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考点解密】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预测(新高考专用)
专题03.2 大气运动微专题逆温和特殊的天气现象(分层练)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2 大气运动微专题逆温和特殊的天气现象(分层练)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3大气运动微专题逆温和特殊的天气现象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03大气运动微专题逆温和特殊的天气现象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专题验收评价
专题03 大气运动微专题逆温和特殊的天气现象
内容概览
A·常考题不丢分
【命题点01 逆温】
【命题点02 特殊的天气现象】
【微专题 大气运动】
B·综合素养拿高分/拓展培优拿高分
C·挑战真题争满分
【命题点01 逆温】
(2023·甘肃酒泉·一模)山地气候与地形起伏至为密切。在周围山坡围绕的山谷或盆地中,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冷湖”更容易发生在( )
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阴雨的夜晚D.阴雨的白天
2.与同一山地的“冷湖”地区相比,“暖带”地区( )
A.初霜较早B.作物发育较早C.终霜较晚D.作物发育较晚
3.下列关于“暖带”和“冷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暖带”和逆温关系密切B.“冷湖”地区不利于天文观测
C.“暖带”都出现在阳坡D.“冷湖”与焚风关系密切
【答案】1.A 2.B 3.A
【解析】1.由材料可知,“冷湖”发生在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夜晚时没有太阳辐射且晴朗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弱,地表辐射冷却作用显著,更容易形成“冷湖”,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暖带”热量条件好,因此霜期短,初霜迟,终霜早,生长期长,作物发育较早,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根据所学知识,逆温现象是指空气在垂直方向出现上热下冷的情况,故“暖带”通常伴随着逆温,逆温层形成后,“暖带”更容易出现,二者关系密切,A正确。“冷湖”地区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静稳,云量少,风速小,扬尘少,有利于天文观测,排除B。“暖带”的出现与冷空气辐射冷却下沉,空气湍流带来的热交换等多种因素有关,不一定都出现在阳坡,排除C。焚风是干热风,“冷湖”是冷空气下沉,二者差异显著,排除D。故选A。
【点睛】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多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完成下面4-6小题。
4.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 )
A.8时悬浮逆温B.8时接地逆温
C.20时悬浮逆温D.20时接地逆温
5.8时接地逆温厚度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原因是8时( )
A.地面温度较低B.大气的对流较强
C.太阳辐射较弱D.大气逆辐射较强
6.影响夏季与冬季逆温厚度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是( )
A.风速B.降水C.昼夜长短D.气温日较差
【答案】4.C 5.A 6.C
【解析】4.根据反映甘肃省酒泉市多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图,8时悬浮逆温与8时接地逆温厚度年内变化均大于200,A错误;B错误;判断出20时悬浮逆温逆温厚度年内变化小于200,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20时悬浮逆温。C正确;20时接地逆温大约200,D错误;故选C。
5.由干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所以逆温层下冷上热,近地面的温度低,会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有利于接地逆温层的形成,会导致接地逆温层较厚,因此8时地面温度较低会导致8时接地逆温厚度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A正确;逆温形成时,大气较为稳定,大气对流强会导致逆温厚度较低,B错误;8时是白天,有太阳光照,太阳辐射较强,20时是夜晚,太阳辐射较弱,C错误;大气逆辐射较强会导致地面温度较高,不利于逆温的形成,所以会导致逆温厚度降低,D错误;故选A。
6.由于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所以逆温层下冷上热,近地面的温度低,会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有利于接地逆温层的形成,主要是由季节的温度差异造成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白昼时间长,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时间短,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C正确;与风速、降水、气温日较差关系较小,故选C。
【点睛】由干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所以逆温层下冷上热,近地面的温度低,会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有利于接地逆温层的形成。
【命题点02 特殊的天气现象】
(2019·安徽滁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在气象上,飑(biā)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下图为湖南省某年3月28日16:00-19:00飑线位置逐时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时间段湖南省北部受飑线控制区多盛行( )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
8.若该天气过程在7月份过境湖南北部,则( )
A.经过洞庭湖时强度增强B.飑线附近可能出现冰雹灾害
C.飑线附近出现阴雨连绵天气D.使当地油菜损失严重
【答案】7.C 8.B
