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第1页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第2页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共26页。

    \l "_Tc18314" 【题型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l "_Tc25854" 【题型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l "_Tc8123" 【题型3】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
    \l "_Tc5734" 【题型4】氧化反应
    \l "_Tc23857" 【题型5】化学变化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l "_Tc27161" 【题型6】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判断
    \l "_Tc14964" 【题型7】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l "_Tc14964" 【题型8】催化剂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中考化学的必考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也会出现在流程题和科学探究题中,以基础题为主。物质性质的考查主要是两种类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和性质与用途的一致性判断。
    2.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是中考必考考点,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出现较多,属于基础题。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一般在科学探究中考查;氧化反应相对来说难度稍大一些,一般从得氧和失氧角度考查,或者给出相应信息,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判断。
    3. 催化剂
    催化剂可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考查,以文字和图示的形式呈现。对于以图示形式呈现的信息给与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读懂微观示意图,找出反应前后的粒子,比较其变化;理清多步反应之间的关系,比较作为催化剂的物质在第一步和最后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此类题有一定的难度。
    【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 有新物质生成 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 没有新物质生成 的变化。
    电灯发光、风力发电、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物质的燃烧、变质、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稳定性、还原性、酸性、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知识点3】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 3 \* GB3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 4 \* GB3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其他反应类型
    ①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②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知识点4】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
    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题型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例1】(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立竿见影B.量体裁衣C.沙里淘金D.百炼成钢
    【答案】D
    【详解】A.立竿见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量体裁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变式1-1】(2023·广东·模拟预测)2023年2月10日,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全部任务。下列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太空漫步B.微生物采样C.电解制氧D.眼手协调测试
    【答案】C
    【详解】A.太空漫步是在太空中行走,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错误;
    B.微生物采样是对太空中的微生物进行采集,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错误;
    C.电解制氧即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产生,所以涉及化学变化,正确;
    D.眼手协调测试是对眼睛和手的协调性进行测试,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C。
    【变式1-2】(2023·上海·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利用液化天然气气化过程中的冷能进行发电的装置在上海建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液化天然气是化合物B.“冷能”来源于天然气的燃烧
    C.气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D.气化过程中碳元素由化合态转变为游离态
    【答案】C
    【详解】A、液化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分乙烷和丙烷,所以液化天然气是混合物,故此项错误;
    B、“冷能”是液化天然气气化是吸热使周围温度下降产生的,故此项错误;
    C、气化是物质由固态或液态逐渐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物质不变,元素种类不变,故此项正确;
    D、液化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碳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气化只改变物质的状态,没生成新物质,所以碳元素还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此项错误。
    故选C。
    【变式1-3】(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技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椰雕制作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黎锦编织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海盐晒制过程中只是水分蒸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陶瓷烧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D。
    【题型2】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例2】(2023·湖北咸宁·校联考模拟预测)在某密闭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 “代表 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变化Ⅰ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C.变化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D.变化Ⅱ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
    【答案】D
    【详解】A、由变化Ⅰ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正确;
    B、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B说法正确;
    C、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
    D、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Ⅱ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变化Ⅱ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变式2-1】(2023·广东广州·校考二模)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获得高浓度的。其微观示意过程如图所示,分离过程中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物理
    【详解】(1)该分离过程中,从微观上看无新分子生成,从宏观上看,无新物质生成,则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变式2-2】(2023·福建南平·校联考模拟预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图1是电解水的示意图,a、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小明从闽江取回水样,用自制净水器处理,净水器中的活性炭主要起到 作用。
    (3)图2是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②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①”或“②”),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答案】(1) 2:1

    (2)吸附
    (3) ② 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 4.5 DBCAE 400g
    【详解】(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比如颜色、异味等,所以该装置中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
    (3)①②两种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②,属于物理变化,;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变式2-3】(2023·陕西西安·陕西师大附中校考模拟预测)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中,数字“2”表示的是 。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答案】(1)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 A Ⅱ和Ⅲ
    【详解】(1)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 中数字“2”表示的是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①A、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B、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属于混合物的是A;
    ②变化Ⅰ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Ⅱ和Ⅲ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题型3】 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
