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解析版)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解析版)第1页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解析版)第2页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经常用到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Fe-56 O-16 Na-23 Si-28 S-32 Cl-35.5 Cu-64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节日在气球中填充氦气代替氢气,是因为前者的化学性质稳定
    B.饱和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C.尼龙绳、腈纶、聚丙烯饭盒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答案】B
    【分析】A、根据气体额性质解答;
    B、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解答;
    C、根据物质的类别解答;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解答。
    【解析】A、节日在气球中填充氦气代替氢气,是因为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说法正确;
    B、饱和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析出固体的缘故,不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C、尼龙绳、腈纶、聚丙烯饭盒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加强对物质的性质以及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害的化学
    B.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
    C.“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D.“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答案】D
    【解析】A、“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其核心是从源头消除污染,故A说法正确.
    B、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硫酸和硝酸,它们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故B说法正确.
    C、主要温室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故C说法正确;
    D、塑料难于降解,任意丢弃会引起白色污染,而不是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
    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空气里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答案】A
    【解析】A. 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等,所以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为助燃剂,此选项错误;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此选项错误;
    D. 空气里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A。
    4.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饮用纯牛奶可预防夜盲症B.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C.补充锌元素可预防贫血D.补充维生素A可预防坏血病
    【答案】B
    【解析】A、纯牛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饮用纯牛奶不能预防夜盲症,应补充维生素A来预防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B、适量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疾病,食用盐加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符合题意;
    C、锌元素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铁会引起贫血,所以应补充铁元素来预防贫血,不符合题意;
    D、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应补充维生素C来预防坏血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答案】C
    【解析】A、用铅笔芯制作电极,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C、回收铝制易拉罐,是因为可以节约金属资料,减少污染,符合题意;
    D、用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A、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的运动,此选项正确;
    B、水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由于汞原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此选项不正确;
    C、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由于氧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此选项不正确;
    D、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7.祝融号火星车采用了钛合金等多种材料,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钛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钛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C.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答案】C
    【解析】A、钛元素是“钅”,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钛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钛原子核上。错误。
    C、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错误。
    故选C。
    8.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经常用到水。如图甲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如图乙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图甲的净化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
    B.图甲中入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是为了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C.图乙中集气瓶内少量水的作用是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
    D.图乙中烧杯内的水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空气进入瓶内
    【答案】B
    【解析】A、图甲的净化方法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杂质,其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B、其目的是使污水中自带的一部分杂质能够自行沉淀、还可以使污水能够较长时间的与活性炭接触,提高吸附效果(提高净水效果),符合题意;
    C、集气瓶内少量水的作用是为了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同时可以吸收热量,使装置内的气体恢复至室温,不符合题意;
    D、燃烧足量的红磷,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然后由于气压差的作用,使烧杯中的水进入到集气瓶中,约,所以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因此水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测量所消耗的氧气得体积,如果为了防止空气进入瓶内,可以直接关闭K,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燃料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镁粉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C.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答案】B
    【解析】A、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所以它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选项A说法正确;
    B、镁粉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选项B说法错误;
