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下列关于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a-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且水溶液显酸性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非电解质,不溶于水,A不选;
B.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电离产生H+、Na+和,溶液呈酸性,B选;
C.是强电解质,水解产生OH-,溶液呈碱性,C不选;
D.是弱电解质,水溶液呈酸性,D不选;
故选B。
2. 下列有关明矾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明矾水溶液呈酸性
B. 钾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区
C. 空间结构名称为正四面体形
D. 自来水厂常用明矾来杀菌消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明矾水溶液中由于铝离子水解显酸性,A正确;
B.基态钾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4s1,钾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区,B正确;
C.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是sp3杂化,所以空间结构名称为正四面体形,C正确;
D.自来水厂常用明矾来净化水,不能杀菌消毒,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氮原子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
B. 的电子式:
C. 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
D. 的结构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原子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为,A错误;
B.的电子式为,B错误;
C.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C正确;
D.的结构式为,D错误;
答案选C。
4. 已知过氧化铬的结构式如图所示,溶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有关该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第四周期第VIB族
B.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 若有发生该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Cr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ⅥB族,故A正确;
B.中Cr元素化合价下降,O元素化合价上升,H2SO4中O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则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B正确;
C.中4个氧原子与铬形成的是Cr-O键,每个氧原子的化合价为-1价,1个氧原子与铬形成的是Cr=O键,这种氧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Cr为+6价,Cr元素由+6价下降到+3价,O元素由-1价下降到-2价,有由-1价上升到0价,和2个H2O是还原产物,O2是氧化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C错误;
D.中4个氧原子与铬形成的是Cr-O键,每个氧原子的化合价为-1价,1个氧原子与铬形成的是Cr=O键,这种氧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Cr为+6价,Cr元素由+6价下降到+3价,O元素由-1价下降到-2价,有由-1价上升到0价,若有发生该反应,生成mlO2,则反应中共转移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含有的溶液中:、、、
B. 能使甲基橙变红溶液中:、、、
C. 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D. 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和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
B.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在酸性环境中会转化为重铬酸根,且重铬酸根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存在,B不选;
C.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该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在酸性溶液中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选;
D.的溶液呈酸性,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D不选;
故选C。
6. 为除去粗盐中的、、、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图(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①:根据粗盐的质量和溶解度来确定烧杯和量筒的规格
B. 步骤②~④:、和的滴加“顺序”和“量”不可调整
C. 步骤⑥:用玻璃棒搅拌滤液,直到没有气泡冒出,且试纸检验滤液呈碱性
D. 步骤①~⑦:需要的实验用品有分液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陶土网和胶头滴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②加入BaCl2将变为BaSO4沉淀,④加入Na2CO3将除去Ca2+,因此③加入NaOH将Mg2+、变为Mg(OH)2、Fe(OH)3沉淀,操作⑤为将前面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为了保证溶液中的杂质离子完全除去,前面加入的试剂需要过量,⑥加适量HCl除去③加入的过量的OH-和④加入的过量的,最后经过⑦得到精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溶解操作中要根据粗盐的质量和溶解度来确定烧杯和量筒的规格,A正确;
B.步骤②~④中:必须要在加完溶液之后再加入,作用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NaOH的顺序没有要求,B错误;
C.步骤⑥加适量HCl除去③加入的过量的OH-和④加入的过量的,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溶液呈酸性,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步骤①~⑦中没有分液,不需要用到分液漏斗,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关于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纯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形成合金,改变了金属原子有规则的层状排列,硬度变大,A正确;
B.石墨烯的导电性、导热性更好,石墨通过化学剥离法制得石墨烯,B正确;
C.涤纶纤维的吸水性小,透湿性能差,天然纤维透气性好,吸湿性好,在涤纶纤维中混纺天然纤维,增强了透气性和吸湿性,C正确;