    【例3】(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综上所述:选择B。
    【变式3-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氧化亚铜()可用于电镀工业。干法生产粉末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粉碎机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时,煅烧炉中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物理变化
    (2)
    【详解】(1)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由图可知,煅烧炉中CuO和Cu在800~900℃反应生成Cu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变式3-2】(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该结循环过程中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源
    D.该循环过程理论上每生成,需补充
    【答案】D
    【详解】A、反应Ⅰ为氧化锌在2027℃分解生成锌和氧气,氧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锌单质中锌元素化合价为0,氧气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故反应I中Zn、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Ⅰ为氧化锌在2027℃分解生成锌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Ⅱ为锌和水在1127℃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水中含有氢元素,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源;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反应Ⅰ中锌是生成物,在反应Ⅱ中锌为反应物,锌可以循环利用,无需补充;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3-3】(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和丁都属于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D
    【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A、由图可知,丙中含有多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丁中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减少,该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物中有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但在化合物中不为零,则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题型4】 氧化反应
    【例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铝热剂在轨道焊接等行业有重要用途。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是常见的铝热剂,在高温条件下该铝热剂反应会生成铝的氧化物和一种金属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该反应过程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答案】(1) 置换反应
    (2) Fe2O3/氧化铁 Fe2O3/氧化铁
    【详解】(1)根据“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是常见的铝热剂,在高温条件下该铝热剂反应会生成铝的氧化物和一种金属单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该反应过程中,氧化铁失去氧元素转化为铁,具有氧化性,发生了还原反应。
    【变式4-1】(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一般来说,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B.
    C.D.
    【答案】D
    【详解】A、该反应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4-2】(2023·重庆九龙坡·统考模拟预测)构建模型认识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常用方法。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表示的物质化学式为NH3D.参与反应的微粒“”与“ ”个数比为1:1
    【答案】D
    【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详解】A、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
    B、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 ”表示的物质化学式为NH3,故C说法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与反应的微粒“ ”与“ ”个数比为3:4,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变式4-3】(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提示:ZnCO3与CaCO3化学性质类似加热可分解)。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上述变化共发生3个化学反应,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 个。
    (2)试写出3个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2/两/二
    (2)( 或 )
    【详解】(1)根据ZnCO3与CaCO3化学性质类似加热可分解,碳酸锌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锌和碳加热到800℃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有单质生成,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亚铜和碳加热到800℃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有单质生成,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上述变化共发生3个化学反应,其中属于氧化学还原反应有2个;
    (2)碳酸锌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氧化锌和碳加热到800℃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氧化亚铜和碳加热到800℃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题型5】 化学变化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例5】(2023·河南信阳·校考三模)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
    (1)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写出一个一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分析滤渣的成分: 。
    【答案】(1)减小
    (2)或
    (3)滤渣中一定含铁、银、铜,可能含有镁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铁>氢>铜,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镁会优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若镁反应完,铁继续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硝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硝酸铜溶液为蓝色,由于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故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亚铁和硝酸铜,说明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
    【详解】(1)由分析可知,说明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即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
    (2)由分析可知,镁会先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发生反应,则一定发生的反应: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硝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硝酸铜溶液为蓝色,由于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故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亚铁和硝酸铜,故铁未参加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铁,由于溶液中不含硝酸铜,故硝酸银和硝酸铜均反应完全,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若加入的镁过量,滤渣中还可能含有镁,故滤渣中一定含铁、铜、银,可能含有镁。
    【变式5-1】(2023·山东滨州·统考二模)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石灰水D.烧碱溶液
    【答案】C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久置会使其质量减少,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敞口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石灰水在空气中敞口久置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于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溶液质量减小,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烧碱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5-2】(2023·北京·模拟预测)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铁丝D.氯化钠
    【答案】C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质量增加,浓硫酸吸水后浓度减小,整个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的质量减小,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丝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质量增加,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氯化钠的化学性质较稳定,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变化不明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5-3】(2023·河南南阳·统考模拟预测)在一定质量、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发生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所得固体成分为 ;Zn和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原因是 。
