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统考期中物理试卷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统考期中物理试卷第1页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统考期中物理试卷第2页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统考期中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统考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统考期中物理试卷,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和质量约为( )
    A.0.16米 50千克B.0.16米 500千克
    C.1.6米 500千克D.1.6米 50千克
    2.(2分)2023年12月21日,中国航天员汤洪波等三人离开空间站进行了约7.5小时舱外的活动。活动时他们必须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才可以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噪音太大
    B.真空不能传声
    C.电子通讯设备通话更清楚
    D.物体在真空中不能振动
    3.(2分)清晨,《义勇军进行曲》在校园里回荡,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小明查阅资料发现国旗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如图所示,使用该滑轮可以( )
    A.省力B.改变用力的方向
    C.省距离D.省功
    4.(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铅笔错位B.水中倒影
    C.日食现象D.小熊的影子
    5.(2分)你尝试过用声音登陆微信吗?只需打开微信设置里的声音锁功能,朗读一段数字,录制一把声音锁即可。声音锁利用的声音特征是( )
    A.响度B.音色C.音调D.声速
    6.(2分)以下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树上的苹果竖直落向地面
    B.投掷出的篮球在空中飞行
    C.同步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运转
    D.乘客乘坐电动扶梯上楼
    7.(2分)下列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碗夹B.指甲钳
    C.钢丝钳D.核桃夹
    8.(2分)体育课中,同学们在进行篮球比赛。如图所示,篮球在空中运动时,关于篮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大小不变,方向在不断改变
    B.大小在不断改变,方向不变
    C.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
    D.大小和方向均在不断改变
    9.(2分)暖风机开了,房间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在此过程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A.传导B.对流
    C.辐射D.以上三种都是
    10.(2分)严寒天气下,北方部分地区有一种限定冬日景象:泼水成冰,如图所示。当水结成冰时(ρ冰=0.9×103千克/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大B.质量变大,体积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不变D.质量变小,体积变小
    11.(2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升空时发动机向下喷出高温气体,使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下列物体的上升原理与火箭升空原理相同的是( )
    A.升空的热气球B.升空的喷水火箭
    C.向上升的电梯D.向上抛出后的篮球
    12.(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湖中冰化成的水B.草叶上的露珠
    C.树叶上的霜D.落在地上的雪
    13.(2分)如图是儿歌“两只老虎”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如表是一组音阶及其频率。小艾同学正确演唱“跑得快”这三个字时,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14.(2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光体放在A点,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B.发光体放在B点,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光屏在C点找到像,像是倒立缩小实像
    D.光屏在D点找到像,像是倒立放大实像
    15.(2分)将甲、乙两种实心小球分别放入A、B两种液体中,出现如图情形。将乙球放入A液体中,乙球沉底。由此推断小球甲、乙和A、B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A.ρ甲<ρA<ρ乙<ρBB.ρ乙<ρB<ρ甲<ρA
    C.ρA<ρ甲<ρB<ρ乙D.ρB<ρ乙<ρA<ρ甲
    16.(2分)如图所示,飞天航天服有两个特别的设计:手腕上的小镜子和胸前反印的汉字。航天员穿上舱外航天服后,在头盔里看不到航天服上的按钮及汉字。工程人员想了个办法:在手腕处安装了小镜子,来看衣服上的字和准确操作按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汉字通过镜子所成的是实像
    B.航天服胸前的字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C.当镜子靠近汉字时,汉字通过镜子成的像会变大
    D.当镜子靠近汉字时,汉字到镜子的距离小于像到镜子的距离
    17.(2分)上海欢乐谷主题公园内有一种大型游戏机叫做“绝顶雄风”,它瞬间下落的速度能够让游客畅享极致的刺激体验。体验游戏的小明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轨道提升至高处,再由静止释放。在座椅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座椅是静止的
    B.以小明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C.以小明为参照物,座椅是向下运动的
    D.以地面上的树作为参照物,座椅是向上运动的
    18.(2分)将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底下,使镜片正对太阳光,在地面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它是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它是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它是老花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它是老花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9.(2分)如图所示的等刻度均匀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在杠杆的j点,若测力计示数为2牛,则一个重为1牛的钩码一定挂在杠杆的( )
    A.b点B.e点C.j点D.n点
    20.(2分)我们上楼梯时,下列有关机械能变化的情况,有可能的是( )
    ①动能不变,势能变大
    ②动能变大,势能不变
    ③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④动能变大,势能变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1.(2分)小智和妈妈在寒假外出旅游时购买了一块蜜蜡首饰,由于市面上有商贩会用树脂、玻璃等材料以假充真,所以他准备鉴别一下它的真假。他通过测量得出它的密度为1.08克/厘米3。如表是小智上网查阅的部分材料的密度,可知该首饰的材料为( )
    A.有机玻璃B.蜜蜡C.合成树脂D.PVC塑料
    22.(2分)水的蒸发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某科学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关系,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
    A.甲和乙B.甲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丁
    23.(2分)某同学为计算爬楼时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和功率,他匀速爬至三楼,相关信息如表所示。有关功和功率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做功为3000瓦,功率为150焦
    B.做功为4500瓦,功率为225焦
    C.做功为3000焦,功率为150瓦
    D.做功为4500焦,功率为225瓦
    24.(2分)某同学拿凸透镜来观察物理书的页面如图所示,若要将透镜成的像“理”字挪至透镜中央,书本的移动方向是( )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
    25.(2分)如图所示,女孩用大小为F(F<G)的拉力竖直向上提书包,但书包未被提起。若书包的重力为G,则书包所受重力G和拉力F的合力大小为( )
