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0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或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0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0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住置上。
0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0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35题,1~25题每小题1分,26~35题每小题2分,共计45分).
1.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羊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 相同环境下,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
C. 杂交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D. 纯合子的双亲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杂合子是指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 Aa。纯合子又称纯合体,同型结合体,指二倍体中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例如AA。
【详解】A、狗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
B、表现型是有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相同环境下,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如DD和Dd,B正确;
C、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C错误;
D、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aa的亲本可能是Aa、Aa)杂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杂合子(Aa的双亲可能是AA、aa)D错误。
故选B。
2.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针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决定的”的假说
B.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彩球应有两种组合类型,比例约为3∶1
C. 孟德尔遗传定律普遍适用于果蝇、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D. 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但他并没有提出染色体一词,A错误;
B、彩球共有3种组合类型,即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接近3:1,B错误;
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大肠杆菌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
D、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了演绎推理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3.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若从孟德尔遗传规律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夫妇双方一定都含有单眼皮基因
B. 该夫妇不可能生出双眼皮的女孩
C. 该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2
D. 该夫妇至少有一方是单眼皮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A代表双眼皮显性基因,a代表单眼皮隐性基因。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都含有一个a基因。
【详解】A、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设用A/a表示,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A正确;
B、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则有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_(双眼皮)的女儿,B错误;
C、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4;当父母基因型为Aa×aa时,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2,因此无法判断,C错误;
D、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时,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D错误。
故选A。
4. 小麦高茎对矮茎是显性,让杂种个体自交所得子代中的高茎随机传粉,所得后代中高茎 与矮茎之比为
A. 3∶1B. 1∶1C. 8∶1D. 9∶1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假设高茎由A基因控制,矮茎由a基因控制,Aa自交子代中有1/4AA,1/2Aa,1/4aa,据题意让杂种个体自交所得子代中高茎随机传粉,即1/3AA、2/3Aa之间随机传粉,A配子概率为2/3,a配子概率为1/3,则aa占1/9,A-占8/9,故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8:1。
故选C。
【点睛】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随机传粉,能够计算配子概率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5. 某同学观察一种蝗虫(2n=24)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后,提出有关减数分裂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若观察到染色单体的存在,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B. 若能观察到四分体,则该细胞此时一定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若着丝粒向细胞两极移动,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2条,则该细胞一定是精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详解】A、有染色单体的可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A错误;
B、若能观察到四分体,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则该细胞此时一定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若只发现着丝点向细胞两极移动,没有观察是否还具备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2条,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前、中期)或者精细胞,D错误。
故选B。
6. 下图是某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甲的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 甲、乙两图所示染色体单体数分别为8条和4条
C. 图乙中A和A分离,可体现出基因分离定律
D. 图乙所示染色体数和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故处于的分裂时期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发生了着丝点分裂的过程,故处于的分裂时期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图细胞处于的分裂时期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为细胞质不均分,可判断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
B、甲图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单体,乙图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显然图乙中A和A分离,不可体现出基因分离定律,C错误;
D、图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着丝点一分为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和体细胞一样的数目,D正确。
故选D。
7.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ABCD、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
B. 受精卵中的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
C.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生物体的相对性状;
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少数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并呈线性排列,A正确;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B正确;
C、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正确。
故选C。
9. 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Xd
B. 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
C. 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
D. 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根据图示判断,该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Y染色体比X染色体更长),D和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此得出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DYd,A错误;
B、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2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D和d,B错误;
C、该果蝇为雄性果蝇,其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精细胞),C正确;
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产生2种配子,D错误。
