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6页。
    (2023·广东卷) 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1)~(2)题。
    (1)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C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思路导引】
    归 纳 导 学
    1.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
    2.大气垂直分层及特征
    【知识拓展】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2)逆温的影响
    对 点 训 练
    考向一 不同大气层的分布及特点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有关。下图为“1979—2008年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1979—2008年,华北某地区( C )
    A.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
    B.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
    C.对流层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
    D.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大
    2.下列关于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及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D )
    A.对流层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
    B.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
    C.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
    D.矿物燃料的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
    [解析] 第1题,1979—2008年,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线性趋势趋于增加,说明空气的对流运动趋于旺盛,A错误。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大,没有明显减小的迹象,B错误。据图可知,对流层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C正确。对流层高度增加,说明近地面气温升高,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滞留能量增加,对流层向高层大气传输的能量减少,D错误。第2题,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增加,对流强度增加,说明对流层升温,进一步说明气候在变暖,A错误。气候变暖会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不能确定是否利于生物繁育,B错误。气候变暖导致中纬度蒸发加剧,华北地区气候可能变得干旱,C错误。矿物燃料的使用和植被破坏等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得对流层温度升高,进而使对流层高度升高,D正确。
    考向二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2023年11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青岛)东区附近出现比较奇特的“贴地烟雾”现象,并且仅仅发生在如图所示宿舍区,该宿舍区周围的小山包上空气清新,但走下去时就会闻到比较浓的“烟霾”味。据此完成3~4题。
    3.一天当中,“贴地烟雾”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 )
    A.5—7时 B.9—12时
    C.12—16时 D.18—20时
    4.下图中最有利于“烟霾”味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3题,秋冬季节,夜晚地面辐射降温,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最可能发生“贴地烟雾”现象,因此,一天当中,“贴地烟雾”现象最可能发生在5—7时,A正确;9—12时和12—16时气温较高,水汽不易凝结,不易起雾,18—20时气温开始下降,也不是“贴地烟雾”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时间,B、C、D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太阳辐射逐渐增强,近地面升温,使得逆温逐渐减弱或消失。图①为无逆温层存在的情形,利于污染物扩散;图②③④均为有逆温层存在的情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从图中可以看出,②、③、④图中都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说明近地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流动性很差,不利于空气交换,更不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消减。只有①图中气温梯度正常,上下空气对流流畅,空气流动性好,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消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信息获取
    知识调动
    (1)b时刻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没有光照
    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
    (2)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
    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
    成分
    变化特点
    二氧化碳
    大致夏季较少,冬季较多;乡村较少,城市较多,重工业发达的城市更多
    杂质
    一般来说,近地面大气中的杂质陆地多于海洋,城市多于乡村,冬春季节多于夏秋季节
    水汽
    因海陆位置、纬度、地势高低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低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海洋多于陆地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
    的关系



    低纬:17~
    18千米
    中纬:10~
    12千米
    高纬:8~
    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千米气温大约下降6 ℃)
    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平流运动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
    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
    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




    从平流层顶部到2 000~
    3 000千米的高空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增加;空气密度很小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是由于氧原子强烈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紫外线缘故。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密度小
    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类型
    示意图
    成因
    辐射
    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锋面
    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地形
    逆温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逆温的出现阻碍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影响
    对环境
    逆温时,大气比较稳定,加重大气污染
    对天气
    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对交通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相关试卷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提能训练: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提能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7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7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雷暴云产生的基本条件有,推测我国雷暴发生的时空特征是,雷暴云在消亡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