【解析】7.由图中飑线逐时演变位置可知,飑线的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可判定气流水平方向运动也为自西向东,可判定飑线控制区多盛行偏西风,C正确。不会盛行偏东风、偏南风或者偏北风,ABD错误。所以选C。
8.7月份洞庭湖比周边陆地气温低,飑线经过洞庭湖时强度减弱,A错误;飑线实质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并带来气温、气压、风力、风向突变等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引发冰雹灾害,B正确,C错误;7月份湖南北部油菜早已收割完毕,D错误。所以选B。
【点睛】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读: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2023上·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温度露点差”是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太、相对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图为“烟台该次雷打雪事件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统计图”。完成下面9-10小题。
9.烟台发生“雷打雪”的时刻及当时的风向是温度露点差/℃( )
A.T0东北风B.T1西北风C.T2北风D.T3南风
10.烟台发生“雷打雪”现象时( )
A.暖湿气流迅速北推,地面空气受热上升B.冷气团自渤海南下,遇到陆地主动爬升
C.气流强烈交汇,地面气压降低、气温升高D.暖湿气团快速抬升,地面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9.C 10.D
【解析】9.根据材料可知,“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出现降雪并伴有雷电,降雪出现表明空气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温度露点差接近0℃,结合图示信息,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对应的时刻为T2,结合风向可知,此时为北风,C正确,ABD错。故选C。
10.根据材料“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可知,发生“雷打雪”时,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地面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形成降雪并伴有雷电现象,C错误,D正确;暖气团快速抬升主要受动力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受热迅速上升(不是热力因素的影响),A错误;根据材料”烟台受寒潮影响”,表明冷空气占主导,所以并不是由于冷空气遇陆地主动爬升,也不是暖湿气流迅速北推,B错误。故选D。
【点睛】一般而言,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一般出现降温、降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2023·贵州·校联考一模)东北冷涡是产生在东北地区的一个从近地面到6000m高空的气旋式涡旋,其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东北冷涡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降雨、冰雹和雷雨等突发性天气现象的重要天气系统,对东北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大影响。下图为某年5月某时刻500hPa等压面高度分布图(单位:位势米,一般情况下,位势米数值越大,对应的海拔高度越高)。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500hPa等压面上甲处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12.冷涡控制区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
①中心气流做上升运动②中心气流做下沉运动
③四周气流逆时针辐合④四周气流顺时针辐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此时( )
A.甲处受暖气团影响,柔风细雨
B.乙处受偏北风影响,风和日丽
C.丙处受强对流影响,狂风暴雨
D.丁处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11.该图是500hPa的等压面高度分布图,在等压面的等高线图中,等压面在不同海拔的分布的等高线与这高度范围内某一平面的等压线分布相近,故可将图中的等高线近似看为等压线,图中甲地在北半球,西部中心为低压,受由外向内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受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向右偏转90度,与等压线平行,即与甲处的等高线重合,因此为西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从材料可知,东北冷涡是一个深厚的高空气旋式涡旋,因此其中心气体做上升运动,四周气体逆时针辐合,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处在冷锋锋后,受干冷的冷气团控制,风和日丽,B正确;甲处受单一暖湿气团的控制,可能会带来降水,但甲处等压线密集,应该是大风而不是柔风,A错误;在冷涡控制下,大气处于下热上冷的不稳定状态,可能会出现暴雨,但丙处位于低压中心,不会出现狂风,C错误;丁处受低压槽控制,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决定,风力大小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地转偏向力分布规律: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不同下垫面,由于性质不同,摩擦力大小不同,往往陆地摩擦力大于海洋摩擦力。
(2023上·湖南岳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北麓,东、西、南三面环山,大体为开口朝北的“喇叭口”地形。当天山山脉南坡气压高于北坡时,来自东南方向的山口风一年四季都可以袭扰乌鲁木齐市区,表现为明显的焚风属性。图5示意乌鲁木齐市冬季低空焚风不同演变阶段逆温层厚度和逆温层温差的变化。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据图可知( )
A.在低空焚风发生前,乌鲁木齐市不存在逆温层
B.在低空焚风强盛期,逆温层温差最大
