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练习试卷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Si-28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第 = 1 \* ROMAN 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切活动皆课程”。下列校园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艺术节制作雕版画B.劳动节修剪校园花草
C.消防演习点燃火堆D.科技节用橡皮泥做分子模型
【答案】C
【详解】A、艺术节制作雕版画,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劳动节修剪校园花草,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消防演习点燃火堆,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科技节用橡皮泥做分子模型,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两个氦原子2HeB.氯离子:Cl+
C.三氧化硫分子:SO3D.碳酸钠:Na2CO3
【答案】B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氦原子表示为2He,故A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氯离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Cl-,故B错误;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SO3,故C正确;
D、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简,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碳酸钠中钠元素显示+1价,碳酸根显示-2价,化学式为Na2CO3,故D正确;
故选B。
3.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可乐B.西瓜汁C.冰水D.绿豆汤
【答案】A
【详解】A、可乐是碳酸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B、西瓜汁中含有不溶性的果肉等,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D、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如图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钾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9B.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g
C.钾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x=1,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
【答案】A
【详解】A、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钾的原子序数为19,所以核电荷数为19,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
C、由“钾”的汉字名称偏旁“金”可知,它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D、x=1,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说法错误。
故选A。
5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将自行车的链条涂油,同时隔绝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可防止链条锈蚀,故说法正确;
B、煮沸自来水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可直接饮用,故说法正确;
C、白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从而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说法正确;
D、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说法错误。
故选D。
6.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燃料是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下面是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反应示图,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是C2H6
B.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C.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总数不变
D.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答案】D
【详解】A、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因此甲化学式为H2,故说法错误;
B、由图像可知,甲醇化学式为CH3OH,甲醇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3:1,故说法错误;
C、根据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减少、原子总数不变,故说法错误;
D、H2、CO2是无机物,CH3OH是有机物,所以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故说法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应,说法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说法正确;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
答案:D。
8.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其水溶液中有 Na+、O2-、H+这三种离子
B.能与 MgO、CuO 等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C.其水溶液常用来检验 CO2气体
D.工业上可以氯化钠为原料来制得
【答案】D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不能和氧化镁、氧化铜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故选项正确。故选D。
9 .除杂是研究和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由于没有助燃性气体,不能被点燃,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 不符合题意;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然将原杂质稀盐酸除去,但碳酸钠易溶于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且氧化铜难溶于水,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多余的氧化铜粉末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下图是亮亮看到的NH4H2PO4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可以使溶解度变大
B.20℃时,在100g水中加33.7 gNH4H2PO4形成不饱和溶液
C.40℃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D.NH4H2PO4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详解】A、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搅拌不能改变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20℃时,NH4H2PO4的溶解度为33.7g,则在100g水中加33.7 gNH4H2PO4形成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40℃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NH4H2PO4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但将其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7的液体显酸性,则只要是雨水的pH<7就是酸雨
B.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C.石墨具有滑腻感,可以做电极
D.自然界中的物质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AC
【解析】A,pH<7的液体显酸性,而正常雨水中常因为溶有二氧化碳,其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而正常雨水的pH≈5.6,当雨水的pH<5.6时,才算是酸雨,该选项错误。B,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故化学性质相似,比如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等,该选项正确。C,石墨具有滑腻感,可以做润滑剂;石墨还具有导电性,可以做电极,性质和用途关系不对等,该选项错误。D,化合物是由两种及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自然界中的物质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该选项正确。故选:AC。
12.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他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到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①NH3+H2O+CO2=== NH4HCO3
②NH4HCO3+NaCl=== NH4Cl+NaHCO3↓
③2NaHCO3 Na2CO3+H2O+CO2↑。
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联合制碱法的原料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