故选C。
10.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位于同源区段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不存在性别差异
C. 若某病是由位于X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 某男性出现XYY性染色体,一定是其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的正常核型中,XY型染色体决定了正常男性的性别发育;XX型决定了正常女性的性别发育。XY染色体含有各自的非同源区段和共有的同源区段,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详解】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与亲本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与性别相关联,即存在性别差异,B错误;
C、若某病是由位于X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所以男性患者的儿子不一定患病,C错误;
D、某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该男子是由母亲产生的X的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YY的精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即该男子的两条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正常情况下,父亲的精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精子中也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出现两条Y染色体,说明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着丝粒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D正确。
故选D。
1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是全球几代科学家不断创新实验技术、不断修正完善实验结论的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通过实验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可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B. 艾弗里将加蛋白酶的S型菌提取液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到两种菌落
C.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赫尔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A错误;
B、加蛋白酶的S型菌提取液中含有S型菌的DNA,其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部分R型菌可以转化为S型菌,因此可以观察到R型菌和S型菌,B正确;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相应酶分别特异性去除其中的物质,属于“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赫尔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 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的蛋白质外壳与DNA分离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TMV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 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极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
B、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 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 TMV 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TMV A的RNA控制合成A病毒的蛋白质,即 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13. 有关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整个模型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量相同
B. 一条单链的序列是5’-T-A-C-G-3’,另一条单链为5’-A-T-G-C-3’
C. 制作3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需要60个磷酸模型
D. DNA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条链反向平行;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遗传信息就储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之中
【详解】A、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含量遵循卡加夫法则,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因此整个模型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量相同,A正确;
B、DNA的两条单链反向平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一条单链的序列是5’-T-A-C-G-3’,另一条单链应该为5’-C-G-T-A-3’,B错误;
C、一个脱氧核苷酸含有1个磷酸,因此制作3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需要60个磷酸模型,C正确;
D、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B。
14. 活动小组为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选取实验材料代表相应的基团或化学键,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含25个碱基对
B. 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含59个氢键
C. 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有422种碱基排列方式
D. 该DNA片段中任意一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 G=C),该模型可以形成10个A-T碱基对,15个G-C碱基对,所以共25个脱氧核苷酸对,表格提供45个磷酸基团,因此该模型最多只能形成22个脱氧核苷酸对。
【详解】A、该模型可以形成10个A-T碱基对,15个G-C碱基对,但表格只提供45个磷酸基团,因此该模型最多只能形成22个碱基对,A错误;
B、由于该模型只能形成含22个碱基对的DNA双链,若15个G-C碱基对均参与构成模型,由于G-C碱基对形成三个氢键,因此所有的G-C碱基对形成45个氢键,剩下7个A-T碱基对形成14个氢键,最多共形成59个氢键,B正确;
C、由于碱基对的种类和数量是固定的,因此制成的双螺旋模型小于422种碱基排列方式,C错误;
D、该DNA每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中3′端脱氧核糖只与1个磷酸相连,D错误。
故选B。
15. 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
B. 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
C. 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沿模板链的5’端向3’端移动
D. 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精确的模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科、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详解】A、多起点双向复制,可以加快复制的速度,从而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A正确;
B、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DNA,所以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B正确;
C、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沿模板链的3’端向5’端移动,C错误;
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D正确。
故选C。
16.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转基因工程组的科学家们,在朱作言院士的领导下,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整合到鲤鱼受精卵的DNA上,培育出了转基因鲤鱼,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140%以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鱼生长激素基因可以在鲤鱼细胞内复制
B. 草鱼和鲤鱼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 草鱼和鲤鱼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草鱼和鲤鱼的染色体上都含有线性排列的多个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 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 DNA 技术。
2、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能表达的原因:①不同生物间 DNA分子的结构基本相同;
②不同生物的基因在表达时都遵循“中心法则”,在受体细胞内定向表达;
③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基因的概念: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详解】A、根据题意,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整合到鲤鱼受精卵的DNA上,培育出了转基因鲤鱼,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140%以上,说明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在鲤鱼细胞内成功表达,因此草鱼生长激素基因可以在鲤鱼细胞内复制,A正确;
BC、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因此草鱼和鲤鱼的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不是随机排列,B错误,C正确;
D、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分布,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tRNA、rRNA和mRNA都经DNA转录而来
