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物理押题(南京专用)
押题12(实验探究题):力学实验--2024年中考物理押题(南京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押题12(实验探究题):力学实验--2024年中考物理押题(南京专用),文件包含押题12实验探究题力学实验原卷版docx、押题12实验探究题力学实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在南京中考中,力学实验是必考的实验之一,常考的实验包括:密度的测量、二力平衡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实验、浮力的测定实验、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一些较为新颖的创新类实验。
秘籍1:怎样解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探究类问题
1. 解答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设计实验时,要尽量减小摩擦力和研究对象所受重力的影响。
(2)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例如探究两个力的方向对平衡的影响时,要保证力的大小相等且在同一条直线上;2. 探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对平衡的影响时,要保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通过将研究对象旋转一个角度,使其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秘籍2:怎样解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问题
解答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问题时应明确以下两点:
(1)实验中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运用了二力平衡条件和转换法。由于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所以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条件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由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在探究过程中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特别提示】
1. 若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可将同一木块分别侧放、平放、竖放在同一水平长木板上,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相同。
2. 若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快慢是否有关,可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秘籍3:怎样解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上考虑。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本类题主要利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是压力改变还是受力面积改变,如何改变。通过受力物体形状改变的大小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特别提示】①实验中不能选用木板作为受压物体,因为木板的形变程度不明显,故应选用形变程度明显的海绵进行实验;②实验中应使受压物体相同;③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秘籍4:怎样解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问题
(1)实验时,通过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或显示)金属盒受到的压强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若金属盒受到压强但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为0,说明压强计的气密性差,有漏气的部位存在。
(2)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如保持金属盒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探究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保持液体密度不变,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保持深度不变,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越大,分析结论时可从此处入手。
【特别提示】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常用方法是用手轻按橡皮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说明不漏气;如果不变,说明漏气,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正。②明确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要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
秘籍5:怎样解大气压的其他测量方法问题
用吸盘或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测大气压的原理是。关键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出大气压力,利用刻度尺测出长度,间接求出大气压力的作用面积。要注意使吸盘或注射器内部形成真空。
【特别提示】巧测大气压的方法
(1)用吸盘拉力法。如下左图 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从光滑玻璃上拉下吸盘所用力F,将吸盘的底面圆形画在纸上,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半径,计算出吸盘的面积S,再用压强公式可计算出大气压的大约值。
(2)吸盘重力法。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S;将装有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如上右图所示,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G。则大气压的数值约为
秘籍6:怎样解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问题
解答“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称重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改变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的体积。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让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物体浸没后,深度变化,但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不变,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变。
【特别提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①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②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注意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秘籍7:怎样解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探究
(1)明确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
(2)在实验中,让不同的小球在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控制不同的小球在撞击木块时速度相同,即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速度相同。
(3)在实验中,让同一个小球在不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控制同一小球在撞击木块时速度不同,即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保持质量相同。
(4)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无法测量,我们采用了动能产生的效果——对外做功的多少来反映动能大小,这是一种运用转换法进行实验设计的思想。
秘籍8:怎样解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探究问题
(1)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探究时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控制质量不变,改变重物的高度,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控制高度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运用转换法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通过物体陷入沙中的深度来显示重力势能的大小,物体陷入沙中越深,重力势能越大。
秘籍9:怎样解探究机械效率的实验问题
(1)常见的探究机械效率的实验问题有两种,一种是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另一种是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无论是探究哪种装置的机械效率,其基本思路都是测出有用功和总功,通过计算求出机械效率。
(2)为了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在保证有用功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动滑轮的个数来分析机械效率是否与机械自身重力有关,另外,在保证机械组装方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钩码个数来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物重大小有关。这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特别提示】对已组装好的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是确定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有一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2.5×10-4m2的金属丝,质量m=89kg。根据以下方案可以测出它的长度。
(1)方案一:
①选取一段金属丝,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质量m1= g;
②用量筒和水测出这段金属丝的体积为6cm3;
③金属丝的密度是 kg/m3;
④这捆金属丝的长度是 km。
(2)方案二:
