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锦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炽痛,chì tòng,原意为火烧的疼痛,形容沉痛的感情。
2.本题考查字形。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B.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C.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D.神通广大: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结合“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的背后那种为国献身情怀”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邓稼先的事迹很少有人知道”;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缺少主语,应删去“经过”或“让”;
5.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词性等语文知识。
A.《台阶》作者是李森祥,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的父亲与台阶的故事。不是作者;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意思是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C.“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中的“和”是连词;
6.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D.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囊萤映雪”指人家境贫穷,勤学苦读。与“家国天下”主题不相符。
7.C
8.前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蜀国子规鸟”是回忆的虚景,“宣城杜鹃花”是眼前的实景,虚实结合,表现出诗人内心思乡的悲戚之情。
【解析】7.C.由诗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可知,诗人充分调动视觉、听觉、来写暮春时节的景象,没有运用“嗅觉”来写景。
故选C。
8.本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的意思是: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两句话形成了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本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渲染出了浓重的乡思,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9.写字 等到,到了 声誉
10.(1)(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明,悟性过人,读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 ;
(2)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没有改变。
11.母亲的教诲、自身的天资聪明和勤勉好学。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郑氏下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荻杆在地上练习写字。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颖、悟性过人,读过的书当即就能背诵。等到成年时,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10.欧阳修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生性刚直,见义勇为,即使有圈套在前面,也一直前往即使身受伤害也不回头。即使多次被贬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没有改变。
12.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D
类型:盲目自信 不能自控
对策:帮助他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制定自控力训练方案;制定奖励机制。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A.材料二第一段“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因此“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扩大了范围,说法太绝对;
B.根据材料二的调查数据可知,中学生(50%)、大学生(80%)、职场人(86%)三类人中,拖延症最为严重的是职场人,并非中学生;
C.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本身懒惰、受负面情绪影响,外界因素有任务过多过难等,因此“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1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拓展运用能力。
①根据“观察记录”中9点、11点和17点的借口均是“时间还早”可知,对应的是“盲目自信”;
②根据“观察记录”中15点20分到17点,理由是“跑去吃水果、听音乐”“还在听音乐”可知,这种“干别的放松一下”的借口,对应的是“不能自控”。
根据材料三“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可提取概括出四种对策:帮助他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制定自控力训练方案,制定奖励机制。
①抢时间进行核极限试验,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②试验失败,找核弹头;③研究原子弹导致不治之症。
不行。这段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含蓄地表现了选文一的主题:歌颂邓稼先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的品质。
17.B
【解析】15.本题考查概括内容。
由选文一第①段“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前完成核极限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唯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第②段“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可知,表现邓稼先的爱国精神的第二件典型事例是:抢时间进行核极限试验,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
结合选文一第⑤段“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它,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可知,表现邓稼先的爱国精神的第二件典型事例是:试验失败后进入危险区找核弹头;
结合选文一第⑧段“他的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他在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心里就明白的”可知,这里体现邓稼先的爱国精神的第三件典型事例是:邓稼先为了研究原子弹导致不治之症。
