=1∶1,说明AaBb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因此可推测A/a和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连锁,a和b连锁,B正确;
C、组合④的子代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5∶5∶5∶45,说明AaBb做母本时减数分裂时能发生互换,产生四种配子。组合③子代为1/2AaBb、1/2aabb,AaBb做父本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因此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1/2×1/2)∶(1/2×1/2+1/2)=1∶3,但AaBb做母本时减数分裂时能发生互换,因此不能求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故不能求出后代白眼果蝇的比例。即使AaBb做母本时按组合④中的交换律(AB∶Ab∶aB∶ab=45∶5∶5∶45)来计算,则雌配子ab占1/2×45/100+1/2=145/200,子代aabb占145/200×3/4,C错误;
D、组合④为测交实验,子代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5∶5∶5∶45,说明AaBb做母本时减数分裂时能发生互换,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45∶5∶5∶45,D正确。
故选C。
9. 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格里菲思依据DNA保持了亲子代之间的连续性,提出“转化因子”可能是DNA
B. 艾弗里分别添加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细胞提取物,运用了“减法原理”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对比思想
D.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分析】加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减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去除某种影响因素。
【详解】A、格里菲斯的以及R型菌和S型菌的转化实验,提出有“转化因子”的存在,A错误;
B、减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去除某种影响因素,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添加酶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观察它们的作用,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对比思想,C正确;
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RNA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10. 科学家曾在蓝细菌体内发现一种名为S-2L的噬菌体,并发现该噬菌体部分碱基A被Z(2-氨基腺嘌呤)取代,Z与T之间的结合力和G与C之间的结合力一样强,且这种Z-DNA(含有Z的DNA)能够帮助噬菌体更好地抵抗细菌中某些蛋白质的攻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子代S-2L中的化学成分全部来自蓝细菌
B. 与原DNA相比,Z-DNA分子的结构更稳定
C. Z-DNA的组成元素有5种,彻底水解产物最多有6种
D. Z-DNA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增加,导致嘌呤比例大于嘧啶比例
【答案】B
【分析】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病毒为非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而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病毒只能通过活细胞培养获得,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
【详解】A、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为寄生生活,利用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酶和场所等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因此部分子代S-2L中DNA链来自亲代S-2L,A错误;
B、由于Z与T之间的结合力和G与C之间的结合力一样强,说明Z-T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部分碱基A被Z(2-氨基腺嘌呤)取代的Z-DNA比原DNA结构更稳定,B正确;
C、组成Z-DNA的化学元素有五种,为C、H、O、N、P,彻底水解后可得到7种产物,包括脱氧核糖、磷酸和五种碱基(A、T、G、C和Z(2-氨基腺嘌呤)),C错误;
D、由于该噬菌体部分碱基A被Z(2-氨基腺嘌呤)取代,且Z可与T配对,因此Z-DNA分子中碱基的互补配对方式增加,但由于仍遵循嘌呤和嘧啶配对,故Z-DNA中嘌呤与嘧啶的比例不变,即嘌呤与嘧啶在碱基中的占比是相等的,D错误。
故选B。
11. 大肠杆菌和某真核生物的核DNA复制过程如下图,关于两类生物DNA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需能量均来自线粒体
B. 均边解旋边复制且双向复制
C. 真核生物DNA复制均多起点同时开始
D. 大肠杆菌复制效率高于真核生物
【答案】B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分析题图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
【详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因此大肠杆菌DNA复制所需能量不是来自线粒体,A错误;
B、据图可知,大肠杆菌和真核生物的核DNA复制均为边解旋边复制且双向复制,B正确;
C、图示真核生物的核DNA为多起点复制,根据图示复制起点两侧子链延伸的长度可知,不同起点的复制不是同时开始的,C错误;
D、据图可知,大肠杆菌的DNA为单起点双向复制,而真核生物的核DNA为多起点双向复制,因此真核生物的复制效率高于大肠杆菌,D错误。
故选B。
12. 下图表示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箭头表示局部放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也随之加倍
B. 同源染色体上存在非等位基因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 DNA的多样性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答案】A
【分析】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 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 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 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上分布着许多个 基因,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数目不变,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可见同源染色体上存在非等位基因,B正确;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性染色体遗传,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正确;
D、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 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DNA的多样性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D正确。
故选A。
13. 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为反义链,另一条链为有义链。某DNA分子中部分基因的有义链和反义链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α链自左至右的方向是3’→5’
B. 基因a的转录方向是右→左
C. RNA聚合酶及其结合位点保证了转录正向进行
D. 以基因b的α链为模板转录的RNA可阻止基因b转录
【答案】D
