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深圳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深圳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 除去下列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Al-27 Zn-65 Cl-35.5 Na-23
第Ⅰ卷(共2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面团中加入少量碱面是为了除去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
B.将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C.阴雨天储盐罐湿漉漉的是因为食盐中的氯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D.铜质水龙头上的绿色锈渍是因为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造成的
【答案】C
【解析】A、面团中加入少量碱面是为了除去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正确;
B、将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C、氯化钠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杂质吸收了水蒸气;
D、铜质水龙头上的绿色锈渍是因为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造成的;
故选C.
2.超氧化钾(KO2)又称为“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救急,其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KO2+2CO2=2X+3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KO2和CO2的质量比为4:2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C.X的化学式为K2CO3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不变
【答案】C
【解析】A、参加反应的KO2和CO2的质量比为4×(39+16×2):2×(12+16×2)=71:22。A答案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答案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X的化学式为K2CO3。C答案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3.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长劲漏斗 B.量桶
C.镊子 D.椎形瓶
【答案】C
【解析】A、应该是长颈漏斗。A答案错误;
B、应该是量筒。B答案错误;
C、是镊子。C答案正确;
D、应该为锥形瓶。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4.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B.砷的原子序数为33
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D.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C
【解析】A. 砷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砷的原子序数为33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时“1”,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3=2+8+18+x,解得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液氧、氯化铜、硫酸铜、空气
B.N2、二氧化锰、天然气、稀有气体
C.C60、氢氧化钙、盐酸、煤
D.Fe、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石油
【答案】D
【解析】A.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氯化铜中不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硫酸铜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错误;
B.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二氧化锰中含有锰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等,属于混合物,错误;
C. C60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氢氧化钙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煤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D.铁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物;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正确;
故答案为D。
6. 有机玻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结合如图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结构模型分析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5:2
C.甲基丙烯酸甲酯是氧化物
D.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C
【解析】A、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结构模型可知,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化学式为C3H8O2,所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由 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所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2,故B正确;
C、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所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2=9:2:8,所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会变得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用来软化水
D.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A
【解析】A.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故正确;
B.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燃烧越旺,而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故错误;
C. 用明矾净水时,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水中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来软化水,故错误;
D. 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而分子体积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3年是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目前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4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A、乙为CO2,丙为H2O,二者元素组成不同,不符合题意;
B、 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符合题意;
C、 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32=3:8,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方程式为4H2+CO2=一定条件2H2O+CH4,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4:1,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除去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aCl2溶液(稀盐酸) 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
B.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C.Cu(C) 在空气中灼烧
D.CuSO4溶液(FeSO4) 加足量锌粉,过滤
【答案】A
【解析】A. 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错误;
C. Cu粉、C均在空气中灼烧,分别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D. FeSO4和CuSO4溶液均能与足量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0.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答案】D
【解析】A、铁生锈,氧气含量会减少,②③氧气含量减少,说明铁已经生锈,A不符合题意。
B、干燥剂吸水,①没有水,氧气没有减少,铁没有生锈,②加水后氧气减少,铁生锈,说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B不符合题意。
C、③加食盐后铁生锈速度加快,说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C不符合题意。
D、①②③实验中没有探究炭粉对锈蚀的影响,①②③无法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
B.a中含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2℃时,50g物质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溶液100g
D.把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答案】B
【解析】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a中含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正确,符合题意;
C. t2℃时,a的溶解度为80g,50g物质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由40ga溶解,可得溶液的质量=40g+50g=90g,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把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12.如图的六角形图案中相邻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F属于同一类别的化合物,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C、D常用于配置波尔多液,E常用于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盐酸
B.B和C反应时,溶液颜色会变浅
C.F可一步转化为D
D.图中化学反应涉及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A为盐酸,E常用于灭火,E为二氧化碳,C、D常用于配置波尔多液,D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D为氢氧化钙,C为硫酸铜,D、F属于同一类别的化合物,F为氢氧化钠,B为金属单质。
A、A为盐酸。A答案正确;
B、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B答案正确;
C、氢氧化钠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钙。C答案不正确;
D、图中化学反应涉及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综合题(共4大题,共30分)
