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讲义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微专题二 维护生物多样性(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微专题二 维护生物多样性(含解析),共6页。
微专题2 维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的原因注:同一山体,高差相同范围内,越往山顶,面积越小,物种丰富度一般会降低;另外,越往山顶,水热交换作用越强,水热差异减小,生物多样性差异减小。2.古老珍稀动物多的原因3.物种灭绝的原因(1)自然原因——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①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②自然条件的变化,野生生物无法适应环境。③生物之间竞争激烈,影响某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④近亲繁殖,使物种退化。(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①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系统,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种类减少以至濒临灭绝。②滥捕乱杀。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建立动植物园。(3)离体保护,建立基因库。(4)法律保护,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5)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6)加强国际合作。(7)加强公众参与,如不食用野生动物,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加入宣传、监督的行列。(2022·重庆市月考)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它是所有虎亚种中需要栖息地面积最大的。在目前全球老虎栖息地急剧丧失的趋势下,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东北已经是至少55只野生东北虎的家园,部分由俄罗斯迁入我国。2021年10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挂牌,我国东北虎种群和栖息地的恢复潜力进一步激发,将成为全球老虎分布区最有恢复前景的国家。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1~2题。1.东北虎是所有虎亚种中需要栖息地面积最大的品种,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单位面积生物量少B.老虎个体食物需求量大C.生存环境过于恶劣D.东北虎活动空间需求大2.我国东北成为全球老虎分布区最有恢复前景的区域的原因不包括( )A.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B.俄罗斯东北虎保护力度较小C.我国东北自然环境更加优越 D.我国东北与俄罗斯两分布区邻近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东北虎在所有虎亚种中,分布的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因此单位面积生物量少,觅食活动范围大,因此所需要栖息地面积最大,A正确;不只是东北虎个体食物需求量大,老虎个体都比较庞大,食物需求量都较大,因此个体食物需求量大不是东北虎需要栖息地面积最大的主要原因,B错误;物种生存与环境具有适应性,既然能生存,说明环境就不是过于恶劣,因此不直接影响栖息地面积大小,C错误;东北虎活动空间与觅食范围有关,单位面积生物量大,活动空间会较小,因此东北虎活动空间大是由单位面积生物量少决定的,活动空间需求大不是东北虎栖息地面积最大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第2题,我国东北自然生态环境恢复,不是自然环境更加优越,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变化很小,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马达加斯加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珍稀物种,狐猴是岛上特有的小型灵长动物,不同属的狐猴各自的习性和特征差异很大。环尾狐猴(下左图)主要栖息于南部稀树森林中,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下右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题。3.马达加斯加岛是狐猴居住的唯一岛屿,其根本原因是该岛( )A.脱离大陆较早 B.开发历史较早C.环境比较单一 D.缺少大型天敌答案 A解析 马达加斯加岛上80%为特有珍稀物种,其根本原因是脱离大陆较早,物种少,进化速度慢,故选A。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罕见,堪称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多个物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据此完成4~6题。4.云南成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的条件是( )①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分布着各种地表形态 ②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生物物种的天然庇护所 ③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居民的环保意识强 ④交通闭塞,资源无法开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造成云南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规模的人类活动造成生物物种濒危 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 ③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 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存储量不足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存以后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实力,为此我们应该( )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 ②停止一切人类活动,加大执法力度 ③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适度开展生态旅游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答案 4.A 5.B 6.C解析 第4题,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得益于云南特殊的地理变迁及气候条件,使得很多物种在云南保存了下来。第5题,人类活动、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第6题,①②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读图,完成7~9题。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共达30%左右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D.以上说法都正确8.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共达80%B.