【分析】RNA 是在细胞核中,通过 RNA 聚合酶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 叫作转录。
【详解】A、含有-P的一侧为5’端,含有-OH的一侧为3’端,可见α链自左至右的方向是3’→5’,A正确;
B、题干信息: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为反义链,基因a的模板链是5’→3’,故基因a的转录方向是右→左,B正确;
C、RNA聚合酶只能由5’→3’进行延伸,故RNA聚合酶及其结合位点保证了转录正向进行,C正确;
D、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为反义链;题图可知,基因b的反义链位于α链,故以基因b的α链为模板转录的RNA不能阻止基因b转录,D错误。
故选D。
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a,新型冠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③、④过程都有氢键的合成和断开
B. ①和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解旋酶的参与
D. 病毒蛋白的合成需人体细胞中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答案】C
【分析】科学家克里克首先 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于1957年提出了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 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 学家对中心法则作出了补充:少数生物(如一些RNA病 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 DNA。.
【详解】AB、题图表示①逆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RNA复制过程;①、③、④过程都有氢键的合成和断开,①和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B正确;
C、②表示转录过程,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的合成场所位于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15. 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大约90%的基因是转录基因,其中只有1~2%编码蛋白质,其他大多数转录为非编码RNA,如miRNA和长链RNA。miRNA与mRNA部分序列结合并切割mRNA,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 长链RNA与相应DNA片段结合影响转录,进而调控细胞分化;而人类胚胎干细胞中会合成另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其参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维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miRNA与长链RNA的调控机理不同
B. 真核细胞中含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C. 造血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合成不同长链RNA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可利用miRNA和长链RNA的功能特点,寻求对肿瘤细胞的干预治疗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miRNA与mRNA部分序列结合并切割mRNA,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长链RNA与相应DNA片段结合影响转录,进而调控细胞分化。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miRNA与mRNA部分序列结合并切割mRNA,使翻译蛋白质的模板被分解,从而不能合成蛋白质,而长链RNA与相应DNA片段结合影响转录,因此miRNA与长链RNA的调控机理不同,A正确;
B、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
C、人造血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中含有相同的基因,其能合成不同长链非编码RNA的原因是由于其功能不同,发生了分化,即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miRNA与mRNA部分序列结合并切割mRNA,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长链RNA与相应DNA片段结合影响转录,进而调控细胞分化,即miRNA和长链RNA能调控基因的表达,因此可利用其功能特点,寻求对肿瘤细胞的干预治疗,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以下叙述属于假说的是
A.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 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D.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答案】AB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的内容,A正确;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B正确;
C、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是孟德尔观察到的现象,不属于假说,C错误;
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D正确。
故选ABD。
17.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XXX个体或XYY个体的产生,可能与父本减数分裂异常有关
B. 基因型为AaXRO的雄性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有两种基因型
C. 骡不能产生后代是因为原始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 若某雄蝇(AaXBY)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变异细胞(AAXBXb),则它是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AC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 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 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 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A、XXX个体的产生,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与X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X与X未分离,也可能是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X与X未分离;XYY个体产生,是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Y与Y未分离,可见XXX个体或XYY个体的产生,可能与父本减数分裂异常有关,A正确;
B、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XRO的雄性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有四种基因型,即AAXRXR、AAOO、aaXRXR、aaOO,B错误;
C、马是二倍体(2n=64),驴是二倍体(2N=62),马和驴杂交的后代是骡(n+N),骡不能产生后代是因为原始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若某雄蝇(AaXBY)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变异细胞(AAXBXb),则它是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AC。
