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大名县第十中学九年级中考理综模拟试题-初中化学
展开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化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过节时全家团聚吃饺子。牛肉馅饺子中的牛肉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
A. 糖类B. 维生素C. 蛋白质D. 油脂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类需要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瘦肉、蛋类、豆类富含蛋白质,所以牛肉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C。
2. 下列有关酸与碱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扇闻浓盐酸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不到1元,欢迎访问。C. 石灰水中滴加酚酞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不正确;
B、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凑到瓶口,应该扇闻,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B正确;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且触碰试管壁,故C不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容易潮解,需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D不正确;
故选B。
3.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活中利用加热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B. 加入活性炭可以促进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
C. 均一、稳定液体一定是溶液D. 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煮沸能使钙、镁离子形成沉淀,析出,这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最简单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促进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B不正确;
C、 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仅可以是溶液,还可能是纯净物。如:酒精、蒸馏水等。C不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某物质,可以溶解其他物质。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4.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水银:AgB. 两个氮原子:2N2
C. 氯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D. 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不符合题意;
B、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符合题意;
D、镁是12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镁离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故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B.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个数不变
C.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2:3D. 物质甲、乙、丙均属于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个数减少,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28):(2×18)=14:9,故C错误;
D、甲为CO,乙为H2O,属于氧化物;丙为C2H4O2,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取样,加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回收MnO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是因为铝基本未参加反应
B. d→e的存在说明反应会放热
C. e点一定是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结束点
D. c点时容器中溶液的溶质是HCl、AlCl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说明这是未经打磨的铝片表面的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铝基本未参加反应。A正确。
B:d→e,压强减小,说明温度降低,即原来反应放热,反应完成,不再放热,导致压强减小。B正确。
C:从d点以后压强减小,说明d点是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结束点。C错。
D:c点时容器中溶液是氧化铝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铝及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铝和未反应的盐酸。因此,c点时容器中溶液的溶质是HCl、AlCl3。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8. 我们要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处理垃圾时,投入相应分类垃圾桶B. 种植蔬菜时,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C. 外出露营时,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D. 欢度节日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处理垃圾时,投入相应分类垃圾桶,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选项正确;
B、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导致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污染水体,选项错误;
C、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大树木的砍伐量,会降低植物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能力,会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的能力,会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
故选A。
9.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下列文化体验活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弹奏古琴B. 书写对联C. 编中国结D. 高粱酿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弹奏古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书写对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编中国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高粱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热茶有香味,是因为茶叶本身的吲哚等气体化合物受热扩散到空气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B.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C. 分子受热膨胀D. 分子破裂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热茶有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故A正确;
B、热茶有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该过程中,分子本身体积不变,故B错误;
C、热茶有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该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故C错误;
D、热茶有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11. 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氩气、氮气B. 晶体:玻璃、冰
C. 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D. 绝缘体:橡胶、石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氩气属于稀有气体,氮气不属于稀有气体,不符合题意;
B、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冰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锰是由M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橡胶不导电,属于绝缘体,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属于导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学习科学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碰到笔尖的金属体B. 候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
C.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D. 点燃氢气前,需检验氢气的纯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使用试电笔时,应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用笔尖接触导线,手指不能碰到笔尖的金属体,故A不符合安全要求;
B、候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避免被吸进轨道而发生危险,故B符合安全要求;
C、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故C符合安全要求;
D、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氢气前,需检验氢气的纯度,故D符合安全要求;
故选:A。
13. 下列关于理化常识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的雨水即为酸雨B. 可用活性炭包去除新装修房屋中的异味
C. 雨后出现的美丽彩虹实质是光的反射D. 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应穿花纹较浅的鞋
【答案】B
【解析】
【详解】A、pH<5.6 的雨水才被称为酸雨,而不是 pH<7,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异味、有害气体等,所以可用活性炭包去除新装修房屋中的异味,正确;
C、雨后出现美丽的彩虹实质是光的折射,不是光的反射,错误;
D、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应穿花纹较深的鞋,这样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穿花纹较浅的鞋不利于拔河,错误。
故选B。
14.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喷水的那半石蕊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B. 松手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C. 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铜环在铅笔芯上移动时灯泡亮度发生变化,说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喷水的那半石蕊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喷水的那半石蕊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B、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松手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不符合题意;