    【答案】 Zn、Cu、Ag 参加反应的硝酸银质量大于生成的硝酸锌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
    【详解】在一定质量、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接着才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发生颜色变化的是锌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的硝酸锌和铜,对应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锌过量,所以硝酸银和硝酸铜已经被完全反应,所以固体成分为Zn、Cu、Ag;Zn和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原因是参加反应的硝酸银质量大于生成的硝酸锌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
    【题型6】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判断
    【例6】(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呈固态B.铜呈紫红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
    【答案】D
    【详解】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变式6-1】(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关于铁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的熔点较高B.金属活动性较强
    C.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D.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答案】B
    【详解】A、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铁的熔点较高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金属活动性较强,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导电、导热和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6-2】(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
    【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6-3】(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是
    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B.用武德合金做电路保险丝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D.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铁锈
    【答案】D
    【详解】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是因为小汤圆和其它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用武德合金做电路保险丝,是因为武德合金熔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铁锈,是因为盐酸显酸性,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D。
    【题型7】 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例7】(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石墨用于制列车电刷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D.水用于电解法制氢气
    【答案】D
    【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
    B、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C、金刚石划玻璃是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
    D、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则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变式7-1】(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酒精作燃料B.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D.用铜丝作导线
    【答案】A
    【详解】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是利用了液氨汽化吸热,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D、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变式7-2】(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天然气作燃料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D.稀盐酸除铁锈
    【答案】A
    【分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详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A正确;
    B、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B错误;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C错误;
    D、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将其除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变式7-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C
    【详解】A、天然气因为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是氮气含有氮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转化为硝酸和氮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可以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C。
    【题型8】 催化剂
    【例8】(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下将甲酸分解制得氢气。其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的化学式是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均发生改变
    C.甲酸(化学式为)是一种有机物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B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丙的化学式是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常温常压下甲酸分子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酸(化学式为HCO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一种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变式8-1】(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密闭容器里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8%
    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1
    D.该反应可以表示工业合成氨:N2+3H22NH3
    【答案】C
    【详解】A、由图中数据可知,a=100%-14%-6%-70%=10%,b=100%-40%-10%-42%=8%,故A说法正确;
    B、由图中数据可知,反应物丁的质量分数为:a=100%-14%-6%-70%=10%,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也为10%,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不变,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0%-42%):(14%-8%)=14:3,故C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甲、乙、丙的质量比为(70%-42%):(14%-8%):(40%-6%)=14:3:17,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工业合成氨为:,合成氨的反应中N2、H2、NH3的质量比为28:6:34=14:3:17,所以该反应可以表示工业合成氨,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变式8-2】(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生成物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42%-40%-10%=8%,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70%-42%):(14%-8%)=14:3,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8-3】(2023·四川·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A.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B.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D.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软塑料瓶中由于气体减少而变瘪,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该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而不是需要与氧气接触,该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装置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则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低右高,该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实验只能证明二氧化锰能改变反应速率,但没有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该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C。
    1.(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烧石成灰D.烧窑制砖
    【答案】A
    【详解】A、海水晒盐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粮食酿酒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烧石成灰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烧窑制砖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淄博烧烤在全国走红。下列是制作烤肉的部分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肉块B.将肉切片
    C.用铁签串成肉串D.点燃木炭烧烤
    【答案】D
