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孟集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9年级物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宁津县孟集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9年级物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宁津县孟集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9年级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宁津县孟集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9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各数据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kg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 人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37℃D.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kg,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人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5℃,故C不正确,C符合题意;
D.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响度越大,传声越快
C. “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的是回声,响度足够大的回声人耳能够听见,声音的响度大,声音的传播速度并不增大,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8℃的液体也能发生汽化现象
B.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 烧水时常看到的“白气”,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 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窗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汽化是液体吸收热量后变成气体的物态变化,如果物体在-18℃仍然为液态,吸收热量也可以汽化。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当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时,水银会凝固变成固态,水银温度计无法正常工作,不能使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烧水时常看到的“白气”,是因为烧水的过程中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又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热的水蒸气在冷玻璃窗上遇冷放热凝华而成的,而室内温度较高,所以应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夏天,小明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下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会出现小水珠,使得杯壁变得模糊。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
B. 甲杯中水珠是液化现象,乙杯中水珠是汽化现象
C.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杯是冰水,外界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在外壁,而乙是热水,是烧杯内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在内壁,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 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
D. 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木工师傅用一只眼睛沿着棱的方向看过去,能看到另一端,就说明木板的棱是直的,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因为这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最上面是红光,最下面的为紫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6. 如图所示,小军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小敏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小敏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敏是近视眼,戴凸透镜B. 小敏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 小敏是近视眼,戴凹透镜D. 小敏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后,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此时像距减小,说明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后,光线会聚点将向凸透镜靠近,故此眼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此眼镜为凸透镜,故小敏是远视眼,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距离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
v=30cm=2f
则
f=15cm
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2cm处时,此时物距
u=12cm
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8.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
A. 铜球B. 铝球C. 铁球D.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所以三个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放入水中都会下沉,再根据密度可得,质量一定时,密度越大的,体积越小,可得,所以铝球的体积最大,排开水的体积最多,溢出水的质量最多,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电子秤测量了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并记录了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描绘出了m—V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量筒质量为40g
B. 60cm3的液体质量为60g
C. 80cm3的液体质量为100g
D.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体积为零时,液体的质量为零,那么此时的质量即为量筒的质量,故量筒质量为20g,故A错误;
C.当体积为83时的液体质量为100g,其中既包括量筒的质量,也包括液体的质量,故C错误;
B D.液体的密度为
60cm3的液体的质量为
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10. 甲、乙两立方体的体积相等,质量之比是4∶3,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 3∶8B. 3∶4C. 4∶3D. 2∶3
【答案】C
【解析】
【详解】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故C正确。
故选C。
11. 关于力、重力、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作用在物体上一定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B. 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C. 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水对船桨的力
D. 物体间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作用在物体上不一定能改变其运动状态,可能只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错误;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错误;
C.划船时,船桨对水有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对船桨也施加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就是船前进的动力,故C正确;
D.物体间只相互接触,如果没有相互作用,就不会产生力,故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甲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F1和F2的作用。拉力F1和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和丙,小车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根据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t=1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1N,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②t=3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1.5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③在4s到6s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t=7s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是5.5N,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由丁图可知,t=1s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由甲乙丙可知,此时小车受到向左的拉力
F1=2N
受到向右的拉力
F2=1N
说明还受到一个向右的摩擦力,大小
故①错误;
②t=3s时,由丁图可知,物体此时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因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所以大小与4~6s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由甲乙丙可知,在4~6s时小车受到向左的拉力
F1=5N
受到向右的拉力
F2=3.5N
说明还受到一个向右的摩擦力,大小
所以t=3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1.5N;t=3s时小车受到向左的拉力
受到向右的拉力
此时向左的拉力大于向右的拉力,说明小车向左做加速运动,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②正确;
③在4s到6s这个时间段,向左的拉力大于向右的拉力,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没有摩擦力,此时受力不平衡,小车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③错误;
④t=7s时,由丁图可知,物体此时向左做减速运动,由甲乙丙可知,此时
F1=0
小车只受到向右的拉力,大小为4N和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5N,所以合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
故④正确;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3. 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了声音来传递______。另外,在医院过道内还能看到“静”字标识,其目的是在______控制噪声,以免影响他人。
【答案】 ①. 信息 ②. 声源处
【解析】
【详解】[1]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主要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大小,声音的大小指声音的响度,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他向镜子的方向移动1m,则此过程中镜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移动后人与像的距离为______m。
【答案】 ①. 不变 ②. 4
【解析】
【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他向镜子的方向移动1m,则此过程中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2]移动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人与像的距离为4m。
15. 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 ①. 紫外线 ②. 绿