C.在低空焚风发展期,冷空气侵入破坏逆温
D.低空焚风的发生不利于逆温层的发展和加强
15.受低空焚风的影响,乌鲁木齐市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B.大气对流旺盛,多雷阵雨
C.近地面风速大,雾霆少发D.地表蒸发旺盛,炎热潮湿
【答案】14.B 15.A
【解析】14.由图可知, 在低空焚风发生前,逆温层温差约为4.7℃,说明乌鲁木齐市在冬季普遍存在逆温层,A错误;在低空焚风强盛期,逆温层温差最大,B正确;在低空焚风结束时,冷空气侵入破坏逆温,C错误;低空焚风开始后,逆温层厚度和温差都是先增大后减小,说明低空焚风的发生有利于逆温层的发展和加强,D错误,故选B。
15.天山南坡气压高于北坡时产生低空焚风效应,南坡气流越过山顶后下沉,难以形成降水,多晴天,A正确;乌鲁木齐市受低空焚风影响,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风速小,加之地形较封闭,大气不易产生对流,B错误;冬季雾霾天气多发,C错误;空气中的水汽在下沉过程中被大量蒸发,天气干热,D错误,故选A。
【点睛】 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在高压区,空气下沉也可产生焚风 。
(2023上·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陕西关中盆地冬春季节多出现严重大气污染现象。图1示意关中盆地污染发生时的高空、地面环流形势,高空环流越强,逆温层越不易发生。图2为该地某月11~27日2次发生严重污染时,盆地某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变化。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结合材料并据图1分析,该地本次污染从开始到结束的大气垂直剖面演化过程为(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17.西风最强的日期最可能是( )
A.11日B.14日C.22日D.26日
【答案】16.D 17.D
【解析】16.读图1可知,逆温发生时,垂直方向上上升气流受阻,逆温层上盛行下沉气流。①图等值线数值以正值为主,说明垂直方向上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逆温层较厚;②图等值线以负值为主,说明主要盛行上升运动,逆温层消失;③图等值线以负值为主,说明主要盛行上升运动,但上部有0和0.4的等值线分布,说明开始出现逆温现象。综上所述,该地本次污染从开始到结束的大气垂直剖面演化过程为③①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根据材料“高空环流越强,逆温层越不易发生”可知,西风最强的日期逆温层最不易发生。逆温发生时阻碍了空气的对流运动,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根据图2可知,四个日期中26日大气污染指数最低,应为西风最强的日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2021上·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和荒漠的性质差异,引起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造成了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下图示意7月河西走廊某绿洲与荒漠间测得的距地面5m和10m的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8-20小题。
18.绿洲内的玉米田经常灌溉,与灌溉前相比,灌溉后白天( )
A.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峰值提前B.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峰值提前
C.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峰值滞后D.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峰值滞后
19.在大气较稳定且风速中等的晴朗白天,绿洲往往形成稳定的逆温,图中绿洲逆温现象开始于北京时间( )
A.8:00B.12:00C.17:00D.20:00
20.绿洲与荒漠间的局地热力环流除了造成温度的变化外,还能造成( )
A.荒漠下部减湿B.荒漠下部增湿C.绿洲上部增湿D.绿洲下部增湿
【答案】18.C 19.C 20.B
【解析】18.绿洲内的玉米田灌溉后使土壤中水分增加,结合水分与土壤的热力性质差异可知,土壤水分增加后,增温速度变慢,地面辐射减弱,大气温度降低,且大气的增温速度变慢,即灌溉后的白天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峰值滞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逆温指的是气温随海拔升高100m下降不足0.6℃,或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的现象。由图可知,约17:00开始,绿洲距地面10m处的气温高于距地面5m处,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C正确,ACD错误;故选C。
20.受绿洲与荒漠间形成的局地热力环流的影响,荒漠地表温度较高,干热空气上升并输送到绿洲上空,导致荒漠上部减湿、绿洲上部减湿,C错误;与此同时,近地面绿洲的凉湿空气向荒漠输送,使荒漠近地面水汽含量增加,导致绿洲下部减湿,荒漠下部增湿,A、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100m气温下降0.6℃。在某些天气条件下,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100m下降不足0.6℃,或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2022·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学校考一模)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强烈对流产生的小范围空气涡旋称为龙卷风,2021年美国在罕见的12月份遭遇8年来等级最高的龙卷风暴,研究表明,这一现象与极地升温背景下北极涡旋(北极上空大型冷性气旋系统)分裂,冷空气南下扩散有关。下图示意龙卷风发生时美国海平面气压场形势。据此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推测此次龙卷风爆发的区域是( )
A.甲B.乙C.丙D.丁
22.判断北极涡旋的气流流动方向及此次龙卷风爆发前几日涡旋强度变化( )
A.逆时针减弱B.逆时针增强C.顺时针减弱D.顺时针增强
【答案】21.C 22.A
