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3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①答题前,请你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把答题卡上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②第一题(选择题)的答案请用统一要求的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③第二至第四题(非选择题)的答案请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l-35.5 Ca-40 Fe-56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关于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竹作笔杆羊毛为毫B. 杂木烧炭集烟成墨
    C. 浆压薄片晾干成纸D. 开石磨光雕刻成砚
    【答案】B
    【解析】
    【详解】A、竹作笔杆羊毛为毫过程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杂木烧炭集烟成墨过程中,有新物质碳单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浆压薄片晾干成纸过程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开石磨光雕刻成砚过程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分类、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是小明同学对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类别进行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 苛性钠 NaOH 碱B. 纯碱 碱
    C. 小苏打 酸D. 熟石灰 CaO 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故选项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而不是碱,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且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地区经常下酸雨是因为该地区的空气中含量高
    B. 铝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和航海领域应用广泛是因为铝合金的硬度大,密度小且耐腐蚀
    C. 为了使校园内绿树枝干粗壮,将氯化铵和草木灰(主要成分)混合施用增肥
    D. 人体缺硒可能会引起癌症,因此硒元素摄入得越多越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酸雨是由二氧化硫、氮的氧化合物引起的,和二氧化碳无关,故A说法错误;
    B、铝合金的硬度大,密度小且耐腐蚀,所以铝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和航海应用广泛,故B说法正确;
    C、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碳酸钾溶液显碱性,氯化铵和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混合施用,会释放出氨气,降低肥效,因此不能混合施用,故C说法错误;
    D、人体缺硒会引起癌症,应适当补充硒元素,但不是摄入得越多越好,摄入量过高又会使人中毒,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4.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称为三磷酸腺苷,简称ATP,水解时释放出的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ATP的化学式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TP是混合物B. ATP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5:8
    C. ATP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ATP由47个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ATP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ATP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0):(16×13)=15:26,故选项说法错误;
    C、ATP中碳、氢、氮、氧、磷元素质量比为(12×10):(1×16):(14×5):16×13):31×3)=120:16:70:208:93,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ATP由ATP分子构成,1个ATP分子由10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5个氮原子、13个氧原子、3个磷原子共47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 朱雀三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反应减少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一换一”的特征,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题干未配平,选项错误;
    故选:B。
    6.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碱溶液的pH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故A推理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B推理错误;
    C、碱溶液的pH大于7,但是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的pH>7,但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故C推理错误;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推理错误;
    故选:A。
    7. 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焦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氧气的同时又引入了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A选项错误;
    B、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引入了新杂质,不符合除杂的原则,B选项错误;
    C、加入二氧化锰后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但氯化钾中还含有二氧化锰,引入了新杂质,不符合除杂的原则,C选项错误;
    D、加入过量铁粉,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后得到氯化亚铁溶液,符合除杂的原则,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 某小组同学利用杠杆原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前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均已打磨),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个金属球分别浸没在盛有稀硫酸和FeSO4溶液的烧杯中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观察到左端烧杯中无明显现象B. 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
    C. 一段时间后移走烧杯,杠杆左端下沉D. 该实验可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左端烧杯中无明显现象,选项正确;
    B、锌排在铁前,能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同时生成硫酸锌,所以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选项正确;
    C、左端铜球质量不变,右端锌与硫酸铜反应,反应后锌球质量减小,因此取掉烧杯后,杠杆左端下沉,选项正确;
    D、左侧烧杯中无现象,说明铜的活动顺序小于氢,右侧烧杯中锌能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说明锌的活动顺序大于铁,不能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选项错误。
    故选D。
    9.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两种物质在℃时溶解度相等
    B. ℃时,把30g甲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75g
    C. 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D. 将℃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A选项正确;
    B、在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所以将30g 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只能溶解25g甲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25g=75g,B选项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可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选项正确;
    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故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将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9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钙),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2%,则生成CaO的质量约为
    A. 28.0gB. 44.8gC. 56.0gD. 78.0g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样品的质量和碳酸钙的含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再求出样品中钙元素质量;
    根据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含量和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守恒,可求出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样品质量和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可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再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生成氧化钙的质量,由于计算时取值的精确度关系,计算所得数值与所给答案有误差。
    分析片段
    【详解】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汞元素:______。
    (2)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3)2个氨分子:______。
    (4)钴酸锂()常用作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中Li的化合价为+1,则C的化合价为______。
    (5)写出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Hg (2)
    (3)
    (4)+3 (5)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则汞元素符号为:Hg;
    【小问2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3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氨分子表示为2NH3;
    【小问4详解】
    钴酸锂(LiCO2)中Li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小问5详解】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作为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广元剑阁一农庄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违法建设,被依法关闭。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我们常用_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若想要降低水的硬度,常用______的方法。
    (2)二氧化碳既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①岩石吸收二氧化碳时主要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今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研究出制取醋酸的新方法。古法酿醋是粮食发酵而成,发酵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人们离醋厂老远就能闻到扑鼻的醋香味,请从微观视角分析其原因:______。
    ③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过程如图所示,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转化的第一步除生成CO外,还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使用氢能源汽车可有效减少的排放。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利用氢能源作燃料的最大优点是______。
    【答案】(1) ①. 肥皂水 ②. 煮沸
    (2) ①. ②. 化学 ③.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④.