    A.0B.FC.G﹣FD.G
    26.(2分)使用一个滑轮匀速提起重物时,下列关于绳子所受的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判断中,下列判断中可能成立的是( )
    ①F=1.2G
    ②F=0.8G
    ③F=0.4G
    ④F=0.2G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2分)某种物质甲的密度ρ与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甲的( )
    A.密度B.体积C.质量D.重力
    28.(2分)小王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需要用托盘天平取样15克食盐,放入称量纸后规范调平,称量过程中砝码质量为10克,游码指在5克位置,如图所示,此时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增加食盐B.减少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D.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9.(2分)当光从密度小的盐水中逐渐斜射入密度大的盐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如图所示。地球表面不同海拔高度的空气密度不同,海拔高度越大,空气密度越小,因此太阳光斜射向地面的过程中会发生弯曲。下列光路图中能描述该现象的是( )
    A.B.
    C.D.
    30.(2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置一个木块,现同时对木块施加水平向右及竖直向下,大小分别为F1及F2的力,木块仍静止不动。关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及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小为F1,方向水平向右
    B.大小为F1,方向水平向左
    C.大小为0.5(F1+F2),方向水平向右
    D.大小为0.5(F1+F2),方向水平向左
    31.(2分)小鹏想帮助爸爸修剪家里的盆景,需要用到园林修剪时专用的树枝剪,如图所示,请提出如何最省力的使用建议( )
    A.树枝靠近支点,手握在远离支点的手柄一端
    B.树枝远离支点,手握在远离支点的手柄一端
    C.树枝靠近支点,手握在靠近支点的手柄一端
    D.树枝远离支点,手握在靠近支点的手柄一端
    32.(2分)小向同学陪妈妈去超市买厨房用品,他发现超市中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酱油,有两种规格:第一种是袋装450毫升,售价5元;第二种是瓶装500克,售价6元。已知袋装酱油的密度均为1.2克/毫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B.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C.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D.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33.(2分)一教师用侧面开孔的透明塑料瓶和绿光激光器演示“液流导光”实验。瓶内装有适量清水,水从小孔中流出后形成了弯曲的液流。让激光水平射向小孔,使光束与液流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观察到光束沿着弯曲的液流传播,直至到达地面上的A点,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中,能使光束沿液流传播到B点是( )
    A.增加瓶内水的深度
    B.减少瓶内水的深度
    C.减少激光器与小孔之间的水平距离
    D.增大激光器与小孔之间的水平距离
    34.(2分)如图所示的图片是一位摄影师拍下的崇明岛小天鹅飞向蓝天的情景,假设小天鹅此时正沿直线斜向左上方做匀速运动,运动轨迹如虚线所示。用G表示小天鹅所受的重力,F表示空气对小天鹅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时小天鹅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二、填空题(共13分。第35~37题每题3分,第38题4分)
    35.(3分)“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是我国唐朝诗人张志和描写的“人工虹”现象,科学家们将该现象称为光的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不同色光穿过水雾时 程度不同。图中空缺位置的色光是 光。
    36.(3分)如图所示为高速公路旁的一处紧急避险车道,实则为向上的斜坡。当高速运行的车辆遇刹车失灵时,可以冲上避险车道使车辆停止。请你用所学科学知识分析:
    (1)因为车辆具有 ,所以车辆刹车时无法立即停下。
    (2)避险车道上铺上砂石,增大了 ,从而增大了摩擦力,使汽车能很快的停下来。
    (3)相同的汽车遇到刹车失灵,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后果比低速行驶时要严重的多,其原因是高速行驶状态下 。
    37.(3分)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认识了多种不同的科学方法。在以下实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运用转换法的是 ,运用类比法的是 。(均填写编号)
    ①研究物体动能和速度关系时,采用同一个物体进行实验。
    ②学习功率时,模仿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功率的概念。
    ③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
    ④比较不同小球动能大小时可以借助小球推动摩擦块运动的距离大小来判定。
    ⑤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既要确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还要确定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38.(4分)人们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争论,持续了近2000年。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①静止的物体不去推它,它就不会发生运动;
    ②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总会停下来;
    ③要使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持续运动下去,必须不断的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④沿光滑斜面向上滚动的球,球会越滚越慢;
    ⑤沿光滑斜面向下滚动的球,球会越滚越快。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基于现象 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1564~1642)根据现象 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均选填编号)
    英国物理学艾萨克•牛顿(1643~1727)综合的前人的观点,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先阐明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运动物体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三、综合题(共19分。第39题9分,第40题10分)
    39.(9分)某地空调外机安装在室外时,常用三角支架固定,一般有两种安装方法,如图(甲)、(乙)所示,其简化模型分别如图(丙)、(丁)所示。空调外机质量为30kg,正好放在AB中点处,所用三角支架的规格为AB长40cm、BC长24cm、AC长47cm。
    (1)在图(丙)中若以B点为支点、A点所受的斜向上的拉力为动力F1,画出其动力臂l1。
    (2)在图(丁)中若B处螺钉松动,支架ABC会绕 点倾翻。若支架重力忽略不计,要使整体保持静止状态,求B处螺钉的水平拉力F1。(计算时g取10N/kg)
    (3)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图(丙)中C处的作用力大小与图(丁)中B处的作用力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为保障外机不坠落,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外机贴近墙体放置
    B.增加BC长度
    40.(10分)使用A、B两个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相同的物体。首先,用滑轮A将物体匀速提升了2米,计算得到拉力所做的功W1和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2,如图2(a)所示。接着,用滑轮A继续将物体匀速提升,获得W2的数据如图2(b)所示。然后,换用滑轮B匀速提升物体至某一高度,W1和W2数据如图2(c)所示。
    (1)如果在图2(a)中提升物体用时2秒,求拉力的功率P。
    (2)在图2(b)中W2的大小为 焦。
    (3)根据题中相关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力为 牛,滑轮A的重力为 牛,用滑轮B提升物体时的拉力大小为 牛。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8分。第1~34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和质量约为( )
