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展开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Mg—24 Si—28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下列阐释不正确的是( )
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形成的过程分子间隔在不断变小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蒸发
3.《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提倡青少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下列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紫薯 B.牛奶 C.青菜 D.牛油
4.下列化学用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个碳原子C60B.H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C.硫酸铁的化学式FeSO4 D.硝酸铝中的阳离子Al3+
5.“端午时节粽飘香。”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乙烯基苯酚属于有机物 B.对乙烯基苯酚中含有4个氢分子C.对乙烯基苯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D.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
6.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B.乙物质的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D.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7.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8.某反应可表示为A+B→C+D,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酸、C为水,则B一定为碱
B.若C为Fe、D为CO2,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B为酸,则C和D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9.模型能够直观反映化学变化的结果。将一定质量的镁条放入某一溶液(如图),其溶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固体的组成和质量大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B.C.D.
10.如图是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
A.t1℃时,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升高温度可将t2℃时接近饱和的Na2C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Na2CO3>NaCl
D.北方盐湖中常采用“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主要利用了:Na2CO3的溶解度大,NaCl的溶解度小
11.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 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13.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所以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
B.含碳物质完全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C.酸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14. 用下列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证明铁钉生锈需要水
C.干燥氨气 D.证明微粒的运动
15.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氮元素的部分价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物质属于单质,可能是氨气
B.c点物质可以是硝酸,化学式为HNO3
C.d点物质中含金属元素
D.e点和f点物质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16.使用耐热耐腐材料封隔并固定V型管底部,向左、右两个支管中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再分别加入等质量锌粒和镁片,立即塞紧橡皮塞。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支管内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反应过程中观察到锌粒表面逐渐变为黑色
C.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读数均升高
D.若反应结束后镁和锌均有剩余,则两个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镁>锌
17.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流程如图所示,反应前后Mn的化合价均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B.该反应需不断添加MnFe2O4
C.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D.理论上,每生成16gO2,就能得到2gH2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8.(11分)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前沿科技、生产生活社会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Ⅰ中华传统文化
(1)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活字印刷胶泥含有CaO,加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黑火药爆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NO3+3C+SK2S+3CO2↑+ ↑。
(2)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中国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铜钡(BaCuSi2O4),其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Ⅱ中国前沿科技
(3)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入驻“天宫”。宇航服内活性炭用于处理呼吸废气,说明活性炭具有 性。
(4)2023年3月,8200立方米天然气加注船在江苏建造完工并顺利下水。从能源是否可循环再生的角度看,天然气属于 能源。
(5)中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空间站的备用氧气,通常利用分解高氯酸锂(LiClO4)来制取,高氯酸锂(LiClO4)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载人飞船返回舱外层的主要材料是酚醛塑料,该材料受热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酚醛塑料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Ⅲ生产生活社会
(6)在有机化学的物质分类中,淀粉和葡萄糖都属于 ,葡萄糖转化为乙醇(C2H5OH)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14分) “钙”世无双,带你走进钙的世界。
(1)发现钙:电解熔融氯化钙得到金属钙和氯气,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2)认识钙: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钙元素质子数是 。
(3)应用钙:人体内的钙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若钙元素摄入量不足,可能导致的疾病是 ,钙元素 (填“属于”或“不属于”)人体必须微量元素。