18. 某昆虫(ZW型性别决定)种群内某些个体的Z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若个体中无此致死基因的等位基因时胚胎完全致死。该昆虫有翅(A)对无翅(a)完全显性,下列杂交组合中只通过统计子代的翅型及比例,有可能确定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的是( )
A. 有翅纯合体(♂)×有翅纯合体(♀)
B. 有翅纯合体(♂)×无翅(♀)
C. 有翅杂合体(♂)×有翅纯合体(♀)
D. 无翅(♂)×无翅(♀)
【答案】C
【分析】ZW型生物体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为雌性。
【详解】A、已知该昆虫有翅(A)对无翅(a)完全显性,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有翅纯合体(♂)×有翅纯合体(♀)杂交,即AA×AA,后代无论雌雄都是有翅,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有翅纯合体(♂)ZAZA×有翅纯合体(♀)ZAW杂交,后代无论雌雄都是有翅,因此该杂交方案不能判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A错误;
B、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有翅纯合体(♂)AA×无翅(♀)aa,杂交后代雌雄都是有翅,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有翅纯合体(♂)ZAZA×无翅纯合体(♀)ZaW杂交,后代无论雌雄都是有翅,因此该杂交方案不能判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B错误;
C、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有翅杂合体(♂)Aa×有翅纯合体(♀)AA,杂交后代雌雄都是有翅,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有翅杂合体(♂)ZAZa×有翅纯合体(♀)ZAW杂交,后代雄性都是有翅,而雌性会出现有翅和无翅,因此该杂交方案能判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C正确;
D、无翅为隐性性状,无论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Z染色体上,无翅(♂)×无翅(♀)的杂交后代无论雌雄都是无翅,因此该杂交方案不能判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19. 某观赏植物花瓣的颜色白色、蓝色、紫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乙),其中B/b位于图甲中的Ⅰ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乙说明基因可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B. 蓝花雌株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
C. 杂合子蓝花雄株与一双杂合紫花雌株杂交,F1中雌株的表型有4种
D. 确定某开紫花雌株基因型的最简便方法,是让其与双隐性白色雄株测交
【答案】ABD
【分析】分析图甲:II表示X和Y的同源区段,I表示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且B、b位于该区段,III表示Y染色体的特有区段;分析图乙可知:基因A控制酶1合成,酶1催化白色色素合成蓝色色素,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酶2催化蓝色色素合成紫色色素,故蓝色基因型为A_XbXb或A_XbY,紫色基因型为A_XBX-或A_XBY,其余基因型为白色。
【详解】A、图乙中颜色的形成与酶有关,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
B、据图分析,蓝色基因型为A_XbXb或A_XbY,故蓝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紫色基因型为A_XBX-或A_XBY,即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6种,B正确;
C、杂合蓝花雄株基因为AaXbY,与双杂合紫花雌株(AaXBXb)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有3×2=6种,分别是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Xb,C错误;
D、在个体水平上要确定某一开紫花的雌性植株(A-XBX-)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用基因型为aaXbY个体与其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D正确。
故选ABD。
20. 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有些能激活转录(如乙酰化),有些能抑制转录(如去乙酰化),共同调控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植物特有的核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介导了长日照条件下某水稻开花“关键基因”的组蛋白H4去乙酰化,促进开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4去乙酰化抑制“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开花
B. H4去乙酰化通过改变“关键基因””的碱基序列来改变表型
C. H4去乙酰化会改变组蛋白H4自身的氨基酸序列
D. H4去乙酰化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
【答案】BC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H4去乙酰化能抑制转录,从而抑制“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开花,A正确;
B、H4去乙酰化属于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不会改变“关键基因””的碱基序列,B错误;
C、H4去乙酰化只是组蛋白H4的某种氨基酸发生了去乙酰化,不会改变变组蛋白H4自身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
D、植物特有的核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介导了长日照条件下某水稻开花“关键基因”的组蛋白H4去乙酰化,促进开花,说明H4去乙酰化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D正确。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基因与性状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
材料Ⅰ:牵牛花的颜色主要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合成与显色途径如图。
材料Ⅱ: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稻Ghd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仅参与开花的调控, 而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重要作用。
(1)据材料I分析,基因X通过控制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据材料Ⅰ、Ⅱ分析,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牵牛花颜色受_______________共同影响。
(2)春化作用月(低温处理)可导致某些基因DNA甲基化水平降低,这是萝卜开花的前提。
①不同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DNA的甲基化可导致表观遗传现象,即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②春化作用时间较长且需要一定条件。研究发现,5-azaC可使萝卜不经春化作用而正常开花,5-azaC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蛋白质的结构 ②.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 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 基因和环境因素
(2)①. 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②. 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 遗传变化 ③. 导致某些基因DNA去甲基化(或降低某些基因DNA甲基化水平)