    A.0.16米 50千克B.0.16米 500千克
    C.1.6米 500千克D.1.6米 50千克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1.6m;质量约为50kg。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长度和质量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2分)2023年12月21日,中国航天员汤洪波等三人离开空间站进行了约7.5小时舱外的活动。活动时他们必须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才可以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噪音太大
    B.真空不能传声
    C.电子通讯设备通话更清楚
    D.物体在真空中不能振动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太空中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在太空中他们只能用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交流,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声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3.(2分)清晨,《义勇军进行曲》在校园里回荡,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小明查阅资料发现国旗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如图所示,使用该滑轮可以( )
    A.省力B.改变用力的方向
    C.省距离D.省功
    【分析】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解答】解:国旗旗杆顶端的滑轮在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是定滑轮,
    ABC、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但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故AC错误,B正确;
    D、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定轮滑不省功,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比较简单,属基础题。
    4.(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铅笔错位B.水中倒影
    C.日食现象D.小熊的影子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
    A、铅笔错位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A错误;
    B、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岸上景物清晰的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正确;
    CD、日食、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5.(2分)你尝试过用声音登陆微信吗?只需打开微信设置里的声音锁功能,朗读一段数字,录制一把声音锁即可。声音锁利用的声音特征是( )
    A.响度B.音色C.音调D.声速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 和音色,我们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
    【解答】解:朗读一段数字,录制一把声音即可开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特性,难度不大。
    6.(2分)以下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树上的苹果竖直落向地面
    B.投掷出的篮球在空中飞行
    C.同步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运转
    D.乘客乘坐电动扶梯上楼
    【分析】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树上的苹果竖直落向地面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投掷出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会发生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匀速转动卫星的运动近似是圆周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变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乘客乘坐电动扶梯上楼,速度不变,运动的路线是直线,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
    7.(2分)下列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碗夹B.指甲钳
    C.钢丝钳D.核桃夹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A、碗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指甲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8.(2分)体育课中,同学们在进行篮球比赛。如图所示,篮球在空中运动时,关于篮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大小不变,方向在不断改变
    B.大小在不断改变,方向不变
    C.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
    D.大小和方向均在不断改变
    【分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的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G=mg。
    【解答】解:篮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重力为:G=mg,由于物体的质量m是一种属性,不发生变化,g=9.8N/kg,故重力的大小不变;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方向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2分)暖风机开了,房间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在此过程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A.传导B.对流
    C.辐射D.以上三种都是
    【分析】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其中固体的中的传热方式为热传导,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式为热对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空气的传热靠的是热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最后使整个房间空气热起来、温度升高。
    由上述分析可知,冬天,暖风机开了,房间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在此过程中进行的热传递形式是对流,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根据三种方式各自的特点(热传导时物体本身不流动适用于固体,热对流是物体上下流动适用于液体和气体,热辐射不需要介质沿直线传递)进行判断是关键。
    10.(2分)严寒天气下,北方部分地区有一种限定冬日景象:泼水成冰,如图所示。当水结成冰时(ρ冰=0.9×103千克/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大B.质量变大,体积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不变D.质量变小,体积变小
    【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无关。
    【解答】解:水结成冰时,状态发生改变,质量不变;冰的密度比水小,由ρ=的变形公式V=可知,其体积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属性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11.(2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升空时发动机向下喷出高温气体,使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下列物体的上升原理与火箭升空原理相同的是( )
    A.升空的热气球B.升空的喷水火箭
