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71952/1-17164231397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71952/1-17164231397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71952/1-17164231398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71952/0-17164231352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71952/0-17164231352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71952/0-17164231353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05
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空气中下列气体含量若超标会引发酸雨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但是不能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会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常见燃料中,主要成分为的是
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乙醇汽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故A错误;
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故B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C正确;
D.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故D错误。
故选C。
3. 垃圾分类能推动绿色发展,矿泉水瓶、旧报纸应属于
A. 厨余垃圾B. 有害垃圾C. 其他垃圾D. 可回收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可回收物是指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矿泉水瓶、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故选D。
4.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铁B. 液氧C. 氯化钠D. 金刚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可能是
A. 生石灰B. 熟石灰C. 纯碱D. 烧碱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详解】A、熟石灰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A错误;
B、乙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C。
6. 食盐是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食盐是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故选:C。
7. 重阳赏菊。菊花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下列土壤的pH最适合菊花生长的是
A. 6.3B. 8.5C. 8.9D. 9.2
【答案】A
【解析】
【详解】pH用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一般在0-14,其中0-7属酸性,7-14属碱性,7为中性。菊花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故最适合菊花生长的土壤pH值小于7。
故选:A。
8. 矿物颜料的制作常需使用铬酸钠,铬酸钠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 +2B. +3C. +6D. +7
【答案】C
【解析】
【详解】铬酸钠的化学式Na2CrO4,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假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4=0,x=+6;
故选:C。
9. 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A. S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Li、S、O、Cl的个数分别是4、2、2、4,生成物中含Li、S、O、Cl的个数分别是4、1、2、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S,故X的化学式为S。
故选A。
10. 溶洞中存在的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分解反应是一变多,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 “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A. 试管B. 玻璃棒
C. 漏斗D. 蒸发皿
【答案】A
【解析】
【详解】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该实验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烧杯、漏斗、蒸发皿、铁架台等,不需要试管;
故选:A。
12. 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用于造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1个纤维素分子中含有5个水分子D. C、H、O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纤维素属于有机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纤维素由纤维素分子构成,纤维素分子中不含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纤维素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6n:10n:5n=6:10: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打开汽水瓶盖,产生气泡,是因为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减小而减小,故A解释正确;
B、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故B解释错误;
C、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C解释正确;
D、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CO2 和 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所以说该物质可能仅由碳、氢元素组成,故D解释正确;
故选:B。
14.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B.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 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炊具D. 盐酸常温下易挥发,可用于除铁锈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正确;
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C、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导线,故选项错误;
D、盐酸和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 下列实验设计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水鉴别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B. 灼烧闻气味鉴别蚕丝和棉纤维
C. 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溶液的酸碱度D.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不变,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纤维灼烧为烧纸的气味,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紫色石蕊试液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C错误;
D.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则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为氮气,燃烧更旺的为氧气,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16. 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时与的溶解度相等
B. a、b、c三点状态下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c>a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减小