(4)制备钙:某兴趣小组利用石灰石制备高纯碳酸钙,流程图如下。已知: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含有少量的SiO2;其中SiO2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①酸溶前将石灰石粉碎目的是 ,酸溶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操作Ⅰ”、“操作Ⅱ”步骤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已知水参与“转化”步骤的反应,请写出“转化”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如图是工业上在高温、高压下制取氨气(NH3)的微观反应示意图。铁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该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11分)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②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利用A装置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从A一E中选择),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用端口字母表示)。
(4)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 7(填“>”、“<”或“=”)。
(5)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下列气体①氢气②氧气③一氧化碳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硫⑤氨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⑤ D.⑤⑥
21.(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学习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某化学小组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列出了如图关系图。
(1)关系图中总共涉及到 种基本反应类型;
(2)图中①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沉淀,若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为CuSO4,则另一种物质为 (填化学式);
(3)反应②为中和反应,其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离子带电荷总数等于反应后离子带电荷总数。反应③的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
(4)用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将甲溶液逐滴滴入100g乙溶液中,测得溶液酸碱度变化如图2所示。则A点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
,m的数值 100(填“>”、“<”或“=”);
(5)请列举反应④的一条实际应用 ;
(6)大量实验证明:金属越活泼,其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强(碱的碱性强弱与碱的溶解性无关)。下列关于碱性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KOH>NaOH>Ca(OH)2 B.KOH>Ca(OH)2>NaOH C.NaOH>Ca(OH)2>KOH
22.(9分)实践活动课中,同学们对膨松剂能使油条膨胀这一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围绕膨松剂的成分和原理进行了如下项目式探究。
【查阅资料】①某膨松剂配料表成分: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钙[Ca(H2PO4)2]、玉米淀粉。 ②玉米淀粉是一种填充剂,不参与反应。
任务一 揭示膨松剂使油条膨胀的原理
【提出问题】使油条膨胀的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作出猜想】Ⅰ碳酸氢钠能与磷酸二氢钙反应产生气体;
Ⅱ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气体。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使油条膨胀的气体既来自发面,醒面过程中碳酸氢钠与磷酸二氢钙的反应,又来自油炸过程中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
【提出问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碳酸钠适合作膨松剂吗?
任务二 探究碳酸钠能否作膨松剂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得出结论】碳酸钠不适合作食品的膨松剂。
【讨论交流】同学们认为若想得出上述结论,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 ;
【拓展延伸】“臭粉”(主要成分为NH4HCO3)也是膨松剂中的一种,其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产生氨气,放出的气体量大,膨松效果好,但氨气极易溶于水,制作下列食品时,不适合用臭粉作膨松剂的是 (填字母)。
A.油炸面食 B.烘焙饼干 C.蒸馒头
23.(8分)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NaOH溶液质量0~40g之间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入NaOH溶液40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二)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 CBCDA 6—11 CADCBC
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D 13BD 14AD 15B 16BD 17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8.(1)CaO+H2O=Ca(OH)2 N2 (2)7:8 (3)吸附 (4)不可再生 (5)+7 合成材料(6)糖类 C6H12O6 2C2H5OH+2CO2↑
19.(1)分解 (2)20 (3)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不属于
(4)①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漏斗;引流
③CaCl2+2NH3+CO2+H2O=2NH4Cl+CaCO3↓ ④催化作用;N2+3H2 2NH3。
20.(1)长颈漏斗 (2)2KClO32KCl+3O2↑ SO2+2NaOH=Na2SO3+H2O (3)BE e→f→c→d
(4)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5)C
21.(1)2 (2)Ba(OH)2 (3)2Al+3Cu2+=2Al3++3Cu (4)NaOH、Na2SO4 >
(5)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合理即可) (6)B
22.①酸;②产生大量气泡; ③CO2+Ca(OH)2=CaCO3↓+H2O;④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⑤NaHCO3+HCl=NaCl+CO2↑+H2O;【讨论交流】碳酸钠受热是否能分解生成气体;【拓展延伸】C。
23.(1)2NaOH+H2SO4=Na2SO4+2H2O;(2)Na2SO4、Fe2(SO4)3;
(3)设与Fe2(SO4)3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x。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240 214
x 10.7g
x=12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5%
答: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化境
①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制作糕点时加入适量碳酸氢钠,可使糕点松软可口
①提倡焚烧秸秆还田以提高土壤肥力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皮肤沾上浓烧碱溶液,先用水冲,再涂小苏打溶液
②档案材料失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②输入葡萄糖溶液能及时补充能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磷酸二氢钙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测定溶液的pH
pH<7
磷酸二氢钙溶液呈① 性。
猜想Ⅰ成立。
向盛有膨松剂的试管中加入水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成立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等浓度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测定pH
NaHCO3溶液的pH=8
Na2CO3溶液的pH=11
Na2CO3溶液碱性太强,影响食物口感。
相同条件下,④
,
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⑤ 。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改变了社会,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