    C.向上升的电梯D.向上抛出后的篮球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火箭升空时喷气式发动机向下喷出高温气体,同时高温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A、升空的热气球利用的是空气的浮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火箭向下喷水,水火箭上升,利用的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符合题意;
    C、向上升的电梯利用的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上抛出后的篮球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属于基础题。
    12.(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湖中冰化成的水B.草叶上的露珠
    C.树叶上的霜D.落在地上的雪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或水滴凝固而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3.(2分)如图是儿歌“两只老虎”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如表是一组音阶及其频率。小艾同学正确演唱“跑得快”这三个字时,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分析】(1)根据简谱标识分析振动频率的变化,频率是指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无关;
    【解答】解:AB、通过乐谱判断出频率在逐渐升高,故A正确,B错误;
    CD、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对音调的判断,属于基础题。
    14.(2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光体放在A点,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B.发光体放在B点,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光屏在C点找到像,像是倒立缩小实像
    D.光屏在D点找到像,像是倒立放大实像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A、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发光体放在A点,物距为30cm,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发光体放在B点,物距为15cm,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光屏在C点找到像,像距为20cm,在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光屏在D点找到像,像距为30cm,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15.(2分)将甲、乙两种实心小球分别放入A、B两种液体中,出现如图情形。将乙球放入A液体中,乙球沉底。由此推断小球甲、乙和A、B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A.ρ甲<ρA<ρ乙<ρBB.ρ乙<ρB<ρ甲<ρA
    C.ρA<ρ甲<ρB<ρ乙D.ρB<ρ乙<ρA<ρ甲
    【分析】根据浮沉情况判断出小球甲、乙和A、B液体的密度关系。
    【解答】解:由图知甲球放入A液体中漂浮,甲球的密度小于A液体的密度,将乙球放入A液体中,乙球沉底,说明乙球的密度大于A液体的密度,乙球的密度大于A液体的密度大于甲球的密度,即ρ甲<ρA<ρ乙;
    由图知乙球在B液体中漂浮,乙球的密度小于B液体的密度,所以ρ甲<ρA<ρ乙<ρB,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运用。根据物体的浮沉(沉底、漂浮)确定小球与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6.(2分)如图所示,飞天航天服有两个特别的设计:手腕上的小镜子和胸前反印的汉字。航天员穿上舱外航天服后,在头盔里看不到航天服上的按钮及汉字。工程人员想了个办法:在手腕处安装了小镜子,来看衣服上的字和准确操作按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汉字通过镜子所成的是实像
    B.航天服胸前的字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C.当镜子靠近汉字时,汉字通过镜子成的像会变大
    D.当镜子靠近汉字时,汉字到镜子的距离小于像到镜子的距离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A、汉字通过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宇航服胸前的字与它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B正确;
    C、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当平面镜靠近汉字时,汉字通过镜子成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镜子靠近汉字时,汉字到镜子的距离等于像到镜子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应用实例,属基础知识的考查,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实质与特点是关键。
    17.(2分)上海欢乐谷主题公园内有一种大型游戏机叫做“绝顶雄风”,它瞬间下落的速度能够让游客畅享极致的刺激体验。体验游戏的小明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轨道提升至高处,再由静止释放。在座椅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座椅是静止的
    B.以小明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C.以小明为参照物,座椅是向下运动的
    D.以地面上的树作为参照物,座椅是向上运动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座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在座椅下降的过程中,以小明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小明是向上运动的,故B正确;
    C、小明与座椅之间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因此,以小明为参照物,座椅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在座椅下降的过程中,以地面上的树作为参照物,座椅是向下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2分)将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底下,使镜片正对太阳光,在地面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它是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它是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它是老花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它是老花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分析】(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边缘薄、中间厚的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凹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将眼镜放到太阳光下,由图知,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四周亮、中间暗,说明该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9.(2分)如图所示的等刻度均匀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在杠杆的j点,若测力计示数为2牛,则一个重为1牛的钩码一定挂在杠杆的( )
    A.b点B.e点C.j点D.n点
    【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用力方向,首先确定钩码挂在杠杆的哪端。
    假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代表1cm,知道动力、阻力、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阻力臂。
    【解答】解: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用力,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如果钩码挂在杠杆的左端,也会使杠杆逆时针转动,所以钩码要挂在杠杆的右端,钩码要阻碍杠杆转动。
    因为,F1L1=F2L2,
    假设杠杆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cm,
    所以,2N×3cm=1N×L2,
    所以,L2=6cm。
    钩码要挂在n点。
    故选:D。
    【点评】根据动力使杠杆转动,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确定在杠杆的哪端用力,向哪个方向用力,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20.(2分)我们上楼梯时,下列有关机械能变化的情况,有可能的是( )