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 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解析】
【分析】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RNA包括tRNA、rRNA和mRNA三种,都是由DNA转录而来的,A正确;
B、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合成RNA,C错误;
D、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
故选C。
18. 下列有关基因和表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的甲基化本质上是碱基序列的改变导致的表型变化
B. 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C. DNA分子的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结合
D. 表型与基因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表型还受环境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现象。
【详解】A、DNA的甲基化是指DNA的碱基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
B、表观遗传现象比较常见,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B正确;
C、甲基化若是发生在启动子区段,会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正确;
D、表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表型与基因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表型还受环境影响,D正确。
故选A。
19. 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一对等位基因总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B. 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 水毛茛的叶形只受相关基因控制而与环境无关
D. 显性纯合致死会导致隐性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A、基因和性状并非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基因控制多种性状,如黑色素基因,既决定了头发的颜色,还决定了皮肤的颜色,A错误;
B、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有两种,一种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另一种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囊性纤维病约有70%患者的致病原因为后一种,B错误;
C、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C错误;
D、若该种群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降低,隐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升高,D正确。
故选D。
20.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B. 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高的
C.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 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正确;
D、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有些突变对生物是有利的,D正确。
故选B。
21.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C.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 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考查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有关的知识。
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3、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体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通常不同;C错误;
D、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D错误;
因此选B。
【点睛】深刻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2. 关于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用卡诺氏液和酒精处理经低温诱导的根尖可使细胞分离
C. 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甲紫溶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 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一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一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一制片一观察。
【详解】A、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卡诺氏液是用来固定细胞的,B错误;
C、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甲紫溶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使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C正确;
D、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只有分裂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才会加倍,因此显微镜下可看到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选C。
23.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只能识别并转运异亮氨酸B. 图中精氨酸的密码子是UCU
C. 翻译时,核糖体沿着②向左移动D. ①能读取②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其中①为tRNA,能转运氨基酸;②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
【详解】A、①是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所以该tRNA只能转运异亮氨酸,A正确;
B、UCU是精氨酸的反密码子,密码子是AGA,B错误;
C、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翻译时核糖体沿着②mRNA向右移动,C错误;
D、tRNA不能读取②mRNA上的全部序列,例如终止密码子没有tRNA读取,D错误。
故选A。
24.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核DNA分子上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非基因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DNA的碱基发生替换而引起的碱基序列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B. a、b、c基因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C. a、b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若b、c基因位置发生了互换,则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4、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
【详解】A、据图分析,Ⅰ、Ⅱ为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为基因突变,A错误;
B、a、b、c基因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错误;
C、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必须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a、b不是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C错误;
D、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D正确。
故选D。
25. 如图表示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为DNA,乙为RNA,则上述过程会涉及到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 若甲为RNA,乙为RNA,则正常的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上述过程
C. 若甲为RNA,乙为DNA,则过程中消耗的原料与基因转录时相同
D. 若甲为RNA,乙为蛋白质,则该过程还需要其它种类的RNA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其产物包括tRNA、mRNA、rRNA等。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其可以催化DNA双链中氢键的断裂,同时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详解】A、若甲为DNA,乙为RNA,则该过程代表转录,转录过程中形成的RNA与模板链之间会发生氢键的断裂和形成,A正确;
B、若甲为RNA,乙为RNA,则该过程代表RNA复制,RNA复制只有当RNA复制病毒侵入人体时才会发生,因此正常的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上述过程,B正确;
C、若甲为RNA,乙为DNA,则该过程代表代表逆转录,该过程中消耗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转录过程中消耗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二者并不相同,C错误;
D、若甲为RNA,乙为蛋白质,则该过程代表翻译,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mRNA做模板外,还需要tRNA来转运氨基酸,同时rRNA还参与核糖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26. 下面图解中甲、乙表示小麦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小麦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涉及杂交、自交,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 ③过程涉及花药离体培养,培育出基因Ab的单倍体幼苗