    C、乙醇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减少煤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10.关于电解水的实验(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实验中试管a中产生5mL气体的同时试管b中产生约10mL气体;
    D.该实验前需要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产生更多气体。
    【答案】B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a试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实验中试管a产生5mL气体,同时试管b产生2.5mL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实验前需要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氨气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是合成氨的微观 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 3 个氢气
    B.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氨气的粒子个数比为 1:2
    C.生成物氨气是由 N3-和H+构成
    D.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A、有3个分子,每个分子有2个氢原子构成,是氢分子,表示3个氢分子。错误。
    B、从图中可知每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气分子,所以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氨气的粒子个数比为 1:2,正确。
    C、氨气是非金属化合物,由氨气分子构成。错误。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该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错误。
    故选B。
    12.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的pH,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洁厕灵的酸性比葡萄汁的强
    B.洁厕灵和漂白液可混合使用
    C.鸡蛋清和漂白液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饮葡萄汁
    【答案】B
    【解析】A、洁厕灵的pH为1~2,pH<7,显酸性,葡萄汁的pH为3.5~4.5,pH<7,显酸性,且洁厕灵的pH值比葡萄汁的pH值小,故洁厕灵的酸性比葡萄汁的强,不符合题意;
    B、洁厕灵的pH为1~2,pH<7,显酸性,漂白液的pH为13~14,pH>7,显碱性,酸碱能发生反应,故洁厕灵和漂白液不可混合使用,符合题意;
    C、鸡蛋清的pH为7.6~8.8,pH>7,显碱性,漂白液的pH为13~14,pH>7,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D、葡萄汁的pH为3.5~4.5,pH<7,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饮葡萄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某同学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分别能与各个红旗点的物质发生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红旗点。为了顺利跑完,各个红旗点的物质选择错误的是
    A.②—FeB.③—CuO
    C.④—NaClD.⑤—Ca(OH)2
    【答案】C
    【解析】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和稀盐酸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不能反应,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铁生锈需要水
    C.探究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D.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A、该装置中,玻璃管和红磷没有接触,则无法引燃红磷,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则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B、左边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会生锈,右边铁只与氧气接触,对比可知铁生锈需要水,该实验能达到目的;
    C、分别将打磨过的铁丝放入硫酸铝和硫酸铜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但铝不能与硫酸铝反应,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Al>Fe>Cu,该实验能达到目的;
    D、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但无气泡产生,则说明溶液中不含硫酸,则可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实验能达到目的。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6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口罩和消毒液成为重要的防疫物资。
    (1)常见的口罩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等。
    ①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较强的 性。
    ②N95口罩的主要生产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属于 (填 “有机合成材料”或“天然纤维”)。
    (2)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原料配制成的高效消毒剂,被广泛用于宾馆、医院、车站、家居等场所的消毒。
    ①NaClO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②NaClO溶液中含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③NaClO的工业制法是:2NaOH+Cl2=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是 。
    ④往NaClO溶液中通入CO2生成NaHCO3和HCl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吸附 有机合成材料
    (2)盐 +1/+1价 NaCl
    【解析】(1)①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有毒物质,故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
    ②聚丙烯属于塑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①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②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x=+1;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a、O、H、Cl的个数分别是2、2、2、2,生成物中含Na、O、H、Cl的个数分别是1、2、2、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Na、1个Cl,故X的化学式为:NaCl;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氢元素,故水也参与了反应,故NaClO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6分)纳米零价铁(nZVI)除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性能优越,其制备示意图如下。
    (1)“还原”过程,铁元素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还原”过程,焦炭与Fe3O4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克焦炭与232克Fe3O4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中焦炭与铁的质量比为1:14,则m= 。
    (3)nZVI用于去除废水中金属离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分三种途径(如图-2),第一类是吸附捕捉(如Zn2+),第二类是吸附捕捉再慢慢反应(如Pb2+),第三类是直接反应(如Cu2+)。
    ①结合图分析,Ni2+属于第 类。
    ②若Cd2+属于第一类,则金属Cd比金属Ag的活动性 (填“强”“弱”或“接近”)。
    ③废水中CuCl2与纳米零价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降低
    (2) 36
    (3)二 强
    【解析】(1)根据图示,“还原”过程,四氧化三铁(铁元素显+2、+3价)变成单质铁(铁元素化合价为0),则铁元素化合价降低;
    (2)“还原”过程,一定量焦炭与Fe3O4作用生成CO2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还原232克Fe3O4生成铁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y。
    ,解得:x=168g
    ,解得:y=24g;
    反应后所得固体中焦炭的质量为:=12g,
    则加入焦炭的质量是24g+12g=36g
    (3)①nZVI用于去除废水中金属离子,由图示可知,Ni2+是吸附捕捉再慢慢反应,属于第二类;