    ①动能不变,势能变大
    ②动能变大,势能不变
    ③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④动能变大,势能变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分析】(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解答】解:我们上楼梯时,我们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变大;由于不知道速度的变化,所以无法判定动能的变化,故①④都有可能。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各能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能量的变化情况。
    21.(2分)小智和妈妈在寒假外出旅游时购买了一块蜜蜡首饰,由于市面上有商贩会用树脂、玻璃等材料以假充真,所以他准备鉴别一下它的真假。他通过测量得出它的密度为1.08克/厘米3。如表是小智上网查阅的部分材料的密度,可知该首饰的材料为( )
    A.有机玻璃B.蜜蜡C.合成树脂D.PVC塑料
    【分析】根据小智测量得出的首饰的密度,对照表格数据做出判断。
    【解答】解:小智测量得出的首饰的密度为1.08克/厘米3,对照表格数据可知,该首饰的材料为蜜蜡。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属于基础题目,比较简单。
    22.(2分)水的蒸发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某科学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关系,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
    A.甲和乙B.甲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丁
    【分析】(1)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
    (2)在探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的量不变,即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要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是否有关,实验中应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表面积相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因此应选甲和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明确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再结合控制量法进行分析,是本题的主要分析依据。
    23.(2分)某同学为计算爬楼时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和功率,他匀速爬至三楼,相关信息如表所示。有关功和功率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做功为3000瓦,功率为150焦
    B.做功为4500瓦,功率为225焦
    C.做功为3000焦,功率为150瓦
    D.做功为4500焦,功率为225瓦
    【分析】根据W=Gh得到做功的大小,根据P=得到功率。
    【解答】解:从一楼走到三楼上升的高度为h=2×3m=6m,
    做功为:W=Gh=500N×6m=3000J,
    功率为:P===150W。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功和功率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24.(2分)某同学拿凸透镜来观察物理书的页面如图所示,若要将透镜成的像“理”字挪至透镜中央,书本的移动方向是( )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实像是倒立的。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在右下方,若要将透镜成的像“理”字挪至透镜中央,应将书本向左上方移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5.(2分)如图所示,女孩用大小为F(F<G)的拉力竖直向上提书包,但书包未被提起。若书包的重力为G,则书包所受重力G和拉力F的合力大小为( )
    A.0B.FC.G﹣FD.G
    【分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据此对书包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比较。
    【解答】解:书包没有被提起,处于静止状态,为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对书包受力分析,它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还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这三力平衡,所以拉力F小于书包的重力G。
    这三力平衡,则拉力F与支持力N的合力大小等于书包的重力G,说明拉力F小于重力,则此时书包的重力G和拉力F的合力大小为G﹣F。
    故选:C。
    【点评】掌握求合力的步骤,注意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合力为0,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6.(2分)使用一个滑轮匀速提起重物时,下列关于绳子所受的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判断中,下列判断中可能成立的是( )
    ①F=1.2G
    ②F=0.8G
    ③F=0.4G
    ④F=0.2G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重物由几段绳子承担,所用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另外要考虑题目的条件,看是否考虑动滑轮的重力。
    【解答】解:不计滑轮的重力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时,使用定滑轮不省力,F=G;若使用动滑轮则省一半的力,F=G,所以在正确使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时,F不可能大于G,因此①一定是错误的;若考虑滑轮的重力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时,F应小于G,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需要明确如何是正确使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
    27.(2分)某种物质甲的密度ρ与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甲的( )
    A.密度B.体积C.质量D.重力
    【分析】分析图像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能看出其横坐标表示体积,纵坐标表示密度,利用密度的公式分析即可判断出此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
    【解答】解:阴影部分为甲物质的密度和体积的乘积,由m=ρV知,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甲物质的质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看懂题图、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28.(2分)小王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需要用托盘天平取样15克食盐,放入称量纸后规范调平,称量过程中砝码质量为10克,游码指在5克位置,如图所示,此时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增加食盐B.减少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D.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分析】天平平衡调好后,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不能再调节,测量时,需通过增减砝码、移动游码或增减物体使天平再次平衡,据此分析。
    【解答】解: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平衡螺母不能再调节;
    由图可知,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砝码质量为10克,游码指在5克位置,指针略偏于分度盘右侧,说明食盐的质量略小于15g,这时只需增加食盐。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的测量及天平的使用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操作任务为使用托盘天平称量15克食盐。
    29.(2分)当光从密度小的盐水中逐渐斜射入密度大的盐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如图所示。地球表面不同海拔高度的空气密度不同,海拔高度越大,空气密度越小,因此太阳光斜射向地面的过程中会发生弯曲。下列光路图中能描述该现象的是( )
    A.B.
