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同步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同步测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图像不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升华,红磷燃烧
B.空气液化,矿石粉碎
C.冰融化成水,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D.食物腐烂,铁生锈
2.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
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4.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导管口刚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
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先向锥形瓶内加入,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跟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凡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
6.2021年10月6日,德国科学家Benjamin Lise和美国科学家David W。C.MacMillan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
C.要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7.下列图像不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①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MnO2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②中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③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
④中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某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造成试管炸裂,其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⑤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后把导气管从水中撤出
A.①②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9.下列装置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且会造成器材受损的是
A.制备B.收集
C.装药品D.验满
10.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B.c代表氧气
C.t2时刻,O2开始产生
D.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
B.酒精灯、水槽、试管、集气瓶、量筒
C.铁架台、烧杯、集气瓶、玻璃片
D.试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量筒
12.下列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制取时,始终收集不到—装置漏气
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没有加二氧化锰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槽中水变红—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集气瓶底部没有铺细沙
1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一定能收集到(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0时段,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14.小强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了。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氧气的速率加快了B.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了
C.反应中高锰酸钾起催化作用D.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混合物
15.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
②;
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
④
(1)你认为最适合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最适合的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16.“深海勇士号”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1)潜水器中可用“氧烛”来快速提供氧气。氧烛主要成分为 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其原理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相似。氧烛放出的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判断 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3)根据KClO3的名称,你认为 NaClO3的读法为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氧烛是一种纯净物
B氧烛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C运输氧烛时,应注意避免其受到撞击
17.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人们一直寻找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所需的氧气。
(一)实验室制氧气。
(1)利用液体物质分解制备氧气。如图1所示,实验所用药品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粉末。
①实验时先按图1组装好装置,紧接着必须进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②图2是取用该实验的相应固体药品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③实验中,生成氧气的反应容器名称是______。
(2)探索液体与固体反应制备氧气的方法。资料: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氧气。
①利用水和过氧化钠反应可制备氧气。若组装反应装置,图3中至少必须选用的仪器是______(填数字编号)。
②检验反应中是否生成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二)家庭中制氧气。
(3)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湿化瓶装置类似于如图。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字母代号)。
A.b导管连接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B.b导管连接制氧机
C.使用该装置无法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三)渔业制氧气。资料: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4)联想到CaO2的此作用,某同学认为CaO2与H2O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于是该同学向试管中加入CaO2和H2O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请判断:CaO2与H2O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18.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取O2。能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的事例有______(写一点即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高锰酸钾制取O2时,常用______(填仪器名称)提供热;现制取3瓶氧气,集气瓶容积为250mL,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至少为______g(通常氧气的密度约为1.34g/L,结果精确到0.1g)。
(4)某些空气净化剂含超氧化钾,其净化原理为:。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19.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超氧化钾(KO2)是一种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此外,超氧化钾还能与水、氯化氢等物质反应。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来制取氧气。实验中使用了如图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
(4)若用图G装置收集制得的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端(填a或b)进入。
20.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2)【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对其分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_______。
(3)【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________。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________。
(5)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________(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21.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1)如果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制取装置应该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装置制取氧气时,判断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利用某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分解制取氧气,并测定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实验结束时如图所示(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①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a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b使试管和量筒的气体都冷却到室温;
c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步骤代号)。