直接测出操作①中选取的那段金属丝的长度l1,算出这捆金属丝的总长度l总= (用m、m1和l1表示)。
【答案】 53.4 0.04
【详解】(1)[1]如图,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丝的质量为53.4g。
[2]金属丝的密度是
[3]这捆金属丝的长度是
(2)[4]根据题意可知
故,这捆金属丝的总长度为
2.(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用木块、木板、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等器材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
(1)如图所示,将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应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 直线运动;
(2)实验中应选择木板、棉布、毛巾是为了改变 ;
(3)在图示情况下,做以下调整后再次水平拉动木块,其中会改变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 (填序号):
①增大拉力
②加大拉动木块的速度
③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
④在木块上加金属块
【答案】 匀速 接触面粗糙程度 ③④
【详解】(1)[1]为使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应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因此选择木板、棉布、毛巾是为了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3)[3]①②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因此增大拉力和加大拉动木块的速度都不会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滑动摩擦力变小,故③符合题意;
④在木块上加金属块,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滑动摩擦力变大,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③④。
3.(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利用手边材质均匀的刻度尺和长方体橡皮可以做小实验:
(1)甲图中,橡皮的长度为 cm;
(2)乙图中,用力越大,刻度尺形变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松手后橡皮被弹起,说明弯曲的刻度尺有 能;
(3)丙图中,刻度尺的中间位置紧贴桌子边缘,将橡皮放在刻度尺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齐平,若橡皮的质量为m1,刻度尺的质量为m2,橡皮的长为l,当水平向右缓慢推动刻度尺的距离超过 (用m1、m2、l表示)时,刻度尺会翻倒。
【答案】 4.00 大小 弹性势
【详解】(1)[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因此橡皮的长度是L=7.90cm-3.90cm=4.00cm
(2)[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所以用力越大,刻度尺形变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3]松手后橡皮被弹起,是刻度尺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说明弯曲的刻度尺具有弹性势能。
(3)[4]当刻度尺刚刚没有翻倒时,则以桌子边缘为支点,由于橡皮和刻度尺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则水平向右缓缓推动刻度尺的距离为刻度尺重力的力臂L2,橡皮重力的力臂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1L1=G2L2
即
解得
4.(2022·江苏南京·中考真题)用图示装置体验并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如图(a)所示,向玻璃管内加水,可以看到橡皮膜 ,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向 的压强;
(2)图(b)中压强计显示的是水中 cm深处的压强;
(3)比较图 (填字母)的实验现象可得结论: 。
【答案】 向下凸起 下 14 (b)、(c)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详解】(1)[1][2]如图(a)所示,当向玻璃管内加水,水对玻璃管的橡皮膜有压力的作用,根据压强的定义可知,水对橡皮膜有向下的压强,故可以看到橡皮膜向下凸起。
(2)[3]橡皮膜所处的深度是该处到自由液面的竖直高度,如图(b),深度为d=20cm-6cm=14cm
故压强计显示的是水中14cm深处的压强。
(3)[4][5]比较(b)、(c)两个图可知,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c)中液面高度差大,产生的压强大,可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5.(2022·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细线、长木板、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B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台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过程中每次应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 直线运动;甲乙两图中测力计示数分别为1.5N和3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甲、丙两次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理由是 ;
(4)图丙实验过程中,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匀速
压力 不能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等于
【详解】(1)[1]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了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故应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2)[2]观察甲、乙两图发现,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当压力越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即摩擦力越大,所以可得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3][4]观察甲、丙两图发现,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接触面积也不同,由控制变量法可知,甲、丙两次实验,不能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因为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4)[5]由于图丙中,A、B两个物体对木板的压力大小相同,与木板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也相同,所以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1.(2024·福建宁德·一模)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
(2)将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横梁再次水平平衡,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往量筒中倒入26mL的水,将该金属块缓慢放入量筒中,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测出金属块的体积为 ;
(4)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
(5)小明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利用电子秤、一根细绳、烧杯和水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如图丁所示:
①如图A,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电子秤的示数为;
②如图B,将金属块用细线系住,用手拉住细线,使金属块浸没于水中,电子秤的示数为;
③如图C,将金属块沉入杯底、松开细线,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
④金属块的密度 (用、、、表示)。
【答案】 左 62.4 10 6.24
【详解】(1)[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右偏,所以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2]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质量m=50g+10g+2.4g=62.4g
(3)[3]如果量筒中盛有26mL的水,将金属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为36mL,金属块的体积是V=36mL-26mL=10mL=10cm3
(4)[4]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5)[5]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利用电子秤、一根细绳、烧杯和水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如图丁所示:
①如图A,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电子秤的示数为;
②如图B,将金属块用细线系住,用手拉住细线,使金属块浸没于水中,电子秤的示数为;对电子秤受力分析可知,电子秤受到了烧杯和水的重力,并且增加的力为,则增加力的大小和浮力大小相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增加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增加的质量即为金属块排开水的质量,表达式为,因为物块浸没在水中,所以
③如图C,将金属块沉入杯底、松开细线,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④金属块的密度
2.(2024·广东阳江·一模)兴趣实验活动中,小东利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测量酒精的密度。
(1)小东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78g;
②将烧杯中部分酒精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内酒精的体积为 cm3;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则其质量为 g;
④酒精的密度为 g/cm3;
(3)实验后,小东还想测量一个木块(ρ木m):
(1)本实验是通过 来反映 (选填“木块”或“钢球”)的动能的大小;
(2)图乙和图丙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两球达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3)甲、乙两图探究的是物体的动能与 的关系;