C. ④育种的方式通过提高有利变异的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D. ⑥过程与⑦过程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为杂交育种,⑦为多倍体育种,①③⑥为单倍体育种,④⑤为诱变育种。
【详解】A、①②为杂交育种,涉及杂交、自交,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
B、③为花药离体培养,可以培育出基因Ab的单倍体幼苗,B正确;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但具有多害少利性和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提高有利变异的突变率,C错误;
D、⑦为多倍体育种,⑦多倍体育种常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⑥单倍体育种的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此过程不能处理种子(单倍体高度不育),D错误。
故选B。
27. 新冠病毒核酸为单链RNA,在宿主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av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均需利用人体细胞内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B. 新冠病毒比肺炎链球菌传染性强,二者增殖过程中均有翻译过程
C. a-e过程中需要用到RNA聚合酶的是a、c、d
D. a-e过程中均存在A-U的碱基配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新冠病毒为RNA病毒,a、c过程为复制形成子代RNA,d为形成mRNA过程,b为翻译出RNA聚合酶,e为翻译出病毒蛋白质。
【详解】A、肺炎链球菌含有核糖体,可自己合成蛋白质,新冠病毒需要宿主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A错误;
B、新冠病毒比肺炎链球菌传染性强,二者增殖过程均需要合成蛋白质,所以增殖过程均有翻译过程,B正确;
C、图中a、c、d均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都用到了RNA聚合酶,C正确;
D、a-e过程都是RNA之间进行的碱基配对,所以a-e过程均存在A-U的碱基配对,D正确。
故选A。
28. 下面甲、乙、丙、丁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内的四个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可进行丁图的全部过程
B. 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能进行甲、乙过程,但不能进行丙、丁过程
C. 丙过程中有多个核糖体共同参与一条肽链的合成,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D. 甲、乙、丙过程均可发生于根尖分生区细胞,且均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甲图过程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DNA的过程,即DNA的复制;
乙图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即转录;
丙图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翻译过程。
丁图表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完成甲DNA复制、乙转录、丙翻译生理过程,而丁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
B、细胞核内能完成DNA复制、转录过程,但叶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故不能进行甲DNA复制,只能进行乙转录。而丙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而丁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
C、丙过程翻译中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同一条mRNA共同合成多条多肽链,提高了翻译的效率,C错误;
D、甲DNA复制、乙转录可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丙翻译可发生于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核糖体,三个过程中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只是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29. 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 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 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图甲、乙所表示个体的细胞中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A错误;
B、图丁个体只能产生YDr、ydr,如果不发生互换,则自交后代最多有三种基因型(YYDDrr、YyDdrr、yyddrr)、两种表现型;若发生互换,则自交后代中最多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错误;
C、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是9:3:3:1的变式,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甲、乙、丙、丁个体的细胞中均至少含一对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D正确。
故选D。
30. 已知某种鸟类的羽毛颜色由复等位基因B+、B和b决定,B+(纯合胚胎致死)决定蓝色,B决定绿色,a决定白色,且B+对B是显性,B对b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种鸟类群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
B. B+、B和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两只蓝色小鸟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2:1
D. 一只蓝色雌鸟和一只白色雄鸟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B+(纯合胚胎致死)决定蓝色,B决定绿色,b决定白色,且B+对B是显性,B对b是显性,所以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蓝色基因型有B+B、B+b,绿色基因型为BB、Bb,白色基因型为bb,共5种基因型。
【详解】A、B+(纯合胚胎致死)决定蓝色,B决定绿色,b决定白色,且B+对B是显性,B对b是显性,所以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蓝色基因型有B+B、B+b,绿色基因型为BB、Bb,白色基因型为bb,共5种基因型,A错误;
B、B+、B和b是等位基因关系,遵循的是分离定律,B错误;
C、两只蓝色小鸟的雌雄个体交配,可能是B+B和B+b杂交,子代为蓝色和绿色,比例是2:1;也可能是B+B和B+B杂交,子代为蓝色和绿色,比例是2:1;也可能是B+b和B+b杂交,子代为蓝色和白色,比例是2:1,C正确;
D、一只蓝色雌鸟(B+B或B+b)和一只白色雄鸟(bb)杂交,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D错误。
故选C。
31. 控制某植物株高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植株株高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高120cm,AABBCC的植物株高210cm。现有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两植株杂交,F1的植株中165cm个体自交,后代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180cm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1/10B. 1/32C. 3/32D. 3/64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分析,植株的株高取决于显性基因的数量,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高120cm,AABBCC的植物株高210cm,说明每个显性基因可以提高15cm。
【详解】植株的株高取决于显性基因的数量,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高120cm,AABBCC的植物株高210cm,说明每个显性基因可以提高15cm,稳定遗传的180cm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亲本为AAbbcc与aaBbCc,F1的植株中165cm个体AaBbCc,该个体自交产生AABBcc、AAbbCC、aaBBCC的概率均为1/4×1/4×1/4=1/64,因此后代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180cm个体所占比例为1/64×3=3/64。
故选D。
32. 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但DD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 )
A. 宽叶植株类型占1/2
B. 高产抗病类型占1/3
C. 会出现4种表现型
D. 宽叶抗病类型有四种基因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说明有茸毛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因此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宽叶植株(基因型为A_)类型占3/4,A错误;
B、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AaDd,占1/2×2/3=1/3,B正确;
C、结合题干“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可知,F1的成熟植株中,会出现3×2=6种表现型,C错误;
D、F1的成熟植株中,宽叶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AADd或AaDd,即有两种基因型,D错误。
故选B。
33. 某雄性动物(2n=20)基因型为AaXBY,该动物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组成为AAXBXB时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 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2条Y染色体
C. 该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