    【详解】A、清洗肉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将肉切片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用铁签串成肉串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点燃木炭烧烤涉及木炭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3.(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A
    【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煅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4.(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棉花纺线B.用沙土修筑城墙
    C.在甲骨上刻字D.粮食酿酒
    【答案】D
    【详解】A、棉花纺线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用沙土修筑城墙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在甲骨上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5.(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遂宁大英为千年卓筒井采盐遗址保护区,卓筒井井盐汲制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是用直立粗大的竹筒汲卤的盐井,这里的“卤”为地下开采的卤水,含有氯化钠、水、泥沙等物质,下列制盐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锥钻井B.竹筒取卤C.滤缸滤卤D.制盐烧煤
    【答案】D
    【详解】A、铁锥钻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竹筒取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滤缸滤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制盐烧煤过程中,煤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青砖雕刻图案B.粮食酿制老醋
    C.贺兰石刻制砚台D.黏土塑制各种形象
    【答案】B
    【详解】A、青砖雕刻图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制老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贺兰石刻制砚台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黏土塑制各种形象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7.(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
    C.原子大小D.分子间隔
    【答案】D
    【详解】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D。
    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C
    【详解】A、天然气因为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是氮气含有氮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转化为硝酸和氮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可以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C。
    9.(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技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椰雕制作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黎锦编织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海盐晒制过程中只是水分蒸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陶瓷烧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D。
    10.(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B.常温下呈固态C.难溶于水D.熔点高
    【答案】A
    【详解】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11.(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
    【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对酿酒有这样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粗米”到“得酒”发生了缓慢氧化
    B.“曲”在酿酒过程中可起催化作用
    C.“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属于有机物
    D.“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答案】D
    【详解】A、“粗米”到“得酒”的过程中,米中的糖类物质与氧气发生了非常缓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即发生了缓慢氧化,说法正确;
    B、“曲”在酿酒过程中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因此可起催化作用,说法正确;
    C、乙醇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D、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而乙醇并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过多饮用乙醇会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
    故选D。
    13.(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B.常温下呈固态C.难溶于水D.熔点高
    【答案】A
    【详解】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14.(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石墨、活性炭和木炭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的用途可以是______。
    A.用于制铅笔芯B.用作电极C.用于切割大理石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其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木炭可用作燃料。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AB
    (2)物理
    (3)
    【详解】(1)A、石墨具有滑腻感,且为深灰色,可用于制铅笔芯,故选项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选项正确;
    C、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切割大理石,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3)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近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无机催化剂(ZnO- ZrO2)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催化剂ZnO-ZrO2的化学性质不变D.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答案】A
    【详解】A. 因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B.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则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此选项正确;
    C. 反应前后催化剂ZnO-Zr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正确;
    D. CO2和H2是无机物,CH3OH是有机物,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A。
    16.(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MnO2在该反应中起 作用。
    【答案】 2H2O22H2O+O2↑ 分解 催化
    【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MnO2在该反应中加快了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起催化作用。
    17.(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相互之间发生如下反应:




    其中E、G、H、I为单质,通常状况下,H、I为气体,C溶液呈蓝色,A是一种黑色固体,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反应③是湿法治金的原理。请回答问题。
    (1)物质H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 。
    (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H2
    (2)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减小
    【分析】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则B是硫酸,反应③是湿法治金的原理: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其中E、G、H、I为单质,则E是铁,G是铜,C是硫酸铜,F是硫酸亚铁,,I是单质且是气体,A是黑色固体,G是铜,则I是氧气,A是氧化铜,可知: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D是水,可知: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H是氢气,综上所述:A:氧化铜;B:硫酸;C:硫酸铜;D:水;E:铁;F;硫酸亚铁;G:铜;H:氢气;I:氧气。
    【详解】(1)物质H是氢气,化学式:H2;
    (2)反应②,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减小。
    18.(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D.反应的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
    【答案】B
    【详解】A、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B、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错误;
    D、ZnO-ZrO2作催化剂,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相等,错误。
    故选B。A.海南椰雕
    B.黎锦编织
    C.海盐晒制
    D.陶瓷烧制
    A.海南椰雕
    B.黎锦编织
    C.海盐晒制
    D.陶瓷烧制

    相关试卷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共26页。

    专题09 盐 化肥 【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盐 化肥 【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共20页。

    专题08 常见的酸和碱 【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常见的酸和碱 【八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全国通用),共2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