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科学试题
展开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四大题,37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可能使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a-23,Cl-35.5,Ca-40
4.本卷g取10牛/千克。
卷I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绍兴老酒历史悠久,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 “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 “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 “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状、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不改变其化学成分;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改变其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详解】A.“糖化”过程中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发酵”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蒸馏”过程中根据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得到白酒,没有生成新物质,只发生物理变化,C正确。
D.“窖藏"过程中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C。
2. 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 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卷。C. 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 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从图中可知,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pH小于7,呈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说法错误。
B、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洗手液b的pH在5~6之间,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洗手液b的pH比洗手液a的pH大,因此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说法正确。
C、洗手液c的pH在8~9之间,pH﹥7,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法正确。
D、洗手液d的pH在12~13之间,呈碱性,洗手液a呈酸性,洗手液d和a混合时,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和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小于7,如果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大于7,说法正确。
故选A。
3.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 碳酸钠、苏打、Na2CO3
B. 氢氧化钙、石灰石、Ca(OH)2
C. 氧化钙、熟石灰、CaO
D. 氢氧化钠、纯碱、Na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钠俗称苏打,化学式为Na2CO3,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化学式为Ca(OH)2,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在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 装入土样粉末B. 滴加蒸馏水
C. 振荡土壤液D. 测定酸碱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使粉末落到试管底部,选项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错误;
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振荡,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选项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选项错误。
故选A。
5. 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酸、碱、盐、氧化物”顺序的是( )
A. H2SO4、Na2O、MgCl2、CB. NaHCO3、Ba(OH)2、Na2CO3、Zn
C. HNO3、KOH、Na2CO3、O2D. HCl、KOH、Na2CO3、Si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这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H2SO4、Na2O、MgCl2、C分别是酸、氧化物、盐、单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NaHCO3、Ba(OH)2、Na2CO3、Zn分别是盐、碱、盐、单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HNO3、KOH、Na2CO3、O2分别是酸、碱、盐、单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HCl、KOH、Na2CO3、SiO2分别是酸、碱、盐、氧化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aCO3+Ba(OH)2═BaCO3↓+Ca(OH)2
B. Cu+H2SO4═CuSO4+H2↑
C. Fe2O3+6HCl═2FeCl3+3H2O
D. Al+2HCl═AlCl2+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中氯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6HCl=2AlCl3+3H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 如图,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质量约为3t的奥运五环缓缓升起。若将升起过程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则该过程中奥运五环的( )
A. 重力势能不变B. 动能不变
C. 机械能不变D. 机械能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奥运五环缓缓升起的过程中,奥运五环的质量不变,在匀速上升过程中速度不变,高度增大,因此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而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增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 阳光玫瑰葡萄今年获得了大丰收,颗粒大,果肉鲜脆多汁,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在葡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 KNO3B. CO(NH2)2C. K2CO3D. Ca(H2P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硝酸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错误;
B、尿素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
C、碳酸钾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选项正确;
D、磷酸二氢钙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选项错误;
故选C。
9. 为实现“碳达峰”,世界各国协约节能减排。我国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其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A. 置换反应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D. 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氮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选A。
10.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SO2H2SO3B. CuOCu
C. SFeSD. Fe2O3Fe(OH)3
【答案】D【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钠,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C、铁和硫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能够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铁和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图所示是汽车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其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做功冲程,此冲程中两气门是关闭的,活塞向下运动,火花塞点燃,其他三个冲程靠惯性完成。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如图所示,一根可绕O点转动的均匀硬棒重为G,在棒的一端始终施加水平力F,将棒从图示。位置缓慢提起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 )
A. F的力臂变小,F的大小变大B. F的力臂变大,F的大小变小
C. 重力G与它的力臂乘积保持不变D. 重力G与它的力臂乘积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力臂是从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即可。
【详解】如下图所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G×L2=F×L1
即
G×OA×csα=F×OB×sinα
当∠α增大时,csα变小,而sinα变大;
因此重力和它的力臂乘积变小,故C、D错误;
因为OB×sinα变大,所以动力F的力臂变大,而F却变小,故B正确,A错误。
13. 人爬楼梯时,需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小科和同学们进行爬楼梯比赛,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则获胜者一定( )
A. 用时最短B. 做功最快C. 体重最大D. 速度最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可知,由于不知道做功大小,用时最短的功率不一定最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最快的功率就最大,故B符合题意;
C.根据W=Gh可知,爬行的高度相同,体重最大的做功就最多,但不知道做功的时间,根据可知,功率不一定最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可知,爬行的高度相同,速度最大的用时最短,但不知道做功的多少,根据可知,功率不一定最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大量的水后过滤