D.顺丁橡胶硫化,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D错误;
故选D。
8.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和。和在气态时通常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的结构如图所示。硼酸晶体有类似于石墨的片层状结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含有配位键
B. 中的杂化方式为
C. 中的键角为
D. 晶体中存在作用力为共价键、氢键和范德华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Al原子成键后还有空轨道,Cl原子还有孤电子对,中Al原子提供空轨道、Cl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来形成配位键,中含有配位键,A正确;
B.中形成4个键,无孤电子对,杂化方式为, B正确;
C.中中心原子为杂化,键角为׳,C错误;
D.晶体中存在作用力为共价键、氢键和范德华力,D正确;
故选C。
9.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和。下列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铍溶于强碱:
B. 可溶性铝盐净水原理:
C. 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硼酸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铍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可溶性铝盐净水原理为,故B正确;
C.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硼酸是一元弱酸,电离方程式为,故D错误;
选D。
10. 硼酸晶体有类似于石墨的片层状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化铍熔点较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B. 电解熔融氯化铍制备铍单质
C. 用碳原子取代晶体硅中部分原子,硬度变大
D. 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的硼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铍与铝位于对角线,氧化铝、氧化铍是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电荷较多、半径较小,晶格能大,熔点较高,可用作耐火材料,故A正确;
B.氯化铝、氯化铍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会导电,电解熔融氯化铍、氯化钠的混合物制备铍单质,故B错误;
C.C-Si键的键能大于Si-Si键,用碳原子取代晶体硅中部分原子,硬度变大,故C正确;
D.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的硼酸,故D正确;
选B。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溶液
B. 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C. 可用射线衍射技术测定青蒿素的分子结构
D. 将有机溶剂与粉碎后的玫瑰花瓣混合,进行搅拌和浸泡,该提取方法为萃取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乙醇不反应,乙醛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铜溶解,可鉴别三种物质,A正确;
B.乙烯能够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也能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B错误;
C.X射线衍射实验可确定晶体的结构,则可用射线衍射技术测定青蒿素的分子结构,C正确;
D.将有机溶剂与粉碎后的玫瑰花瓣混合,进行搅拌和浸泡,该提取方法为固液萃取,D正确;
故选B。
12. 由不饱和烃制备聚1,3-丁二烯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下4步反应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一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C. 聚1,3-丁二烯能使溴水褪色D. 和均属于醇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比A、CH3CHO与的结构简式可知,A为。
【详解】A.第一步反应是和CH3CH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即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
B.A为,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即所有原子在同一直线上,故B正确;
C.聚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为,其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使溴水褪色,故C正确;
D.B的结构简式为、的结构简式为,其中均含有羟基,所以均属于醇类,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3. 我国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将甲、乙两片相同的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海水中,铁片甲附近通入氧气,铁片乙附近通入氮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片乙作正极B. 氮气在铁片乙上失电子
C. 在海水中阳离子向铁片乙移动D. 铁片乙的腐蚀速率明显高于铁片甲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甲、乙两片相同的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海水中,铁片甲附近通入氧气,铁片乙附近通入氮气;铁片乙为负极,铁失电子;铁片甲作正极,氧气在铁片甲上得电子;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海水中氧气的浓度不同而造成电势差形成原电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铁片乙作负极、钢片甲作正极,故A错误;
B.铁片乙中铁失电子,氧气在铁片甲上得电子,故B错误;
C.原电池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铁片甲,故C错误;
D.乙做负极,甲做正极,铁片乙的腐蚀速率明显高于铁片甲,故D正确。
答案选D。
14. 甲酸(HCOOH)可在纳米级Pd表面分解为活性H2和CO2,经下列历程实现NO的催化还原。已知Fe(Ⅱ)、Fe(Ⅲ)表示Fe3O4中二价铁和三价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产中将催化剂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增大甲酸分解的速率
B. 在整个历程中,每1mlH2可还原2mlNO
C. HCOOH分解时,只有极性共价键发生了断裂
D. 反应历程中生成的H+可调节体系pH,有增强NO氧化性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生产中将催化剂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增大接触面积,增大甲酸分解的速率,故A正确;