D. 若产生的精子AaXB:Y=1:1,则可能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 减敷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锺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 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基因组成为AAXBXB,无同源染色体且无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含有X染色体,一个含有Y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可能出现2条Y染色体,故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1条或2条Y染色体,B错误;
C、某雄性动物(2n=20),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C正确;
D、精子AaXB中等位基因A、a未分开,所以可能是携带等位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正确。
故选B。
34. 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0%,若让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三次复制过程需要24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 复制过程中③的断裂与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C. 复制3次后,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比例为1/4
D. 该DNA片段比另一个胞嘧啶占碱基总数的20%的DNA片段热稳定性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 题意可知,该DNA片段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0%,因此该DNA片段中A=T=40,G=C=60。
【详解】A、第三次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3-22)60=240个,A正确;
B、复制过程中③氢键的断裂需要解旋酶催化,形成不需要酶催化,B错误;
C、该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是15N,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比例为1/8,C错误;
D、胞嘧啶占碱基总数的20%的DNA片段中,G=C=40,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热稳定性越高,D错误。
故选A。
35.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先天性夜盲症(伴性遗传)。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先天性夜盲,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13号个体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7号个体
C. 5号个体同时含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D. 若Ⅱ-3和Ⅱ-4再生育一个孩子,只患先天性夜盲的概率是1/32
【答案】D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 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许多生物都有伴性遗传现象。人类了解最清楚的是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伴性遗传。它们的遗传方式与果蝇的白眼的伴X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钟摆型眼球震颤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和血友病 )和Y染色体遗传(如:鸭蹼病、外耳道多毛)都属于伴性遗传。
【详解】A、Ⅱ-3和Ⅱ-4患甲病,生出Ⅲ-9、Ⅲ-11不患甲病,所以甲病显性遗传病,假设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生出的女孩一定患病,Ⅲ-9不患病所以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13号个体基因型为XbY,Y染色体来源于父亲,Xb来源于8号个体,B错误;
C、5号个体没有患甲病,甲病属于显性遗传病,所以5号个体不会同时含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错误;
D、3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Y,4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1/2,为AaXBXB的概率为1/2,所生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4,患甲病的概率为1-1/4=3/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只患先天性夜盲的概率是1/4×1/8=1/32,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道题,共计55分)
36. 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减数分裂以后,利用显微镜观察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减数分裂的装片。图甲是他们观察后绘制的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图乙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从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图甲中四个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用图中编号表示);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为_____,同源染色体对数为_____。
(2)若该个体的基因型为Bb,则图甲细胞④中出现B、b基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图乙中实线可表示细胞中_____的数目变化。图甲中细胞②应处于图乙_____时段。减数分裂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图乙_____时段,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③①②④ ②. 第一极体 ③. 2n ④. 0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和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
(3) ①. 核DNA ②. EF ③. DE和GH ④. 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
【解析】
【分析】图甲中,①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乙,识图分析可知,图乙中实线表示核DN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虚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图。
【小问1详解】
图甲中,①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从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图甲中四个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图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为雌性,图甲中细胞④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胞质均等分裂,故名称是第一极体。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减半,染色体数为10,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加倍为20,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
【小问2详解】
若该个体的基因型为Bb,图甲细胞④中出现B、b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但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的特点,因此最可能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和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导致图甲细胞④中出现B、b基因。
【小问3详解】
识图分析可知,图乙中实线在数量上一次加倍,连续两次减半,因此可表示细胞中核DNA的数目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图乙中实线表示核DN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虚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图。图甲中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应处于图乙EF段,减数分裂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图乙DE和GH,原因是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
37. 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如图表示秀丽线虫细胞中微RNA(I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A中需要_____(原料)、_____(酶)、_____(供能)等物质。在过程B中需要种RNA,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分子是_____。
(2)图中①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该过程中是_____在移动,移动方向为_____,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_____。
(3)由图可知,微RNA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_____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这是因为_____。
(4)在图中,如果物质①中尿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32%,则可得出与其对应的DNA片段中胞嘧啶占_____。
(5)将一个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秀丽线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2)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2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一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最多为_____条,含有标记染色体的细胞数可能为_____个。