C、玻璃片上出现水珠,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D、铜环在铅笔芯上移动时,接入电路的导体长度发生了变化,导体的电阻发生了改变,故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5. 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1min后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8min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生活中可用稀盐酸除铁锈,除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变大 (2)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锥形瓶中
(3)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粉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铁锈蚀会放出热量,温度计温度升高,示数变大;
【小问2详解】
铁粉生锈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水蒸气,生成固态物质铁锈,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8分钟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锥形瓶中;
【小问3详解】
生活中可用稀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6.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里,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
(1)釜是古代的一种金属锅具,用釜煮熟粽子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_性。
(2)选用粽叶时,北方多用芦苇叶,为使芦苇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应施用___________(选填“氮”“磷”或“钾”)肥。
(3)腌制腊肉需要用到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包制粽子时将用水泡好的粽叶卷成漏斗状,填入馅料,用棉线把粽子捆扎好。用到的棉线属于______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5)煮粽子的锅内壁附着一层油污,在清洗时会加入少量的洗洁精去除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导热 (2)氮
(3)NaCl (4)天然
(5)乳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釜煮熟粽子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小问2详解】
氮肥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故为使芦苇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应施用氮肥;
【小问3详解】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小问4详解】
棉线是由棉花做成的,属于天然材料;
【小问5详解】
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将大油污分散成小油滴,随水流冲走。
17.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一种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装置甲制O2,并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则造成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2)乙是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A和C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B和C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形成对比实验,证明燃烧的某一条件。
(3)丙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锥形瓶 ②. 导管口刚产生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2) ①.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 不能
(3)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可能是导管口刚产生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小问2详解】
A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不燃烧,A和C对比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B和C的变量不唯一,B和C形成对比实验,不能证明燃烧的某一条件;
【小问3详解】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导致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18.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涑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即“涑帛”的方法为利用“灰”和“蜃”混合加水后所得的溶液来洗涤丝帛。某小组设计制取所用洗涤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F是一种钾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E在农业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CaCO3 (2)改良酸性土壤
(3)
(4)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推出A为碳酸钙,B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可推出B为二氧化碳。F是一种钾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推出F为碳酸钾,A能转化为B和C,可推出C为氧化钙,C能与D转化为E,E能与F反应,可推出D为水,E为氢氧化钙,E和F反应生成A和G,可推出G为氢氧化钾,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小问2详解】
E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小问3详解】
反应②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反应③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每题7分,共24分)
19. 兴趣小组对儿童安全“炸包”开展项目式探究。
项目1:分析“爆炸”原因
(1)炸包内有白色粉末和一小袋液体。挤破小袋,两种试剂接触后,在有限的空间内___________而引发“爆炸”。
项目2:成分检测
(2)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呈_____性。
(3)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_______,说明粉末为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项目3:探究粉末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CO2,Na2CO3固体受热不分解。②柠檬酸为一种有机酸,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作出猜想】猜想I:CaCO3;猜想Ⅱ:Na2CO3;猜想Ⅲ:NaHCO3。
(4)【验证实验】
(5)“实验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反思拓展】咨询老师得知袋内液体是柠檬酸。选用柠檬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产生大量气体,使内部压强急速增大
(2)酸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①. 完全溶解 ②. 固体质量减轻
(5)
(6)柠檬酸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说明适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挤破小袋,两种试剂接触后,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使内部压强急速增大而引发“爆炸”;
【小问2详解】
溶液pH=2,小于7,呈酸性;
【小问3详解】
根据结论粉末为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粉末为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小问4详解】
根据结论猜想Ⅲ正确,说明白色粉末为碳酸氢钠;
①碳酸氢钠可溶于水,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观察到粉末全部溶解;
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另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后,称量,固体质量减轻,则说明该粉末为碳酸氢钠;
【小问5详解】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檬酸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说明适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所以可选用柠檬酸。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0. 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足量铁粉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共生成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__g;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4 (2)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x=19.6g
则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题号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鉴别和K2SO4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鉴别NaOH、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加水,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
粉末___________
猜想Ⅲ正确
②另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后,称量
___________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综-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综-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综-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综-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年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初中化学: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年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初中化学,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年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年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综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综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综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综试题-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