【解析】21.读材料可知,龙卷风的形成条件是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强烈对流产生空气涡旋。读图可知,丙地位于冷锋锋前,而且气压很低,比较符合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强烈对流上升这一形成条件,因此推测此次龙卷风爆发的区域是丙地,C正确。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不符合龙卷风形成条件,A错误。乙地单一冷气团控制区域,不是冷暖空气交锋地带,B错误。丁地位于单一暖气团控制区域,也不是冷暖空气交锋地带,D错误。故选C。
22.根据材料,北极涡旋是北极上空大型冷性气旋系统,根据所学,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因此可判断北极涡旋的气流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流动。再根据此次龙卷风爆发与北极涡旋分裂后,冷空气南下扩散有关,因此可以推断在此次龙卷风爆发前几日,北极涡旋强度是减弱的。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冷暖气团相遇交锋形成锋面。低压与气旋、高压与反气旋分别属于同一个天气系统。只不过低气压、高气压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气流状况的描述。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气旋垂直气流运动方向都是上升气流。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垂直方向是下沉气流;水平方向气流(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低压控制时,出现阴雨天气;高压控制时,天气晴朗。
(2021·江西景德镇·统考三模)北极地区冷空气在高空汇集,形成极地低压,被称之为北极涡旋(如图所示)。北极涡旋位置一般在极地,可能有一个或两个中心,通常会联合西风带将冷空气“锁”在极地使其不轻易南下。但特定条件下受大气的扰动,暖空气北上,北极涡旋被分割而偏移,冷空气则会大规模南下,导致中低纬度某些地区出现极端寒潮。据此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受极涡控制下的北极地区( )
A.多强风B.多暴雪C.多晴天D.多高温
24.近年来北半球部分地区多次出现极寒天气反映了( )
A.北极涡旋增强B.北极涡旋减少C.全球均温下降D.北极变暖明显
【答案】23.C 24.D
【解析】23.根据材料可知,北极高空气流聚集,在高空形成低压,气流聚集以后下沉,在低空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C正确;北极受高压控制,气流较稳定,四周多强风,A错误;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B错误;北极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较小,气候寒冷,D错误。故选C。
24.根据材料可知,通常寒潮较少是由于西风带能够将极地地区的寒冷气流锁住,冷空气则会大规模南下是由于“北极涡旋在特定条件下受大气的扰动,暖空气北上,北极涡旋被分割而偏移”导致,故极寒天气的出现反映了北极涡旋势力减弱,极地涡漩变弱且更不稳定,涡旋被暖气团挤压,北极变暖明显,A错误,D正确;北极涡旋数量增多,但整体势力减弱,B错误;极寒天气是局部天气现象,不能反映全球均温下降,C错误。故选D。
【点睛】北极冰川融化,冰层反射减弱,海水吸收了更多太阳辐射,海冰进一步减少,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北极升温幅度高于其它地区,北极与赤道地区的温差减小,极地涡漩变弱且更不稳定,涡旋被暖气团挤压,冷空气南下影响附近各国。
(2021下·江苏泰州·高三姜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俗话说:“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受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相较于龙卷风,其预测难度更大。下表为我国南疆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11—20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据此完成下面25-26小题。
注:该站地方时较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
25.尘卷风出现频次最高时段,该地( )
①土壤湿度大 ②地面温度高 ③太阳高度大 ④空气质量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6.与龙卷风相比,尘卷风预测难度大的原因是( )
A.对流强,破坏能力强B.降水少,破坏力小C.湿度大,移动范围小D.历时短,影响范围小
【答案】25.C 26.D
【解析】25.表中数据为我国南疆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11~20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 。由表可知频次最高的时段是北京时间15~I7时,为当地午后13~15时。由此可推断︰由于此时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地面增温快,且干燥无风,当局地受热不均匀,近地层大气不稳定,极易产生猛烈上升运动,此时周围空气迅速填补,就会形成尘卷风,空气中多沙尘,②③正确,故选C。
26.由题文材料可知,尘卷风是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因此,它的产生、移动 、影响等数据很难被捕捉。D正确。对流强、降水少与预测难度大无关,A、B错误。移动范围小更易预测,C错误。故选D。
【点睛】尘卷风是由于地面局部增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旋转对流运动,多出现在夏季午后。在尘卷风形成的过程中,外围空气通过贴近地面的薄层被地面加热后流向中心部位,外围空气的旋转能量在中心部位得到加强形成尘卷风,其旋转能量是热泡原来具有的旋转能量的局部集中和一部分势能转化而形成的,其旋转方向是由热对流泡的初始旋转方向所决定。
(2023上·山西运城·高三统考期中)在北半球,由北向南逆行的暖锋叫倒暖锋。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随后又受到东北方鄂霍茨克海的极大影响。下图为某倒暖锋过境前后某测站14-24时气温与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27-29小题。
27.本次倒暖锋( )
A.16-18时过境,向东南推进并伴随降雪过程
B.18-20时过境,向西北推进并伴随大风过程
C.20-22时过境,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
D.22-24时过境,向东北推进并伴随降水过程
