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79,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有5大题,20小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
1.本卷共有5大题,20小题。全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5分钟。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Ba-137
3.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5每小题1分,6-10每小题2分,共15分)
1. 下列人体中的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钙元素B. 铁元素C. 钾元素D. 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体内含量大于00.1%的是常量元素,否则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
【详解】A、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故A错误;
B、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故B正确;
C、钾元素属于常量元素,故C错误;
D、氧元素属于常量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2.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铁呈固态B. 铜呈紫红色C. 浓盐酸易挥发D. 碳酸易分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浓盐酸易挥发,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3. 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 太阳能B. 潮汐能C. 煤炭D. 水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潮汐能、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故选C。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入粉末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 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应遵循“一斜二送三直立”原则,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操作正确;
B、不可直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容易发生危险,操作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取液体的体积时应平视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胶头滴管应垂直试管上方滴加,不可伸入试管内,操作错误;
故选:A。
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 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
C.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 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做法符合要求;
B、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要求;
C、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要求;
D、废弃电池应回收处理,防止土壤污染,做法不符合要求;
答案:D。
6. 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电子数D. 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符合题意;
B、相同元素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C-12、C-14属于同种元素,中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C、相同元素的电子数不一定相同,如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电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D、相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相同,如C-12、C-14属于同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部分“课外实验”做了以下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 可用蓬松棉、活性炭等自制简易净水器B. 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自制炭黑
C. 可用浓硫酸浸泡树叶自制“叶脉书签”D. 可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蓬松棉可起到过滤的作用,除去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可用蓬松棉、活性炭等自制简易净水器,不符合题意;
B、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不符合题意;
C、“叶脉书签”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除去叶片的表皮和叶肉组织,而留下叶脉,而浓硫酸腐蚀性较强,能溶解纤维素,能除去叶脉,符合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有助于形成系统思维。如图是乙炔(C2H2)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微观角度: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分子
B. 宏观角度:该反应过程中生成新物质的质量比为44:18
C. 能量转化角度:乙炔燃烧实现了从化学能到热能和光能的转化
D. 反应条件角度:乙炔燃烧时若有黑烟冒出,可通过调大乙炔的进气量使之充分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乙炔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原子,故A说法错误;
B、 该反应过程中生成新物质的质量比为(4×44):(2×18)=44:9,故B说法错误;
C、乙炔燃烧,发光、放热,实现了从化学能到热能和光能的转化,故C说法正确;
D、 乙炔燃烧时若有黑烟冒出,说明燃烧不充分,可以调大氧气的进气量,从而调控燃烧,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C.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但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分子、中子都不带电,故选项错误;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 实验室将一定量的碳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共热,剩余固体随着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反应刚开始
B. 生成铜的质量一定为ng
C. 生成气体的质量为(m-n)g
D. 剩余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先变大后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1后固体质量才开始减少,则此时才开始反应,说法正确;
B、若碳过量,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和碳,则铜的质量小于ng,说法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m-n)g,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质量减小,则剩余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先变大后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B。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
11. 下列基本营养素中能给人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___
A.水
B.维生素
C.油脂
D.___________。
【答案】 ①. C ②. 蛋白质或蛋白质
【解析】
【详解】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给人提供能量。故选C,填糖类或蛋白质。
12. 如图是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P点表示a、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b>a=c
C.t2℃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D.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答案】 ①. C ②. 75
【解析】
【详解】①A、P点表示a、c两种物质在t1温度下溶解度相等,此选项错误;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选项中未知溶液质量,无法比较大小关系,此选项错误;
C、等质量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a物质的变化较大,故从t2℃降低到t1℃,a析出晶体最多;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后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无晶体析出的是c,故选项正确;
D、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0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温度下,将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只能溶解25g,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50g+25g=75g。
故填:C;75。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灼烧闻气味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与氧化铜反应,除去了原物质,故A错误;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故B正确;
C、氯化铵和氯化钾均为白色固体,通过颜色无法鉴别,故C错误;
故选B;
D、可通过灼烧鉴别纯棉纺品和羊毛纺品,棉燃烧有烧纸气味,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14. 化学不止于现代,中国古代也有优良的化学传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美之传承:
①《天工开物》记载一种红色颜料的制法“水银入石亭脂(硫),同研…得银朱(化学成分为硫化汞)”。则水银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②2023年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彩绘的研究中发现了绝美“中国紫”,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硫酸钡等。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医之传承:《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拔罐法通常利用燃烧酒精的方法排去罐内空气,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艺之传承:西汉刘安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曾青”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1) ①. 化合 ②. +4
(2)
(3)Cu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水银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②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小问2详解】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曾青”是硫酸铜溶液,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铜离子属于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填:Cu2+。
15.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高铁大国,“中国高铁”成为靓丽的名片。
(1)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___________等特性。
(2)高铁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如图是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镍原子核外质子数为28
B. 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C. 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易失去电子
D. 铁中加入镍制成不锈钢后,熔点和硬度都会增大
