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平高学校、长沙市平高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本试题卷共6页,三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美国生物学家威尔逊曾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发育而来
B. 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C. 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蛋白质、核酸等
D. 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B正确;
C、细胞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在细胞中以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正确;
D、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D正确。
故选A。
2. 翟中和院士主编的《细胞生物学》中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有关
B. 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D. 溶酶体储存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及入侵的病毒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的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完成生长、发育、衰老和凋亡。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有关,A正确;
B、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不需要依赖受体的结构,B正确;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错误;
D、溶酶体中储存的酸性水解酶能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分解侵入的病毒细菌,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只会影响自由扩散的速率
B.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C. 抗体分泌到细胞外,不消耗能量
D. 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神经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梯度进行的,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会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速率,A错误;
B、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为协助扩散,B错误;
C、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通过胞吐作用,需消耗能量,C错误;
D、K+逆浓度梯度进入神经元细胞,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4.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在下面对光合作用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B. 氧气在光反应过程中释放,CO2在暗反应过程中固定
C. 将植物从光下突然移到暗处,C5的含量会降低
D. 在强光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环境因素一定是CO2的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光反应过程将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过程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AB正确;
C、将植物从光下突然移到暗处,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CO2与C5结合生成C3短时间内正常进行,C3还原减少,故C5的含量会降低,C正确;
D、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CO2浓度、温度、水含量、色素含量等,在强光条件下,CO2的浓度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非唯一因素,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增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B. 细胞分裂、分化过程中均有基因选择性表达
C. 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
D. 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分化不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真核细胞若进行无丝分裂不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A错误;
B、细胞分裂、分化过程中均会有基因表达,有RNA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B正确;
C、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新陈代谢速度减慢,C错误;
D、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错误。
故选B。
6. “假说一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F2出现“3:1”分离比,原因之一是F1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相等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预测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属于“实验验证”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观察现象,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以假说为依据,预期测交实验结果的过程。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那么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就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后代。④实验验证:比较测交实验的实际结果与演绎推理的预期结果,如果一致,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否则假说是错误的。⑤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通过观察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F1自交子代的表现,提出了有关问题,A正确;
B、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正确;
C、孟德尔根据F2出现3:1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即F1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相等,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F2出现3:1的分离比,C正确;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7. 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让多个红花植株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致死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与a为等位基因B. 亲本基因型有AA、Aa两种,比例为2:1
C. F1植株中纯合子占2/3D. 花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D、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植物的红花和白花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与a为等位基因,花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D正确;
B、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为只有基因型为Aa的红花自交才能出现白花,设红花群体中Aa所占的比例为X,则子代白花的比例可表示为1/4X=1/12,X=1/3,即亲代红花中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2:1,B正确;
C、根据B项分析可知,亲代中AA:Aa=2:1,则F1中杂合子Aa的比例为1/3×1/2=1/6,纯合子占5/6,C错误。
故选C。
8. 有性生殖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中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是配子染色体组合多样的原因之一
B. 有性生殖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C. 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过程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D.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产生了多样的子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进而通过基因重组产生了多样的配子,A错误;
B、有性生殖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以及受惊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进而产生了多样的后代,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因而有利于生物的进化,B错误;
C、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过程的随机性使得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有多种表现型,有利于生物进化,但该过程中没有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
D、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产生了多样的子代,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
故选D。
9. 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细胞中形状和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染色单体是指经过染色体复制后,由着丝粒连在一起的两条子染色体。
【详解】①、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①符合题意;