B. ①中用热水有利于增大CO2的溶解度
C. 反应②结束后,分离得到NH4Cl可作化肥
D. 反应②结束后过滤,所得滤液是NaHCO3的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原理。通过分析题中三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可知,该制碱法需要的原料有:NH3、H2O、CO2、NaCl,A正确。CO2常温下是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热水不利于增大CO2的溶解度,B错误。反应②结束后,分离得到NH4Cl中含有N元素,故可作氮肥,C正确。NaHCO3能溶于水,而通过反应②:NH4HCO3+NaCl=== NH4Cl+NaHCO3↓,可以得到NaHCO3固体,则固体是从溶液中析出的,过滤所得滤液是NaHCO3的饱和溶液,D正确。故选:B。
1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a、b、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NaOH、CuSO4、NaNO3
B.NaOH、HNO3、K2CO3
C.Ba(OH)2、ZnSO4、CuO
D.NaOH、HCl、Ba(NO3)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题中表明a、b、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中,CuSO4、NaNO3都属于盐,同一类别,故错误不选。B,若a为NaOH、b为HNO3、c为K2CO3,a和b反应:NaOH+HNO3
=NaNO3+H2O。b和c反应:2HNO3+ K2CO3=2KNO3+H2O+CO2↑。a和H2SO4可发生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c和H2SO4可发生反应:K2CO3+H2SO4=K2SO4+H2O+CO2↑。Zn和H2SO4可发生反应:Zn+H2SO4= ZnSO4+H2↑。H2SO4生成HNO3:H2SO4+Ba(NO3)2= BaSO4↓+ 2HNO3。均满足以上转化关系。故B正确。C,若a为Ba(OH)2、b为ZnSO4、c为CuO,则b和c不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以上转化关系,故C错误。D,若a为NaOH、b为HCl、c为Ba(NO3)2,b和c不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以上转化关系,故D错误。故选:B。
14.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D
【解析】A,盐酸与NaOH可以发生中和反应:HCl+NaOH=NaCl+ H2O。取样,滴加AgNO3溶液后,
NaCl可以和AgNO3发生化学反应:NaCl+ AgNO3=AgCl↓+NaNO3;若盐酸过量,盐酸也会和AgNO3发生化学反应:HCl+ AgNO3=AgCl↓+HNO3,即盐酸过量与否,都会生成白色沉淀,故A的方案不能达到检验盐酸是否过量的实验目的。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故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都会熄灭,故B的方案不能达到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目的。C,磁铁可以吸引铁粉,故可以用磁铁将铁粉和铜粉混合物中的铁粉吸出来,达到分离的目的,故C的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易溶于水,加足量的水后,混合物中的氯化钙溶于了水中形成溶液,碳酸钙不溶,然后过滤可以将碳酸钙分离出来,再将氯化钙溶液蒸发掉水,得到氯化钙固体。故选:CD。
15.有一包固体样品M,可能由硝酸钾、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取适量样品M按下图进行实验(碳酸镁视为可溶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象②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B.滤渣X的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
C.滤液Y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钡离子
D.样品M中可能含有硝酸钾、硫酸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固体固体成分探究的问题。滤渣X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气体,结合题中固体样品可能的成分可知,此气体是由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A选项:现象②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正确,不选。通过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计算出,滤渣X中含有2g碳酸钙,而滤渣X共3g,说明其中还有其他不产生气体的沉淀,结合题中固体样品可能的成分可分析出,滤渣X中还有1g氢氧化镁,可知样品中同时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因为两者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2NaOH+MgCl2=2NaCl+Mg(OH)2 ↓ 选项B正确,不选。滤液Y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2NaOH+CO2=Na2CO3+ H2O, Na2CO3+BaCl2=BaCO3 ↓+ 2NaCl ,则滤液Y 含有钠离子和钡离子,C选项正确,不选。由于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再结合滤渣X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说明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钠,故D选项错误。故选:D。
第 = 2 \* ROMAN 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1题,共 70 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分)
16.(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3,质地较软,可制成硬铝、超硬铝、防锈铝等各种铝合金。
汽车、火车、船舶、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也是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制造而成的。
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制成。
铝热法是以铝粉为还原剂的一种金属热还原法,当铝粉与金属氧化物起反应时,
产生足够的热量(或合金)和其他成分熔融分离而获得金属(或合金),
广泛应用于生产纯金属、低碳铁合金(如铁轨)等。焊接铁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Al+Fe2O32Fe+Al2O3,该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2000℃以上。
(1)“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是隔绝了 。
(2)铝热法焊接铁轨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高炉炼铁运用了热还原法,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6分)
(1)水和氧气(2分)
(2)置换反应(2分)
(3)Fe2O3+3CO2Fe+3CO2(2分)
【详解】(1)铁制品锈蚀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
因此“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是隔绝了水和氧气。
焊接铁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铝和氧化铁在镁粉引燃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氧化铝,
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17.(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________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序号)。
(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
②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________不同。
④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深海探测技术世界领先。潜水器的外壳材料主要采用钛合金,如图是钛元素及钛原子的相关信息,其中n=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示意图如下,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丙和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 C(2) ①Ne ②失去 ③质子数 ④ 22
(3) CH4+2O2点燃CO2+2H2O
【解析】(1)氢元素是核内质子数只有一个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乙中C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故其属于氢元素。
(2)①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即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除外,其核外只有一层,该层电子数是2就达到了稳定结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综上,该空填Ne。
②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等于4,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一般容易得到电子。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故本空填:失去。
③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不同,故本空填:质子数。
