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17865/0-17174219258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17865/0-1717421925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17865/0-17174219259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17865/0-171742192599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17865/0-171742192602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17865/0-171742192605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17865/0-171742192608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17865/0-171742192612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阅读专项】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
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会分析。2. 通过篇章训练,明确具体的解题思路。3. 阅读拓展,在实战演练中内化表达。
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 平实说明: 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 靠副词来表达)(2) 生动说明: 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
今天我们就着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怎么进行体现的呢?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主要是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词,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准确的说明。
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 ……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表范围的词语: 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
想一想下列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 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2、 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3、 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4、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想一想下列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 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2、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3、 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4、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准确性的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2)同义词的慎重选用。准确选用同义词,使语言丰富,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例如:1、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短缺,我国以石油、煤炭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不合适)2、这些楼的建筑规模和我们小区的规模相当, 但高度要高多了。 (“相同”不合适)
常考题型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 一般有以下几种:典型试题一: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典型试题二:加点词语可否删除?为什么?典型试题三:加点词语可否替换?为什么?典型试题四: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问方式相对比较固定
题型一: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思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举例“一张普通课桌的重量大约30斤。”这句话中“大约”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答题思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大约”指大概;表估计、猜测;(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这里指普通的课桌个体重量在30斤上下,强调了“30斤”这个数量是估计的结果,不是实际称量出来的;(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举例“一张普通课桌的重量大约30斤。”这句话中“大约”有什么作用?
举例“水常常表现为液态。”这句话中“常常”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答题思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常常”指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这里指水在普通条件下,大多数时间表现为液态,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强调了液态是水的常态;(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常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举例“水常常表现为液态。”这句话中“常常”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题型二:加点词语可否删除?为什么?答题思路:1、 表态:不能删;2、 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3、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问:红体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问:红体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答案: 不能去掉。 “几乎”表程度,表示基本上都是以重复为重要手段,但并不排除例外情况。去掉后就成了无一例外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答题模板= 表态 十 解释词语/句子 十 删去后果 十 该词体现准确性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问:红体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答案: 不能去掉。 “之一”表数量,突出(说明)这(重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重要手段不止一个。 去掉后重要手段就成了唯一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 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是否能够删去,为什么?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是否能够删去,为什么?答案: 不能去掉。 “几乎”表程度,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石拱桥数量多,差不多到处都有。去掉后,就变成到处都有,太绝对,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答题模板= 表态 十 解释词语/句子 十 删去后果 十 该词体现准确性
举例最重要的是木结构,能抗震,就没有发生毁灭性的破坏。问:上面这句话中的“最”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答案:“最”表程度,首要的意思。强调了木结构是抗震的首要因素,不排除还有其它重要因素删去就不能突出它的重要程度。 “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答题模板= 表态 十 解释词语/句子 十 删去后果 十 该词体现准确性
题型三: 加点词语可否替换?为什么?答题思路:1、 表态:不能替换;2、 定性:分别解释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3、 比较:比较替换上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不能体现说明文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4、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问: “亟待”一词可以换成“需要”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问: “亟待”一词可以换成“需要”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 不可以。 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
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十 原词体现准确性
举例“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答案: 不可以 。“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有差别 。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解题思路题型四: 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答题思路:1、 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2、 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句子或具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3、 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特点
①针鼹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都有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②针鼹长着一张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 一只针鼹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 一天有18个小时外出觅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利用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③8月至1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答案: 本文语言平实准确。 文中很多地方用词准确严谨,比如①据估计, 一只针鼹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当中“据估计”表明一下数据只是推测,没有经过精确的统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再比如②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 一天有18个小时外出觅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当中“一般”表示只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 语言特点 十 举例分析
练习巩固饮水与健康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呢?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
练习巩固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美国科学家测定, 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练习巩固解答题 “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句中“约”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案: 不能。 “约”字大约,大概的意思,表示6-8杯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大概,体现了说明文 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分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和说明文的用词特点,说出观点和理由即可,如:不能。“约”字大约,大概的意思,表示6-8杯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大概,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
总结典型试题一: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解题思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典型试题二: 加点词语可否删除?为什么?解题思路:表态+解释词语/句子+删除后果+该词体现准确性典型试题三: 加点词语可否替换?为什么?解题思路:表态+解释含义+替换的不足+该词体现准确性典型试题四: 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解题思路:语言特点+举例分析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第4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常见题型,三种类型,文字类文字片段,文字类,答题技巧,文字材料题,练习巩固,图表类,柱状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第3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学以致用,判断描写角度,判断一下吧,正侧面描写间的关系,正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知识点解析第2讲:围绕线索,梳理文章脉络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趣味导读,常见题型,方法点拨,文章导图,解题秘籍,解题步骤,小试牛刀,地球求诊记,选做练习,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