【答案】(1) ①. (4种)核糖核苷酸 ②. RNA聚合酶 ③. ATP ④. tRNA##转运RNA
(2) ①. 少数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②. 核糖体 ③. 从左向右 ④. DNA→RNA→蛋白质
(3) ①. 翻译 ②. 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4)34% (5) ①. 12 ②. 4##四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
【小问1详解】
图中A为转录过程,需要原料(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能量(ATP)等物质;B是翻译过程,该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小问2详解】
图中①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少数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图中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小问3详解】
mRNA是翻译的模板,由图可知,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翻译过程;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局限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小问4详解】
图中①为mRNA,其中尿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32%,即U+A=3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该mRNA的DNA中A+T占32%,且A=T,则A=T=16%,C=G=50%-16%=34%。
【小问5详解】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秀丽线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2)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2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由于体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在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后随机到某一极,故一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最多为12条,含有标记染色体的细胞数可能为2-4,最多为4个。
38. 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甲、乙病分别用基因A/a、B/b表示),5号个体不携带乙病基因;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判断理由为_____。
(2)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的_____号个体;14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
(3)图2中细胞b2的基因型是_____,若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e1的基因型为AXB(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单体互换),则精子e4的基因型为_____。
(4)若图1中11号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Y,则产生该个体是由于其_____(母方、父方)减数第_____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答案】(1) 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5号男性个体不携带乙病基因,6号个体表现也正常,但两者生出个患乙病的儿子。
(2) ①. 2##I2 ②. 1/6
(3) ①. AaXBY ②. aY
(4) ①. 母方 ②. 二
【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分析,患甲病的女患者的父亲、母亲正常,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双亲正常,后代中有患乙病的个体,因此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知5号个体不携带乙病基因,因此乙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图2中,①过程是有丝分裂,②过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③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④过程是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小问1详解】
5号和6号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儿子,且5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12号个体的X染色体不含致病基因,直接来自于7号,而7号不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第I代的2号个体;5号和6号个体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个体和8号个体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说明二者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1号个体患有乙病,而7号个体表现正常,因此其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综合分析可知,7号和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14号个体(正常女性)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1/2=1/6。
【小问3详解】
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而5号的基因型为AaXBY,b2是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其基因型也为AaXBY。若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e1的基因型为AXB,而e2与e1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因此e2的基因型为AXB,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另外两个精子e3、e4的基因型都是aY。
【小问4详解】
若11号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Y,且基因型纯合,即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bXbY,又由于5号的基因型为AaXBY,6号的基因型为AaXBXb,说明“XbXb”均来自于母方,由此可见产生该个体是由于其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39.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甲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乙同学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黄体×♂灰体)进行实验,并提出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灰体性状为显性的假说。(本题均不考虑XY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假说—演绎法”,要判定假说是否正确,需要根据假说______,再用_______结论是否正确。
(2)如果乙同学结果支持自己的假说。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结果:______。
(3)能否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设计一个不同于乙同学的实验,独立证明乙同学假说的正确性____?如果能,请写出亲本组合及子代性状及比例;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
(4)分析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还可以用其他假说(假说二)来解释甲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补充出假说二:_______。
【答案】(1) ①. 演绎推理 ②. 实验检验
(2)♂黄体:♀灰体=1:1
(3) ①. 能
②. P:♀灰体×♂灰体;子代:♀灰体:♂灰体:♂黄体=2:1:1
(4)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灰体性状为显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黄体性状为显性)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具体过程如下: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检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小问1详解】
按照“假说—演绎法”,要判定假说是否正确,需要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用实验检验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
【小问2详解】
如果乙同学结果支持自己的假说,即“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灰体性状为显性”,则甲同学亲本灰体蝇基因型为XAXa,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aY,得到的子代中♀灰体XAXa:♀黄体XaXa:♂灰体XAY:♂黄体XaY=1:1:1:1,因此乙同学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黄体XaXa×♂灰体XAY,得到的实验结果为:♂黄体XaY×♀灰体XAXa=1:1。
【小问3详解】
可以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设计一个不同于乙同学的实验,独立证明上述假说的正确性;选用♀灰体XAXa×♂灰体XAY 作为亲本组合,若乙同学的假说是正确的,则子代:♀灰体(XAXA:XAXa=1:1):♂灰体XAY:♂黄体XaY=2:1:1。
【小问4详解】
分析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甲同学的实验结果,还可以用假说二来解释,假说二内容为: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灰体或黄体性状为显性。材料种类
脱氧核糖
磷酸基团
代表化学键的小棒
碱基
A
T
C
G
数量(个)
45
45
足量
15
10
25
15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