B. 整个历程中,1mlH2失电子形成2mlH+转移2mle-,1mlNO最终得电子形成0.5mlN2转移5mle-,所以1mlH2可以还原0.4mlNO,故B错误;
C. HCOOH分解产生CO2和H2,所以会发生碳氢键和碳氧键的断裂,只有极性共价键发生了断裂,故C正确;
D. NO与NO在氧化Fe2+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氢离子,pH值降低,但H2还原Fe3+过程中生成H+,所以生成的氢离子可以起到调节pH的作用,有增强NO氧化性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15. 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随而变化。实验发现,时为线性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中随增大而减小
B. 的溶度积
C. 若忽略的第二步水解,
D. 点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象知c2(Ba2+)随c(H+)增大而增大,所以c(Ba2+)随pH增大而减小,A正确;
B.c(H+)几乎为0时,c(OH-)浓度最大,抑制离子水解程度最大,此时c(Ba2+)=c(),此时c2(Ba2+)越接近2.6×10-9,此时,B正确;
C.若忽略的第二步水解,当c()=c()时,,溶液中有c(Ba2+)=c()+c()=2c(),故c2(Ba2+)=c(Ba2+)·2c()=2c(Ba2+)·c()=2Ksp=5.2×10-9,即M点,此时c(H+)=5×10-11,=c(H+)=5×10-11,C正确;
D.在M点,由C选项得知,c()=c(),N点c(H+)大,所以更促进转化成,因此有c(Ba2+)>c()>c(),D错误;
故选D。
16.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为正向放热的反应,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四氧化二氮为无色气体,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降低体系颜色变浅,故A正确;
B.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溶液大于溶液说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故B正确;
C.“醛基”也能使溴水褪色,因此不能依据溴水褪色来判断中有碳碳双键,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圆底烧瓶中压强比大气压小而产生喷泉,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52分)
17. 氮、磷、铁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
(2)、、等易形成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名称为______。
(3)已知的结构有两种,这两种分子结构中除氢外各原子均满足八电子稳定结构(无配位键),请画出沸点高的分子的结构式______。
(4)下列关于、及其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论述正确的是______。
A. 与均为正四面体型的分子晶体,都难以分解和氧化
B. 的电负性比的大,可推断分子的极性比的大
C. 和分子的模型为四面体形,中键角大于中
D. 研究发现固态中含有和,而中则含有和,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半径大
(5)与形成的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6)苯分子中含有大键,可记为(右下角“6”表示6个原子,右上角“6”表示6个共用电子),杂环化合物咪唑结构如图,其分子中的大键可表示为,则其结合质子能力更强的氮原子是______(填“①”或“②”),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 (2)平面三角形
(3) (4)D
(5)
(6) ①. ① ②. ①号原子单电子参与形成大键,①号原子有孤对电子(或②号原子孤对电子参与形成大键,②号原子没有孤对电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为26号元素,基态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失去3个后为,基态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小问2详解】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2杂化,空间结构名称为平面三角形;
【小问3详解】
的结构有两种,这两种分子结构中除氢外各原子均满足八电子稳定结构(无配位键),N≡C—SH和H-N=C=S,H-N=C=S分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N≡C—SH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较高分子的结构式为;
【小问4详解】
A. 与均为正四面体型的分子晶体,易氧化,A错误;
B.分子的极性大小取决于共价键极性大小和分子的结构,N、Cl的电负性十分接近,则N-Cl键极性小, 可推断分子的极性比的小,B错误;
C. 和分子的模型为四面体形,因为P的电负性较N小,PH3中的成键电子云比NH3中的更偏向于H,同时P-H键长比N-H键长大,这样导致PH3中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减小,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力使PH3键角更小,即中键角小于中,C错误;
D. Br-半径大,与P原子半径的比值较大,作为配位原子与P作用的配位数较少,不能形成,D正确;
故选D
【小问5详解】
由晶胞结构可知Fe个数:,N个数为 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小问6详解】
由咪唑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可知咪唑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都为sp2杂化,由结构简式可知,咪唑分子中的氮原子①具有孤对电子,氮原子②没有孤对电子,则氮原子①能与氢离子形成配位键,氮原子②不能与氢离子形成配位键,所以氮原子①结合质子能力更强,原因①号原子单电子参与形成大键,①号原子有孤对电子(或②号原子孤对电子参与形成大键,②号原子没有孤对电子)。
18.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发生如下转化:
①;②(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
(1)氨气溶于水后,经途径I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可得到氮肥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氨气可经途径II的多步反应制得硝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工业生产得到的浓硝酸,常因溶解了而略显黄色
B. 氨气先经过催化氧化得到,再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C. 浓硝酸与甘油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该反应为酯化反应
D. 工业上常用铁罐车或铝罐车运送浓硝酸,是因为常温下它们和浓硝酸不反应
(3)醋酸(熔点)、硝酸(熔点)这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分子熔沸点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与性质相似,写出足量与稀硫酸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______。