    C.D.
    【分析】分析大气密度的变化,从而得知折射率的变化,当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结合折射定律分析光线的偏折方向即可得知正确选项。
    【解答】解:因为地球表面附近空气的折射率随高度降低而增大,则太阳光斜射向地面的过程,总是由折射率较小的空气射向折射率较大的空气,即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线始终会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法线为竖直方向上,故光线始终会向竖直方向偏折;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属于基础题目。
    30.(2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置一个木块,现同时对木块施加水平向右及竖直向下,大小分别为F1及F2的力,木块仍静止不动。关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及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小为F1,方向水平向右
    B.大小为F1,方向水平向左
    C.大小为0.5(F1+F2),方向水平向右
    D.大小为0.5(F1+F2),方向水平向左
    【分析】(1)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当其方向相同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当其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且合力的方向总是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解答】解:AB、以水平向右大小为F1的力推木块,若木块保持静止不动,则木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的推力F1和摩擦力(即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此时推力F1的大小等于木块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错误,B正确;
    CD、F1、F2两个力相互垂直,不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相加,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合成,是一道易错题。
    31.(2分)小鹏想帮助爸爸修剪家里的盆景,需要用到园林修剪时专用的树枝剪,如图所示,请提出如何最省力的使用建议( )
    A.树枝靠近支点,手握在远离支点的手柄一端
    B.树枝远离支点,手握在远离支点的手柄一端
    C.树枝靠近支点,手握在靠近支点的手柄一端
    D.树枝远离支点,手握在靠近支点的手柄一端
    【分析】正确判断杠杆支点的位置,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分析杠杆的如何最省力。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修枝剪的支点在转轴处,手对修枝剪的作用力为动力,树枝对修枝剪的作用力为阻力,阻力一定,树枝靠近支点,减小了阻力臂;手握在远离支点的手柄一端,增大了动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动力最小,此方案最省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该题的关键是知道支点在哪里,正确运用杠杆平衡条件。
    32.(2分)小向同学陪妈妈去超市买厨房用品,他发现超市中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酱油,有两种规格:第一种是袋装450毫升,售价5元;第二种是瓶装500克,售价6元。已知袋装酱油的密度均为1.2克/毫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B.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C.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D.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分析】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酱油,密度相同;
    由密度公式ρ=可求两种规格的质量,再分别求出每kg的钱数,加以比较即可。
    【解答】解: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酱油,密度相同;即ρ=1.2g/mL=1.2g/cm3,
    由ρ=可得,袋装450mL=450cm3,酱油的质量:m=ρV=1.2g/cm3×450cm3=540g=0.54kg,
    每kg的钱数:≈9.26元/kg;
    瓶装酱油的质量:m'=500g=0.5kg,每kg的钱数:=12元/kg;
    由以上计算可知,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常见题目。
    33.(2分)一教师用侧面开孔的透明塑料瓶和绿光激光器演示“液流导光”实验。瓶内装有适量清水,水从小孔中流出后形成了弯曲的液流。让激光水平射向小孔,使光束与液流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观察到光束沿着弯曲的液流传播,直至到达地面上的A点,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中,能使光束沿液流传播到B点是( )
    A.增加瓶内水的深度
    B.减少瓶内水的深度
    C.减少激光器与小孔之间的水平距离
    D.增大激光器与小孔之间的水平距离
    【分析】根据激光能沿水流传播,是由于光线在水流中不断的发生全反射的特点,分析选项.
