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广东卷】化学·全解全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728474/0-17156196272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广东卷】化学·全解全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728474/0-1715619627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广东卷】化学·全解全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728474/0-17156196273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广东卷】化学·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广东卷】化学·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Fe56,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Cl35.5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衣、食、住、行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文明载体与硅酸盐材料有关的是
近年来,我国科技迅猛发展。下列科技成果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人类文明的进化得益于化学的发展。下列有关历史事件描述中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获取纯净的Cl2,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低相对分子质量PLA可由乳酸直接聚合而成,高相对分子质量PLA的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银饰用久了表面会有一层而发黑,将银饰与片接触并加入溶液,可以除去银饰表面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水溶液中,过二硫酸盐与碘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向溶液中加入含的溶液,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生产生活的描述Ⅰ和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按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氯碱工业涉及Cl2、H2、NaOH、NaClO等物质。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化合物所含的5种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和为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基态原子价层轨道半充满,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有机分子的骨架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相同条件下通入一定量X,研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设计、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我国科学家研究了电催化硝酸根高效还原合成氨,电解过程均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探究与溶液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硫酸,锥形瓶中装有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准备】
(1)写出实验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配制100mL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实验探究】
向3mL溶液中通入,观察到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放置12小时后,,红棕色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结合已有知识,针对溶液呈红棕色学习小组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水解产生了红棕色的胶体;
猜想2:与溶液中某种价含硫微粒形成了红棕色的配合物。
(3)为验证上述猜想,甲同学用激光笔照射该红棕色溶液,________,证明猜想1不成立。
(4)乙同学查阅文献得知猜想2正确,并设计了下表3组实验,以确定红棕色配合物的配体是、、中的哪一种(实验均在常温下进行)。
已知:常温下,溶液中价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及有关信息可知,红棕色配合物中的配体是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依据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
(5)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利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吸光度,吸光度,其中k为摩尔吸收系数;L为液层厚度即光路长度,在实验中液层厚度保持一致;c为有色物质的浓度。
丙同学经过思考,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除了pH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还有一个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填写下表中空白处。
实验结果讨论:若,则该因素不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若,则该因素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
(6)丁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如:。
丁同学设计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证明解离平衡的存在。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限选试剂为:溶液,溶液,固体,固体
金属铼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以钼精矿(主要成分为钼的硫化物和少量铼的硫化物)制取高铼酸铵晶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铼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可用于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___________。
(2)①“焙烧”常采用高压空气、逆流操作(空气从培烧炉下部通入,矿粉从中上部加入),其目的是___________。
②“焙烧”过程中转化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萃取”机理为:,则“反萃取”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常温下,“反萃取”得到高铼酸铵溶液的,则溶液中___________(填“>”“CH3COOH
C
向溶液中先滴加新制氯水,再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含有Fe2+
D
取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该有机物中含有醛基
A.A
B.B
C.C
D.D
A.生成C和的电极均是连接电源的正极
B.生成的电极方程式为:
C.每消耗1ml ,两个电解池中转移电子数均为6
D.电解生成C过程中,向阴极区移动
组别
溶液1(1mL)
溶液2(2mL)
现象
a
溶液
的饱和溶液
溶液1和溶液2混合后,组别a、b、c所得溶液红棕色依次加深。
b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c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1
把1mL 0.1ml/L溶液与2mL饱和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2
______________,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结论
3
向3mL 0.1ml/L溶液中通入,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4
____________,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平衡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表1
物质
熔点(℃)
沸点(℃)
3180
5900
C
3652
4827
1535
2750
A.当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B.若,则该反应任意温度下能自发
C.高氧条件下,血液中浓度增加
D.人体代谢酸增加,该反应K值变大
项目名称
结果浓度
参考范围
正常人
代谢性酸中毒病人
分压/mmHg
40
50
35~45
24.2
19
23.3~24.8
血液酸碱度(pH)
7.40
7.21
7.35~7.45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还原反应
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A.反应①目的是保护—OH
B.ⅶ中碳原子仅有sp、两种杂化方式
C.ⅷ中原子的电负性:N>O>C>H
D.反应⑦中有键、键的断裂和生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辽宁卷】化学·全解全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4 g,隔绝空气加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福建卷】化学·全解全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pH不能过低的原因,5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化学(北京卷03)(全解全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