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②不符合题意;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③符合题意;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有染色单体,没有同源染色体,④不符合题意;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还没有进入两个子细胞,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⑤符合题意;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没有染色单体,⑥不符合题意。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内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C.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其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D.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详解】A、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通过自由组合形成的非等位基因组合种类也越多,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随之自由组合,而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自由组合,B错误;
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C错误;
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错误。
故选A。
11. 已知果蝇的眼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眼,含B基因但不含A基因时表现为粉眼,无B基因时表现为白眼。让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粉眼雌果蝇杂交,F1中既有红眼,也有粉眼。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B. F1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C. F1中的雌雄粉眼果蝇杂交,其后代中可能出现白眼果蝇
D. F1中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雌果蝇中粉眼∶红眼=7∶9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已知果蝇的眼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眼,含B基因但不含A基因时表现为粉眼,无B基因时表现为白眼”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基因型为A_XBX-、A_XBY的果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aaXBX-、aaXBY的果蝇表现为粉眼,基因型为_ _XbXb、_ _XbY的果蝇表现为白眼。
【详解】AB、白眼雄果蝇(_ _XbY)与纯合粉眼雌果蝇(aaXBXB)杂交,F1中既有红眼,也有粉眼,则亲本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AB正确;
C、根据题干及AB项可知,F1中粉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中的雌雄粉眼果蝇杂交,后代可出现白眼雄果蝇(aaXbY),C正确;
D、亲本基因型为AaXbY、aaXBXB,仅考虑B、b基因,F1中的雌雄果蝇(XBXb、XBY)随机交配,F2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1∶1;仅考虑A、a基因,F1中的雌雄果蝇(1/2Aa、1/2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均为A∶a=1∶3,随机交配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6∶9,故F1中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雌果蝇中粉眼(aaXBX-)∶红眼(A_XBX-)=9∶7,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DNA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C. 两条核糖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 DNA分子双链中碱基配对方式有物种特异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每个链状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环状DNA无游离磷酸基团,A错误;
B、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B正确;
C、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
D、不同DNA分子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没有物种特异性,D错误。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下列关于酶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B.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C. 酶具有催化作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ABD
【解析】
【分析】酶是起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活化能;化学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详解】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B正确;
C、酶的化学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小部分是RNA,而双缩脲试剂不能与RNA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如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又可以作为蛋白酶水解的底物,D正确。
故选ABD。
14.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 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D. 麂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不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能产生纯合子和杂合子;
3、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个体的现象,A错误;
B、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如AA×aa→Aa;杂合子自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aa, B错误;
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不同环境下,表现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C正确;
D、麂的白毛与黑毛属于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BD。
15. 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花粉粒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F1花粉性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 )
A. 甲×丙B. 甲×丁C. 乙×丁D. 乙×丙
【答案】A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利用花粉鉴定法( 即检测花粉性状)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的形状、颜色,故涉及的性状有花粉粒的形状和花粉粒糯性,故需要得到子一代为DdEe的个体,可选用的亲本组合甲(BBDDee)和丙(BBddEE)、乙(bbDDEE)和丁(bbddee),得到F1后,取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花粉粒的颜色和形状,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16. 某DNA分子共含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含胞嘧啶30个,另一条链含胞嘧啶2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条链中(A+T)/(C+G)均为3:1
B. 每条链中嘌呤与嘧啶数之比均为1:1
C. 该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数之比为1:1
D. 该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450个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
2、DNA中的碱基计算:在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详解】A、某DNA分子共含200个碱基对,共400个碱基,C1表示1条链的胞嘧啶,其中一条链含胞嘧啶(C1)30个,另一条链含胞嘧啶(C2)2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1为20个,G2为30个,一条链含有200个碱基,所以A1+T1=150,A2+T2=150,所以(A1+T1)/(G1+C1)=150/50=3/1;(A2+T2)/(G2+C2)=150/50=3/1,A正确;
B、因为不知道每条链的A、T数量,所以每条链的嘌呤(A+G)与嘧啶数(C+T)之比无法计算,B错误;
C、该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所以嘌呤(A+G)与嘧啶数(C+T)之比为1:1,C正确;
D、该DNA分子含有A/T碱基对150个,含有G/C碱基对50个,所以氢键总数=150×2+50×3=450个,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7. 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坐标图中的曲线AG段表示__________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
(2)HI表示发生了__________,该过程最终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a=__________,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
(3)在分裂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分裂图①的细胞对应坐标图中的区段是__________段。
(4)分裂图②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分裂图④的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
【答案】(1)减数 (2) ①. 受精作用 ②. 4 ③. 有丝分裂
(3) ①. ①④ ②. CD
(4) ①. 次级卵母细胞 ②. 体细胞
【解析】
【分析】分析坐标图,表示核DNA分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曲线;细胞①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于赤道板,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图②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于赤道板,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图③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质不均分,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且动物为雌性;图④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坐标图中的曲线AG段最终得到细胞核DNA数量减半,故其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
【小问2详解】