    (3)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常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
    生活中若想要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煮沸的方法,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2详解】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Ca、2个C、5个O,反应后有1个Ca、2个C、6个O、2个H,则X中有2个H和1个O,化学式为H2O;
    ②古法酿醋是粮食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人们离醋厂老远就能闻到扑鼻的醋香味,从微观视角分析,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醋香味;
    ③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转化的第一步除生成CO外,还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另一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即为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利用氢能源作燃料的最大优点是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13.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1)2024年4月16日至18日,全球瞩目的6G技术大会于南京盛大召开。硅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如图1所示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①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②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
    ③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2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①氧和硫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______相同。
    ②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钠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镁。
    【答案】(1) ①. 28.09 ②. 三 ③.
    (2) ①. 最外层电子数 ②. 大于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②由图2中的部分元素周期表可知,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③硅是14号元素,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14,故硅原子的第一层为2个电子,第二层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4个电子,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2详解】
    ①元素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②根据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钠元素和镁元素同属于第三周期,钠的原子序数是11,镁的原子序数是12,因此,钠的原子半径大于镁的原子半径。
    14.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E是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G是最轻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一个符合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一个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
    (2)灭火(合理即可)
    (3)(或等合理即可)
    (4)(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C、D、F均为氧化物,E是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则E是氢氧化钙,G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是氢气,A盐酸转化成的B,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会与A盐酸、C一氧化碳反应,所以D可以是氧化铜,G氢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小问1详解】
    E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小问2详解】
    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等(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C→B,可以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或可以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E为氢氧化钙,A为盐酸,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5. 化学学习要以实验为基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以选择的制取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序号),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4)某课外小组同学收集到了含CO和的废气,经过讨论认为废气中的CO可以再利用,于是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瓶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浓溶液)除去废气中的,并收集一瓶CO,准备进行后续探究。以下装置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长颈漏斗
    (2)
    (3) ①. CE##EC ②.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4)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即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在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装置C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发生装置可选择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故可以选择的制取装置组合是CE;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利用洗气瓶来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气体时,应长管进气,同时需要收集CO,装置还是储气瓶,液体还应该是从长管排出,因此两个管都应该通入洗气瓶底部,故选③。
    16. 小明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盖瓶盖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1)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色。
    (2)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探究二:探究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3)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为NaOH。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为NaOH、。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为______。
    【设计实验】
    (4)为了验证假设,同学们共同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帮他们完善该探究过程。查阅资料发现,溶液和NaCl溶液均呈中性。
    【实验结论】
    (5)假设______成立。
    【反思与拓展】
    (6)为了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变质,该药品要______保存。
    (7)经过反思,小明认为还可以用溶液代替步骤一中溶液进行实验,但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答案】(1)蓝 (2)
    (3)##碳酸钠)
    (4) ①. 碳酸钠## ②. 静置后,取步骤一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5)二 (6)密封
    (7)与反应生成沉淀和NaOH,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生成的NaOH和过量的溶液都会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判断原溶液是否有NaOH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为NaOH;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为NaOH、 Na2CO3 ;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为碳酸钠;
    【小问4详解】
    步骤一:取少量该瓶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CaCl2 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步骤二:根据实验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步骤一中过量的氯化钙检验并完全除去了碳酸钠,则可以静置后,取步骤一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小问5详解】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则说明假设二成立;
    【小问6详解】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密封保存;
    【小问7详解】
    Ba(OH)2 与 Na2CO3 反应生成 BaCO3 沉淀和NaOH,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生成的NaOH和过量的 Ba(OH)2 溶液都会使酚酞溶液变红,会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不能判断原溶液是否有NaOH,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四、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6分)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桥边采集了一些废旧的大理石样品,并测定这些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大理石样品,把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1)表格中m的值为______。
    (2)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计算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 (2)75%
    (3)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每加入20g稀盐酸消耗4g碳酸钙;
    设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
    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20g盐酸都与4g碳酸钙反应,第四次加入20g盐酸与3g碳酸钙反应,说明石灰石中碳酸钙反应完了,所以m=5;
    【小问2详解】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3详解】
    解析见答案。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焦炭
    B
    NaCl溶液
    过量溶液,过滤
    C
    KCl
    加入后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D
    溶液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该瓶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
    步骤二:______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12
    8
    5
    m
    相关试卷

    2024年四川省绵竹市中考第二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绵竹市中考第二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四川省绵竹市中考第二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四川省绵竹市中考第二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四川省绵竹市九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绵竹市九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四川省绵竹市九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四川省绵竹市九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考第一次诊断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考第一次诊断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