    ②若Cd2+属于第一类,即铁活动性比Cd弱,则金属Cd比金属Ag的活动性强;
    ③废水中CuCl2与纳米零价铁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17.(9分)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请根据粗盐“制碱”的流程图(如图1)回答问题:
    图1
    (1)海水“晒盐”是通过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式获取粗盐,海水“制碱”的产物可用作氮肥的是 (填名称)
    (2)步骤Ⅰ除杂中,操作步骤依次为:加水溶解→加过量试剂①→加过量试剂②→过滤→加适量盐酸,以下试剂①②组合选用合理的是 。
    A.①Ca(OH)2、②Na2CO3 B.①Na2CO3、②Ca(OH)2
    C.①KOH、②Na2CO3 D.①NaOH、②Na2CO3
    请写出除去粗盐中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得到饱和铵盐水,饱和铵盐水PH (填“”或“=”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 ;步骤Ⅲ反应,产物NaHCO3比NH4Cl先结晶析出,请结合生产原理和图2解释其原因 。
    (4)步骤Ⅳ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5)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优点有___________。
    A.和国外的“索尔维氨碱法”制碱相比,无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
    B.大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C.将“制碱”与制碱生产联合起来,同时各反应均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
    【答案】(1)蒸发结晶 氯化铵
    (2)AD CaCl2+Na2CO3=2NaCl+CaCO3↓
    (3)> 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加原料利用率 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碳酸氢钠率先达到饱和状态,随着温度降低,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4)分解反应
    (5)AB
    【解析】(1)海水“晒盐”是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蒸发溶剂使氯化钠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此结晶方法为蒸发结晶。海水“制碱”的产物有碳酸钠和氯化铵,其中的氯化铵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2)A、试剂①Ca(OH)2能够与杂质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试剂②Na2CO3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也能和过量的试剂①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可以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A正确;
    B、试剂①Na2CO3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试剂②Ca(OH)2能够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钙,故B错误;
    C、试剂①KOH能够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试剂②Na2CO3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钾,故C错误;
    D、试剂①NaOH能够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试剂②Na2CO3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稀盐酸可以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AD。
    加入碳酸钠可以除去粗盐中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3)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氨水呈碱性,所以饱和氨盐水呈碱性,溶液的pH>7。氨气极易溶于水,先通入氨气后溶液呈碱性,再通入二氧化碳,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增加原料利用率。结合生产原理和图2可知,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碳酸氢钠率先达到饱和状态,随着温度降低,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所以在步骤Ⅲ中,产物NaHCO3比NH4Cl先结晶析出。
    (4)由图可知,步骤IV是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5)A、 联合制碱法无废弃物CaC1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 联合制碱法能够使氯化钠循环使用,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故B正确;
    C 制碱过程中,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放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需要加热,故C错误。
    故填AB。
    18.(10分)化学探究不仅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提高学习能力,有助于开发同学们的智慧潜力。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含有哪些成分?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猜想二: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猜想三: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猜想四: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①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③氢气与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收集证据】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并进行了实验。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 。
    (2)反应前装置C中的药品为 溶液,其目的为 。
    (3)反应后E中红色粉末变为黑色,F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 。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H的作用是 。
    【实验结论】
    (5)猜想 正确。
    【实验反思】
    (6)经过讨论,同学们将如图1装置进行了简化。只用如图2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假设每步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中干燥的凉烧杯内壁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应补充的最后一步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答案】(1)水蒸气、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钠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防止干扰后面的实验
    (3)氢气、一氧化碳 、
    (4)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5)二
    (6)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把烧杯翻转,迅速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由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和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特点可知,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C装置中应是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面的实验;
    (3)E中红色粉末变为黑色,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或氢气或二者的混合气体;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氢气,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铁可生成水;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因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铁生成二氧化碳,故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氢气、一氧化碳;
