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_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课件
展开时空观念 能够将事件、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体进程及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设问:归纳夏商周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答案: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建立与社会变革时期,是早期中华文明勃兴和传播及我国古代主流思想文化的奠基时期。
唯物史观 知道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设问: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请以示意图的形式,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促进。答案:
子主题1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一 夏商周的更替 分封制 七上P20~P24
1.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世袭制
考点二 青铜器 甲骨文 七上P25~28
子主题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考点一 政治上的变革: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商鞅变法 七上P29~37
考点二 经济上的变革:经济发展 都江堰 七上P29~37
拓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时空观念 能够将事件等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体进程及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设问:结合都江堰和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归纳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答案:两者都使秦国的国力增强,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 思想上的变革:老子(10年1考)、孔子、百家争鸣 七上P38~42
1.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
家国情怀 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设问1:结合上述中华文化符号,概括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意义。答案:中华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设问2: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说说古代“长城”代表的文化符号。答案:长城是一条民族交融的纽带,也是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汉字的演进与书法的形成
家国情怀 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设问1:跨学科•语文 依据“汉字的演进与书法的形成”,举例说明汉字的美之所在。答案: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从自然生活中抽象出具有图画般美感的文字,生动有趣;汉字在书写时可以追求简捷,并融入个性化思想感情与审美取向,成为专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如锺繇的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王羲之的行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设问2:汉字的发展演进有何意义?答案:汉字的统一,加强了各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汉字一脉相承,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延续、发展与传播;以汉字为基础形成的书法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三、诸子百家思想及其实践
历史解释 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设问: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谈一谈其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答案:①“仁”的思想: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培养公民的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②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利于提高执政者的道德修养,树立以民为本的公仆意识。③爱惜民力、体察民情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重视“三农”问题。④“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命题点一 青铜文明与甲骨文
1.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
2.右图是商朝后期的一块卜骨,其刻文的大意是商王命令众人翻耕土地,并卜问是否丰收。由此可知,商王( )
A.倚重耕作方法B.注重商业贸易C.重用贤才辅佐D.重视农业生产
3.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B.经济发展C.科技进步D.军队建设
4.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这一思想认识属于( )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5.成语典故凝结了历史智慧。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晋军以退为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大破楚军。与此相关的成语是( )
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围魏救赵D.朝秦暮楚
6.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县城东北隅,有一座建于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坛形古建筑,被称为“老君台”。下列思想主张属于这一古建筑纪念人物的是( )
A.“无为而治”B.以德治国C.实行“仁政”D.以法治国
7.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等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下列句子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鹤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
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前)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练习
1.(2023南京二模)《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穷奢极欲,“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下列出土文物可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2.(2023云南)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3.(教材七上P25相关史事)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逐步发展到礼器,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反映出青铜器( )
A.制作工艺高超B.成为权力与等级的标志C.器型种类丰富D.铸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4.(2023苏州)下面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表。由此可知,当时( )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5.(2023济宁二模)下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诸侯争霸C.分封制已经瓦解D.周王室地位下降
6.(2022徐州)依据《史记·楚世家》的相关记载,历史教师讲述了一个故事(见下图)。从中可以看出( )
A.分封制度的强化B.民族之间的交融C.六国统一的完成D.经济重心的南移
7.(2023随州)右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它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8.(教材七上P35材料研读)《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说明商鞅变法成功是因为( )
A.秦孝公的支持B.人民群众支持C.商鞅公正无私D.顺应时代潮流
9.【时政热点】(2023武汉模拟)2023年4月5日,都江堰放水节在都江堰景区飞沙堰溢洪道盛大启幕,放水节以“秦汉风仪”再现治水文化。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防洪灌溉发电枢纽工程B.主要修筑在嘉陵江流域C.由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D.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0.【唯物史观】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B.社会生产力发展C.齐桓公称霸中原D.百家争鸣的出现
11.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有教无类B.崇尚“自然”C.克己复礼D.民贵君轻
12.(2023衡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
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
13.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
A.诸侯争霸B.私学兴起C.商鞅变法D.百家争鸣
14.(2023洛阳模拟)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并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他们的目的是( )
A.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B.使各个学派共同发扬光大C.着力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D.加速国家统一的步伐
15.(2023山西)《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下列选项与这一记载体现的精神内涵相符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6.(2023商丘夏邑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骨文主要是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用于记录殷商时期古人遇到大事或拜天占卜后的文字。其主要内容包括祭祀、战争、农牧业、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材料二 苏美尔人最初用泥版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后发展成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楔形文字具有经济档案的全部特征(工人名单、货物名单、收据等),因为书写被发明出来纯粹是为了计数的。内容包括国王的建筑活动、军事攻击,平民日常买卖房地产、奴隶、牲畜的经济合同,遗嘱、收养合同等。这种文字是商业文字而非祭司文字,这是苏美尔与其他文明相比的独特性。——摘编自乔治•鲁《两河文明三千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甲骨文和两河流域文字的不同之处。
[答案] ①文字记录的载体不同,甲骨文主要是写在兽骨或龟甲上,两河流域文字刻写在泥版上;②最初用途不同,甲骨文是祭司文字,两河流域文字是商业文字;③记录内容不同,甲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祭祀、战争、农牧业、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两河流域文字内容包括国王的建筑活动、军事攻击,平民日常买卖房地产、奴隶、牲畜的经济合同,遗嘱、收养合同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河流域文明中体现“苏美尔与其他文明相比的独特性”的史实。
[答案] 《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书写,主要内容包含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是研究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
(3)综上所述,你认为对甲骨文和楔形文字的研究有何历史价值?
[答案] 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文明的起源;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研究不同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文字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7.(2023开封通许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三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材料二 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盘庚……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史记》
(1)材料一的史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请依据史料的可信程度,将其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理由。
[答案] 实物史料(或第一手史料):图一、图三;文献史料(或第二手史料):图二、图四。理由:第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不能客观、完整地反映历史的真实。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共60页。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商西周的更替,世袭制,奴隶社会,商纣王,分封制,西周分封制,血缘关系,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甲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知识框架,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社会等级,青铜器甲骨文,甲骨文,金属货币,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