B. 现有KOH、稀HCl、NaCl、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
C. 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Cu(NO3)2,可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D. 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可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后通入NaOH溶液【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不与碳酸钙反应,但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A错误;
B、氯化铁溶液显黄色,可以首先检验出来,然后将氯化铁滴入剩余的三种溶液中,会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然后将剩余的两种物质滴入红褐色沉淀中,沉淀溶解的是盐酸,沉淀不溶解的是氯化钠,所以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过量的氢氧化钠对于硝酸钠也是杂质,故C错误;
D、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如果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后通入NaOH溶液,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气又会携带水蒸气,应该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故D错误。
故选B。
1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B. 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D. 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说法正确;
B、能作燃料,说明都具有可燃性,说法正确;
C、“祥云”火炬的主要成分是铝合金,含有铝、镁等;“飞扬”火炬的主要成分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均属于混合物,不都属于非金属单质,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两种火炬的燃料中均含有氢元素,则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说法正确。“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故选C。
16.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有关,和酸性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中具有碱性,与氢氧根离子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具有碱性,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 有关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 一般物体都具有内能,但超低温物体没有内能
C. 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不一定降低,但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D.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超低温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减少时,可能温度不变,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同时,若物体的内能减小,可能是向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外界物体做了功,故C错误;
D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钡离子
B
稀硫酸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钡离子
C
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钙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D
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其内能一定增加;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18. 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200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80N,假如在5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拉力F做功为30JB. 物体重力做功为0J
C.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WD.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80%
【答案】A
【解析】
【详解】B.由于物体水平移动,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竖直向下)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J,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A.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拉力F做的功
故A错误,符合题意;
C.拉力F做功的功率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N,则有用功约为: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 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 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 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氢气,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不会产生沉淀,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小于7,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反应结束,不再生成沉淀,形成一条水平直线;与图像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时,则( )
A.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B.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 R1 的电功率一定减小D. R2 的电功率一定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R1的电功率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R2的电功率,然后讨论R2与R1的阻值关系判断R2的电功率变化。【详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A错误;
BC.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减小,由P=UI可知,R1的电功率一定减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2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C正确,B错误;
D.R2的电功率
若
R2>R1
当R2=R1时,R2的电功率最大,因滑片开始移动时的位置不确定,所以,滑片P向右滑动时,R2的电功率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若
R2≤R1
滑片P向右滑动时,R2的电功率一直增大,D错误。
故选C。
卷II
二、填空题(21题每空1分,其它每空2分,共32分)
21. 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
请回答:
(1)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比如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___性。
(3)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橡胶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①. 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②. 导电 ③. B ④. 热值大##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作电极;
(3)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B;
(4)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作为理想燃料优点是本身无毒,热值高,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22. 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小科进行了如下活动:
(1)取用浓硫酸时不小心沾到衣服上,使衣服“变焦”了。这是由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
(2)稀释浓硫酸时,小科应选择的操作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答案】 ①. 脱水性 ②. A
【解析】
【详解】(1)取用浓硫酸时不小心沾到衣服上,使衣服“变焦”了,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衣服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结合生成水;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散失;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
故选A。
23. 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U形管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没变化。
(1)还可以观察到L端与R端液面高度_______(填"L高R低”、"L低R高”或“一样高”)。
(2)比较a、b铁钉,说明铁锈蚀需要_________。
【答案】 ①. L高R低 ②. 水##H2O
【解析】
【详解】(1)调节U形管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没变化,是因为a中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会造成a试管内压强减小,可以观察到L端与R端液面高度L高R低;
(2)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没变化,a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b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说明铁锈蚀需要水。
24.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角钢中含有锰(Mn)和硅,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2价。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为探究Fe、Cu、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观察到试管③中有明显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