16.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本文通过写“张爱萍的题词和两张照片”的物品的叙述和“抢时间进行核试验,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试验失败,找核弹头为搞原子弹牺牲自我”的三个典型事例分析,“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的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句中的“精忠报国”是对邓稼先的一生爱国精神的写照,放在文章结尾,起到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所以不能删掉。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地分析。
由选文二第①段“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句可知,这里体现了钟南山舍己为人、勇敢的品质;
由选文二第④段“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可知,钟南山所说的话表现了他坚持真理;
由选文二第⑥段“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可知,这里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品质;
由选文二第⑧段“钟南山院士对毕业生寄予厚望,‘不但对自己有要求,而且还要有追求;不但要有志气,而且还要争气;不但要有热情,还要有激情’”可知,这里体现了他有信仰、有追求、有激情;综合以上内容以及选项可知,B项排序与文章相符;
故选B。
18.失魂落魄 心酸 感动
19.(1)①作者写炙热的阳光、荒芜的田地,交代了“我”和母亲撒播荞麦种补苗的原因,②衬托了“我”落榜后烦乱的心情,③为下文写“我”受荞麦花的启发,重拾信心做铺垫。(写到两点即可)
(2)“杂草丛生”,用“杂草”比喻“我”不甘心务农,表达了我渴望上学的愿望。
20.从全文来看,母亲希望荞麦花开,获得丰收,能在冬天给儿子做饸饹面吃,表现了我内心复杂的心绪;“我”在荞麦花开的启示下,懂得了“播种希望,收获梦想”的道理。所以,“荞麦花”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还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它象征着母亲勤劳朴实的品质,象征着作者美好的希望。
21.①母亲在荒芜的田地里补种荞麦,并坚信它能开花结籽,体现了母亲的自信乐观;②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③母亲心疼狼狈的“我”并耐心地规劝“我”返校复读等,体现了母亲的慈爱。
【解析】18.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已知信息:“烦乱”对应文章第②段“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微醉”对应第⑦段“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激动万分”对应第⑩段“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愤读书”;
第①空:综合以上信息,根据第⑥段“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可概括情感为:失魂落魄;
第②空:根据第⑧段“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我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可概括情感为:心酸;
第③空:根据第⑨段“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可概括情感为:感动。
1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这一句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很恶劣,“我”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心烦意乱、暴怒无常,而境由心生,“我”心情烦乱、暴怒无常是因为“我”因三分之差落榜,故这一段环境烘托“我”因落榜而烦乱的心情;“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这一句交代了“我”和母亲撒播荞麦种补苗的原因,也正因为“我”和母亲撒播荞麦种补苗,才会有后文荞麦花开遍了田野,也才会有“我”看到荞麦花开遍了田野重拾信心,故这一句为下文描写“荞麦花开遍了田野”及“我”重拾信心做铺垫。
(2)“杂草丛生”的意思是野草到处生长,多形容一片荒芜、萧条的景象。结合前文第⑥段“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可知这里的“草”是指“我”想上学的愿望,故文中的“杂草丛生”是指“我”不甘心务农,上学的愿望“疯长”。
20.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
本文叙述高考落榜后的我宁可在家劳动,也不愿去复读,后来母亲补种的荞麦获得了丰收,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重新走进校园复读,并获得成功。我从母亲补种的荞麦花中获得感悟:失败时最关键的是种植信心与希望,并努力去拼搏。由此可知,“荞麦花”是文章的线索,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作者坚定的信念,是作者心中的理想。文章叙述了母亲辛勤种植荞麦的事情,由这一事件体现了母亲的勤劳朴实,故“荞麦”还体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品质;“我”从荞麦开花了看到了生机和希望,故“荞麦花”还象征着“我”美好的希望。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从第③段“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饹面吃哈”可知,母亲在荒芜的田里补种荞麦,坚信它能生长,可以看出母亲的自信乐观;
从第④段“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可知,母亲纵然辛苦,也劝我回去复读,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疼爱;
从第⑧段“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可知母亲坚持在月夜下劳作可以看出母亲的勤劳能干、慈爱朴实。
22.B 【解析】
B.“这段话中‘坐车的’就是祥子拉包月的曹先生”表述错误,待人宽和,他同情下层人民。祥子拉车时,他从车上摔下来,但没有责怪祥子。由此可知,这个人不是曹先生,而是一个冷漠的乘客;
故选B。
23.示例一:“祥子”寓意吉祥、美好。祥子老实健壮,吃苦耐劳,善良质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没有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但残酷的现实生活却不断打击他,他的一生经历“三起三落”,并不吉祥如意。最后,他变得麻木潦倒,甚至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所以“祥子”的名字预示着底层人民最朴素的生活愿望在黑暗的社会也终将破灭。
示例二:“虎妞”有老虎一般的强势。她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有类似男人的爽快和利落。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虎妞敢于追求,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她很能干,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得井井有条。