D. 等质量的和溶液降温至,析出晶体一样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t1℃时,a点是NH4Cl和Na2SO4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故溶解度相等,A正确;
B、a、b、c都是Na2SO4的饱和溶液,根据图象,溶解度:b>c>a。溶解度越大,对应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因此这三点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c>a,B正确;
C、根据图象,t3℃时降温至t1℃,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先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后变为饱和溶液并析出溶质直至刚好饱和,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减小,C正确;
D、NH4Cl和Na2SO4在t1℃和t3℃溶解度相等,因此t3℃饱和的等质量的NH4Cl和Na2SO4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一样多,D缺少了饱和这一个条件,D错误。
故选:D。
17. 某同学研究蜡烛在氧气体积分数不同的与的混合气体中的燃烧时间,图为所测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蜡烛燃烧时间与质量有关
B. 浓度对蜡烛燃烧没有影响
C. 在不同的体积分数下,蜡烛均能发生燃烧
D. 蜡烛熄灭时,集气瓶中仍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氧气体积分数越大,燃烧时间越长,可以看出蜡烛燃烧时间与O2总量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集气瓶内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气体,氧气体积分数越大则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越小,所以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对蜡烛燃烧没有影响,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氧气气体分数低于20%时,可能不会发生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氧气气体分数低于20%时,可能不会发生燃烧,所以可以推断随着蜡烛的燃烧消耗氧气,氧气浓度较低时蜡烛熄灭,集气瓶中存在没有消耗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炼铜历史悠久、商代主要采用将孔雀石、木炭以及稻草混合加热的方法冶炼铜,该法称为“火法炼铜”;现代工业使用“生物浸出法”炼铜,以黄铜矿为原料浸出铜。
18. 金属材料的发展印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类使用铜器早于铁器B. 青铜的熔点高于纯铜
C. 合金的应用范围要比纯金属广D. 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腐蚀
19. 《采铜炼铜记》记载:“……炭八九千斤(约4800kg),不过得铜五六百斤(约320kg)”,照记载配比,开展如图所示模拟古代竖炉炼铜实验,经高温煅烧,冷却后观察到石英方舟上下方均出现红色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记载配比中煤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约为12∶1
B. 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一氧化碳
C. 可用稀硫酸检验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
D. 实验中煤炭粉的作用仅为燃烧放热
20. 现代工业使用生物浸出法炼铜,图为一种以黄铜矿为原料制备的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微生物在整个过程中所起作用类似催化剂
B. 是中间产物,理论上最终将完全消耗
C. 理论上每生成,需要消耗
D. 生物浸出法比传统火法炼铜环保,适合推广
【答案】18. B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A、铁的活泼性比铜强,冶炼的年代比铜晚,利用的年代比铜晚,因此人类使用铜器早于铁器,故A说法正确;
B、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因此青铜的熔点低于纯铜,故B说法不正确;
C、合金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具有很多优良性能,例如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抗腐蚀性增强,因此合金的应用范围要比纯金属广,故C说法正确;
D、 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导致腐蚀,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9题详解】
A、由题目可知,铜的质量约为320kg,则氧化铜的质量约为,煤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应约为4800kg:400kg=12:1,故A说法正确;
B、氧化铜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故B说法正确;
C、稀硫酸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若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说明残留固体中有氧化铜,故可用稀硫酸检验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故C说法正确;
D、煤炭粉具有可燃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提供高温,还具有还原性,能作还原剂,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0题详解】
A、根据图示,微生物在整个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所起作用类似催化剂,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图示,硫酸亚铁中间产物,可循环使用,理论上不会被完全消耗,故B说法不正确;
C、根据图示,反应过程可表示为CuFeS2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128:160,故理论上每生成 160gCuSO4 ,需要消耗 128gO2,故C说法正确;
D、“生物浸出法”炼铜过程中没有产生污染,比“火法炼铜”环保、高效,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非选择题
21.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1)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在信息、工业、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将氮气转化为液氮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2)天问一号研究显示火星气候发生了转变,该转变主要与干冰的形成与升华有关。请用化学用语表示出干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火星大气中含有甲烷,但甲烷却不会被点燃,原因可能是______。
(3)我国首个万米深探井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该探井使用的由钢铁制成的探井塔架不易生锈,原因可能是______。工业上通过CO还原的原理来冶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我国科学家发现耐碱基因可使作物增产。某盐碱地中含有碳酸钠,可用浓度很稀的盐酸改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水稻、小麦中含有淀粉,可通过:取样,滴加______(填一种试剂名称)的方式检验其存在;淀粉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素是______(填营养素类别)。
【答案】(1) ①. 78% ②. 分子间隔变小
(2) ①. ②. 火星大气中没有O2
(3) ①.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低或气候干燥 ②. 3CO + Fe2O32Fe + 3CO2
(4) ①. 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②. 碘酒 ③. 糖类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将氮气转化为液氮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间隔变小;
【小问2详解】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干冰的化学式为CO2,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
燃烧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火星大气中含有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但甲烷却不会被点燃,原因是火星上不含有支持燃烧的氧气;