【分析】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 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 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例 如,人的身高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其中每个基因对身高 都有一定的作用。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小问1详解】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据材料I分析,基因X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据材料Ⅰ、Ⅱ分析,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 一一对应的关系。
材料Ⅰ可知,合成花青素受到基因的调控,同时花青素呈现 不同的盐酸受H+浓度的影响,可见牵牛花颜色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小问2详解】
不同基因的本质区别是基因的排列顺序不同。
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 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题干信息:春化作用月(低温处理)可导致某些基因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导致萝卜开花;5-azaC可使萝卜不经春化作用而正常开花,5-azaC的作用机理是导致某些基因DNA去甲基化(或降低某些基因DNA甲基化水平)。
22. 将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端固定于载玻片上,置于含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体系中复制(过程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甲、乙、丙表示复制过程中3个时间点的图像,①和②表示新合成的单链,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该DNA复制过程中可观察到单链延伸暂停现象,但延伸进行时2条链延伸速率相等。
(1)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可发生在______________(填三种细胞结构)中。
(2)①和②延伸时都要用到______________酶,其中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 还需DNA连接酶。
(3)据图分析,①和②延伸时____________(填“均不存在”或“其中一条存在”或“均存在”)暂停现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时①中A、T之和的占比与②中A、T之和的占比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以上分析,DNA分子复制除具有半保留复制特点外,还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答案】(1)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2)①. DNA聚合酶 ②. ①
(3)①. 均存在 ②. 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②短,图乙时①比②长
(4)①. 不一定 ②. ①和②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②短,但②中多出的部分可能不含有A、T
(5)双向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 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小问1详解】
真核细胞中DNA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故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可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小问2详解】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子链①和②延伸时都要用到DNA聚合酶,1个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形成的两条新合成的子链,一条是连续的,一条是不连续的,不连续的子链需要DNA连接酶进行连接,题干信息: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而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端至3'端,因此①链是不连续合成的,而②链是连续合成的,可见①还需DNA连接酶。
【小问3详解】
据图分析,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②短,图乙时①比②长,因此可以说明①和②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
【小问4详解】
①和②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②短,但②中多出的部分可能不含有A、T,因此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可能相等。
【小问5详解】
结合以上分析,DNA分子复制除具有半保留复制特点外,还具有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双向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23.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某细胞的分裂图像,图2表示该细胞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值,图3表示该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相对含量。
(1)图1中细胞处于___________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纵坐标a、b代表的数值分别为___________,图1处于图2所示曲线的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区段,图2中CD段的细胞可能含有__________条Y染色体。
(3)若图2表示受精卵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值,图2中DE段与图3中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的形成原因相同。
【答案】(1)①.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②. 该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①. 1/2,1 ②. CD ③. 0或1
(3)b→c
【分析】1、分析图1:图1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其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分析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 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3、分析图3: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细胞,c表示体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d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
【小问1详解】
图1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其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小问2详解】
染色体和核DNA的比值为1:1或1:2,图2表示该细胞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值,则b表示1,a表示1/2,由小问1可知,图1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一条染色体很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即染色体:核DNA=1:2,可见图1处于图2所示曲线的CD区段,图2中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故图2中CD段的细胞可能含有0、1条Y染色体。