28.在倒暖锋影响下,下图中与锋面附近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9.倒暖锋过境期间东北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是( )
A.南高北低,南部较北部纬度低,气温高
B.北高南低,北部受来自海洋的暖气团影响,气温高
C.南高北低,南部较北部降水少,气温高
D.北高南低,南部受来自海洋的冷气团影响,气温低
【答案】27.C 28.B 29.B
【解析】27.由材料“在北半球,由北向南逆行的暖锋叫倒暖锋。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随后又受到东北方鄂霍茨克海的极大影响”可知,倒暖锋的行进方向为自偏北方向向偏南方向行进,过境时,气温升高。16-18时气温降低,不属于倒暖锋,A错误;18-20时风向为偏北风,但气温下降,B错误;20-22时风向为东北风,气温升高,符合倒暖锋过境时的特征,吹东北风时锋面应该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C正确。22-24时盛行偏北风,但气温下降,D错误;故选C。
28.由题可知倒暖锋,是一种特殊锋面,因此测站受倒暖锋影响时应位于低压槽,并且位于我国东北部,因而是类似于北半球的锋面气旋。①测站位于低压中心,A错误;②测站位于低压槽,且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该测站风向为偏北风,B正确;③测站位于低压槽附近,但是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其风向为偏南风,C错误;④测站位于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活动,D错误。故选B。
29.由材料可知,倒暖锋具备暖锋特征,所以东北地区北部受来自鄂霍次克海的暖气团控制,气温高,东北地区南部受寒潮影响,为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温北高南低,A、C错误。倒暖锋常出现于东北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时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故北部的暖气团来自海洋,南部冷气团来自陆地,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倒暖锋是在北半球,由北向偏南方向逆行的暖锋; 在南半球,由南向偏北方向逆行的暖锋。倒暖锋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之后的两三天之内。出现的现象:东北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产生降水,同时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气温的反常现象。倒暖锋具备一般暖锋的基本特征,但相比之下它有以下明显特点:移动方向反常,自北向南移动;降水区域反常,降水区域集中在锋面附近,但是锋后降水范围大于锋前;水汽来源反常,暖湿气流不是来源于我国东部及南部海洋,而是来源于我国东北方的鄂霍茨克海。
(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雷暴是局地性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天气,常伴有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天气现象。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30-31小题。
30.该天气系统( )
A.多发生于夏秋季节B.强度逐渐增强C.可能导致低温冻害D.易形成锋面雨
31.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摩擦力小B.湖面温度较低C.水汽得到补充D.空气对流加强
【答案】30.A 31.B
【解析】30.结合材料“雷暴是局地性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天气”,暖湿空气强烈上升,一般多发生于夏秋季节,A对;夏秋季节,湖泊为冷源,过湖面温度低,气温下降,上升气流减弱,强度会逐渐减弱,B错;暖湿气流,不能导致低温冻害,C错;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易形成对流雨,D错。故选A。
31.读图可知该雷暴天气系统在湖面上产生的闪电次数少,说明经过湖面时该天气系统减弱。在夏秋季节,由于比热容的影响,水体吸热速度慢,湖面水温较低。该雷暴天气系统经过洪泽湖时,气温会下降,上升气流会减弱,因此强度会减弱,B对;湖面摩擦力小,会使该天气系统强烈旋转上升而加强,不会减弱,A错;水汽得到补充和空气对流加强都使该天气系统会加强,不会减弱,与事实不符,因此CD错。故选B。
【点睛】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③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④低压控制:阴雨天气,风力较弱。
(2023上·江苏淮安·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击暴流是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向四面八方扩散,并且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下图是下击暴流实景图及其示意图。完成下面32-34小题。
32.下击暴流多发生在(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3.雷暴云是急剧对流上升气流形成的,该气流的性质是( )
A.冷干B.冷湿C.暖湿D.暖干
34.下击暴流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大,其直接原因是越接近地面( )
A.气压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气压梯度力越大
B.湿度越小,与周围区域空气湿度差异越大
C.气温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大
D.气温越低,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小
【答案】32.B 33.C 34.A
【解析】32.雷暴云是湿润气流急剧对流上升形成的,雷暴云需要大量热量支撑气流上升,故夏季多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3.从出现的季节分析,雷暴云是湿润气流急剧对流上升形成的,雷暴云需要大量热量支撑气流上升,夏季对流旺盛,易产生雷暴天气,因此,该气流的性质是暖湿,C正确;冷气流不会急剧上升,干气流不会形成云雨,ABD错误。故选C。
