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专题卷09 种群和群落-【小题小卷】冲刺最新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卷09 种群和群落-【小题小卷】冲刺最新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卷09种群和群落-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卷09种群和群落-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框架梳理:生物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知识框架”梳理,以便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融会贯通。
二、回归教材,注重教材细节:新课标I卷的题“不偏”“不怪”“不坑”,不会在题目中设“语言陷阱”,大多数题考查的内容直接或改编至教材。
三、帮助学生进行“方法类知识”的梳理,深入理解生物学研究方法
四、掌握生物学实验的两大要素:自变量和对照。自变量保证了实验设计的逻辑正确,对照保证实验在特定条件下进行。
五、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答题技巧。做选择题把握住(1)高考题往往有非常明确的选项,比我们平时的模拟题要简单。(2)对于重要概念不能过于死记硬背,要理解。(3)生物不是数学,不考复杂的计算,数字越复杂,答案可能越简单。所以要善于运用倒推法、排除法来做选择题。做好以上几点,相信二轮复习后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专题09 种群和群落
难度:★★★★☆ 建议用时: 30分钟 正确率 : /30
一、单选题
1.(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为死亡率B.②为种群密度
C.③为年龄结构D.④为性别比例
【答案】D
【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年龄结构,③表示种群密度,④表示性别比例,⑤表示死亡率。
【详解】A、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决定种群密度的种群生物数量,①⑤分别为出生率、死亡率,A错误;
B、②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B错误;
C、③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
D、④为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只会影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D正确。
故选D。
2.(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甜瓣子是豆瓣酱的重要成分之一。生产甜瓣子时,先用蚕豆瓣和米曲霉制成豆瓣曲,待米曲霉达到一定数量后,向豆瓣曲中加一定量的盐水制成酱酪,然后将酱酪转入发酵池进行发酵。下列关于甜瓣子生产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制作豆瓣曲时,蚕豆瓣能为米曲霉提供碳源和氮源
B.制作酱醅时,降低含盐量有可能导致杂菌数量增加
C.将米曲霉与蚕豆瓣混合相当于微生物培养中的接种
D.发酵时米曲霉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
【答案】D
【分析】当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初始阶段一般会出现较快增长,但是,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即出现“S”形增长现象。
【详解】A、蚕豆瓣中含有糖类、蛋白质等多种物质,能为米曲霉提供碳源和氮源,A正确;
B、高浓度的盐可使微生物失水死亡,降低含盐量有可能导致杂菌数量增加,B正确;
C、蚕豆瓣相当于培养基,将米曲霉与蚕豆瓣混合相当于微生物培养中的接种,C正确;
D、发酵时米曲霉数量增加,但空间和资源有限,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D错误。
故选D。
3.(2023·河南焦作·二模)下图表示某人工柳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指森林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相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林木郁闭度较大时,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B.柳树的种植密度增大,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都会随之变小
C.该人工柳林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D.适宜的柳树种植密度可提高人工柳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详解】A、林木郁闭度较大时,林下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则较小,此时可以适当扩大样方面积,A正确;
B、柳树的种植密度越大,柳林的林木郁闭度越大,随林木郁闭度增大,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越小,但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影响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
D、据图分析,适宜的柳树种植密度可增加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人工柳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B。
4.(2023·福建漳州·统考二模)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具有相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多个物种稳定gngcun
B.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竞争者和天敌,会迅速抢占生态位面大量繁殖
C.在构建人工群落时,既要避免物种生态位的过多重叠,又要尽量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
D.在生态修复工程中,人工物种引进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物种的生态位
【答案】A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占据的空间位置,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因此群落中的优势植物不一定占据着相同的生态位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详解】A、对相同环境资源的竞争导致生态位相似的物种不能稳定共存,A错误;
B、发生生物入侵后,若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竞争者和天敌,可迅速抢占生态位大量繁殖,B正确:
C、在构建人工群落时,既要避免物种生态位的过多重叠,又要尽量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四大家鱼的混养、立体农业等,C正确:
D、在生态修复工程中,人工物种引进等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各物种的生态位,以实现群落的稳定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D正确。
故选A。
5.(2023·河南·模拟预测)稻田中的主要害虫有卷叶蟆和褐飞虱,拟水狼蛛以这两种害虫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拟水狼蛛与害虫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的能量传递效率
C.卷叶蟆和褐飞虱种群的数量下降,则稻田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在弃耕的稻田上也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答案】A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拟水狼蛛以卷叶蟆和褐飞虱为食,拟水狼蛛与害虫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A正确;
B、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不能改变的,B错误;
C、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卷叶蟆和褐飞虱种群的数量下降,不会导致稻田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错误;
D、弃耕的稻田上含有土壤条件,在弃耕的稻田上发生群落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A。