【小问3详解】
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发生锈蚀;而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低,因此由钢铁制成的探井塔架不易生锈;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某盐碱地中含有碳酸钠,可用浓度很稀的盐酸改良,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可向待检验物中滴加碘酒以检验其存在;
淀粉属于糖类。
22. 氢气一种绿色能源,储氢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其属于______材料(填“复合”、“合成”或“无机”);合金熔炼过程中需通入氩气,通氩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2)合金储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镁容易被氧化,进而影响合金的储氢能力,影响关系见图1。据图分析:该储氢材料中镁的氧化程度与储氢能力之间的关系为______。
(3)若合金中仅镁被氧化,当该储氢材料中氧元素的含量为a%时,则其中Mg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4)研究表明:把储氢合金制成纳米级颗粒,单位时间内储氢效率会大幅度提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以蜂窝状排列形成的二维材料(见图2),在石墨烯表面均匀分散能得到性能良好的储氢材料。据此推测使用石墨烯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无机 ②. 排尽空气,防止Mg、Ni与氧气反应
(2)氧化程度越高、储氢能力越差直至完全失去储氢能力
(3)2.5a% (4) ①. 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吸附作用增强,提高储氢效率 ②. 表面积大 ③. 化学性质稳定(质氢、导电性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合金属于无机金属材料;
Mg、Ni都是较活泼的金属,易被氧化,通入氩气作保护气,防止Mg、Ni被氧化;
【小问2详解】
根据图象可知,镁的氧化程度越高,储氢能力越差;
【小问3详解】
根据镁元素守恒,设合金质量为100g,则镁元素的质量为,当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时,氧元素的质量为100g×a%=ag,设氧化镁的质量为x,则,x=2.5ag,则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4详解】
把储氢合金制成纳米级颗粒,增大了与氢气的接触面积,单位时间内储氢效率会大幅度提高;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以蜂窝状排列形成的二维材料,在石墨烯表面均匀分散Mg2Ni能得到性能良好的储氢材料,根据单质碳化学性质稳定,据此推测使用石墨烯的优点有增大与氢气的接触面积、化学性质稳定等。
23. 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图1为某燃煤烟气中的捕集流程。
烟气经KOH溶液吸收,化合生成,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煅烧”过程发生反应:,该流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有______。
(2)图2为利用合成尿素的一种途径。
①分离液态空气的过程是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分离出的除可用于生产氮肥外,还具有的用途是______(任写一种)。
②请以碳酸氢铵为例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流失到环境中的可能原因______。
③硫酸铵也是一种重要的氮肥,请设计实验鉴别尿素与硫酸铵这两种白色固体______。(请完整描述操作、现象与结论,须使用的用品为:红色石蕊试纸。)
④合成尿素中,除了生成尿素外,还生成了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反应中与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1) ①. KOH+CO2=KHCO3 ②. 能够捕捉并回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 ①. 物理 ②. 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等 ③. 部分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导致氮元素流失;碳酸氢铵溶解于水,随雨水流失,导致氮元素流失 ④. 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其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该样品为硫酸铵。若不变色,则为尿素 ⑤. 22∶17
【解析】
【小问1详解】
含二氧化碳的烟气经KOH溶液吸收,化合生成KHCO3,即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钾,化学方程式为:KOH+CO2=KHCO3;
该流程可以捕捉并回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小问2详解】
①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空气中各物质沸点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等;
②部分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会导致氮元素流失;碳酸氢铵溶解于水,随雨水流失,也会导致氮元素流失;
③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铵态氮肥能与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尿素不属于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区分尿素和硫酸铵,只需验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是否有氨气生成,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检验碱性物质,应用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是硫酸铵,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是尿素,故设计实验为: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其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该样品为硫酸铵。若不变色,则为尿素;
④合成尿素中,除了生成尿素[CO(NH2)2]外,还生成了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化学方程式为:,则该反应中CO2与NH3的最佳质量比为44:(2×17)=22:17。
24.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浓度为18%的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
①溶液喷洒路面可以融雪,其原理是______。
②实验室配制50g18%的溶液,需称取______g固体,量取水时,应选择的量筒规格是______mL。
③溶解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有_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④已知:20℃时,溶解度为54.6g。现向100g水中逐渐加入,在图1中画出溶液的质量随加入质量的变化关系图______。
(2)图2为水厂用大运河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流程。
①pH为8时,硫酸铝的混凝效果最好。为适当提高水的pH,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填字母),进行调节。
a. b. c.
②过滤池中装有石英砂(细石英砂在上,粗石英砂在下),可滤去池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过滤池底部会铺有多个水洗喷头,可对过滤池中的石英砂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③杀菌池中,氯气溶于水后生成具有消毒属性的次氯酸(HClO)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水体中氮元素(以、形式存在)含量偏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密闭容器中的可在金属铂(Pt)、铜(Cu)、铱(Ir)的催化下,高效地将液体中的硝态氮转化为N2以降低含氮量,图3为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①气体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水体中的含氮量,理由是______。
③请据图描述:在液体中,将转化为的过程。______。
④保护大运河,人人都是行动者,请写出一条保护大运河流域生态的措施:______。
【答案】(1) ①. 氯化镁溶于水,导致水凝固点降低 ②. 9 ③. 50 ④. 烧杯 ⑤. 搅拌 ⑥.
(2) ①. b ②. 洗去石英砂表面上滤出的难溶性杂质,提高过滤效果 ③.