示例三:“老马”似马,老实憨厚,善良谦和,却穷困潦倒。他年轻时热心肠儿,救过人命;拉了一辈子的车,生活仍旧困苦,没钱给孙子小马儿买好药,只能看着孙子死在自己的怀里。
示例四:“小福子”的命运与其名字的意义相反,生活中没有福只有祸;母亲死了,留下一家老弱病残;被迫赚钱养家又被抛弃;经常遭受父亲的辱骂;最终自尽。希望得到幸福的人仍得不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和分析。
分析人物命名的深意,要结合主要内容、作品主旨进行分析,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示例:“小福子”这个名字,有着美好的寓意,表现人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小福子的名字,是父母希望这个女儿有福气,但是这种社会当中,却不能够有福气。小福子先是被父亲卖给了当地的一个军官,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娘家。父亲酗酒成性,小福子不忍弟弟忍饥挨饿,被迫卖身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最后,小福子又被父亲卖到了妓院,最终不堪其辱,跑到树林里上吊自杀了。取名“小福子”,却恶运连连,没有福气,她的命运让人同情和怜悯。
24. 考查主题探究。
解答本题时,要分析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主要是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是共同的。旧中国的军阀势力,为了抢夺利益而引发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处于社会底层的祥子等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示例: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因为横在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等,这样一个强大、罪恶、病态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与这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24.《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拼命努力付出,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同时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25.例文
这不是一件小事
人生中,总有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是通过一场非常有难度的考试;或是一场难忘的旅行;又或是参观使我们大开眼界的博物馆。但是,还是有些小事让我觉得十分温暖,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阴天,天公不作美,一直阴着脸,灰蒙蒙的时不时吼叫几声。这仿佛就代表了我最近的心情—郁闷。也许是那场考试,也许是弄不明白最近遇到的一些学习难题,也许是和父母吵架了,使得我很失落。我最好的朋友走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怎么了,别不开心,笑一笑啊!”看着她咧着嘴,我愤愤不平的想:“为什么她们都好像很轻松的模样?”“走开。”我冷冰冰的说了一句,接着丢开了她的肩,独自走开了。
放学了,回想起我说的话,我顿时有些羞愧:“再怎么不高兴也不能把它转移给别人啊。”忽然,我看见她正向我走来,有点儿心虚的后退了几步,以为她是要和我吵架,她却笑盈盈的过来,说:“最近发生什么事儿了吗,怎么不高兴?”终究,我还是憋不住了,哭出了声,向她倾诉。她静静的听,听我语无伦次的话,时不时递几张纸巾给我。终于,我讲完了。她和我一起在校园中边散步,边给我讲她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我的心结仿佛也慢慢被打开了。她说:“与其整日不高兴,还不如打起精神来接受。暴风雨过后就是彩虹!”我听完,豁然开朗,想起早上我对她的言行,脸有些红。她仿佛看透了我的心,说到:“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朋友就是在这种时候理解你、帮助你的嘛。上次你给我精心准备了生日礼物,上上次你帮我出谋划策,还有那次你帮我打抱不平……”“可这都是些小事呀。”我说:“不,这不是。”她摇了摇头,看着我。我明白了,就像这次的事,看似虽小,实则温暖着我……
别看这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但是她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这不是一件小事,这是一件大事!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要求以“这不是一件小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根据题干“萧红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描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张中行回忆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可知,“小事”是和大事相对而言的,不是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是细微的事,不太重要的事。 “不是”隐含的意思是原本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原先对这件事存在一定的误解,但是经过体验或者别人的提醒,才感受到这件小事意义非凡,小事不“小”。 根据题干“字里行间流露出追思景仰之情,小事情见大品格,小事情见大智慧,小事情见真感情”可知,需要写的事件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这不是一件小事”,这也要求写出这件事的特别之处,写出这件日常琐事的意义。在立意方面要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如借生活中的小事体现乐观坚强的精神,或体现人物美好的品质,或在小事中体现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同学情等。
二、选材构思。根据审题立意,在选材方面要选择生活中的事,原本以为是小事,或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小事,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来体现小事不“小”。如:某天,一家人出去游玩没有选择开车,而是选择骑电动车。这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这种绿色出行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便不是一件小事;再如,我们有时看到蜘蛛网会随手破坏,于我们而言是小事,但是对于蜘蛛来说却是辛苦了很长时间才织好的网,我们破坏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于蜘蛛而言并不是一件小事;有时举手之劳,对别人而言意义非凡。写作时,注意情节完整,详略得当,写出“小事”的意义,结尾注意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升华主旨。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月考):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月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等八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等八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