34.雷暴云中直指地面的下冲气流急剧下沉,造成下沉区域空气集聚,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与周围区域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A正确;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密切联系,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与湿度、气温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下击暴流”是一种天气现象,它产生于强对流云团内,从云底部向下“击出”为速度很快的冷气流,与近地面暖湿空气相遇后形成强暴流,对近地层的植物或建筑物造成危害。当一股冷空气突然从万米高空以极高的速度俯冲下来时就形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巨大能量。下击暴流是和雷暴有关的一种小尺度现象。下击暴流形成的对流云团主要是上空的冷空气与近地面暖湿空气的对流。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35-36小题。
35.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36.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35.B 36.A
【解析】35.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此可知,第一天能见度低整体自西向东提高,由图可知第一天能见度整体①最低,其次为③,能见度最高的是②。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36.结合材料可知,锋面附近上方为暖气团西南风,锋面下方为冷气团,所以说锋面附近出现逆温现象,然后向高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正确;锋面下方,不会出现逆温,BD错误;逆温出现在锋面附近,而不是锋面上方,C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锋面雾是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产生的。在锋面上暖气团中长生的水汽凝结物(云滴或雨滴)落入较冷的气团内,经蒸发使近地面的低层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称为锋面雾。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随锋面降水相伴而生,故又称降水雾或雨雾。
(2021·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37-39小题。
37.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C.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D.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
38.此时我国新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正值当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
B.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少云
C.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空气下沉增温
D.位于天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39.此时下列站点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温的是( )
A.长春B.太原
C.呼伦贝尔D.乌鲁木齐
【答案】37.C 38.B 39.C
【解析】37.读图可以看出,M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A选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力大小,故 B选项错误;M地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秦岭山区南侧,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地面摩擦力大,是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正确;气旋中心的气压较四周低,是低压中心,图中M地并不位于气旋中心位置,故D选项错误,本题选C。
38.一般来说,陆地白天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北京时间14时,新疆地区位于正午前后,气温还没有达到最大值,而内蒙古中东部正值日最高温时段,故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内蒙古中东部刚经过一次冷锋过境,等压线密集,北风风力较大,降温明显,而新疆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故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盆地内下沉气流不明显,故C选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新疆并不是全在天山背风坡,如盆地内部,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盆地内部无焚风效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
39.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可知,长春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天气状况复杂不易出现逆温;据图,太原等压线状况相对单一,但结合时间为14点,太原为午后,盛行上升气流,不会出现逆温,B错误;呼伦贝尔位于冷锋锋后且邻近锋线,冷气团俯冲到暖气团下方易在高空出现气温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C正确;乌鲁木齐正值正午,天气晴朗,不易出现逆温,D错误。故选C。
【点睛】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40-42小题。
40.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41.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
42.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答案】40.B 41.C 42.C