【答案】 ①. Mn+2HCl=MnCl2+H2 ②. Mn>Fe>Cu
【解析】
【详解】(1)锰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氢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Mn+2HCl=MnCl2+H2↑;
(3)因为实验③中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说明金属活性Mn>Fe;根据①可知,铜片不与硫酸反应,则活动性铜<氢。根据②可知,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活动性铁>氢,则活动性铁>铜。最终三种的活动性强弱:锰>铁>铜。
25. 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__________点最大,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是__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的。
【答案】 ①. C ②. 变化
【解析】
【详解】[1]由图乙可知,过山车在C点时具有的动能最大。
[2]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做功,因此机械能是变化的。
26.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__________。
(2)关于加碘盐,网络争议不止。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的是__________。
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海产品等富含碘的食品摄入变大,如果继续补充加碘盐,可能会引起碘摄入过量
B.碘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且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食物中获取
C.碘缺乏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孕妇缺碘可引起早产、胎儿畸形等
D.在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
E.加碘盐价格便宜,是目前比较有效获取碘元素的途径
【答案】 ①. 受热易分解 ②. BCE
【解析】
【详解】(1)加碘盐的食用方法是待食物烹调好后再放入,勿长时间炖炒,可以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2)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海产品等富含碘的食品摄入变大,如果继续补充加碘盐,可能会引起碘摄入过量,该观点不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错误;
B、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且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食物中获取,该观点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正确;
C、碘缺乏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孕妇缺碘可引起早产、胎儿畸形等,该观点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正确;
D、在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该观点不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错误;
E、加碘盐价格便宜,是目前比较有效获取碘元素的途径,该观点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正确。
故选BCE。
27. 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动滑轮重G动的关系:
(1)实验时,应__________竖直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图象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N。(忽略绳重和摩擦)
【答案】 ①. 匀速 ②. 3
【解析】
【详解】(1)[1]实验时要竖直向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这样示数才会稳定,所读出的数值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2)[2]根据图乙可知,当动滑轮重为1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根据
G=3N
28.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这包白色固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组成的。
【答案】 ①. CaCO3 ②. BaCl2、Na2CO3
【解析】
【分析】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钠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白色固体加水得到白色沉淀A,白色沉淀A溶于盐酸,所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滤液B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D不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白色沉淀C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2)这包白色固体是由BaCl2,Na2CO3组成的。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9. 小明学习了盐的性质,通过参阅资料得知氯化铵(NH4Cl)溶液是呈酸性的,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想酸溶液可以使石蕊变红,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 H+, 那么是 NH4Cl 溶液中的哪种粒子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呢?
于是他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1)通过实验Ⅰ可以发现石蕊试液不变色,则此实验证明: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小明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是:NH4Cl溶液中的________可以使石蕊试 液变红。小明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 NH4Cl 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H+”。于是小明继续探究…
【答案】 ①. 不是NH4Cl中的Cl-使石蕊试液变红 ②. 石蕊试液或 NaCl 溶液中已经含有水 ③. NH4+
【解析】
【详解】(1)NH4Cl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钠中含有氯离子,通过实验Ⅰ可以发现石蕊试液不变色,则此实验证明不是 NH4Cl 中的 Cl-使石蕊试液变红;
故填:不是 NH4Cl 中的 Cl-使石蕊试液变红。
(2)石蕊试液或 NaCl 溶液中已经含有水,故实验Ⅱ没必要做;
故填:石蕊试液或 NaCl 溶液中已经含有水。
(3)NH4Cl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通过试管一和二都不变红,可推导出NH4Cl溶液中的NH4+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填:NH4+。
30.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当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该向___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没有挂钩码时,保持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改变动力和动力臂,相应调节阻力和阻力臂,再做几次实验,再做几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如图乙,当货车所载货物重心太靠后时,货车会翘起来,这样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若以汽车的后轮为支点,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L1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L2表示,货车之所以会翘起来,是因为FL1__________GL2(选填“>”、“=”或“<”)。
【答案】 ①. 右侧 ②.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③. 寻找普遍规律 ④. >
【解析】
【详解】(1)[1][2]杠杆左侧偏重,应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在杠杆上,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2)[3]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所以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4]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L1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L₂表示,货车之所以会翘起来,是因为,此时车作为杠杆不能平衡,便会翘起来。
31.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
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
(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没有Ca2+
Ⅱ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肯定有
(2)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溶液。
【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答案】 ①. Na+和Cl-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 ②. NaCl、NaOH ;NaCl、Na2CO3 ;NaCl、NaOH、Na2CO3 ③. BaCl2(或CaCl2或Ca(NO3)2或Ba(NO3)2)
【解析】
【详解】(1)A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Na+、Cl﹣没有参加反应,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氯化钠没有与其它物质反应,即Na+、Cl﹣没有参加反应;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Na+、Cl﹣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加反应,肯定存在;
(2)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没有沉淀,则肯定没有Ca2+,溶液呈红色,可能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故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①NaCl、NaOH;②NaCl、Na2CO3;③NaCl、NaOH、Na2CO3;