6.(2023·甘肃·模拟预测)生长在戈壁的药用植物锁阳通过根部吸附于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物完全从其根部获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B.锁阳可以药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锁阳与小果白刺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D、分析题意可知,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对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D正确;
B、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锁阳可以药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
C、锁阳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从小果白刺获取有机物,故不属于生产者,C错误。
故选C。
7.(2023·广西来宾·模拟预测)珊瑚是珊瑚虫死后留下的外骨骼,珊瑚虫本身是透明的,移动极其缓慢,可以为虫黄藻提供稳定的栖息空间和无机营养,而虫黄藻自身携带有各种色素,不仅能让珊瑚变得漂亮,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养料。全球气候变暖使珊瑚虫易受施罗氏弧菌感染,排出虫黄藻变回白色,造成珊瑚的白化现象。珊瑚的白化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的极大焦虑。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
A.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珊瑚虫的种群密度
B.珊瑚虫与虫黄藻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C.施罗氏弧菌与珊瑚虫是寄生关系
D.气候的改变可能会改变生物之间的关系
【答案】A
【分析】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即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
2、种间关系:
(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详解】A、由题意可知,珊瑚虫活动能力弱,所以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珊瑚虫的种群密度,A错误;
B、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叫互利共生,由题意可知,珊瑚虫本身是透明的,移动极其缓慢,可以为虫黄藻提供稳定的栖息空间和无机营养,而虫黄藻自身携带有各种色素,不仅能让珊瑚变得漂亮,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养料,珊瑚虫与虫黄藻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B正确;
C、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叫寄生,由题意“全球气候变暖使珊瑚虫易受施罗氏弧菌感染”可知,施罗氏弧菌与珊瑚虫是寄生关系,C正确;
D、由题意“全球气候变暖使珊瑚虫易受施罗氏弧菌感染,排出虫黄藻变回白色,造成珊瑚的白化现象”可知,气候的改变可能会改变生物之间的关系,D正确。
故选A。
8.(2023·四川自贡·自贡市蜀光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政策实施以及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往销声匿迹的珍稀动物如华北豹(太行山林区的顶级掠食者)现身“秘境之眼”——野外红外摄像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华北豹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
B.可通过样方法调查林区不同种植物的数量以评估植被恢复情况
C.利用“秘境之眼”持续观察华北豹种群可了解该地区物种丰富度
D.华北豹种群数量回升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是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A、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破坏,华北豹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A正确;
B、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通过样方法调查林区不同种植物的数量以评估植被恢复情况,B正确;
C、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目,利用“秘境之眼”持续观察华北豹种群可了解该地区种群密度,C错误;
D、华北豹种群数量回升有利于使食物网更复杂,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9.(2023·全国·一模)在开阔的原野上,马鹿成体常常出现同性个体形成群体,在一起觅食、休息、运动和防御,即同性聚群现象。雌性个体育幼,生活在子代被捕食风险低的地区,雄性则生活在风险高的地区。针对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雌雄个体因聚群行为而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B.雄性个体可通过角斗等种间竞争行为确立优势地位
C.雌雄个体聚群生活的行为有利于种群基因库的延续
D.雌雄个体聚群规模大小与被天敌捕食的几率呈正相关
【答案】C
【分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种间竞争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详解】A、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雌雄个体因聚群行为而相互影响是发生在同一种群内部的,不属于协同进化,A错误;
B、种间竞争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而雄性个体可通过角斗是发生在种群内部的斗争行为,而非种间竞争,B错误;
C、种群是物种基因库保持和延续的基本单位,再根据题干“马鹿成体常常出现同性个体形成群体,在一起觅食、休息、运动和防御”,有利于种群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抵御天敌,从而保存种群数量,因此,雌雄个体聚群生活的行为有利于种群基因库的延续,C正确;
D、对于题干中提及的物种来说,雌雄个体聚群规模大小与被天敌捕食的几率呈负相关,比如它们首先可以通过大多数个体的观察力来观察捕食所处环境是否安全,其次可以能聚力量来对抗天地等,D错误。
故选C。
10.(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我国南方耕地经常相邻种植花生和木薯。研究人员发现,木薯根部会释放氰化物,邻近的花生感知后会释放乙烯。在乙烯的影响下,花生植株会缩减地上部分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作为“召集信号”,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以进一步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木薯根部释放的氰化物对邻近的花生起毒害作用,从而提高自身的种间竞争能力
B.乙烯主要由根冠合成,在花生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为花生根部提供了含氮、磷的无机盐,有利于花生根部吸收
D.借助氰化物和乙烯等化学信息,木薯、花生及土壤微生物之间能够实现能量流动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有多种信息类型,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而化学信息主要来自于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除了通过物理过程和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之外,也会通过一些特殊的行为来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这便是行为信息。
【详解】A、根据题意,木薯根部释放的氰化物可以使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对花生不是毒害作用,A错误;
B、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主要由根冠合成的是脱落酸,B错误;
C、乙烯还能作为“召集信号”,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可知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为根部提供氮、磷等有效养分,利于根吸收,提高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C正确;
D、氰化物和乙烯属于化学信息,根据题文信息,木薯和花生均是生产者,两者之间无能量流动,D错误。
故选C。
11.(2023·江苏·一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答案】C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由于资源减少反而影响利用,A错误;
B、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为次生演替,故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B错误;
C、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C正确;