(5)途径中过量,用离子方程式解释途径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
(6)可与反应得到化合物和一种无机盐,设计实验验证产物中分离出的化合物中含有氮元素______。
【答案】(1) (2)C
(3)硝酸易形成分子内氢键,醋酸易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会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故沸点较高
(4)
(5)
(6)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中含有元素。
【解析】
【分析】氨气溶于水后,经途径I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得到,然后被氧气氧化为,氨气经催化氧化产生NO,NO继续被O2氧化生成NO2,NO2和水反应产生硝酸,氨气通入CuCl溶液中生成,溶液中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溶液变为深蓝色,氨气和反应生成CO(NH2)2,CO(NH2)2和NaClO发生生成N2H4,以此解答。
【小问1详解】
氨气溶于水后,经途径I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得到,然后被氧气氧化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转化的总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A.工业生产得到的浓硝酸略显黄色是因为浓硝酸分解产生了NO2溶于溶于中,A错误;
B.氨气经催化氧化产生NO,NO继续被O2氧化生成NO2,NO2和水反应产生硝酸,B错误;
C.HNO3中含有羟基,甘油和浓HNO3在浓硫酸的催化吸水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而得到,C正确;
D.工业上常用铁罐车或铝罐车运送浓硝酸,原因是:常温下,铝和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在铝和铁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内部的铝和铁不与硝酸反应,不是Fe或Al不与浓硝酸反应,D错误;
故选C。
【小问3详解】
醋酸(熔点)、硝酸(熔点)这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分子熔沸点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硝酸易形成分子内氢键,醋酸易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会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故沸点较高。
【小问4详解】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与性质相似,足量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小问5详解】
溶液中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溶液变为深蓝色,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可与反应得到化合物和一种无机盐,A中含有铵根,验证产物中分离出的化合物中含有氮元素的操作为: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中含有元素。
19. 工业上将转化为甲酸,为实现碳中和添砖加瓦。
(1)用以和为原料,在催化电极表面制备甲酸和甲酸盐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请写出电解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2)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实验测得,,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至时,,则该反应正逆方向的活化能大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______。
(3)在某恒温密封容器中加入水溶液至充满容器,只发生反应Ⅱ和Ⅲ,若的分解产物都完全溶于水,加入盐酸对反应Ⅱ起催化作用,对反应Ⅲ无催化作用。
反应Ⅱ:
反应Ⅲ:
反应过程中、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反应至时达到过程中的最大值。
①计算该温度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______。
②图2为不加盐酸时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若其它条件不变,反应起始时溶液中含有盐酸,在图2中画出的浓度随时间变化_____。
【答案】(1)
(2) ①. 小于 ②. 升高温度,减小,说明反应Ⅰ为放热反应
(3) ① 5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该原理为电解池,转化为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失电子变化,电极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时,平衡常数,由,,得,升高温度至时,,说明,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
故答案为:小于;升高温度,减小,说明反应Ⅰ为放热反应;
【小问3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开始生成的速率比生成的速率快,反应至时达到过程中的最大值此时反应Ⅰ达到平衡状态,反应Ⅱ未达平衡,反应Ⅱ正向进行,增大,使减小,反应Ⅰ平衡逆移,减小,故10min时,反应Ⅰ平衡,此时,,,反应Ⅰ平衡常数;
加盐酸时,反应Ⅱ速率加快,达到最大值时间小于10min,反应Ⅲ速率未加快,但达到最大值时间小于10min,故此时,最大值大于,反应Ⅱ未达平衡,反应Ⅱ正向进行,增大,使减小,反应Ⅰ平衡逆移,减小,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故最终反应体系平衡时的浓度与不加盐酸时相同,故图像为;
故答案为:。
20. 某研究小组以白云石(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备无水碳酸镁,流程如下:
(1)步骤煅烧过程中盛放样品的容器名称是______,步骤III,重镁水溶液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
A. 步骤II,在溶解过程中可加入硫酸,加入可适当除去原料中的钙元素
B. 步骤IV产生的和滤液可循环利用
C. 步骤IV热解过程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除去体系中溶解的,促进反应正向进行
D. 步骤V,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式制得无水碳酸镁
(3)步骤III过程中需将温度控制在,原因是______。
(4)为测定产品中微量的钙元素含量,可用已知浓度为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理的仪器和操作,补全如下步骤[“_____”上填写一件最关键仪器,“( )”内填写一种操作,均用字母表示]。
用分析天平(称量产品)用烧杯______用______(配制的溶液)用移液管______在______中______用______(盛装溶液滴定,消耗)
仪器:a.烧杯;b.滴定管;c.容量瓶;d.锥形瓶