(3)为适应火车提速,高速铁路短轨己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锰钢可用于制造超长轨。
①吹氧脱碳是冶炼锰钢的一道工艺,即往铁锰合金的沸腾熔池中吹入氧气以去除合金中过多的碳。吹氧脱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钢包吹氩是锰钢精炼的重要手段,是利用吹入的氩气带走液态钢水中的有害气体。此过程利用了氩气具有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答案】(1)熔点高 (2)C
(3) ①. ②. 稳定
【解析】
【小问1详解】
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熔点高等特性;
【小问2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质子在原子核内,所以镍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8,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所以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故B错误;
C、镍是金属,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故C正确;
D、合金熔点低、硬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小问3详解】
①吹氧脱碳反应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②钢包吹氩是利用吹入的气带走液态钢水中的有害气体,此过程利用了氩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16. 水是化学实验中的常用物质,下图实验中均用到了水,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①:铁丝燃烧的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__;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②:稀释浓硫酸时,图中物质___________(填“甲”或“乙”)是水;与稀释前的浓硫酸相比,稀释后的硫酸pH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③: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_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②.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 ①. 乙 ②. 增大
(3) ①. 隔绝氧气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集气瓶底放适量水吸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2详解】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物质乙是水;
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中性溶液pH=7;酸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故稀释后的硫酸酸性减小,pH增大;
【小问3详解】
实验③中热水可以将水中的白磷和氧气隔绝,所以水还有隔绝氧气的作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氧气接触,红磷和氧气接触没有燃烧,与燃烧的白磷对比,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7.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废镍材料(含有金属Ni及少量Fe、Cu)回收镍,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2)“酸浸”时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
(3)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
(4)依据上述流程判断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
(5)已知Fe3+和Ni2+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除铁”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则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 。
【答案】(1)引流 (2)将镍、铁完全反应
(3)H2O (4)Fe>Ni>Cu
(5)3.2~7.2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小问2详解】
“酸浸”时加入过量稀硫酸,是为了将镍和铁完全反应;
【小问3详解】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Fe、3S、4H和14O,等号右边除2X外,有2Fe、3S和12O,则2X中含有4H和2O,则X的化学式为H2O;
【小问4详解】
结合流程可知,加入向滤液Ⅱ加入铁粉能置换出镍,则说明铁比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氢>铜,则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镍>铜;
【小问5详解】
由于Fe3+完全沉淀时pH为3.2,而Ni2+开始沉淀时的pH为7.2,则若想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pH的范围为3.2~7.2。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 下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若检测发现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条具体的错误操作)。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为了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如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不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③. 未等到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 ①. C ②. b ③.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E装置采用的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也可能是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
【小问3详解】
装置C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9. 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于7月26日开幕。在体操比赛中,选手会双手涂抹一种白色粉末来防滑,体育界称其为“镁粉”,某兴趣小组在学校体育器材室也发现了该种白色粉末,便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①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为MgCO3、Mg(OH)2中的一种或两种。MgCO3和Mg(OH)2受热后都能发生分解反应且生成两种氧化物,两个反应的生成物中均有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为___________。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
(2)猜想1:MgCO3。
猜想2:___________。
猜想3:MgCO3和Mg(OH)2。
【进行实验】
(3)甲同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讨论交流】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
【改进实验】
(5)丙同学用下图实验装置继续进行探究,其中A中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与煅烧石灰石的原理类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氧化镁 (2)Mg(OH)2 (3)气泡
(4)猜想3也有碳酸镁,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镁
(5) ①. ②. 变浑浊 ③. 1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镁中含有镁、碳、氧元素,加热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含有镁、氢、氧元素,加热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故白色固体为氧化镁;
【小问2详解】
根据猜想1和猜想3,猜想2为Mg(OH)2;
【小问3详解】
结论是猜想1成立,则存在碳酸镁,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二氧化碳,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小问4详解】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原因是猜想3中也有碳酸镁,实验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镁;
【小问5详解】
A中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与煅烧石灰石的原理类似,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A中碳酸镁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B中白色固体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水生成,则白色粉末中不含氢氧化镁,故白色粉末的成分是碳酸镁,加热分解后会生成二氧化碳,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猜想1成立。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 为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我省各地对主要河流建立了市级河长制。某研究实践小组在一次环保调查中,对一硫酸厂生产车间排放的废水进行了检测。取澄清废水样品200g,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
(1)判定废水中所含硫酸已完全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生成硫酸钡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g。
(3)该车间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该车间产生的废水需经过处理才能向外排放,从经济和处理效果分析,下列物质中,适合用于废水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氢氧化钠B. 氧化铜C. 熟石灰D. 食盐
【答案】(1)不再有沉淀产生
(2)23.3 (3)解:设200g样品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x,则
解得x=9.8g
则样品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车间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9%。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若沉淀不再增加,则说明硫酸已完全反应。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23.3g。
【小问3详解】
见答案。
【小问4详解】
A、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适用于处理废水,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会污染环境,不适用于处理废水,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能用于处理废水,符号题意;
D、食盐为氯化钠的俗称,不能与硫酸反应,则不能用于处理硫酸废水,不符号题意。
故选C。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少量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B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化肥氯化铵和氯化钾
观察颜色
D
鉴别纯棉纺品和羊毛纺品
___________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pH
Fe3+
2.7
3.2
Ni2+
7.2
8.7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___________产生
猜想1成立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酒精灯加热A中玻璃管内的白色粉末
B中白色固体无明显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
猜想___________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填空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9,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创新部),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的硫酸吸收三氧化硫,8L气体,【答案】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