    【解答】解,激光能沿水流传播,是由于光线在水流中不断的发生全反射,一直在波流内部沿直线传播,当液流的高度越高,则全反射的次数越多,现象越明显;
    A、增加瓶内水的深度,液体压强越大,水流出去的距离更远,激光发生全反射的光束更多,现象更明显,故A正确;
    B、减少瓶内水的深度,液体压强越小,水流出去的距离更进,激光发生全反射的光束更少,现象不明显,故B错误;
    CD、减少、增大激光器与小孔之间的水平距离,不会影响光束在流液中的传播,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反射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目。
    34.(2分)如图所示的图片是一位摄影师拍下的崇明岛小天鹅飞向蓝天的情景,假设小天鹅此时正沿直线斜向左上方做匀速运动,运动轨迹如虚线所示。用G表示小天鹅所受的重力,F表示空气对小天鹅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时小天鹅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分析】小天鹅此时正沿直线斜向左上方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据此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受力分析,从而明确重力和空气作用力的方向。
    【解答】解:小天鹅此时正沿直线斜向左上方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明确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意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匀速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二、填空题(共13分。第35~37题每题3分,第38题4分)
    35.(3分)“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是我国唐朝诗人张志和描写的“人工虹”现象,科学家们将该现象称为光的 色散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不同色光穿过水雾时 折射 程度不同。图中空缺位置的色光是 蓝 光。
    【分析】(1)彩虹的成因是由于光的色散。
    (2)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解答】解:“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这是喷出水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不同色光穿过水雾时的折射程度不同,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
    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红光和绿光混合形成黄光,所以空缺位置为蓝光。
    故答案为:色散;折射;蓝。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色散和光的三原色的掌握情况,本章节知识点需要牢固记忆。
    36.(3分)如图所示为高速公路旁的一处紧急避险车道,实则为向上的斜坡。当高速运行的车辆遇刹车失灵时,可以冲上避险车道使车辆停止。请你用所学科学知识分析:
    (1)因为车辆具有 惯性 ,所以车辆刹车时无法立即停下。
    (2)避险车道上铺上砂石,增大了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从而增大了摩擦力,使汽车能很快的停下来。
    (3)相同的汽车遇到刹车失灵,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后果比低速行驶时要严重的多,其原因是高速行驶状态下 动能大 。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且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解答】解:(1)车辆刹车时汽车仍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2)避险车道上铺上砂石,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汽车能很快的停下来;
    (3)相同的汽车遇到刹车失灵,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后果比低速行驶时要严重的多,这是因为汽车的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惯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动能大。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增大摩擦的方法,难度不大,要学会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7.(3分)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认识了多种不同的科学方法。在以下实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① ,运用转换法的是 ④ ,运用类比法的是 ② 。(均填写编号)
    ①研究物体动能和速度关系时,采用同一个物体进行实验。
    ②学习功率时,模仿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功率的概念。
    ③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
    ④比较不同小球动能大小时可以借助小球推动摩擦块运动的距离大小来判定。
    ⑤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既要确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还要确定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分析】(1)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
    (2)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3)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解答】解:①要研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的关系,采用同一个物体进行实验,并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处沿斜面静止滑下,实验过程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②学习功率时,模仿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功率的概念。运用到了类比法。
    ③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运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④比较不同小球动能大小时可以借助小球推动摩擦块运动的距离大小来判定。运用到了转换法;
    ⑤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既要确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还要确定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运用到了顺推法。
    故答案为:①;④;②。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确切理解控制变量法及其它物理研究方法的含义。
    38.(4分)人们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争论,持续了近2000年。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①静止的物体不去推它,它就不会发生运动;
    ②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总会停下来;
    ③要使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持续运动下去,必须不断的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④沿光滑斜面向上滚动的球,球会越滚越慢;
    ⑤沿光滑斜面向下滚动的球,球会越滚越快。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基于现象 ①②③ 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1564~1642)根据现象 ④⑤ 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均选填编号)
    英国物理学艾萨克•牛顿(1643~1727)综合的前人的观点,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先阐明力是 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运动物体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