(4)根据甲、丙两图,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理由是 。
【答案】 木块移动的距离 钢球 初速度 速度 不能 没有控制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相同
【详解】(1)[1][2]实验中钢球动能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由于水平面阻力相同,做功的多少与移动的距离有关,故本实验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钢球的动能的大小。
(2)[3]图乙和图丙实验中,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速度一定,故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两球达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4]甲、乙两图中两球质量相同,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是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4)[5][6]根据甲、丙两图,质量不同,高度不同,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速度相同,故不能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结论。
30.(2024·贵州黔南·一模)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球和弹簧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与探究(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让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小球速度为。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如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和弹簧缩短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轻弹簧所受压力每增加0.1N,弹簧的形变量就增加0.01m,并且轻弹簧在全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
(1)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动能的变化情况是 ,小球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
(2)小球运动到速度最大时,弹簧对它施加的弹力大小为 N;
(3)小明想要让小球下落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你给出的建议是 ;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你这样建议的理由: 。
【答案】 先变大后变小 一直减小 1 增大小球的下落高度 见解析
【详解】(1)[1]由图丁可知,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运动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小球的质量不变,所以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
[2]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
(2)[3]由图可知,当时,小球运动的速度最大,由“该轻弹簧所受压力每增加0.1N,弹簧的形变量就增加0.01m”可知,当时,弹簧所受压力为1N,所以弹簧对它施加的弹力大小为1N。
(3)[4][5]小球在最低点时速度为0,不计空气阻力,所以小球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要让小球下落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即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更大,则可以增大小球下落的高度,增大小球的重力势能。
31.(2024·山西晋城·模拟预测)投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选考项目之一,“追梦”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探究实心球投掷距离受哪些因素影响,其过程如下。
(1)图甲为实心球出手后的运动原理示意图,其中v0是实心球出手瞬间的速度,是出手角度,h是出手高度。由图甲分析可知,实心球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变化情况是 ;
(2)图乙为投掷距离s随出手角度变化的图像,由图乙可知,当角度增大时,实心球的投掷距离 ;角度 °时,投掷距离s最大;
(3)如果要探究投掷距离s是否与出手高度h有关,应控制 相同。
【答案】 先减小后增大 先增大后减小 40 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
【详解】(1)[1] 实心球在出手后只有重力做功,实心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根据图甲运动原理图,实心球从出手到最高点的运动过程中,实心球的高度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实心球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实心球从最高点到落地的运动过程中,实心球的高度减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实心球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所以实心球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增大。
(2)[2][3] 根据图乙中的曲线图可知,当出手角度增大时,实心球的投掷距离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减小,当出手角度40°时,投掷距离s最大。
(3)[4] 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要探究投掷距离s是否与出手高度h有关时,需要控制其它影响因素保持不变,投掷距离s还可能受到投掷角度和出手速度的影响,所以探究过程中应控制投掷角度和出手速度相同。
32.(2024·辽宁·二模)在生活和生产中,简单机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小明用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调平后,若在A处挂3个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需在B点挂 个钩码。(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
(2)小明用图2的实验装置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记录数据如表。
由图可知,第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
第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若提升同一物体时,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有关,与物重无关。某次实验测得物重、斜面长、高,若机械效率,则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
【答案】 右 变大
【详解】解:(1)[1]根据图1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说明右端轻,因此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杠杆水平平衡。
[2]设杠杆上每个小格的长度为,每个钩码的重力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
所以需要在点挂个钩码。
(2)①[3]根据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8N,则第次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②[4]第次实验中,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所做的总功为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③[5]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由常识可知塑料滑轮比铝质滑轮的重力要小一些,则由表中、两次实验可知,提升同一物体时,第次实验时动滑轮重力较小,则额外功越小,且第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高,所以,可得出结论:提升同一物体时,减小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
(3)[6]由题意知,利用斜面做的有用功为
该斜面所做的总功为
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
由可得,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33.(2024·北京·二模)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答案】见解析
【详解】实验步骤:
(1)在动滑轮挂钩上挂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绳子自由端;2个钩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s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将m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保持动滑轮所挂钩码个数不变,依次改变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仿照步骤1再做5次实验,将各次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利用计算出各次的总功,用计算出各次的有用功,并将各次的总功、有用功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有用和总功的值得出结论。
34.(2024·四川广元·二模)如图甲、乙所示,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红用同样的滑轮组装成两个不同的滑轮组,完成两次不同的实验,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1)实验过程中,测量绳端拉力 F时,应沿竖直方向缓慢 拉动弹簧测力计,并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 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2)分析第1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第2次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忽略绳重和摩擦,则第 2 次实验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南京中考物理考前押题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南京卷)-物理(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南京中考物理预测押题练习二,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