④原子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故n=22 。
(3)根据图中分子示意图可知,甲为CH4,乙为O2,丙为CO2,丁为H2O。故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丙和丁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18.(7分)某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1)分析如图现象可知,该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 。
(2)加入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过滤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3)小组同学经讨论分析后一致认为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作出猜想】
(4)小组同学对该无色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溶质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MgCl2 猜想Ⅱ:BaCl2 猜想Ⅲ:Na2SO4
猜想Ⅳ: 猜想Ⅴ: 。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
(5)猜想 成立(填序号),步骤②中沉淀溶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拓展】
(6)若步骤②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则该实验方案存在不足,原因是 。
【答案】(1)CuCl2/氯化铜
(2)
(3)NaCl
(4)MgCl2、Na2SO4
(5) V
(6)无法确定BaCl2是否存在
【详解】(1)由图现象可知,充分溶解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即不含有氯化铜,因为氯化铜溶液为蓝色,故填:CuCl2(氯化铜);
(2)加入水后,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3)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发生反应:,部分固体溶解,说明沉淀中有硫酸钡,加水溶解时发生反应,原固体中一定含有BaCl2、Na2SO4、BaCO3,过滤后溶液中一点含有NaCl,故填:NaCl;
(4)当不含MgCl2时:BaCl2有剩余时,猜想Ⅱ:BaCl2;Na2SO4有剩余时,猜想Ⅲ:Na2SO4;
当含MgCl2时:BaCl2和Na2SO4完全反应时,猜想Ⅰ:MgCl2;BaCl2有剩余时,猜想Ⅳ:MgCl2和BaCl2;Na2SO4有剩余时,猜想Ⅴ:MgCl2、Na2SO4;
故填:MgCl2、Na2SO4;
(5)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MgCl2和Na2SO4的存在,故猜想Ⅴ成立,步骤②中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故填:Ⅴ;;
(6)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中不含硫酸钡,则无色溶液中不含硫酸钠,该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说明氯化镁的存在,至于氯化钡是否存在无法验证,所以该实验方案存在不足,故填:无法确定BaCl2是否存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9.(6分)
(1)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 配制波尔多液;
(3) 稀硫酸与碳酸钠。
【答案】(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
(1)4P+5O2eq \(=====,\s\up7(点燃)) 2P2O5 (2) Ca(OH)2+CuSO4=== Cu(OH)2↓+CaSO4
(3)H2SO4+Na2CO3=== Na2SO4+H2O+CO2↑
【解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为:4P+5O2eq \(=====,\s\up7(点燃)) 2P2O5
(2)农业上可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 Cu(OH)2↓+CaSO4
(3) 稀硫酸与碳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H2SO4+Na2CO3=== Na2SO4+H2O+CO2↑
20.(7分)
请结合如图1、图2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 。
(2)加热氯酸钾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图1中选用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 。
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
(4)某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对H2和CO2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
步骤:关闭活塞K2,打开活塞K1,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H2;
再关闭活塞K1,打开活塞K2,可得到CO2。
X溶液最好选择 (填序号)。
a.NaOH浓溶液 b.饱和 Ca(OH)2溶液
【答案】(1)分液漏斗
(2)2KClO3MnO2__Δ2KCl+3O2↑;A
(3)CaCO3+2HCl=CaCl2+H2O+CO2↑;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答案合理即可);b
(4)a
【解析】(1)a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加热氯酸钾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MnO2__Δ2KCl+3O2↑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加热装置A
(3) 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b 端通入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4)混合物的分离是根据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气不与酸碱反应可以分离出氢气,除去二氧化碳,接着滴加酸雨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进行分离。故X溶液最好选择强碱( NaOH浓溶液 )能更完全的除去二氧化碳。
21.(7分)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他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
废料在进行步骤①之前,都要进行粉碎,目的是 。
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个即可);
(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 。
(3)固体B成分是 。
(4)过程③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 的作用。
【答案】(1)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或
(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3)铜和铁
(4)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5)节约资源
【分析】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则所加的试剂为稀硫酸,过程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为了得到固体铜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因此过程②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然后过滤,固体B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粉,③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硫酸不反应,过滤即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
【详解】(1)废料在进行步骤①之前,都要进行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由分析可知,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为稀硫酸,过程①中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由分析可知,过程②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和①中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3)由分析可知,固体B的成分是铜和过量的铁粉;
(4)由分析可知,过程③中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可观察到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5)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22.(8分)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所示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要对尾气进行处理。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容易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答案】(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集气瓶
(2)2H2O2 MnO2 O2↑+2H2O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
(4)CO2+Ca(OH) 2 === CaCO3↓+H2O
(5)温室效应
【解析】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O2↑+2H2O