经过HI后,核DNA数恢复正常,故HI表示发生了受精作用,由细胞④可知,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该过程最终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a=4,进行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小问3详解】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分裂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④;分裂图①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对应坐标图中的区段是CD段。
【小问4详解】
分裂图②的细胞是分裂图③细胞的前一个时期,图③细胞细胞质未均分,所以对应图②细胞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图④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
18. 市场上的茄子有红茄、白茄两种类型,红茄中又存在深红色、红色、浅红色三种类型,为探究茄子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选择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F1均为红茄,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的比例为9:7,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控制茄子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为A、a与D、d,则A/a与D/d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若已知乙种白茄基因型为AAdd,则甲种白茄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白茄中自交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白茄含维生素较高,欲培育纯合的白茄品种可选择的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
(4)根据F2中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可推断控制红茄的2对等位基因存在累加效应,其中红色茄和浅红色茄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选择实验中F2红茄中的一株红色个体自交,子代中深红色:红色:白色=__________。
【答案】(1)基因自由组合
(2) ①. aaBB ②. 0 (3)白茄自交
(4) ①. AABb、AaBB ②. AaBb
(5)深红色:红色:白色=1:2:1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F1自交后F2中性状比为9:7,为9:3:3:1的变式,即相关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后,F1只有红茄AaBb,说明亲本为AAbb,aaBB。
【小问1详解】
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F1均为红茄,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的比例为9:7,为9:3:3:1的变式,则基因基因A/a与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后,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的比例为9:7,且亲本为白茄,F1只有红茄AaBb,则亲本为AAbb,aaBB。已知乙种白茄基因型为AAdd,则甲种白茄的基因型为aaBB,白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故白茄自交后代均为白茄,即F2白茄中自交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1,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0
【小问3详解】
白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故白茄自交后代均为白茄,所以欲培育白茄品种,可选择白茄自交即可。
【小问4详解】
根据F2中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说明全为显性基因是为深红色,含三个显性基因时为红色,含两个显性基因时为浅红色,即控制红色果皮的2对等位基因存在累加效应,则深红色茄的基因型AABB,红色基因型是AABb或AaBB,浅红色红茄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5详解】
红茄基因型AABb或 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1:2:1或AABB:AaBB:aaBB=1:2:1,故后代深红色:红色:白色=1:2:1。
19. 如图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Ⅱ4和其儿子中__________的性状表现推理,该病__________(“可能”或“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症。若Ⅲ6为该遗传病的携带者,则Ⅲ7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与Ⅱ5再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若Ⅲ7与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怀孕后,为防止该遗传病的发生,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3)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肤色正常的Ⅲ8与不患该病但患有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的女性结婚,生了一个患有上述两种病的女儿,则Ⅲ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他们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Ⅲ6 ②. 不可能 ③. Dd
(2) ①. 1/2 ②. 不需要
(3) ①. AaXbY ②. 3/4
【解析】
【分析】根据该系谱图无法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但Ⅱ4的儿子Ⅲ6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
【小问1详解】
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患病,则儿子一定患病,女儿患病,则父亲一定患病,图中Ⅱ4患病,儿子Ⅲ6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红绿色盲。若Ⅲ6为该遗传病的携带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Ⅲ7的基因型为Dd。
【小问2详解】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Dd)与Ⅱ5(dd)再生育一个正常孩子(dd)的概率为1/2,若Ⅲ7与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怀孕后,为防止该遗传病的发生,由于双方均不含致病基因,不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小问3详解】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肤色正常的Ⅲ8与不患该病但患有白化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的女性结婚,生了一个患有上述两种病的女儿,则Ⅲ8的基因型为AaXDY,女性的基因型是aaXdXd,再生一个两病均不患孩子的概率是1/2×1/2=1/4,他们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1/4=3/4。
20. 对于遗传物质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三个先后进行的经典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一科学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格里菲思提出“转化因子”的推断。支撑这一推断的重要证据之一是:其中一组实验成功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并导致小鼠死亡。该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向小鼠体内注射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该实验运用__________(“加法”或“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发现只有用__________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提取物才会失去转化活性,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因传统观念“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阻碍、艾弗里等人的结论并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
(3)赫尔希和蔡斯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关键步骤:①T2噬菌体侵染细菌、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离心分离,正确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步骤④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以自身DNA为模板,__________提供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__________(含/不含)放射性;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部分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
【答案】(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2) ①. 减法 ②. DNA酶
(3) ①. ②①④③ ②. 使噬菌体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 ③. 大肠杆菌 ④. 不含 ⑤.
搅拌不充分
【解析】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小问1详解】
格里菲思利用肺炎链球菌与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只有当注射了活的S型细菌的小鼠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混合注射时,小鼠会死亡,由此提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小问2详解】
依据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在每个实验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特异性的除掉一种物质。发现只有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提取物才会失去转化活性,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小问3详解】
根据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可知,实验的顺序依次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T2噬菌体侵染细菌、搅拌离心分离和放射性检测,即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②①④③。步骤④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颗粒和大肠杆菌分离。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以自身DNA为模板,大肠杆菌提供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2P标记DNA会进入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其原因是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