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2分)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
A.秧马B.曲辕犁C.简车D.楼车
2.(2分)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这些人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日本文化B.弘扬中国文化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求取印度佛经
3.(2分)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B.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D.唐代与欧洲、阿拉伯交往密切
4.(2分)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反映了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B.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严惩贪官污吏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5.(2分)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 ~镜矣!”由此可以印证唐太宗( )
A.爱民如子B.虛怀纳谏C.提倡节俭D.重视文教
6.(2分)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玄奘B.一行C.阿倍仲麻吕D.鉴真
7.(2分)隋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文化,也以积极态度输出先进文明给周边国家,如新罗、日本等。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
A.强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B.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C.构建了完整的贸易体系D.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
8.(2分)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可能会出现的情景有( )
①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②日本遣唐使觐见唐朝皇帝
③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 ④玄奘回国后与唐太宗讲述路上的见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2分)“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是杜甫《无家别》一诗中描绘的凄惨景象,导致这一景象的历史事件是 ( )
A.八王之乱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10.(2分)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正式诞生在 ( )
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玄宗时期
11.(2分)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B.隋炀帝三次征辽东
C.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12.(2分)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 )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
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
13.(2分)看历史故事是我们青少年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黄袍加身”的故事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
A.唐朝建立B.黄巢起义C.北宋建立D.清军人关
14.(2分)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B.
C.D.
15.(2分)《文献通考》记载:“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为此,王安石变法采取了( )
A.募役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保甲法
16.(2分)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17.(2分)《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D.文化生活丰富
18.(2分)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铁木真被推为蒙古各部共同的大汗
B.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
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19.(2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富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将下列诗词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进行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
20.(2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②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③元朝设宣政院
④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使“唐风洋溢奈良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见下图)。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2分)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绘了唐朝什么样的情景?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2分)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并选择其一说明其进步之处。
(3)(3分)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主要条款是:一、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宋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三、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一一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摘编自《宋史》
(1)(2分) 材料一、二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
(2)(2分) 材料二中的“和议”导致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请评价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个盟约共同的利与弊。
(3)(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23.(7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三: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存在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2分) 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
(2)(2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3分)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答案
1-5 C C C D B 6-10 D B B C B 11-15 D D C C C 16-20 D A D A A
21.1)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天下 太平、生活安定、国力强大的盛世景象;这种盛世局面 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 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措施有关。
(2)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如图一进步之处:曲辕 犁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3)玄奘。《大唐西域记》。
22.(1)材料一:北宋。材料二:南宋。
(2)局面:南宋和金南北对峙。
利:议和后形势相对和平,宋辽、宋金之间贸易和文化往来频 繁,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
弊:两次议和都是在宋军获胜的情况下签订的,反映了宋朝统
治者的妥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3.(1)唐朝长安有西市和东市,北宋东京有早市、夜市;或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或宋代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政策。
(3)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转运司把地方财赋转移到中央,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
486,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486,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甘肃省武威二十中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二十中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