②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时,应使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如果所示液面位置,使量筒内外液面高度相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过程中,将导管放入装满水的量筒的时机为_______________。
a加热前,还没有气泡产生时
b加热一会儿,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
c加热后,移开酒精灯时
(4)如果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B瓶中锥形瓶放入的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不使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C的收集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适合于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
(5)如图装置,连接好仪器,用于制取氧气以及验证氧气的性质(双口瓶上下部开口):
①检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后,打开弹簧夹、,关闭、,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②检验C中收集满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③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关闭、,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待红磷媳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燃烧匙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其中打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A
【解析】A. 碘升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红磷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 空气液化和矿石粉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 冰融化成水和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 食物腐烂和铁生锈都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A。
2.B
【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选项说法正确。
B.工业上利用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选项说法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A
【解析】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A。
4.D
【解析】A、用排水法收集,导管口刚冒气泡时,不能收集气体,此时的气体主要是装置中的空气,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选项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选项错误;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处,如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选项错误;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先向锥形瓶内加入,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防止液体飞溅,选项正确,故选D。
5.B
【解析】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不是跟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氧气跟水不反应,故A错误;
B、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故B正确;
C、不是所有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如石蜡燃烧,属于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将燃着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不是将木炭放入氧气就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A、二氧化锰只是某些反应的催化剂,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说法不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入二氧化锰能使氢酸钾加热分解的速率加快,但放出的氧气总量不变,说法不正确;
C、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只是比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其分解速率会加快,说法不正确;
D、催化制的特点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D。
7.C
【解析】①、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反应前后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直到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
②、在a、b两支试管里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相等;b所反应速率较慢;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的a反应速率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少,故选项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所以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后只剩下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固体质量不为零,故选项正确;
④、双氧水制取氧气时,随着双氧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也会不断增加,故选项错误,故①②④错误。
故选:C。
8.D
【解析】①不给试管均匀预热,会使试管试管受热不均,会造成试管炸裂;
②试管外壁有水滴,会使试管试管受热不均,会造成试管炸裂;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会造成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④酒精灯内焰与外焰温度不同,会使试管试管受热不均,会造成试管炸裂;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先撤去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会使水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以上选项均会造成试管炸裂,
故选D。
9.A
【解析】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正确;
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会造成器材受损,故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的步骤:一斜二送三直立,以防止粉末状药品粘在试管内壁上,其中操作错误,但不会造成器材受损,故错误;
D、验满时不能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其中操作错误,但不会造成器材受损,故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因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b是高锰酸钾,加热时首先先分解KMnO4,此时就已生产氧气,而产生的MnO2再催化KClO3的分解;KClO3开始分解后,才产生KCl。结合题图并综上所述,得出a代表KClO3,b代表KMnO4,c代表KCl。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高锰酸钾分解生成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错误。
B、KMnO4分解时就已生产氧气,即从t1时就已有氧气生成,c不是氧气,错误;
C、氧气是从t1时就开始生成,错误;
D、高锰酸钾是最先开始分解的,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的条件,氧气的密度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因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氧气,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带导管的单孔塞、玻璃片,故选A。
12.B
【解析】A、制取 O2 时,若装置漏气,则收集不到氧气,分析正确;
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没有加二氧化锰,则产生氧气的速率缓慢,不影响收集到氧气的纯度,分析不正确;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沿导管进入水槽,水槽中水变红,分析正确;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要加水或铺细沙,防止集气瓶炸裂,分析正确。
故选B。
13.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为a,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b,所以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a−b)g,生成多少不一定能全部收集到,A错误;
B、由图可知,P点时氯酸钾并没有完全反应,所以此时固体成分是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B错误;
C、由于在0~t1时段反应没有发生,因此氯酸钾的含量没有变,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氯酸钾的质量不变,所以氯酸钾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C正确;
D、由于在0~t1时段反应没有发生,二氧化锰的含量没有变,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MnO2的质量不变,所以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而t1~t2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所以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C错误;
故答案选B;
14.C
【解析】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做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催化剂,生成氧气的速率加快了,说法正确;
B、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说法正确;
C、反应中高锰酸钾不起催化作用,高锰酸钾加热生成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剩余固体: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混合物,说法正确;
答案:C。
15.(1)③