【解析】
【详解】[1]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验钞机发出紫外线,真钞内的荧光物质受紫外线照射会发光,从而判断币的真假。
[2]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由这三种色光可以组成各种颜色的光。
16. 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_(ρ冰=0.9g/cm3)。
【答案】 ①. 变小 ②. 500
【解析】
【详解】[1]一瓶氧气用去一半,质量减小一半,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公式可知,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2]水结冰质量不变,则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
17. 知识就是力量!让我们带着发现物理的眼光来观察一些劳动场面吧。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甲比乙更容易拧动螺母,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有关;建造房屋时,工人常常利用图丙中的重锤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
【答案】 ①. 力的作用点 ②.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解析】
【详解】[1]甲图中用扳手拧螺母时,在距离作用点较远的甲图拧更容易些,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当墙体与重垂线平行时,说明墙体是竖直的,否则说明是倾斜的。
18. 如图所示,将一只重为20牛的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不同的水平力推木箱:当水平推力F为5牛时,木箱未被推动,则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__;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牛时,木箱恰好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5牛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牛,此时木箱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___牛。
【答案】 ①. 5 ②. 左 ③. 10 ④. 5
【解析】
【详解】[1][2]箱子受5N的水平向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摩擦力等于推力,为5N,方向水平向左。
[3][4]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木箱恰好做匀速运动,木箱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0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10N,此时木箱受到的合力为
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右。
三、画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9.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若用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井底,镜面应与水平面成多大角度放置________?画图回答(如图所示)
( )
【答案】 ①. 镜面与水平面夹角60° ②. 见解析所示
【解析】
【详解】由于要求反射光线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90°+30°=120°,
过反射点作出这一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再垂直法线过入射点作出平面镜,如图:
由图知道,平面镜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则平面镜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应为
90°-30°=60°。
20. 如图所示,斜面上有一缓慢匀速直线下滑的物体A,作出斜面所受压力和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过物体的重心作沿斜面向上的力,即摩擦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与斜面接触面的中点处,过此点与斜面垂直向下的力,即为压力,如下图: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36分)
21.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测量焦距:如图1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如图2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
(3)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
(4)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_____。
(5)小明在图2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6)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7)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移动。
【答案】 ①. 会聚 ②. 10 ③. 同一高度 ④.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⑤. 缩小 ⑥. 实 ⑦. 照相机 ⑧. 蜡烛到了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上) ⑨. 靠近 ⑩. 远离 ⑪. 靠近 ⑫. 上
【解析】
【详解】(1)[1][2]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据图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30cm=10cm。
(2)[3][4]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成的像要用光屏来承接,所以要调整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以保证物体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
(3)[5][6][7]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照相机。
(4)[8]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可能是不能成像,物体放在焦点上,即物距为10cm;或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10cm。
(5)[9][10]要使所成的像更大,应增减小物距,所以使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同时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所以光屏要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移动。
(6)[11]小明把一副老花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由于老花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提前会聚了,像距更小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7)[12]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凸透镜成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靠近光屏的上方。所以应向上移动光屏。
(2023•雁塔区校级月考)
22. 小华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静止下滑;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小车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通过改变______来控制;
(3)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远,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4)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说明运动的物体______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
(5)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____。(填序号)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答案】 ①. 同一 ②.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慢 ④. 做匀速直线运动 ⑤. 不需要 ⑥. C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需要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
(2)[2]小车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控制的,接触面越粗糙,则阻力越大。
(3)[3]由实验现象可知,木板表面最光滑,阻力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远,可以得到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速度改变得越慢。
(4)[4][5]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不受阻力,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
(5)[6]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却是正确的。
故选C。
五、计算题(第23题6分,第24题4分,共10分)
23. 小明有一个质量为158g、体积为30cm3的空心铁球。若将该空心铁球压扁,并与一定量的铝混合浇铸形成了一个铁铝合金块,将这个合金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50g水。(已知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ρ冰=0.9×103kg/m3)。求:
(1)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将铁球的空心部分充满冰后的总质量;
(3)浇铸的铁铝合金块的平均密度。
【答案】(1);(2);(3)
【解析】
【详解】解:(1)铁球实心部分的体积
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将铁球的空心部分充满冰的质量
铁球的空心部分充满冰后的总质量为
(3)由于铁和铝的密度都大于水的密度,故合金的密度也大于水的密度,那么在水中,会沉底,溢出50g水,则排开水的体积也等于合金的体积,故该合金的体积为
则铝的体积为
则铝的质量为
浇铸的铁铝合金块的平均密度
答:(1)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2)铁球的空心部分充满冰后的总质量为;
(3)浇铸的铁铝合金块的平均密度。
24.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巡视器的质量约为200kg,已知巡视器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后受到的重力将是在地球上的。在地球上g取10N/kg,求:
(1)巡视器在地球上所受重力;
(2)在火星上,巡视器受到的支持力。
【答案】(1)2000N;(2)1000N
【解析】
【详解】解:(1)巡视器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
G=mg=200kg×10N/kg=2000N
(2)由题意可知,巡视器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
巡视器静止在火星表面,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F支=G火=1000N
答:(1)巡视器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为2000N;
(2)在火星上,巡视器受到支持力1000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宁津县大赵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9年级物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宁津县大赵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9年级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宁津县大赵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9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宁津县大赵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宁津县大赵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宁津县大赵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