D、两只雄孔雀是同一物种,不是种间关系,故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不能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D错误。
故选C。
【点睛】
12.(2023·江苏·一模)下列对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集群分布不利于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降低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B.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的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该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答案】B
【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A、集群分布有利于种群之间的个体进行基因交流,增加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A错误;
B、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进行基因交流,产生遗传和变异现象,B正确;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是同一个种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特征,C错误;
D、杂草的主要种类改变了,但是仍然是某种农作物为主的生物群落类型,不属于群落演替,D错误。
故选B。
13.(2019·山西·校联考三模)下图是将塔尔羊引入新西兰某草场后,牧草和塔尔羊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塔尔羊种群数量的变化只受牧草数量的制约
B.将塔尔羊引入新西兰某草场后,草场物种丰富度会降低
C.将塔尔羊引人新西兰某草场后,草场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减少
D.30年后牧草和塔尔羊数量达到平衡是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将塔尔羊引入新西兰某草场后,牧草和塔尔羊两个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此分析。
【详解】A. 图示曲线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其增长率除受牧草数目影响外,还受环境因素、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A错误;
B.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将塔尔羊引入新西兰某草场后,草场物种丰富度有可能升高,B错误;
C. 食草动物的引入使植物种群生物量迅速下降,但物质循环加快,光合作用合成量增加,C错误;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机制是负反馈调节,D正确。
14.(2018·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一模)甲图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示相应能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即仓鼠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
B.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以后,仓鼠种群数量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为c时
C.从甲图可知,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K0降到了K2-K3之间
D.乙图中A不属于仓鼠的同化量,图中仓鼠→B→C→某种天敌也不能表示一条食物链
【答案】A
【分析】据图甲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在K2-K3附近波动;图乙中,仓鼠摄入量=仓鼠同化量(B)+粪便量(A),仓鼠同化量(B)=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C),生长、发育和繁殖(C)=流向分解者D+某种天敌摄入。
【详解】A. 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但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为J型,没有环境容纳量,A错误;
B. 根据图示仓鼠的种群数量在开始时连续增长,从c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天敌侵入最可能是在c点,B正确;
C. 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K2-K3之间,C正确;
D. 乙图中A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属于仓鼠的同化量,图中仓鼠→B→C→某种天敌不含生产者,不能表示一条食物链,D正确。
15.(2018·全国·校联考一模)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营养级。现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B.前4年内,物种Z的数量呈“S”型增长
C.引人新物种Z后,黑线姬鼠种群K值约为9450只
D.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
【答案】A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略有增加,后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动物新物种Z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后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较多,为被捕食者。又黑线姬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所以动物新物种Z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黑线姬鼠和Z为捕食关系,其中黑线姬鼠为被捕食者,新物种Z为捕食者,所以新物种Z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不比黑线姬鼠小,故调查该新物种Z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
B、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前4年内,物种Z的数量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结合物种Z是在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的,故推测其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B正确;
C、引入物种Z后,黑线姬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黑线姬鼠种群的K值大约是9450左右,C正确;
D、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客观上物种Z在捕食过程中,起到促进黑线姬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根据表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分析确定它们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二、多选题
16.(2023·山东日照·统考一模)下图是动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情况:①用于与其它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被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情况甲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该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B.情况丁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与其他情况相比,情况乙时该种群与其他生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高
D.引入天敌防治鼠害,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鼠种群的K值降低
【答案】ACD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内容:(1)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情况甲低竞争、低捕食,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该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A正确;
B、情况丁时,①②③分配的能量大致相同,但不能推知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B错误;