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左右D.以上说法都正确9.该图主要说明了( )A.鸟类灭绝只和栖息地的丧失有关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 7.B 8.C 9.B解析 第7题,注意读图分析,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相加超过60%。哺乳动物也会灭绝,因为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第8题,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左右。第9题,该图主要说明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威胁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因此应减少并谨慎引入外来物种。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干扰,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渐降低。秦岭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是我国研究生物多样性的良好场所。下图为秦岭山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海拔梯度分布示意图。(1)说明秦岭具有“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的主要原因。(4分)(2)指出秦岭植物物种增长最快的海拔范围,并推测可能原因。(5分)(3)简述为保护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可采取的措施。(8分)答案 (1)秦岭为南、北方分界线,地跨亚热带与暖温带,自然环境南北分异明显;山地垂直分异显著,为生物提供多样的生存环境。(2)1 000~1 100 m。海拔适中,热量条件好;海拔适中,人类活动干扰少。(3)建设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干扰;调整经营措施,恢复森林植被;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野生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探索创新。解析 (1)“南北生物物种库”说明秦岭物种丰富,南方物种和北方物种均有分布,主要是因为秦岭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地跨亚热带与暖温带,自然环境南北分异明显;秦岭海拔较高,水热条件变化大,山地的垂直分异显著,为多种物种的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2)据图可知,曲线在1 000~1 100 m处最陡,意味着该范围内植物物种增长最快。影响物种增长速度的因素主要是热量以及人类活动,1 000~1 100 m,海拔高度适中,热量条件较好,适合植物物种生长;1 000~1 100 m海拔,对于人类来说,海拔较高,所以人类活动较少,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根据材料,要保护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首先要建设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对物种生存环境的干扰;图中显示,低海拔地区,物种数量较少,需要调整经营措施,恢复森林植被,保护物种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公众的保护意识不强,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野生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生物多样性降低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面临的问题,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位于云南西部的德宏州(位置见下图),物种资源丰富度、古老度和独特性属全国罕见,在这个面积只有1.15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已发现高等植物6 033种(占全国总数的22.3%),39个特有种;记录有脊椎动物725种(占全国总数的11.51%),29个特有种。德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的脆弱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孟加拉虎、亚洲象、云南野牛等物种濒危、灭绝或迁入缅甸的现象多发。(1)分析德宏州物种丰富、古老且独特的原因。(6分)(2)推测德宏州生物多样性脆弱且出现部分物种灭绝或濒危的原因。(4分)答案 (1)纬度较低,水热充足,地质历史上受冰期影响较小;地势起伏大,小气候类型多样;山高谷深,人类活动少,和其他区域联系少。(2)单个物种分布地域狭小,种群数量少,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具有敏感性;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开垦沼泽、毁林种田或经济林木、修路、水电建设、旅游开发等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或挤占生物生存空间。解析 (1)德宏州物种丰富与德宏州的纬度较低,水热充足分不开;同时,也与该地地势起伏大、小气候类型多样有关。该地物种古老且独特说明受外来干扰小、较为封闭。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受外来物种影响小,物种联系较为简单,物种间竞争不剧烈;地势上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人类活动少,和其他区域交流联系不便,这些条件使得区域相对封闭,可以孤立发展。(2)德宏州生物多样性脆弱且出现部分物种灭绝或濒危与该地物种古老独特有关。由于区域山高谷深,地区间沟通困难,导致单个物种分布地域狭小,种群数量少且很多物种古老独特,在应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方面具有敏感性,难以抗衡自然界的剧变或大的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或挤占生物生存空间的行为增多,这也导致了部分物种灭绝或濒危,区域生物多样性受损。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水热条件地处低纬度(热带),热量丰富,繁衍生长速度快,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热差异①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物种丰富。②跨海陆(经度)广,水分差异大,物种丰富。③地形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物种丰富。④面积广大,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物种丰富生存空间面积广大,地域辽阔,生物生存空间(如森林、湿地)广,物种丰富;处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区域,物种丰富天敌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天敌少人类活动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受人类活动干扰少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自然原因远离大陆,长期孤立存在,缺乏基因交流少大型食肉动物,缺乏生物竞争,动物进化缓慢地质历史以来,自然环境变化小,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人为原因人类发现较晚(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