(2)常温下就能进行,操作简单;还能将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变为呼吸所需的氧气
【解析】(1)①加热高锰酸钾,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放出氧气,而加热时也会消耗氧气,不适宜在潜水器里供给氧气;
②电解水,需要通电,消耗电能,不适宜在潜水器里供给氧气;
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CO2反应生碳酸钠和氧气,常温下即可发生反应,且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供给氧气的同时吸收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适宜在潜水器里供给氧气;
(2)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常温下就能行,不用加热、不用通电,操作简单,还能将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变为呼吸所需的氧气。
16. +5 氯酸钠 BC
【解析】(1)NaClO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3=0,则=+5价;
(3)KClO3的名称是氯酸钾,所以NaClO3的读法为氯酸钠;
(4)A、氧烛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所以氧烛是一种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氧烛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为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因为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所以运输氧烛时,应注意避免其受到撞击,故选项正确。故选BC。
17.(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锥形瓶
(2) ①③④⑤⑥(多写错写漏写不得分) 把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生成氧气
(3)A
(4)不能
【解析】(1)①实验时先按图1组装好装置,紧接着必须进行的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不能用手直接触摸药品,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的是C;
③由图可知,实验中,生成氧气的反应容器名称是锥形瓶;
(2)①利用水和过氧化钠反应制备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①③④⑤⑥;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生成氧气;
(3)该装置中,b导管连接人吸氧气的塑料管,a管连接制氧机,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故选A;
(4)由题干信息可知,CaO2与水反应速率比较慢,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18.(1)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
(2) AC或AE
(3) 酒精灯 9.9
(4)气体不纯
【解析】(1)人和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食物在空气中腐败都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故填: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需要加热,且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或E,故选:AC或AE;。
(3)高锰酸钾制取O2时,常用酒精灯提供热;现制取3瓶氧气,集气瓶容积为250mL,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至少为x,则
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至少为9.9g。
故填:酒精灯;9.9。
(4)某些空气净化剂含超氧化钾,其净化原理为:。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是制得的氧气不纯,会含有一些二氧化碳,故填:气体不纯。
19. BECADF 除去多余的CO2 除去CO2中的HCl b
【解析】(1)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先通过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再通过E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C装置干燥二氧化碳,再通过A装置制取氧气,再通过D装置吸收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最后通过F装置收集氧气,即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ECADF;
(2)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
(3)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4)若用图G装置收集制得的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b进入。
20.它们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1 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取等量的锰酸钾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氧化钾,一支试管中不加入氧化钾.用同样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收集一瓶氧气所用的时间作比较.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 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不变
【解析】(1)K2Mn04和MnO2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我们可以猜想有氧气生成;
①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因此做出了两个猜想,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一不成立;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测定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放出,即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锰酸钾加热生成氧气;
(2)我们可以用如下实验验证:取等量的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氧化钾,一支试管中不加氧化钾.用同样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一瓶氧气,所用时间作比较,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
(3)要想发现问题,必须细心认真;要想解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并用实验去验证;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所以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生成氧气的多少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有关,所以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不变。
21. AC 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 bac 慢慢将量筒下移 b 催化作用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滴加速度,获得平稳的气流 排水法 难溶于水 c 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双口瓶上端,若复燃,则集满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烧杯B中的水进入C中 排出A装置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瓶内压强过大
【解析】(1)如果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选择固体加热装置A,排水法收集氧气更更纯净,选择装置C。故制取装置应该选择的仪器是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利用上述装置制取氧气时,判断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利用某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分解制取氧气,并测定氯酸钾的质量分数,①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正确顺序是:
b使试管和量筒的气体都冷却到室温;a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c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故选bac;
②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时,应使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如果所示液面位置,使量筒内外液面高度相同的方法是:慢慢将量筒下移
③本实验过程中,将导管放入装满水的量筒的时机为:b气泡连续均匀时;
(4)如果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B瓶中锥形瓶放入的二氧化锰固体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加速过氧化氢溶液分解;B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不使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滴加速度,获得平稳的气流。C的收集方法称为排水法,适合于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5)①检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后,打开弹簧夹、,关闭、,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 c向上排空气法;
②检验C中收集满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双口瓶上端,若复燃,则集满;
③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关闭、,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待红磷媳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B中的水进入C中;
④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4P+5O22P2O5,其中打开的目的是:排出A装置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瓶内压强过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之一,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当堂检测题,共1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离液态空气法,膜分离技术,理解,证明某物质是催化剂,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