【小问3详解】
若图2表示受精卵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值,DE表示着丝粒分裂,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3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细胞,c表示体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d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2中DE段与图3中b→c过程的形成原因相同。
24. 某单基因遗传病(用A/a表示)的系谱如下图,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A或a基因均可用黄色荧光标记,经检测,2号个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黄色荧光点。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号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3)7号与8号婚配,若生育女儿;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伴X隐性遗传病 ②. 在正常夫妇1号和2号的女儿6号患病,且2号个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黄色荧光点
(2)①. XAXa、XAXA ②. 0
(3)1541/1560
【分析】1、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 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2、分析题图可知,正常的1号和2号的后代女儿患病,正常的3号和4号的后代女儿患病,可见该病为隐性单基因遗传病,但6号患病,可知1号是杂合子,但无法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正常的1号和2号的后代女儿患病,正常的3号和4号的后代女儿患病,可见该病为隐性单基因遗传病,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6号和9号基因型为aa,则1号、2号、3号和4号基因型为Aa,则2号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4个黄色荧光点,这与题干信息不符(A或a基因均可用黄色荧光标记,经检测,2号个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黄色荧光点),可见该病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由小问1可知,1号、2号、3号和4号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XAXa、XAY,6号和9号基因型为XAXa(题干信息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则7号基因型为XAXA、XAXa,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0。
【小问3详解】
根据小问2可知,7号基因型为1/2XAXA、1/2(1-5%)XAXa,即7号的基因型为XAXA:XAXa=20:19;8号基因型为XAY,则生女儿患病(XAXa)的概率为19/39×1/2×5%=19/1560,则生育女儿正常的概率为1-19/1560=1541/1560。
2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是小鼠正常发育的一种必需蛋白质,由11号染色体上的Igf-2基因控制合成(如图甲),若该基因变为Igf-2m,小鼠由于缺乏该蛋白质而个体矮小。研究发现,该对等位基因遗传时存在“基因印记”现象,即子代中只有来自双亲中某一方的基因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记”而不表达。
(1)图甲中①表示___________过程,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分析,被“印记”的基因来自__________(填“父方”或“母方”),印记基因的遗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3)将图乙子代中正常型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小鼠体色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遗传过程不存在基因“印记”现象。现让纯合正常型灰色雌鼠与纯合矮小型白色雄鼠交配产生F1,F1雌雄交配产生F2,若F2小鼠的表型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可证明G(g)不在11号染色体上。
【答案】(1)①. 转录 ②. 由左向右
(2)①. 母方 ②. 遵循
(3)正常型小鼠:矮小型小鼠=1:1
(4)正常型灰色:矮小型灰色:正常型白色:矮小型白色=3:3:1:1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表观遗传:指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小问1详解】
图甲中①表示由DNA到RNA的过程,表示转录过程;题图可知,核糖体上的肽链左边短、右边的长,表明最右边的核糖体最早开始合成肽链,可见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小问2详解】
图乙可知,Igf-2来自父方则基因正常表达,而Igf-2来自母方则基因不表达,可见被“印记”的基因来自母方;由于印记基因遗传时,只是表型发生了改变,依然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故印记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小问3详解】
图乙子一代正常小鼠基因型为Igf-2 Igf-2m,正常小鼠为雌性其产生的雌配子为1/2Igf-2(不表达)、1/2Igf-2m;正常小鼠为雄性其产生的雄配子为1/2Igf-2(表达)、1/2Igf-2m,则雌雄配子交配后,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型小鼠:矮小型小鼠=1:1。
【小问4详解】
已知小鼠体色不存在基因印记现象,IGF-2/Igf-2m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且雌配子中存在基因印记现象,让纯合正常型灰色雌鼠(IGF-2 IGF-2GG)与纯合矮小型白色雄鼠(Igf-2m Igf-2mgg)交配产生F1(IGF-2 Igf-2mGg),若G/g基因不在11号染色体上,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F1雌雄交配产生F2,在体色方面,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灰色:白色=3:1,在生长发育方面,F1雌性基因型可表示为IGF-2 Igf-2m,雄性基因型表示为IGF-2 Igf-2m,由于来自雌性的IGF-2 不表达,来自雄性的IGF-2表达,则子代基因型为IGF-2-IGF-2(正常型):IGF-2 Igf-2m(矮小型):IGF-2 Igf-2m(正常型):Igf-2mIgf-2m(矮小型)=1:1:1:1,即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型:矮小型=1:1,故F2小鼠的表型和比例为正常型灰色:矮小型灰色:正常型白色:矮小型白色=3:3:1:1,可证明G(g)不在11号染色体上。
血型
A型
AB型
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AIB
IBIB、IBi
ii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表型及比例
①
暗红♀
白眼♂
全为暗红眼
②
暗红眼♂
白眼♀
全为暗红眼
③
组合②子代中的暗红眼♂
白眼♀
暗红眼:白眼=1:1
④
组合②子代中的暗红眼♀
白眼♂
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5:5:5:4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PDF版附解析),共7页。
这是一份生物:山东省潍坊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潍坊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潍坊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