(3)由实验结论有OH﹣、CO32﹣,碳酸根与钙离子或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或硝酸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根,由于所加溶液过量,可除尽碳酸根离子,溶液显红色,证明有氢氧根离子。
32.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使用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2Ω)。
(1)为能顺利完成该实验探究,下列四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
A.“10Ω;0.2A”的滑动变阻器
B.“10Ω;0.5A”的滑动变阻器
C.“20Ω;0.2A”的滑动变阻器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OH-、CO32-
D.“20Ω;0.5A”的滑动变阻器
(2)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原因是: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至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端移动.(选填:“A”或“B”);
(4)多次测量,得出通过小灯泡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________W。
【答案】 ①. D ②. 灯泡断路 ③. B ④. 0.7
【解析】
【详解】(1)[1]电源电压为6V,灯泡正常工作时,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灯泡电阻约为12Ω,电路电电流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
所以应选2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故选D。
(2)[2]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存在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接通,故障可能是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的电路是断路,所以出现故障的原因是小灯泡断路。
(3)[3]由图乙,电压表使用量程,分度值0.1V,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需增大灯泡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应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即向B端移动。
(4)[4]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灯泡正常发光,由丙图像可知此时灯泡的电流为0.2A,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33.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_____(选填“A”或“B”)的动能;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
(3)木块最终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木块通过__________方式把动能转化为内能;
(4)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0,木块将__________。
【答案】 ①. A ②. 速度 ③. 做功 ④. 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1)[1]实验过程中A球对木块做功,说明小球A具有能量,说明探究的是A球的动能。
(2)[2]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到达斜面的速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动能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3]木块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通过做功的方式将动能转化为内能。
(4)[4]若木块在水平面上不受摩擦力,则木块将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4. 将 40g 稀盐酸逐滴加入到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 A 到 B 过程中,溶液的 pH 逐渐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 C 点时的溶质是___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答案】 ①. 减小 ②. 氯化钠和氯化氢或NaCl、HCl ③. 由图像可知,恰好酸碱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g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解得: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65%。
【解析】
【详解】(1)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被消耗,即溶液的碱性不断减弱,则pH逐渐减小;
(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放热,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至C点时,溶液温度从最高点下降,说明盐酸过量,C 点时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NaCl、HCl;
(3)详见答案。
35. 为了提高快递配送效率,某公司使用如图所示物流机器人完成最后三公里的快速智能配送。该物流机器人空载时质量为350kg,最大承载质量为150kg,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是重力的0.2倍,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恒为2.1kW。计算(g=10N/kg):
(1)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是多少牛。
(2)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速度大小。
(3)某一次机器人装载货物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最后3km,用时20min,计算货物的质量及机器人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答案】(1)700N;(2)3m/s;(3)70kg、2520000J
【解析】
【详解】解:(1)机器人空载时的重力为
此时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为
(2)机器人空载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相等,为
此时机器人的速度为
(3)装载货物行驶的速度为
牵引力为
机器人匀速行驶,阻力与牵引力平衡,为
机器人总重为
机器人与货物总质量为
货物质量
克服阻力做的功为
答:(1)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是700N。
(2)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速度是3m/s。
(3)某一次机器人装载货物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最后3km,用时20min,计算货物的质量为70kg,机器人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2520000J。
36. 如图甲所示为某型号室内加热器,有高温和低温两个挡位,额定电压为220V,高温档和低温档的额定功率分别为2200W和1000W,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求:(1)电热丝加热时,把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加热器处于__________(选填“高温档”或“低温档”);
(3)电阻丝R1的阻值__________;
(4)在额定电压下,使用高温档工作3h,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是多少__________?
【答案】 ①. 内能 ②. 高温档 ③. 48.4欧 ④. 23760000焦耳
【解析】
【详解】解:(1)[1]电热丝加热时,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路为两电阻丝并联,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由可知,电功率最大,则为高温档。
(3)[3]当只闭合开关S2时,电路为电阻丝R1单独工作,为低温档,则电阻丝R1的阻值为
(4)[4]在额定电压下,使用高温档工作3h,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为
答:(1)电热丝加热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加热器处于高温档;
(3)电阻丝R1的阻值为48.4欧;
(4)在额定电压下,使用高温档工作3h,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是23760000焦耳。
37. 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W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法中试剂X可选用____。
A. 氧氧化钠B. 氢氧化钡C. 氯化钡D. 碳酸氢钠
(2)方法二:沉淀法。称取15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30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量记录如表。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Na2CO3+CaCl2═CaCO3↓+2NaCl)
①分析表中数据,加入的氯化钙溶液有剩余的是烧杯___________;
②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1)AB (2) ①. 1、2 ②. 解:设15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由烧杯1、烧杯2中的数据可知,10克样品溶液中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2克碳酸钙,则60克样品溶液中(即15克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是12克。
解得:x=12.7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解析】
【小问1详解】
样品中的碳酸钠与足量的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装置,试剂X用于吸收二氧化碳,试剂X烧杯1
烧杯2
烧杯3
样品溶液(克)
10
20
30
氯化钙溶液(克)
30
30
30
沉淀质量(克)
2
4
5
可选用氧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氯化钡、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填:AB。
【小问2详解】
①烧杯1中10样品生成2克沉淀,烧杯2中20样品生成4克沉淀,烧杯3中30样品生成5克沉淀,说明烧杯3中氯化钙不足量,烧杯1、烧杯2中氯化钙溶液有剩余。故填:1、2。
②见答案。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47,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47,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