    【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但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解答】解:从现象①静止的物体不去推它,它就不会发生运动;②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总会停下来;③要使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持续运动下去,必须不断的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可以推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现象④沿光滑斜面向上滚动的球,球会越滚越慢;⑤沿光滑斜面向下滚动的球,球会越滚越快,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运动物体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改变;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基础题目。
    三、综合题(共19分。第39题9分,第40题10分)
    39.(9分)某地空调外机安装在室外时,常用三角支架固定,一般有两种安装方法,如图(甲)、(乙)所示,其简化模型分别如图(丙)、(丁)所示。空调外机质量为30kg,正好放在AB中点处,所用三角支架的规格为AB长40cm、BC长24cm、AC长47cm。
    (1)在图(丙)中若以B点为支点、A点所受的斜向上的拉力为动力F1,画出其动力臂l1。
    (2)在图(丁)中若B处螺钉松动,支架ABC会绕 C 点倾翻。若支架重力忽略不计,要使整体保持静止状态,求B处螺钉的水平拉力F1。(计算时g取10N/kg)
    (3)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图(丙)中C处的作用力大小与图(丁)中B处的作用力大小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为保障外机不坠落,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 。
    A.外机贴近墙体放置
    B.增加BC长度
    【分析】(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C点是支点,如果B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C点倾翻;
    空调受到重力而作用在支架上的力是阻力,空调外机质量为30kg,根据G=mg计算空调外机重力,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BC=G×AB,代入数据解方程可得B处螺钉的水平拉力;
    (3)由(1)图可知l1<BC,G×AB的值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图(丙)中C处的作用力大小与图(丁)中B处的作用力大小是否相同;
    (4)为了安全,即减小拉力;即在BC、G不变的前提下,要减小A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室外机的位置。
    【解答】解:(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如图:

    (2)C点是支点,如果B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C点倾翻;
    空调受到重力而作用在支架上的力是阻力,空调外机质量为30kg,空调外机重力为G=mg=30kg×10N/kg=300N,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1×BC=G×AB,代入数据得F1×24cm=300N××40cm,解方程可得B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F1=250N;
    (3)由(1)图可知l1<BC,G×AB的值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图(丙)中C处的作用力大小与图(丁)中B处的作用力大小不相同;
    (4)为了安全,即减小拉力;即在BC、G不变的前提下,要减小AB,所以室外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墙壁,故选A。
    故答案为:(1)见上图;(2)C;(3)不相同;(4)A。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公式、杠杆平衡条件的灵活运用以及力臂的画法。
    40.(10分)使用A、B两个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相同的物体。首先,用滑轮A将物体匀速提升了2米,计算得到拉力所做的功W1和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2,如图2(a)所示。接着,用滑轮A继续将物体匀速提升,获得W2的数据如图2(b)所示。然后,换用滑轮B匀速提升物体至某一高度,W1和W2数据如图2(c)所示。
    (1)如果在图2(a)中提升物体用时2秒,求拉力的功率P。
    (2)在图2(b)中W2的大小为 44 焦。
    (3)根据题中相关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力为 10 牛,滑轮A的重力为 1 牛,用滑轮B提升物体时的拉力大小为 6 牛。
    【分析】(1)由图2(a)读出拉力所做的功,由P=可求得功率;
    (2)滑轮和重物不变,则拉力大小不变,由(a)、(b)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的关系可知,(b)中物体移动的距离变为2倍,则由W=Fs可求得在图2(b)中W2的大小;
    (3)图(a)中物体上升高度为2m,克服重力做功为20J,由W=Gh可求得重力大小,物体上升2m,则绳子上升2h,拉力做功为22J,由W=Fs可求得拉力大小,由F=(G+G动)可求得动滑轮重力,由W=Fs可求得用滑轮B提升物体时的拉力大小。
    【解答】解:(1)由图2(a)可知,拉力所做的功W1=22J,
    则拉力的功率P1===11W;
    (2)接着,用滑轮A继续将物体匀速提升,滑轮和重物不变,则拉力大小不变,由(a)、(b)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的关系可知,(b)中物体移动的距离变为(a)的2倍,则在图2(b)中W2=2W1=2×22J=44J;
    (3)图(a)中物体上升高度为h=2m,克服重力做功为20J,由W=Gh可得,重力G===10N;
    由h=2m,可知绳子移动距离s=2h=2×2m=4m,由图可知,拉力所做的功W1=22J,
    由W=Fs可得,拉力F1===5.5N,
    由F=(G+G动)可得,动滑轮重力:
    G动=2F1﹣G=2×5.5N﹣10N=1N,
    换用滑轮B匀速提升物体至某一高度,由图c可知,重力做功W3重=30J,拉力做功W3拉=36J,
    由W=Gh可得,此时物体上升高度h3===3m,
    则绳子移动距离s3=2h3=2×3m=6m,
    由W=Fs可得,用滑轮B提升物体时的拉力F3===6N。
    故答案为:(1)拉力的功率P为11W;(2)44;(3)10;1;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功、功率的计算,读懂图中信息是关键。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
    re
    mi
    fa
    s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材料种类
    有机玻璃
    蜜蜡
    合成树脂
    PVC塑料
    密度(克/厘米3)
    1.15~1.20
    1.05~1.10
    1.2~1.4
    1.45~1.85
    体重
    500牛
    每层楼高
    3米
    爬至三楼用时
    20秒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
    re
    mi
    fa
    s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材料种类
    有机玻璃
    蜜蜡
    合成树脂
    PVC塑料
    密度(克/厘米3)
    1.15~1.20
    1.05~1.10
    1.2~1.4
    1.45~1.85
    体重
    500牛
    每层楼高
    3米
    爬至三楼用时
    20秒

    相关试卷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统考期中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统考期中试卷,共10页。

    2024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二模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4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二模物理试卷,共4页。

    上海市闵行区名校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名校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