A中产生的氧气进入B中,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白磷不燃烧,不消耗氧气,氧气进入C中,压着稀盐酸进入D中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E中,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1)仪器a是集气瓶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O2↑+2H2O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D中盐酸和石灰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
(4)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 2 === CaCO3↓+H2O
(5)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容易引起温室效应,全球温度升高。
23.(6分)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工业上利用钛铁矿——钛酸亚铁()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①为固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②沸点、沸点。
(1)将钛铁矿粉碎的目的是 。
(2)“反应釜”中发生的反应是,X的化学式是 。
(3)“沸腾炉”中将和的混合物分离,该操作的名称是 。
(4)“合成器”中得到的产品中含有杂质镁,可加入足量稀硫酸除去,
写出除杂原理反应 (写化学方程式)。
(5)依据“绿色化学”理念,指出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答案】(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CO
(3)蒸馏
(4)Mg+H2SO4=MgSO4+H2↑
(5)能耗高,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解析】(1)将钛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铁原子、2个钛原子、14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和6个碳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铁原子、2个钛原子、14个氯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尚缺的6个氧原子和6个碳原子存在于6X中,则X的化学式为CO,故填CO。
(3)由题文可知,氯化铁和四氯化钛的沸点不同,“沸腾炉”中将氯化铁和四氯化钛的混合物分离后得到气态四氯化钛,该操作的名称是蒸馏,故填蒸馏。
(4)杂质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H2SO4=MgSO4+H2↑。
(5)由图可知,流程中需要维持高温的条件,能耗高,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填能耗高,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24.(6分)小深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气体制取】
(1)写出实验室用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若使用甲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 (选填“块状”或“粉末状”)大理石进行实验。
(3)用乙装置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收集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可以用 (填仪器名称)中液体的体积表示,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性质实验】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丙装置,向 T 形导管缓慢通入 CO2:
(4)玻璃导管口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知 CO2 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
(5)若将玻璃导管上下两端的木条换成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缓慢通入 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块状
(3) 量筒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4)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下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先变红色,上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后变红色(或无明显变化,答对前面一点即可)
【详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室不能选用稀盐酸与粉末状大理石(碳酸钙粉末)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粉末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太快,不易收集,故应选用块状大理石进行实验。
(3)该装置用于测量二氧化碳体积,是通过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将集气瓶内的水排入量筒中,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故二氧化碳的体积可通过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来表示;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影响实验结论。
(4)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下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先变红色,上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后变红色。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共10分)
25. (3分)用下图实验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实验1中,仪器a的名称是 ,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2中,观察到木炭剧烈燃烧、放热、 。
【答案】(1) 酒精灯
(2)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实验1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实验2中,观察到木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6.(7分)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是化学中常见两种实验方法。
(1)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______。
(2)打磨后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出现的反应现象:______。
(3)如图是探究白磷燃烧条件的图像:
从图中得知白磷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4)某同学向相同体积的5%H2O2分别加入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现象如下表:
根据气泡生成多少可以得到什么化学启示:______。
(5)某同学在H2O2溶液中加入MnO2做催化剂时,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反应90s时消耗H2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氧化铝##Al2O3
(2)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3)与氧气接触
(4)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合理即可)
(5)解:由图可知,反应90s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0g,设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答:反应90s时消耗H2O2的质量为3.4g。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将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
B
煮沸自来水以供饮用
降低水的硬度
C
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溶解碳酸钙等沉淀
D
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隔绝氧气或空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 CO2 中的 CO
点燃
B
除去 CaO 中的 CaCO3
加水,过滤
C
除去 NaCl 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 Na2CO3 溶液
D
除去CuSO4 溶液中混有的H2SO4
加入过量的 CuO 粉末,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盐酸是否有剩余
取样,滴加AgNO3溶液,观察有无沉淀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
分离铁粉和铜粉
用磁铁吸引
D
除去氯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甲
乙
丙
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催化剂
现象
MnO2
有大量气泡
Fe2O3
少量气泡
天津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习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习化学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1,4g,,8g,5~4,6~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