(3) ①. ②. 硝酸根离子会更多的转化为铵根离子,铵根离子溶于水,含氮量没有降低 ③. 在液体中,H2在铂表面失去电子变为H+,在Cu表面得到电子转化为NO,NO在铂的表面得到电子转化为N2O ④. 不向大运河里乱扔垃圾(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氯化镁溶于水,导致水的凝固点降低,喷洒路面可以融雪。
②实验室配制50g18%的MgCl2溶液,需要氯化镁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量取水时,应选择的量筒应遵守大而近原则,规格是50mL。
③溶解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镁的溶解速率。
④20℃时, MgCl2溶解度为54.6g,现向100g水中逐渐加入氯化镁,当溶解54.6g氯化镁时,达到饱和状态,氯化镁不再溶解,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54.6g,溶液的质量随加入氯化镁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示: 。
【小问2详解】
①pH为8时,硫酸铝的混凝效果最好,为适当提高水的pH,可加入碱性物质。
a氢氧化钠显碱性,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显碱性,故b符合题意;
c硫酸显酸性,故c不符合题意。
故填:b。
②过滤池中装有石英砂(细石英砂在上,粗石英砂在下),可滤去池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过滤池底部会铺有多个水洗喷头,可对过滤池中的石英砂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石英砂表面上滤出的难溶性杂质,提高过滤效果。
③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3详解】
①由图知,气体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气与二氧化氮在铱的催化下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由图知,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硝酸根离子会更多的转化为铵根离子,铵根离子溶于水,含氮量没有降低,不利于降低水体中的含氮量,故填:硝酸根离子会更多的转化为铵根离子,铵根离子溶于水,含氮量没有降低。
③在液体中,H2将转化为 N2O 的过程为,H2在铂表面失去电子变为H+, 在Cu表面得到电子转化为NO,NO在铂的表面得到电子转化为N2O。
④保护大运河流域生态的措施有不向大运河里乱扔垃圾,不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等,故填:不向大运河里乱扔垃圾(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5. 盐湖提钾后产生的天然结晶水氯镁石中含有较多量的,少量的KCl、NaCl及泥沙。图1为从天然结晶水氯镁石提纯结晶水氯镁石的某工艺流程。
已知:①易溶于水和乙醇,KCl和NaCl微溶于乙醇;
②;。
(1)“溶解”时,天然结晶水氯镁石粉碎的主要目的是______;选用无水乙醇而不选用水进行溶解的原因是______。
(2)操作完毕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滤渣,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______(填字母)。
(3)提纯的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溶解-析出过程,其具有的优点有______。不考虑操作因素,产生晶体实际质量可能大于理论质量的原因是______。
(4)研究发现:天然结晶水氯镁石表面的孔隙较少,上述流程提纯得到的晶体表面孔隙较多,根据流程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为进一步探究水氯镁石的分解,取一定质量加热至590℃时,生成一种仅含两种元素的固体物质,测得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率约为80%(已知:固体的质量变化率=),则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6)结晶水氯镁石可生产。某天然结晶水氯镁石中的含量为81.2%,现需生产13.8t的,求至少所需该种天然结晶水氯镁石的质量。______
【答案】(1) ①. 增大天然结晶水氯镁石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氯化镁的浸取率 ②. MgCl2易溶于乙醇,KCl和NaCl微溶于乙醇,选用无水乙醇进行溶解,便于除去KCl和NaCl;三种物质均能溶于水,用水溶解,不利于产品的提纯
(2)a (3) ①. 不经历复杂的化学反应,能耗低;实验操作相对简单;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副产品 ②. 微溶的KCl和NaCl并不能完全除尽,导致晶体质量偏大
(4)酒精的蒸发导致产品孔隙较多
(5) ①. ②. MgO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当MgCl2⋅6H2O中的镁元素全部转化至MgCO3⋅3H2O中时,所需该种天然结晶水氯镁石的质量的最少,则至少所需该种天然结晶水氯镁石的质量为:。
【解析】
【小问1详解】
“溶解”时,天然结晶水氯镁石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天然结晶水氯镁石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氯化镁的浸取率;
MgCl2易溶于乙醇,KCl和NaCl微溶于乙醇,选用无水乙醇进行溶解,便于除去KCl和NaCl;三种物质均能溶于水,用水溶解,不利于产品的提纯;
【小问2详解】
滤纸折叠时,是两次对折后然后展开,且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故操作完毕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滤渣,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a;
【小问3详解】
提纯MgCl2⋅6H2O的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溶解-析出过程,其具有的优点有:不经历复杂的化学反应,能耗低;实验操作相对简单;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副产品;
产生MgCl2⋅6H2O 晶体实际质量可能大于理论质量的原因是:微溶的KCl和NaCl并不能完全除尽,导致晶体质量偏大;
【小问4详解】
酒精的蒸发导致产品孔隙较多,故上述流程提纯得到的MgCl2⋅6H2O 晶体表面孔隙较多;
【小问5详解】
MgCl2⋅6H2O 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Mg(OH)Cl、HCl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一定质量MgCl2⋅6H2O加热至590℃时,生成一种仅含两种元素的固体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含Mg、Cl、H、O,生成物中也应含Mg、Cl、H、O,生成的固体中一定含镁元素,设生成固体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x=40.6,氧化镁的化学式为:24+16=40,故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MgO;
【小问6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打开汽水瓶盖,产生气泡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
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
仅两者混合,未发生化学反应
C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D
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和
该物质可能仅由碳、氢元素组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