13.(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F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氧气应该从F装置的 (填“a”或者“b”)端口进入。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为防止操作错误导致水倒吸,需在发生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一种称为“安全瓶”的装置。如下图可用作“安全瓶”的装置是 (填“M”或者“N”)。
(2)图B是某同学利用废塑料瓶和其它用品设计的用于实验室制氢气的发生装置(铜丝网盛放固体药品,可上下移动),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 。若用该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还应选择的装置有 (从“C~G”中选择)。
【答案】(1)2KMnO4Δ__K2MnO4+MnO2+O2↑;a;N
(2)Zn+H2SO4=ZnSO4+H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G和E
【解析】(1)实验室用AF装置组合制取氧气,A 中有棉花,适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氧气应该从F装置的a端口进入。
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为防止操作错误导致水倒吸,需在发生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一种称为“安全瓶”的装置。如下图可用作“安全瓶”的装置是N。装置N中导管短,即使水倒吸进里面,不会进入前面的装置。
(2)图B是某同学利用废塑料瓶和其它用品设计的用于实验室制氢气的发生装置(铜丝网盛放固体药品,可上下移动),发生反应为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用该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可以采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还应选择的装置有G和E。
14.(7分)正值寒冷的冬季,“暖宝宝”成为很多人的取暖神器,同学们在实验室打开一片暖宝宝,对其中黑色粉末的有效成分及发热原理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是:铁粉、蛭石、活性炭、无机盐、水等。
(1)探究I:黑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进行实验】
研究小组先用磁铁对黑色粉末进行分离,将分离出的样品标记为样品1,剩余固体标记为样品2。
(2)【表达与交流】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 。
(3)经讨论,小组成员认为还可以利用 (实验方法)检验其中铁粉的存在,其依据为: 。
(4)探究Ⅱ: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提出猜想】“暖宝宝”反应原理与铁的生锈本质一致
【进行实验】研究小组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按图甲(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传感器收集相关数据,并观察曲线变化(如图乙A、B、C)。
解释与结论】
从收集到的图象看,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 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这一反应与铁生锈原理一致。
(5)【反思与交流】
实验完后,小组成员产生了质疑,铁生锈是一个极其缓慢的氧化过程,而“暖宝宝”却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放热,试结合成分分析原因: 。
【答案】(1)黑色粉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Ca(OH)2+CO2=CaCO3↓+H2O
(2)反应物的状态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铁粉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3)将样品1加入足够稀盐酸中,观察是否产生大量气泡;铁的金属活动性强,能将氢从HCl中置换出来(方法不唯一,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4)水
(5)暖宝宝中无机盐能加速铁的反应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快速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加快反应(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1)【进行实验】1、根据实验的结论黑色粉末中有铁粉,因此用棉花球蘸取样品1,置于酒精灯上点燃,黑色粉末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2、色粉末中有碳粉,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Ca(OH)2+CO2═CaCO3↓+H2O。
(2)【表达与交流】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反应物的状态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铁粉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3)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将氢从盐酸中置换出来,反应生成氢气,因此将样品1加入足够稀盐酸中,观察是否产生大量气泡也可以证明含有铁粉;
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强,能将氢从HCl中置换出来。
(4) 探究Ⅱ【解释与结论】通过对暖宝宝发热时的湿度、氧气含量和温度变化图像分析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湿度,氧气的含量都在降低,但温度升高,所以暖宝宝发热是铁粉颗粒与水、氧气等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
(5)【反思与交流】环境的湿度、温度、酸碱盐等都是影响铁生锈的因素,铁生锈是一个极其缓慢的氧化过程,但暖宝宝中无机盐能加速铁的反应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快速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加快反应,所以“暖宝宝”却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放热.
15.(8分)进入秋冬季节,甘蔗出现在德州的大街小巷,它是做蔗糖的原料。蔗糖是常用的调味品。对蔗糖的制备及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a.蔗糖的工业制备: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A是实验室常用基本操作之一,该操作名称是 ,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 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3)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b.蔗糖组成探究
(4)【资料卡片】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先合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转化为蔗糖。
【成分探究】蔗糖可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1:点燃蔗糖,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壁有水雾,从此现象得出蔗糖中一定含 元素。
实验2:取下烧杯迅速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从此现象得出蔗糖中一定含 元素。
实验3:隔绝空气高温加热蔗糖,可分解,容器内壁也出现水雾,从此现象得出蔗糖中还含 元素。
通过以上实验能判断蔗糖中所含元素,你的判断依据是 。
【答案】(1)过滤;引流
(2)活性炭
(3)物理
(4)b.H(或氢);C(或碳);O(或氧)(注:此处填H、O氢氧元素也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1)操作A分离出固体和液体,为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体。
(2) 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具有吸附性的活性炭进行脱色处理。
(3) 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是物理变化。
(4) 实验1:点燃蔗糖,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壁有水雾,证明蔗糖燃烧有水生成,从此现象得出蔗糖中一定含氢元素, 实验2:取下烧杯迅速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蔗糖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从此现象得出蔗糖中一定含碳元素。实验3:隔绝空气高温加热蔗糖,可分解,容器内壁也出现水雾,从此现象得出蔗糖中还含氧元素。通过以上实验能判断蔗糖中所含元素,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6.(9分)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签要求,小组同学取4份样品实验,溶解在水中,然后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1.1%的氯化钙溶液,测定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结果如表所示:
请计算:
(1)配制200g该浓度的氯化钙溶液需称量 g氯化钙固体,若使用了20g砝码与氯化钙固体位置放反将导致所配氯化钙溶液浓度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表中m= ,恰好完全反应时需氯化钙溶液质量为 g。
(3)该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是否与标签相符?(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2.2;偏低
(2)4.00;50
(3)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为y
CaCl2+Na2CO31065.32gy=CaCO3↓1005.00g+2NaCl
106100= y≈99.6%>99.2%
故该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与标签相符。
【解析】(1)配制200g该浓度的氯化钙溶液需称量氯化钙固体的质量为:200g×11.1%=22.2g;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即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砝码与氯化钙的位置放反,则氯化钙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故将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所配氯化钙溶液浓度偏低;
(2) 由表可知,第一次加入20g氯化钙溶液,产生2g沉淀,加入60g氯化钙溶液,产生5g沉淀,说明加入60g氯化钙溶液时,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故加入40g氯化钙溶液,产生4g沉淀,故m=4.00g;
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x
CaCl211111.1%x+Na2CO3=CaCO3↓1005.00g+2NaCl
111100=11.1%x5.00g 解得x=50g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s时O2的含量
①
干燥剂
21%
②
10滴水
15%
③
10滴水和1.0g食盐
8%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用棉花球蘸取样品1,置于酒精灯上点燃
黑色粉末中有铁粉
2:取少量样品2于试管中,通入氧气点燃,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黑色粉末中有碳粉
实验序号
1
2
3
4
样品质量/g
5.32
5.32
5.32
5.32
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20.00
40.00
60.00
80.00
沉淀的质量/g
2.00
m
5.00
5.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东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辽宁卷)(解析版),共14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贵州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