【解析】4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4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2.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从结构上讲,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即温带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从尺度上讲,温带气旋的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
43.(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
【答案】(1)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高压(脊)。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且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旱。
(3)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
【解析】本题以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降水影响因素、常见天气系统以及气候特点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7°N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侧,盛行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碍,沿地形抬升;盛行西风在青藏高原前大量堆积,气流流速降低,辐合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水平方向上以辐散气流为主,水汽扩散,不易集聚;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过程中,空气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为主,炎热干燥。
44.(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答案】(1)7-8时
(2)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达到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
(3)湖泊地区上空在午后形成相对冷湿的气团,干热的焚风气团到达湖泊附近,与冷湿的气团相遇,形成锋面。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是偏北方向。
【解析】本题以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焚风的特点及发展变化、锋面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焚风应越过山脉沿山坡下沉,即从山顶吹向山麓(高海拔向低海拔),同时受下沉增温影响,湿度下降,温度上升。因此据左图可知,A观测点弱出现焚风,则由山顶吹向A处所在的山麓,应为偏北风。据右图可知,该日7-8时A观测点风向由弱南风转为强北风,且伴有升温、减湿过程,应为焚风出现的时间。
(2)AB为南北走向山谷,地势北高南低焚风应为偏北风,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据左图分析,AB处山谷狭窄,具有"狭管效应",坡度较陡,风速较快。B处位于山谷出口,山谷变宽,坡度较缓,风速较小。
(3)锋面的本质是物理性质(冷暖、干湿)不同的气团相遇形成的过渡带(或交界面)其移动方向与势力较强的气团移动方向一致,据图分析,受焚风影响,锋面北侧为暖干气团,受湖泊影响,锋面南侧上空在午后形成冷湿气团,7:00-15:30焚风影响AB段,增温减湿,15:30后焚风减弱,并被南风取代,南侧冷气团推动锋面北上。
45.(2018·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 产构成巨大威胁。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以龙卷风为主题,考查龙卷风的成因、地形对龙卷风的影响以及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湿热气团抬升的原因,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放热,进一步带动空气抬升。气流旋转的原因,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分析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地形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
(3)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
(4)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历时长短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分析,如龙卷风形态壮观,历史短难以发现,危害性大等。
【点睛】台风和龙卷风
1.台风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由于气温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以上就称为台风。
2.龙卷风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两者对比,龙卷风发生的时间短,影响范围广,而且形成的位置海洋和陆地均有可能。台风发生时间更长,影响范围广,而且形成于海洋上。出现时间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次数
1
11
21
31
47
47
24
10
1
占总次数的百分比
0.5
5.6
10.9
16.1
24.4
24.4
12.4
5.2
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03 大气的运动(专题测试卷),文件包含专题03大气的运动测试原卷版docx、专题03大气的运动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核心考点练2大气运动与降水(附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为,该海域盛行风向最可能为,该海洋锋轴线位于 地附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2大气的运动,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