操作:e.加水溶解;f.加盐酸溶解;g.加入三乙醇胺、和钙指示剂;h.量取溶液
(5)如要测定产品中含量,还需继续以下实验:量取溶液,稀释至得到溶液,另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三乙醇胺、缓冲溶液与铬黑指示剂后,用上述标准溶液滴定、总量(、与按物质的量反应),消耗,根据本次实验计算产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答案】(1) ①. 坩埚 ②. (2)BC
(3)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温度过高,的溶解度降低,且易分解生成
(4) ①. f ②. c ③. h ④. d ⑤. g ⑥. b
(5)
【解析】
【分析】将白云石(主要成分为)研磨、煅烧时,分解,得到的粉样主要含氧化镁和氧化钙,然后经过①溶解②MgCl2‧H2O、90℃、1h,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主要含有氯化钙,滤渣主要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足量二氧化碳在20℃条件反应后得到水溶液,将水溶液在60℃热解2h,所获得的产物经过滤后得到MgCO3‧3H2O,再将MgCO3‧3H2O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MgCO3。
【小问1详解】
煅烧固体样品应在坩埚中进行,即所用的容器名称是坩埚;滤渣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步骤III,氢氧化镁在足量二氧化碳作用下转化成碳酸氢镁:Mg(OH)2+2CO2=Mg(HCO3)2,所以重镁水溶液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是;
【小问2详解】
A.步骤II,在溶解过程中不能加入硫酸,因为硫酸能和钙离子结合生成微溶物硫酸钙,不利于镁元素和钙元素的分离,故A错误;
B.步骤III中需要消耗二氧化碳,所以步骤IV:产生的可循环利用,步骤IV的滤液中有未完全反应的,即滤液也可循环利用,故B正确;
C.步骤III中通入了足量的二氧化碳,步骤IV热解过程中通入空气可以除去体系中溶解的,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故C正确;
D.步骤V,直接加热可能会使部分无水碳酸镁分解,即不能直接加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小问3详解】
步骤III过程中需将温度控制在,原因是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温度过高,的溶解度降低,且易分解生成;
【小问4详解】
用浓度为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操作为:用分析天平(称量产品)在烧杯中加盐酸溶解用250mL容量瓶(配制的溶液)用移液管量取溶液在锥形瓶中加入三乙醇胺、和钙指示剂用滴定管(盛装溶液滴定,消耗),故答案为:f、c、h、d、g、b;
【小问5详解】
、与按物质的量反应,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所以样品中n(Ca2+)=cV1×10-3×ml= cV1×10-2ml;量取溶液,稀释至得到溶液,另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三乙醇胺、缓冲溶液与铬黑指示剂后,用上述标准溶液滴定、总量,消耗、的标准溶液,所以样品中n(Ca2+)+ n(Mg2+)=cV2×10-3××ml= cV2×10-1ml,产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1. 盐酸芬戈莫德()是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以下是其中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已简化)。
已知:①;②
请回答:
(1)化合物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2)已知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B.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羟基
C. 的分子式是
D. 第(2)步中加的目的是为了增大产物的水溶性
(4)写出由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写出所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①含有苯环和硝基;
②谱显示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6)设计以苯甲醇和为原料,合成的路线____(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氨基、醚键
(2) (3)BD
(4) (5) (6)
【解析】
【分析】苯和中的酰氯发生取代反应得到B为,B中羰基被还原生成C为,C发生已知i的反应得到D,由D的结构式,推测试剂X为甲醛,HCHO,D中羟基和反应得到E为,保护羟基,E和发生取代得到F为,F加氢还原得到G,G水解得到H,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中官能团名称是氨基、醚键。
【小问2详解】
已知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依据元素守恒可判断化合物X甲醛,结构简式是HCHO。
【小问3详解】
A. 的反应属于去氧加氢的反应,为还原反应,A错误;
B. 根据转化关系图可判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羟基,B正确;
C. 根据H的结构简式可判断的分子式是,C错误;
D. 第(2)步中加的目的是为了与氨气反应,转化为盐酸盐,增大产物的水溶性,D正确;
答案选BD。
【小问4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C为,它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①含有苯环和硝基;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2:2:1,有、、、,共四种。
【小问6详解】
以苯甲醇和为原料合成,首先用苯甲醇转化为苯甲醛,结合C转化为D设计的路线可以为。A
在纯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形成合金
改变了金属原子有规则的层状排列,硬度变大
B
石墨通过化学剥离法制得石墨烯
石墨烯的导电性、导热性更好
C
在涤纶纤维中混纺天然纤维
增强了透气性和吸湿性
D
顺丁橡胶硫化
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好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浸泡在热水中的烧瓶内红棕色加深
②浸泡在冷水中的烧瓶内红棕色变浅
①升高温度,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②降低温度,的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B
验证的水解程度比大
溶液大于溶液
的水解程度比大
C
检验有碳碳双键
溴水褪色
有碳碳双键
D
探究的性质
圆底烧瓶中形成喷泉,溶液显红色
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浓度
时间
0
0
0
0.22
0.02
0.70
0.16
0.35
0.58
0.20
0.7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 2023 年 4 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2023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