C、与其他情况相比,情况乙时高竞争,由于争夺共同的资源,该种群与其他生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高,C正确;
D、引入天敌防治鼠害,此时出现高捕食情况,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鼠种群的K值降低,D正确。
故选ACD。
17.(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模拟预测)为了更好地保护东北虎,我国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和生态廊道,打破其栖息地破碎化的局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我国境内东北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B.建立生态廊道有利于增加东北虎的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
C.国家公园的面积及公园中食物数量决定东北虎种群的K值
D.若要预测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调查其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答案】BCD
【分析】1、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逐个计数,但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困难,需要采用估算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东北虎为猛兽,数量少,不易捕捉,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逐个计数的方法进行统计,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法调查东北虎的种群数量,A错误;
B、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消除地理隔离,使东北虎种群能在不同小生境间相互迁移,有利于增加东北虎的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B正确;
C、K值(环境容纳量):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环境所能允许的最大承载量,K值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变好K值会随之变大,反之变小,C正确;
D、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所以调查其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可预测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变化,D正确。
故选BCD。
18.(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模拟预测)在“猪-沼-菜”生态种养模式中,猪粪可作为沼气发酵的原 料,沼渣作为蔬菜的肥料,菜叶喂猪,实现了种养相结合的 良性循环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系统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组成了群落
B.图中有机肥为有机蔬菜提供物质和能量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该系统内废弃物得到了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ABC
【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详解】A、该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A错误;
B、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下变成无机物,供蔬菜吸收,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光能,不能吸收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错误;
C、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C错误;
D、该系统内废弃物得到了循环利用,使能量得到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ABC。
19.(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羊草和针茅为某草原的主要牧草,牲畜的适度踩踏和采食有利于羊草的发育。为确定草原植被类型与亚洲小车蝗暴发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将1m×1m×1m无底罩笼固定在已选好的8处样地,每处设置5个罩笼,每个罩笼内放置20只发育期相同的亚洲小车蝗跳蝻(蝗虫幼虫),每天定时记录跳蝻的存活数量、发育情况,统计结果如图,其中发育历期指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调查仿照样方法在每个样地中植被丰茂处随机放置罩笼
B.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蝻可以减小误差
C.亚洲小车蝗在针茅草地的存活率高、发育历期短,更容易爆发
D.过度放牧会加速针茅草地向羊草草地演替,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发
【答案】AD
【分析】据图可知,亚洲小车蝗在针茅草地的存活率比在羊草草地的存活率高,而且发育历期短,这样会导致单位时间内会有更多的跳蝻发育成可繁殖成虫,出生率提高,据此可推测小车蝗在针茅草地更容易爆发。
【详解】A、由于亚洲小车蝗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但样方法应随机取样,不能特意在植被丰茂处取样,A错误;
B、实验设计应遵循平行重复实验,故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蝻可以减小误差,B正确;
C、据图可知,与羊草草地相比,针茅草地中亚洲小车蝗发育历期短,单位时间内会有更多的跳蝻发育成可繁殖成虫,出生率提高;同时针茅草地中亚洲小车蝗存活率高,种群密度更易增加,C正确;
D、结合题意“牲畜的适度踩踏和采食有利于羊草的发育”可知,适度放牧可使针茅草地向羊草草地转变,但过度放牧可能会改变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不一定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发,D错误。
故选AD。
20.(2023·江苏·一模)下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池塘生态系统中,适当增加鱼苗的投放量可提高K值有利于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C.桑园种桑、养蚕、养鸡丰富了桑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抵抗力稳定性
D.该系统需要合理搭配不同生物,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ABD
【分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例如,在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受空间、食物、天敌等影响,池塘生态系统中,适当增加鱼苗的投放量不能提高K值,B错误;
C、桑园种桑、养蚕、养鸡丰富了桑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正确;
D、该系统需要合理搭配不同生物,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协调原理,D错误。
故选ABD。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黑线姬鼠数量(只)
18500
19200
14500
11500
9400
9500
9400
9500
Z的种群数量(只)
100
120
190
240
170
160
170
1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卷11 发酵工程 -【小题小卷】冲刺最新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卷11发酵工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卷11发酵工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卷06 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最新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卷06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卷06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卷02 细胞代谢-【小题小卷】冲刺最新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卷02细胞代谢-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卷02细胞代谢-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