    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4)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装置H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5)根据以上实验可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碳,故猜想二正确;
    (6)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其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钙可吸收水蒸气,因为还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所以烧杯壁上有小水珠(或水雾),因氢气燃烧生成水;
    最后迅速把烧杯翻转,迅速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19.(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现将以上三种溶液任意标记为 A、B、C。
    【实验探究 1】
    (1)小明选用紫色石蕊溶液完成了鉴别,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溶液。
    (2)小燕选用碳酸钠溶液进行鉴别,实验如下图:
    ①甲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小云将乙试管中溶液和丙试管中上层清液倒入同洁净的烧杯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 2】
    (4)对上述烧杯中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 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 I:NaCl、NaOH;
    猜想 II:NaCl、NaOH、 ;
    猜想 III:NaCl、NaOH、Ba(OH)2
    【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也能得出上述结论,写出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与拓展】
    经过同学们合作探究最终验证了溶质的成分。老师带领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此滤液在排放前应如何处理: 。
    【答案】(1)氢氧化钡
    (2)有气泡生成 Ba(OH)2+Na2CO3=BaCO3↓+2NaOH
    (3)BaCO3
    (4)Na2CO3 I 加入盐酸,将溶液的pH调至中性,再排放
    【解析】(1)稀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所以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如果变红色,说明是稀盐酸,如果变蓝色,说明是氢氧化钡,如果不变色,说明是氯化钠;
    (2)碳酸钠能遇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氯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乙对应的是氯化钠的现象,丙对应的是氢氧化钡的现象,甲应该对应稀盐酸的现象;所以:
    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图甲中碳酸钠溶液与A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冒出;
    ②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Na2CO3=BaCO3↓+2NaOH;
    (3)乙试管中溶液是碳酸钠、氯化钠,将乙试管中溶液和丙试管中上层清液倒入同洁净的烧杯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丙中氢氧化钡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4)[猜想与假设]
    若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含有:NaCl、NaOH;若碳酸钠过量,滤液中含有:NaCl、NaOH、Na2CO3;若氢氧化钡过量,滤液中含有:NaCl、NaOH、Ba(OH)2;故猜想 II是:NaCl、NaOH、Ba(OH)2;
    [进行实验]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碳酸钠;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钡;故猜想I正确;
    [反思与评价]
    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与拓展]
    滤液中氢氧化钠呈碱性,会破坏水体酸碱性,需要处理为中性再排放。
    20.(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Ⅰ.室温下,各物质的电导率数值如下表(稀硫酸、Ba(OH)2溶液的浓度相同,设为c)
    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实验一: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入稀硫酸。测得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溶液由 色变 色。
    (2)c点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按如图1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在烧杯中加入100g浓度为c的Ba(OH)2溶液。开启磁力搅拌器,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部分)如图2所示。
    (3)A点后,随着稀硫酸的不断滴加,溶液导电性逐渐增强。但电导率始终没有增加到3921uS/cm的原因是 。
    (4)实验结束后,将悬浊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2.33g,求浓度c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红 无
    (2)Na2SO4 、H2SO4
    (3)由于反应生成了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始终低于所滴加的稀硫酸中的离子浓度
    (4)
    答:浓度c的值为1.71%。
    【解析】(1)实验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了酚酞,酚酞遇碱变红,故填写:红;
    然后滴入稀硫酸,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硫酸钠和水,酚酞遇中性物质不变色,故填写:无。
    (2)由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可知,c点溶液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硫酸过量,因此,c点溶液的溶质中有H2SO4,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c点溶液的溶质中有Na2SO4,故填写:Na2SO4 、H2SO4。
    (3)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电导率最小,此时溶液中不含离子,所以,A点表示氢氧化钡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以后,随着稀硫酸的不断滴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故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但由于反应生成了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始终低于所加稀硫酸中的离子浓度,因此,电导率始终没有增加到3921uS/cm,故填写:由于反应生成了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始终低于所滴加的稀硫酸中的离子浓度。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石墨有导电性
    B
    用食醋除水垢
    水垢能与食醋反应
    C
    回收铝制易拉罐
    铝易与氧气反应
    D
    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能乳化油污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水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
    汞原子体积变小
    C
    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金刚石、石墨、C60 的化学性质相似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物质
    洁厕灵
    漂白液
    葡萄汁
    鸡蛋清
    pH
    1~2
    13~14
    3.5~4.5
    7.6~8.8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 正确
    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
    物质
    蒸馏水
    稀硫酸
    Ba(OH)2溶液
    BaSO4悬浊液
    电导率(uS/cm)
    3
    3921
    3273
    3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考试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经常用到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湖北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湖北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经常用到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